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我要打孩子,抱歉打擾!」業主群裡一席話,群裡炸開了鍋

2020-12-12 優秀父母育兒經

前幾天,一家長發了他們小區業主群的一個截圖,家長在群裡發消息稱:「等下我要打娃,可能哭聲有點大影響到大家休息,我儘量快點打,提前給大家說聲抱歉,」結果群裡反應強烈。沒經歷過的可能當個幽默的段子,一笑而過,但是對於經歷過的人來說,可謂感觸頗深。

東北有句老話說過:「小樹不修不直溜,人不修理哏赳赳。」意思就是小孩子不聽話實在沒辦法的情況下就得「棍棒教育」了。雖然我們也鼓勵說教為主,但是有些時候家長控制不住自己的火氣就變成了「該出手時就出手。」

然而在教育孩子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基本分為「該打」與「不能打」兩個陣營,觀點鮮明,理由充分,所以誰也不能說服誰。

「該打」的一方:說教不管用,只能打,叫他記住自己犯了錯誤是需要受到懲罰的,打一次就能「長記性」了,不打怎麼會有界限感。

對於「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個理論,追捧的家長還真挺多。一個小區群裡就有這麼一段堪稱經典的「棍棒教子」片段。

一位家長在業主群裡致歉大家,一會準備「修理」自己家的熊孩子,可能聲音有點大,如果打攪到大家了還請大家諒解。

結果群裡「熱烈響應」,有的要求開直播的,以儆效尤,嚇唬一下自己家的熊孩子,有的要求稍等一會一起打的。沒經歷過的家長感覺這就是個幽默的橋段,實際當你被氣憤衝昏頭的時候,可能不自覺地就動手了。

現實中多數孩子都存在調皮搗蛋的情況,而對於父母來說,在道理講不通的情況下,不動手打孩子的情況是幾乎不存在的,也許只有在育兒教材裡能看到。

「不能打」的一方:孩子大了,已經懂事了,你和他講道理,他還是能聽懂的,如果採用打的方式,孩子會有心理陰影的,我們來看一篇小學生敘述爸爸的作文,看完後可能有好多家長會感觸很深,只是說文中的孩子通過這個偶然的機會不經意間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老師留了一篇關於爸爸的作文,孩子在文章中敘述的大概意思是感謝爸爸的付出,但是對於爸爸打罵的教育方式,還是耿耿於懷,可見爸爸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當然,這個爸爸如果看到老師的評語後,可能會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從「該打」的陣營轉到「不能打」的陣營,以後不能再通過打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實際關於孩子能不能打,犯了錯誤需不需要打,這個是需要有一定條件的

第一類,懂事的孩子犯了錯誤

現在的孩子懂事還是比較早的,如果孩子能聽進去我們講的道理,還是以說教為主,因為這樣的孩子犯了錯誤,自己也是比較愧疚的,如果你在去打的話,可能造成孩子心理陰影,以後膽子會比較小,做什麼事都可能謹小慎微。

第二類,經常犯錯誤的孩子,並且屢教不改

在說教基本徒勞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適當地嚇唬一下,動手打也要把握尺度,否則就變成了發洩,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當然,如果親身體會過輔導孩子作業而弄得雞飛狗跳的場景時,你就能深刻地體會到父母當時的心情,也許你更能理解爸爸媽媽的打罵教育了。畢竟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真的讓人頭疼。

總之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如果一味的打罵,小編個人感覺還是不可取的,作為家長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去和孩子講道理,頻繁的有效溝通,我覺得孩子慢慢都會聽懂的,家長也要更多地換位思考一下,設身處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一些問題,也許我們能在教育孩子上做得更好。

