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陽光明媚,暖意融融,環境清新優雅,校園裡瀰漫著歡快的「樂學」氣息。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東莞七中」)舉辦持續一天的「樂學教育」校園品牌開放日展示活動,圍繞「新六藝」的校本實踐,各種活動精彩紛呈,向學生、家長、社會全面展示「樂學教育」品牌特色和教育成果。
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活動
走進校園,首先看到升旗廣場上廣大師生同臺揮毫潑墨書法展演活動,還有多才多藝的同學在一旁演奏古箏、二胡、小提琴、吉他等中外樂器,悠揚的樂曲為師生們的精彩發揮增添了雅興。
旁邊,就是最受同學們喜愛的愛心義賣攤位,近30個攤位上,擺滿了同學們自製的手工藝品和各類小吃。同學們各顯神通,賣力地吆喝著。高一的韋麗雪正在攤位上忙碌著,她們的攤位叫「歸真雜貨鋪」,擺放著紙花、五角星、千紙鶴、手鍊和中國結等手工製品。「這些都是我們同學們買材料回來,自己純手工製作的。」韋麗雪說,義賣之外,活動還鍛鍊了溝通交流和社交能力,也希望大家通過這些平淡無奇卻具有非凡意義的小物件領略七中的風採,探尋傳統文化的魅力,返璞歸真。
穿過熙熙攘攘的「商業街」,就到了運動場,這裡洋溢著同學們歡樂的笑聲。地理老師黃瑩正為參加「我愛我的祖國」中國地圖快樂拼圖大PK活動的同學們計時。「今年參與活動的人數比往年都多,不僅同學們參與度高,老師們也積極參與。」黃瑩說,此次比賽不僅可以鍛鍊同學們的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還能增強他們的愛國熱情。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一首歡快的生日歌從高二十五班的體驗式班會上傳出。當天恰好班裡的方煒坤同學的16歲生日,在歡快的歌聲中,全班同學送上真誠的祝福。班主任黃沛婷老師以「學在七中,其樂無窮」為主題,通過視頻回顧學生進入七中以來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感受七中「樂學教育」品牌潛移默化的影響,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分享自己的樂學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參與、快樂體驗、快樂接受,在表達與分享中提高認知,最終達到自我成長、互助成長、共同成長。「全程掌聲不斷,班會效果遠遠超過預期。」黃沛婷高興地說。
實際上,這些活動只是當天展示活動的一部分。活動當天,學校共設置了19節課堂教學觀摩課,還有豐富多彩的科技文化類、文藝展演類、美食文化類、體育競技類、農耕文化類活動。
「樂在學中,揚帆起航」
「這些展示課程都體現了『樂學』這個教育內涵。」 東莞七中校長段文宏表示,一所學校要發展,需要有獨特的學校文化和理念作內涵。2019年,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以下簡稱「東莞七中」)順利成為全市第二批品牌學校培養對象,以「樂在學中,揚帆起航」為口號,打造「樂學教育」特色品牌。
段文宏介紹,辦學以來,學校積極探索「樂學教育」,口號是「樂在學中,揚帆起航」。學校的校徽採用紅白藍三色交相輝映,表現出活潑、素潔、科學的校園文化元素。白藍相間的海面之上,一片巨帆迎風遠航,帆如書頁又似 「L」(「樂」的首字母),意為書中有樂。
段文宏表示,「樂學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為核心,主要圍繞生態式的宜居快樂校園建設,結構優化的快樂教師隊伍建設,多樣化、特色性快樂課程的開發,樂學、想學、會學、能學的樂學少年的培養四個方面,打造「四位一體」(「樂境」「樂師」「樂課」「樂生」)的「樂學」教育模式。學校希望,以「樂學教育」特色品牌建設為核心抓手,挖掘區域、社區特色教育資源,通過全校師生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至2021年,把學校建設成為辦學特色鮮明、品牌突出、質量優良的粵港澳大灣區知名高中,躋身於東莞市高中教育第一梯隊中,為東莞市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校長訪談】
東莞日報:學校緣何提出打造「樂學教育」特色品牌?有哪些內涵?
段文宏:學校「樂學」教育源於教育理念的人文探求。《論語》開篇《學而》第一句話談為學之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主張學習本身應該充滿樂趣,學生從中獲得情感滿足。「樂學」教育植根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現代教育思想,符合教育教學的辦學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
「樂學教育」具體內涵包括三方面,一是「樂學」心態和修養的教育,指將學校教育賦予一種 「樂於」的文化,讓學生在健康、和諧、民主、融洽、愉快等始於 「樂於」的教育情境中,讓學生有興趣地學習,快樂地學習,最終形成一種自由、自主的「樂學」修養。二是「樂學」能力和習慣的教育,指順應學生的天性,開發學生的潛能,鼓勵和幫助學生應對學習中的困難,激發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以愉悅的情緒和積極主動的態度,用自主體驗的方法獲取知識、形成「學會」和「會學」的能力,以不斷 的快樂體驗來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理智感,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享受著有動機的快樂學習。三是浸染「快樂」人生底色,成就「快樂」生命個體的教育,讓「快樂」融進學生的血液,成為他們以後人生成長的底色,從而為成就「快樂」的生命個體奠基。
東莞日報:如何建設「樂學教育」品牌?取得了哪些成效?
段文宏:「樂學教育」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快樂成長」為核心,主要圍繞「樂境」「樂師」「樂課」「樂生」,打造「四位一體」「樂學」的教育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陽光學子、樂學少年、出彩中國人。
一是「樂境」,改善校園環境,建設宜居「快樂校園」。加強學校綠化、美化工作,校園綠意蔥蔥,修葺一新、舊貌換新顏的運動場地場館,溫馨雅致的圖書館,自由休閒的書香苑,夏荷田田、荷香四溢、魚翔淺底的荷花池,物種繁多、繁華四季的生態園,樓廊內、校道旁懸掛的校風、校訓、風採展示欄等內涵豐富,彰顯樂學內涵。
二是「樂課」,完善課程體系,打造「快樂課堂」。一方面,針對新高考改革的「3+1+2」模式,實現完善的選課「走班制」。另一方面,開設「新六藝」校本課程特色,通過「禮、樂、美、體、智、技」六類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樂師」,轉變教師觀念,培育「樂學之師」。學校開展青藍工程、篤行學堂、優質課比賽、「三字一話」、讀書沙龍、德育沙龍等一系列的教師培養活動,培養出一支樂研善管、樂教善教、樂於擔當、樂於爭優的教師團隊。學校現有省特級教師1人、南粵優秀教師1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諮詢專家1人、省骨幹教師1人、市中小學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1人……
四是「樂生」,踐行快樂德育,培養「陽光學子」。學校精心打造「快樂德育」,讓每一位成為「快樂做主人」,自主選擇,自主設計,自主組織,倡導「人人入社團,天天有活動,個個有特長」,成為「陽光學子」。
文字:劉召
攝影:無 視頻:無
編輯: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