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技術實現進口替代 艾索信息闖關科創板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4月7日,上交所受理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艾索信息」)科創板上市申請。雷達信號與信息處理系統是雷達的「大腦」,對雷達探測、跟蹤等性能有著根本影響,決定了雷達裝備的智能化水平。艾索信息專注於軍工電子信息行業的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與產品研發,其多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了進口替代。此次闖關科創板,艾索信息擬募資4.24億元投向「iTHOR 先進技術實驗室項目」「信息化彈藥研發及生產項目」等四大項目。

部分產品實現進口替代

艾索信息成立於2009年2月28日,由自然人李鋒林、張煥穎、何波、李亮、宋曉偉、趙海軍、夏金豔、楊曉偉、朱偉共同出資設立。公司主營業務為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的開發及應用,主要從事複雜高速信號與信息處理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

根據招股書,艾索信息主要為國內大型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單位提供雷達裝備、雷達對抗裝備、信息化指控裝備的核心組件、系統整機及技術開發服務,並通過軍用技術向民用領域轉移,形成多種先進的民用電子信息產品。公司主要客戶包括軍隊、中國電科、中國電子、中國兵工、中國兵裝、航空工業、航天科工等國有大型軍工集團下屬的研究所、軍工廠及大專院校。

公司指出,憑藉其在信號與信息處理領域的開發經驗,形成了複雜電磁環境抗幹擾技術、某電子對抗技術、高速數據採集存儲技術、多源信息處理技術等核心技術體系,其中多項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實現了進口替代,並成功應用在我國軍方多個重點型號裝備中。

在雷達及其信號與信息處理產品方面,公司已成功實現進口替代。據了解,2016年以前,我國民航機場場面監視雷達幾乎被丹麥Terma等國外公司壟斷。公司作為雷達核心部件信號與信息處理系統提供商,協助國產雷達整機單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A2單位,成功研製出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X波段機場場面監視雷達。

2017年,該雷達整機產品獲得民用航空空中交通通信導航監視設備臨時使用許可證,截至目前已成功應用於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等國內多個民航機場,打破國外在該領域數十年的壟斷。

研發投入佔比高

財務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簡稱「報告期」),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93.63萬元、10697.60萬元和10740.51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2515.63萬元、3687.25萬元和3259.29萬元。

軍工產品具有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高、研發風險大等特點,公司存在研發投入不能獲得預期效果從而影響盈利能力的風險。報告期內,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6.18%、21.91%和24.40%。

艾索信息是技術密集型企業,目前已取得專利共7項,其中包括1項國防發明專利,擁有經登記的計算機軟體著作權共54項,並且通過自主研發突破多項核心技術。

受技術驅動的行業特徵影響,行業內可比公司的研發人員佔公司人員數量的比例通常較高。在可比公司中,除高德紅外(研發人員佔比為27.02%)、淳中科技(研發人員佔比為30%)外,其餘公司的研發人員佔比處於53.19%-69.47%的區間內,艾索信息的研發人員佔比為64.85%,相對比較高。

公司表示,當前公司正處於業務發展的關鍵時期,多項新產品和新技術處於研發階段。因此,核心技術的保密對公司的發展尤為重要,若公司未來因核心技術人員流動或專利保護措施不力等原因,導致公司核心技術洩密,將一定程度上削弱公司的技術競爭力,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在客戶集中度方面,受國防科技行業體制的影響,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前五名客戶的銷售額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83.62%、97.15%和85.08%,其中,第一大客戶的收入佔比分別為45.59%、39.07%和26.8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主要客戶包括國內大型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單位等。受軍工客戶採購政策影響,貨款支付周期較長。報告期內,公司的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6953.21萬元、12472.45萬元和14202.54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1.57%、116.59%和132.23%。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增長,報告期內公司應收帳款增長較快。公司表示,未來如受客戶回款支付周期變化的影響,公司將可能面臨應收帳款不能及時收回的風險,將影響公司的資產周轉速度和資金流動性。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方面,公司表示,年初受防疫管控措施的影響,公司原材料採購、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在短期內相比正常情況有所延後,但由於公司及主要客戶、供應商均不在主要疫區,截至目前疫情對公司的採購、研發、生產和銷售未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下遊市場持續釋放

艾索信息本次選擇第一套上市標準,公司擬募資4.24億元投向「iTHOR 先進技術實驗室項目」「信息化彈藥研發及生產項目」「雷達智能傳感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及服務項目」和「信息化指控系列產品研發、生產及服務項目」,以擴充現有產品線,尋找新的收入增長點,實現未來的持續增長。

