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日的上午,孩子們在這裡開啟他們的快樂時光。5年堅持,孩子們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愛的力量從未缺席。
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躍然紙上,一隻只可愛的動物在筆下活靈活現,一陣陣歡笑聲、嬉鬧聲不時傳來……
10月21日上午,每周日舉行的洋涇公益坊愛心讀書會如期而至,孩子們在志願者老師的帶領下,在課堂上嘗試著用繪畫的方式描述自己的名字,並學著如何在新夥伴面前自我介紹。
這個愛心讀書會是上海美麗心靈社區公益基金會在洋涇開設的一個公益項目。從2013年開始,每個周日的上午,在洋涇公益坊二樓多功能教室裡,一群小學生們在這兒開啟屬於他們的快樂時光。
孩子的周末"拓展課"
讀書會不僅讀書,還有更多的遊戲和活動,讓孩子們放飛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提高。
觀看海洋環保知識的視頻,用紙板箱和礦泉水瓶製作海龜,用再生紙、硬紙板、礦泉水瓶蓋製作骰子和飛行棋......7月末的愛心讀書以環保為主題展開活動。
愛心讀書會的活動由志願者王成容和其它志願者一起"包辦"。"小朋友們喜歡做手工,參與度都很高,但孩子一多的話,場面難免會『失控』,不過相較以前的調皮搗蛋,他們已經進步很多了,我們給予他們最大的理解,慢慢陪伴他們一起成長。"王成容說。
一位名叫張天磊的小朋友不怎麼願意配合,一旁的志願者提醒他,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不能隨便離開座位,必須要學會尊重他人。孩子很快回到座位上,並學著製作小烏龜。
"小朋友們有很多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這時候就需要大人來引導。"王成容告訴記者。
參與愛心讀書會的小朋友多的時候達到二三十人。讀書會鼓勵他們專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朱振浩小朋友一到看書的時候就靜不下來,愛往各個角落躥,但志願者梁靜發現他每次做手工時都很投入。在老師的帶領下,朱振浩開始學習拓印樹葉,不一會兒,色彩斑斕的樹葉就成了一幅畫。
梁靜說:"隨著活動的開展,我和幾個孩子拿著收集到的葉子重回教室後,好奇心的驅使讓大家又再次加入拓印環節,小朋友的創造力真的不一般。"
而讀書會最重要的環節便是老師和小朋友們的閱讀時間了。"我在讀書會的這兩年時間裡,看了十幾本書了,最喜歡圖文版的《三毛流浪記》,在這裡看書很自由,比學校裡更有趣。"張天磊說。
在最近一期以"珍惜眼前,放下悲傷"為主題的讀書會上,王成容帶領孩子們朗讀手繪本,帶領孩子們了解文章大意,同時體會主旨和情感;另一方面引導他們通過寫作,以自己的思想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學會語言表達,同時潛移默化地學習。
除了上課的老師之外,還有一名"助教老師"幫助維持課堂秩序。已經退休的志願者張老師已經在這兒一年有餘了,在孩子們調皮搗蛋的時候,幫助控制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專注於課堂的學習內容。
"在寫作環節中,因為學生知識水平有限,能否較好地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孩子們可能無法真正理解悲傷的含義,但是通過這節課,要讓他們知道保持樂觀的心態,無論面對什麼事情都可以堅強地度過。"張老師表示。
"外來娃"的另一個家
或許一些孩子不久後就要離開上海,但在讀書會的時光一定會成為他們一段美好的記憶。這裡不僅是一個與孩子交流的載體,也是很多外來務工子女的另一個家。
"讀書會是一個與孩子交流的載體,通過觀察發現他們的需求,嘗試著與家庭和學校一起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上海美麗心靈社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馬莉告訴記者,讀書會的孩子基本上都來自外來務工人員家庭,有的家長平時忙於打工沒空管孩子,小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者是小孩子本身在學習上有困難,通過讀書會這種形式把他們組織起來,讓他們學會如何學習,如何進行情感的交流與表達,幫助他們樹立對自己和未來的信心。
讀書會剛開始時,志願者在附近的外來務工人員家庭中走訪,發現一戶河南來滬的打工者有3個小孩,志願者想邀請他們加入讀書會。當時孩子的家長第一個反應就是讀書會是否像外面的補習班那樣要收費?志願者表示讀書會不收費後,家長還是半信半疑,第一次只讓大姐笛子參加了。而第二次三個小孩都去了讀書會,笛子還成了小主持人。
朱淑琪、朱振浩姐弟倆,一個上四年級、一個上二年級,是目前讀書會每周"雷打不動"的成員。
