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是啥意思?

2020-12-14 老胡說三農

前幾天上網查閱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但我弄不明白這句農諺所要表述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

所謂的「穀茬」,也就是說秋季裡栽種了穀子的茬口。如果利用「穀茬」種植小麥的話,會收成不好,還不如栽植樹木呢!

那麼,這句農諺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呢?

穀子,是一種禾本科植物,其莖稈粗壯、分櫱較少,鬚根粗大。具有耐貧瘠,抗乾旱的特性,屬於耐旱穩產作物。

我國種植穀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已經發現的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就能夠尋覓到穀子的身影,因此,穀子在我國種植的歷史至少在7000年以上。

穀子雖然比較耐瘠薄,但其對土壤中的養分消耗還是比較大的。據資料介紹,每生產100公斤穀子籽粒,其莖稈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 4.75公斤,磷 2.8公斤,鉀 5.7公斤,因此,在民間有一種說法:穀子屬於「貪吃型」農作物。而且,由於其鬚根粗大,非常容易導致突然板結。所以,種植過穀子的地塊都需要精耕細耙後才能改種其它農作物,否則,土壤就容易出現透氣性很差的現象,從而影響其它農作物的生長。

小麥也是一種禾本科植物,為三大穀物之一。小麥的栽培歷史已有1萬年以上,起源於亞洲的西部地區,後來傳入我國進行大面積種植。

小麥屬於淺根系農作物,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一般來說,土層深厚,結構良好,耕層較深的地塊非常適合小麥的生長,而那些沙土地或重黏土結構不良的地塊則不適合小麥的生長,倘若在土壤耕層較差的地塊種植小麥,就很難獲得高產。

據資料介紹,每生產100公斤小麥籽粒,其莖稈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元素3公斤,磷元素1.7公斤,鉀元素3.3公斤。小麥雖然對養分的需求沒有穀子那麼大,但與其它品類農作物相比也不算太少。

樹木是具有木質樹幹及樹枝的植物,能夠存活很多年。樹木所包含的種類有很多,有喬木、灌木和木質藤本之分,在中國,樹木大約有8000餘種。

我們比較常見的樹木有榆樹、槐樹、構樹、椿樹、柳樹、楊樹、柏樹、松樹、紅豆杉樹、香樟樹、桑樹、龍血樹、紅杉樹、桂花樹、楠木以及各種果樹。一般來說,樹木都具有深根性,最淺的樹木根系也在50公分以上,而比較深的樹木根系則可達7米以上。

由於樹木具有深根性,所以,即便是地表淺層養分稀少,它們也能夠從深層土壤中吸收到一定的養分供其生長所需,因此,樹木的生命力都是非常旺盛的。

上面我們已經講了,由於穀子對地力的消耗非常大,再加上穀子容易導致土壤板結,因此,如果利用穀茬種植小麥,就會對小麥的生長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即便是在穀茬地裡施用了大量的肥料,也很難使後茬小麥長勢很好,因此,穀茬地不經過休養生息是不宜種植小麥的。但是,由於樹木的根系很深,對土壤的淺層沒有過多的要求,所以,利用穀茬種植樹木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因此,才有了「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這句農諺。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才算是真正明白了這句農諺的確切含義。馬上又該種植小麥了,如果哪位農戶想利用穀茬改種小麥,最好是三思而後行啊!