相關焦點

  • 業主在群裡攻擊他人,被判定侵犯他人名譽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微信逐漸成了日常交流工具,但我們在微信裡所面對的也是真實的人。近日,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審結了一起由微信群聊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件……案 情 簡 介張某與王某均系江蘇省無錫市某小區業主,張某曾擔任該小區業主委員會主任,該小區有3700餘戶業主,建立了多個業主微信交流群。
  • 致微信裡,那些「死去的」群聊
    它在這一刻出現了,下一秒我大半會屏蔽或者刪掉這個群聊。社交軟體裡,其實我們都會有不少群聊,但無論一開始是出於什麼目的入群。日子久了之後,它就像一份過時報紙,可以收藏著,也就是你可以留著群聊,但是實用性早就沒有了,成為了一個「死去」的群聊。
  • 哈士奇在小區業主群裡出名了:一出門,整個小區裡的貓都得上樹
    副標題:哈士奇在小區業主群裡出名了:一出門,整個小區裡的貓都得上樹一位小區業主家養了一隻哈士奇,屬於典型的「撒手沒」,只要拿著牽引繩的手鬆一松,這貨就立刻到處跑,而且關在家裡的時候,也非常嚮往室外空間,開門時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溜出去。
  • 幼兒園居然「男女混睡」,老師拍下照片發群後,家長們要「瘋」了
    幼兒園居然「男女混睡」,老師拍下照片發群後,家長們要「瘋」了都說自己的小孩多可愛、多可愛,但是久了就會覺得煩躁,希望他們巴不得快點去上學,離開自己,讓自己清淨兩天。這一幕碰巧被老師給拍下來,並且放到了群裡家長群裡。然後這個群裡面的家長就炸開了鍋了,很多的家長都在說:為什麼幼兒園是男女混睡?為什麼不分開做呢?這樣做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的。男女混睡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
  • 在小區群裡罵人「全家死光光」,廈門一業主被判賠精神損失2000元
    在小區業主群罵人,小心惹來官司!近日,廈門海滄區法院就開庭審理了一起因在小區群裡罵人引發的官司。最終,罵人的業主李某為此被判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2000元。經查,原告林先生曾是海滄區一個小區的業委會主任。
  • 孩子爸在班級群裡的「神操作」,老師無奈將他移出群聊,太調皮
    很多學校為了幫助家長能夠更好地掌握孩子在學校中的表現,都會讓班主任建立一個微信群,這樣通知的下達也變得非常簡單。不過有極少數孩子的父母因為工作,很少有時間會接觸到網絡上的新事物,對於手機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打電話、發簡訊這一層面,所以經常能在微信群中看到很多搞笑的事情。
  • 「我犯了一個錯……」,8歲男孩檢討書刷爆業主群,大家紛紛點讚
    今天我犯了一個錯……」近日這封貼在11棟二單元電梯裡的檢討書刷爆了業主群這封檢討書是誰寫的為什麼會寫這封檢討書呢?>物業工作人員發現了男孩的舉動隨即在業主群裡解釋大家雖然感到不滿可對方畢竟是個孩子,沒犯多大的錯這件事很快也就翻篇了讓大家沒想到第二天一早電梯裡就出現了
  • 微信群裡罵人、踢人,後果可能會很嚴重哦!
    嗨,各位打工人是不是有各種各樣的微信群工作群、家人群、朋友群、業主群……微信群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公共空間在群裡溝通、交流,甚至分配工作>劉某某和陳某某都是xc小區的業主,均為該小區業委會成立的「業主微信群」的成員,因是否解聘物業一事,兩人意見不合,在群裡進行了激烈的交鋒,陳某某甚至在群裡對劉某某進行侮辱謾罵。
  • 半夜家中遭遇陌生人開鎖,業主質疑物業被踢出業主群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12月10日夜間、11日凌晨,河口區中海嘉園小區兩業主家遭遇陌生人開鎖,業主在業主群中質疑小區安保問題被物業工作人員踢群。11日早上8點2分,16層業主將家門口的監控視頻截圖發布到中海嘉園小區業主群中,並提醒大家「臨近年關,注意安全」。之後業主王紅(化名)在群裡發信息說:「高層這麼亂,麻煩物業給加強管理吧!」物業工作人員回覆:「請勿在群內發布無關信息,非政府的通知及街道、社區、住建、公安、消防、物業等下發的相關通知外,嚴禁在群內發布無關信息!」隨後許多居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警察都來了,這叫無關緊要?」
  • 為了怕導師尷尬,我在微信群裡回了一下下
    來源:學術志 作者:船夫現在大家都流行建微信群來溝通了,簡單地回復下「收到」大概是現代人基本的社交禮儀,這句話沒人反對吧?但說來也怪,我們師生群顯得有點另類,它更像是我們導師一個人的獨角戲,我導每次發完消息,群裡都是一片沉寂,為什麼會這樣?接下來簡單介紹下我導吧。我導帶我們時她剛博士畢業,還未褪去學生的氣息。
  • 群裡分享的各種貓咪坐姿,鏟屎的永遠猜不透喵星人在想啥!