姐弟倆住在附近巨野路上的大陸家宅,那裡現存的一片平房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地。走進去,房子外面搭著腳手架,目前正在粉刷建築外牆。
通過一條五、六米長、寬度一米不到的過道,盡頭就是姐弟倆的住處。這是一間約15平方米大小的房間,房間只有朝北的一扇窗,白天家裡也亮著燈。房間的一角放著一個上下鋪的床,靠窗一側則是兩個小的書桌。記者進去的時候,朱振浩正在門外用臉盆裝著水洗頭。
姐弟倆的母親張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和丈夫2005年來上海後就一直住在這裡,她自己做五休二,丈夫則做裝修,休息時間不固定。
"女兒一年級就去讀書會了,當時聽到大一點的小朋友說那裡蠻好玩的,就讓女兒報名去了。"張女士說,女兒現在在學校的重點班,學習成績還不錯,字也寫得挺好,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兒子皮一些,一年級的時候20以內的加減法還做不好,現在也可以坐下來看看書了。"我現在乘法口訣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坐在邊上的朱振浩說。
目前住在這片平房裡的有6個小孩參加讀書會,最大的五年級,這些小孩的家長也都來自外地。
考慮到孩子升學,張女士表示準備在女兒五年級後全家回老家。張女士很感謝讀書會對孩子的幫助。"我們自己管孩子的時間有限,也沒有送孩子到外面學這學那,但現在畢竟競爭激烈,讓他們參加讀書會去學一點東西,挺好的。"
張女士告訴記者,現在姐弟倆一到要去讀書會的時間,就興衝衝地出門,特樂意去那兒待上半天。現在學習有進步,自己的書桌也自己收拾乾淨了。
"老師和志願者很負責,這幾個小朋友脾氣都比較急,老師都會很耐心地引導他們,還組織他們外出活動,氛圍還是很不錯的。"張女士說。
目前,美麗心靈基金會和華師大心理與認知學院合作,由研究生和大學生組成的20人志願者團隊,每周精心設計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志願者通過遊戲、繪畫、讀書等多個環節與孩子互動,為小朋友提供心靈支持,使他們擁有勇氣,保持樂觀的性情。通過手工、辯論賽、情景劇等各種各樣的活動,給孩子們自由表達自己的空間,也希望通過溝通和相處,給他們心靈上的陪伴。
另外,在課餘時間,孩子們的活動安排也豐富多彩。今年暑期,美麗心靈基金會舉行了"揚帆滴水湖"公益夏令營活動,由志願者們全程接送小孩們參觀消防隊、學習武術,還暢遊滴水湖。
"滴水湖上可以坐帆船,也可以坐快艇,我坐了快艇,雖然很顛,但我覺得很好玩。"朱振浩說。
特別的她"讀"懂成長
雖然智力上趕不上同齡人,但在讀書會裡,曉蘭仍能展示自己的特長和愛好,得到心靈上的陪伴。
愛心讀書會不僅僅是一個孩子們讀書遊戲的地方,同樣也是一個關愛驛站,即便是因為自身原因"掉隊"的,在這裡也同樣收穫到一份溫暖。
在讀書會中,有一名特別的同學,因為智力存在一定缺陷,她無法在學校完成學業,但她非常熱愛讀書,自打她來到這兒後,從未缺席過一節課。
"我喜歡和大家在一起上課,在這裡有許多的小夥伴,非常熱鬧,最喜歡的還是讀書和做手工,很有趣,想每天都待在那兒。"曉蘭(化名)說。
曉蘭的家在苗圃路上的一個小區裡,小區已經有大約30年,看上去略顯陳舊。曉蘭自己的房間裡,牆上已經有些泛黃。不大的空間裡,除了幾樣簡單的家具,最引人關注的就是床邊,那裡擺滿了十字繡、鑽石繡、以及各種手工小物件。一談到這些,她立刻打開了話匣子。
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她學會了插花、做點心,做各類小手工點綴自己的房間,也學會了體貼自己的父母,這是曉蘭去讀書會以來最大的改變。"媽媽的腿不好,不能老讓她為了我再多操心,我也得乖一點。"成為曉蘭常掛在嘴邊的話。
曉蘭的母親告訴記者:"曉蘭從小就愛往外邊跑,性子也比較急,我害怕她一個人在外邊會闖禍,就讓她去讀書會聽課,這一待也已經一年多了,她也改變了不少,還懂得聆聽別人說話了。"
老師介紹,在課堂上,曉蘭並不是最積極發言的,但她每分鐘都全神貫注,注意著老師的言語和舉動。由於她說話比較著急,聲音會經常被淹沒在其他小朋友的談笑聲裡。每當這時,老師就會站出來引導孩子們安靜下來,尊重別人,於是,曉蘭將這一點也牢記於心。
"她很好學,寫起字來一筆一划,很慢,但是她知道她要寫什麼,她要傳達給別人什麼。往往她愛坐在我旁邊的位置,在我說話時便看著我,和我保持眼神互動。"王成容說。
眼下,曉蘭正在讀一本書名為《神奇的收費亭》的書,不僅內容很吸引她,內頁更是有她最愛的一位老師給她的贈語。
"孩子,你要記住,你的陽光來自你天真無邪的笑臉,生活在繼續,勇敢地走下去,愛的力量會一直相伴在你左右。"這是老師給曉蘭愛的贈言,她希望曉蘭可以擁抱生活、享受生活。
在讀書會一角的小書架上,放著《謎語大全》《吹牛大王歷險記》等數十本少兒圖書。"小朋友們現在看書也比較快了,這些書已經是今年的第二批了。"馬莉說,"讓書陪伴他們,也是我們所希望的。"
讀書會給予孩子們的已經不僅僅是知識的豐富,更是心靈上的陪伴,雖然家長日常繁忙,但還有老師和朋友在身邊陪伴著,為他們提供一個溫暖的港灣,也給他們一份家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