相關焦點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應該說,農諺都是農民對過往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凝練和總結,其中飽含著智慧的光芒,有其經年和歷史的印跡。對於那些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作家閻連科曾經在他的散文作品《一個人的田園》說過,「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縱使過了千年也還靈驗」。
  • 農諺「蛇盤兔,必定富」是啥意思?你知道這句話的由來麼?
    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農諺有著深深的情結,因為在生活中有很多夫妻都是蛇和兔的結合,中間相差兩歲就會與「蛇盤兔,必定富」相照應,與其說這是一個現象,不如說這是一個農村婚嫁「封建思想」的產物,那麼這句話說得有道理麼?這句話又是怎麼由來的呢?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哪些樹不適合在院子裡栽?
    提要: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指得哪五種樹?每年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植樹節的到來意味著天氣非常暖和了,人們可以栽種花花草草,各種花束苗木。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意思是說人們在家中的院子裡或者是屋裡種植這5種樹,那麼就會出現家敗人亡的現象。也就是說有5種樹一定不能夠搬到家裡面去種植,一旦搬到家裡面種植的話,就會使得家境敗落,家庭逐漸變得貧窮,出現了漸漸的衰退的現象。其實這5種樹就是指的:松、柏、桑、柳、鬼拍手,具體什麼寓意下面簡單的分析一下。
  • 農諺:「寒露未到就降溫,天下農夫淚紛紛」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查閱資料,突然發現了這麼一句農諺:寒露未到就降溫,天下農夫淚紛紛。但我不知這句農諺究竟是什麼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我國的農業主要糧食品種除了小麥玉米之外還有水稻。水稻的主要種植區域應該以南方為主。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
  • 農村承包地,別人栽的樹遮擋太陽光導致糧食減產,該如何解決呢?
    我們老家(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以前主要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和玉米,現在自己不種了,承包給當地種植大戶種紫花苜蓿牧草。在很久以前,農民還沒有意識到在田間地埂旁邊栽樹會導致糧食減產,基本上好多土地旁邊都栽了樹苗,現在這些樹苗早已長成參天大樹,對莊稼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 河北平原冬小麥播期,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正應時,這句農諺咋錯了?
    在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有句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播種小麥正應時。可現在,誰要還跟著千百年來農人總結的這句農諺,來播種冬小麥,肯定讓你的麥苗長躥,造成減產。最近這些年來,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的農諺,應該改成「秋分早,霜降遲,寒露播種小麥正應時」。河北平原冬小麥播種期,整整向後推遲了一個節氣。那麼這是過去「秋分播種小麥正應時」這句農諺錯了麼?
  • 白露至,農諺「喝了白露水,蚊子就蹬腿」啥意思?氣溫有何變化?
    關於白露節氣有一些農諺俗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喝了白露水,蚊子就蹬腿」這句農諺,這句話說的是啥意思呢?白露節氣的氣溫變化又是怎麼樣的?白露節氣的氣溫變化當白露節氣到來前後,最先讓人感受到的就是氣溫的變化了。當白露節氣到來,便是表示又熱又悶的夏天即將徹底結束,隨著每天吹起的徐徐秋風,氣溫自然也就不再那麼熱了。
  • 農諺老話,「月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說的是啥意思?
    接著他說了這麼幾句農諺老話,一起來看看說的是啥意思吧!月落七月七,陰雨連綿十月一。如果農曆七月初七下雨的話,那麼之後將會是連續的陰雨天氣,一直到農曆的十月初一。有可能造成澇災,農作物減產!六月連陰吃飽飯,七月連陰把谷爛。
  • 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啥意思?3個節氣適於哪裡
    尤其是對於華北地區的黃河流域以北一代的農業來說,耕種小麥,就是在秋分的時候。這種話中的「白露」、「寒露」、「秋分」都是一年的二十四節氣之子。其中:一、「白露」節氣,通常是9月7-9日交節;二、「秋分」節氣,通常是在9月22-24日交節;三、「寒露」節氣,通常是在10月8-9日交節。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農村俗語:「院內不栽松與柏,院外不栽桑與槐」是啥意思?
    因為咱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院內不栽松與柏,院外不栽桑與槐」,而你卻要在庭院中栽植松樹和柏樹,你這分明不是想犯忌諱嗎?所以,你父親的做法是正確的呢!「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咱農村為啥會有這麼一句俗語呢?」李大哥不解地問。王大爺說:咱農村的這句俗語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
  • 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
    導讀:小滿到,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天氣是越來越熱了,這個時候在南方本來是移栽紅薯苗、高粱苗的好時節,但是因為一直沒有下雨,農民不得不推遲高粱苗的移栽。小滿節氣就要到了,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小滿下雨有何說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小滿是24節氣中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當太陽到達了黃經60°時,就迎來了小滿節氣。時間點是在公曆5月20-22日,而今年的小滿節氣是在5月20日,農曆4月二十八日,也就是這周的星期三。在小滿節氣的時候,南方地區就要開始進入雨季了,降雨增多,同時雨量也比較大。
  • 俗話「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庭院栽樹到底有啥講究?
    俗話「院中樹一片,妻兒不相見」啥意思?庭院栽樹到底有啥講究?其實這個說起來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庭院中不能種這種大的樹,否則對這家庭和睦有影響,對妻子和兒女們都不好,這其實是種委婉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說有所謂的家破人亡的風險。
  • 農諺道: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話現在還適用嗎?
    但是,我國地域遼闊,同一季節內各地的情況千差萬別,不應以具有地域性的農諺來指導當地的農業生產,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以農諺為輔,作出合理的安排。一,溫度是決定冬小麥播期的主要因素"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應時"這句農諺也是根據氣溫來說的。白露(9月7-8日),秋分(9月22–24日),寒露(10月7–9日),這三個節氣各相差半個月,氣溫是逐漸下降的。
  •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農村有句俗話:「桃三杏四梅花五年,想吃核桃18年」,是啥意思? 想吃什麼果子就要等其相應的生長時間。 咱們國家農耕歷史悠久,長年累月地沉澱了很多的農諺,這些農諺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對農民從事農業生產很有幫助。
  •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是真的嗎?
    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啥意思?是真的嗎?在我國的農村,經常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前人從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經過了一代又一代的流傳之後,現在依然被很多人掛在嘴邊。其中有這樣一句俗語,「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
  • 俗語「前不栽桑,後不種柳,院中不留鬼拍手」,院子裡種啥樹好?
    導讀:俗語「前不栽桑,後不種柳,院中不留鬼拍手」,院子裡種啥樹好?文/農夫也瘋狂前些年很流行去城裡買房,很多的農村人哪怕是借錢,也想要在農村有一套房子。很多人還會在房前屋後栽種一些花草樹木,可是農村院子裡栽種樹木的講究不少,其中一個流傳很廣的說法就是「前不栽桑,後不種柳,院中不留鬼拍手」,那院子裡栽種什麼樹木好呢?看完就懂了!院裡種樹忌諱:前不栽桑,後不種柳,院中不留鬼拍手「前不栽桑」的意思就是說在院子前面不宜栽種桑樹,因為「桑」和「傷」是諧音,古人栽種樹木是很講究的,必須是喜慶的、寓意好的樹木才行。
  • 農村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啥意思?在理嗎
    但是在房前屋後種樹有很多講究,並不是什麼樹木都可以種植,在農村中關於種樹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前不栽桑,後不栽柳,院中不栽鬼拍手的意思是,在院子的前面不能栽桑樹,房後不能栽柳樹,院子中不能栽楊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