    比較好的幾個養貓朋友有一個貓群,昨天突然有人往群裡發了自家主子一張這樣坐著的圖片,瞬間笑死人了。這隻叫雪糕的小貓咪突然之間用這樣的表情,這樣的姿勢端正的坐著,而且還是睡著的狀態。看來雪糕打心底裡很中意這種人類的休息姿勢呀。於是群裡開始了自己主子的坐姿大比拼,在相冊裡面找了大半天才找到一張魚魚坐著的照片。
  • 家長進入遊戲群控訴怒罵,現在的孩子普遍沉迷於網路遊戲
    在遊戲群裡怒罵四百多人,但是這四百多人中可能不僅僅有學生,還有很多成年人,而且加入遊戲群並不能證明在這個群裡的每一個人都是有網癮的,有的人可能只是當作一直消遣娛樂,家長這樣的做法未免有些過激和不妥當。據說這位家長在群裡譴責所有人,說是他們帶壞了自己的孩子,言辭激烈,但是群友的反應是比較文明的,沒有和這位家長吵起來,反而是比較理智的解釋了這個群的作用,但是這位家長並沒有把勸說的話聽進去,一味的覺得自己孩子學習不好就是由於這所謂的遊戲群造成的。
  • 別動不動就在,微信群裡「說話」
    ,然而,我獨自一人說完了全部,一個五六個人的群裡卻依舊鴉雀無聲。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我選擇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得更多,那就要繼續一聲不吭。」這個世界上,沉默能夠看到很多的東西,所以,別動不動就在微信群裡說話。
  • 給侄子做的早餐,曬到親友群裡火了,弟媳:孩子放你家真放心
    給侄子做的早餐,曬到親友群裡火了,弟媳:孩子放你家真放心我家孩子上大學去了外地,我一下空閒了下來。有了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吃愛吃的美食,跳愛跳的舞蹈,甚至還報了旅遊團,趁著周末經常來個短途旅遊。我是愛曬照片的人,把平時玩的,吃的,都會記錄下來,曬到親友群裡分享給大家,親友們紛紛羨慕我這自在的日子。弟媳見了,總抱怨弟弟非得讓她生二胎,這下好了,大兒子上初中,小兒子上小學,想要跟我一樣自在的生活還得有段時間呢。不過抱怨歸抱怨,責任還是要盡的,幸好有我時時幫她。
  • 微信群裡的拉票行為
    微信能建群之後,很多人都建立了微信群。微信群內的人素質有高低,說什麼話的都有,發廣告的也有,拉票的更是層出不窮。為什麼要在微信群拉票呢?
  • 家長群怎麼就成了「壓力群」?
    有人說,家長群已經成了「作業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後,不能休息,還要忙群裡老師布置的數不勝數的任務;有人說,家長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師的「誇誇群」,本想做個小透明,但生怕因為少說幾句,讓老師覺得自己不上心,從而忽視自家孩子。本該是加強家校溝通的「家長群」,怎麼就變了味,成了一個「鬧心群」?對於孩子的教育,退群顯然不是解決方案,那麼未來,群裡的發言又該立下怎樣的規矩,讓每個人都不為難?
  • 朋友圈裡的那些事兒:你的家族微信群叫什麼名字?
    前段時間,同事花花在朋友圈發了一條吐槽家族微信群的狀態之後,在她的狀態下面大家都炸開了鍋,紛紛曬出了自己家千奇百怪的微信群名。或自豪,或自嘲,或笑點十足,或溫馨滿滿,總之這些微信群名都值得來說道說道:「我不姓胡誰幸福」、「麻省理工特招生」、「南北一家親」……花花的朋友圈原文是這樣的:自從我把我們家群改成「李雪琴全球粉絲後援會」後,他們再也沒有在群裡說過話。
  • 商家微信群裡吆喝賣貨 傳統零售業瞄準防控「宅經濟」
    一大早,德陽藏彝春天生活館的「田掌柜」就在微信群裡吆喝拼團,這已經成為了她近日最重要的工作。旌陽區商務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德陽藏彝春天生活館作為旌陽區對口幫扶的展銷平臺,面對疫情,不斷轉變模式、思路,讓對口幫扶工作不鬆懈,將展銷平臺從線下搬到了線上,並在抖音直播線上教大家做藏彝特色菜,讓市區群眾不出門也可以買到來自藏彝區的生鮮、特色產品。
  • 微信群裡太冷清,如何利用機器人提高微信群活躍度?
    當微信群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後,群主一人之力也難以全面的管理到每一個群,通常在發起話題之後,群成員的消息也不能及時得到回應,群管理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如何提高微信群活躍度,提升群管理質量呢?我認為微信群管理機器人非常重要,可以及時幫助群主回復消息,維護群秩序。
  • 拉群易賣貨難,做一段就成殭屍群,幾點建議讓你的群不成殭屍群
    誰的微信裡打開沒有幾個各種類型的群。大部分人進群後,簡單看一下你這個群是幹什麼的,然後是只搶紅包不發言。都設置了免打擾。很多人看都不看直接潛水,連紅包都懶得搶,成為殭屍粉兒。還有一部分人是進群,是想發廣告推銷自己的貨品。另外順便往自己的群裡加粉拉人。群主天天發貨品圖片,講自己的貨品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優勢。天天發紅包,一天發幾回,一些群員搶搶紅包算是活動了。大部分的還是殭屍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