艾索信息表示,通過「iTHOR 先進技術實驗室項目」,公司將鞏固其在信息處理系統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保持公司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對核心技術研發資金和人員的持續投入,著力培養一批高水平的項目管理專家、技術專家,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防信息化體系建設的推進,我國軍隊一方面現有武器裝備存在換代更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新型電子化裝備不斷推出,軍工電子行業整體產值佔比有望提高。因此,公司的業務未來將受益於下遊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

軍工電子信息行業一直是我國科技創新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關注領域。《「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從2015年的8%提升至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製造、生物、綠色低碳、數字創意等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平均每年帶動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軍隊建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指出,到2020年,軍隊要如期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二步目標,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憑藉在軍工細分領域領先的技術實力,艾索信息已獲知名創投的關注。達晨財智創投董事兼總經理肖冰,以及由達晨財智創投擔任執行事務合伙人的達晨恆勝,在2014年1月便攜手入股艾索信息。目前,達晨恆勝和肖冰分別持有艾索信息7.44%和0.83%股權。

相關焦點

  • 艾索信息衝關科創板:主營業務增長几近停滯
    近日,民營軍工企業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艾索信息」)科創板上市申請受上交所正式受理。資料顯示,成立於2009年的艾索信息主營業務為信號與信息處理技術的開發及應用,主要從事複雜高速信號與信息處理產品的研發、生成、銷售及服務。
  • 上海合晶、賽克賽斯、艾索信息終止科創板IPO
    上海合晶、賽克賽斯、艾索信息終止科創板IPO)12月9日,資本邦獲悉,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合晶)、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克賽斯)、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索信息)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2月8日終止。
  • 終止科創板IPO,晶片廠商上海合晶、民營軍工企業艾索信息撤回上市...
    12月9日,晶片廠商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合晶)、民營軍工企業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索信息)的科創板IPO申請已於12月8日終止。近日,上海合晶和艾索信息分別向上交所提交了關於撤回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申請撤回申請文件。
  • 深陷700萬元合同糾紛、或又臨7000萬元索賠 艾索信息衝科創板待考
    但是因為艾索信息的研發產品未能達到標準,目前項目已經停止,造成損失約7000萬元,中融航電將考慮向艾索信息索賠。對此,艾索信息方面回應稱,艾索信息提供給中融航電的為定製化產品,相關產品符合公司質量控制標準及雙方技術協議約定。
  • 成長未知,艾索信息需等待確定性時刻
    因此,艾索信息的核心成長價值在於雷達及其信號與信息處理產品的發展情況。雷達信號與信息處理系統是雷達的核心部件,是雷達的大腦,其技術先進性決定了雷達探測、跟蹤的性能。艾索信息雷達及其信號與信息處理產品細分包括監視雷達、末制導雷達、雷達仿真模擬系統、雷達數據採集存儲設備。
  • 芯朋微 電源管理晶片實現進口替代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無錫芯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芯朋微」)近日回復了科創板上市申請的首輪問詢,涉及公司是否為終端客戶相關產品的重要供應商,在終端客戶同類產品的採購佔比等。芯朋微專注電源管理晶片的研發和銷售,產品批量實現進口替代。
  • 5家企業8日同時終止IPO進程:艾索信息8個月內遭5輪問詢
    12月8日,上海合晶、艾索信息等5家公司分別從創業板和科創板主動撤回申報材料終止IPO進程,這是註冊制實施以來是非常少見的現象。 5家企業中,艾索信息遭遇科創板五輪問詢,這在國內資本市場也不多見。
  • 同惠電子:政策市場雙重驅動 技術提升實現進口替代
    進入精選層發行程序的同惠電子(833509),深耕電子測量儀器二十餘年,持續注重研發,提升技術實力,公司2MHz基於數字平衡的寬範圍精密LCR數字電橋、10MHz精密阻抗分析儀等產品已實現進口替代。成功實現進口替代位於行業「風口」的電子測量儀器業正逐步向高效、精準、互聯和智能方向發展,而行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推動。作為電子測量儀器專業製造商的同惠電子,深耕行業20餘年,以「專業、專注、專心」的匠心精神,持續注重研發,提升技術實力,部分高端測量儀器產品已實現了進口替代。
  • 中控技術:工業4.0加持!流程自動化進口替代技術優勢築高壁壘
    政策因素疊加內部需求驅動行業長期向好,進口替代國產化空間大。要點:◆浙大起家,國內工業自動化領域龍頭企業;◆業績增長穩定,盈利水平大幅增長;◆政策因素疊加內部需求驅動行業長期向好,進口替代國產化空間大。
  • 抓住眼科進口替代機遇,「愛博諾德」成為首家科創板IPO的眼科醫械...
    眼科高值耗材是36氪近期持續關注的市場,該市場此前幾乎完全依賴進口,海外品牌諾華愛爾康、雅培眼力健和博士倫三大巨頭佔據大量市場份額。如今,少數幾家中國企業上市了自主研發的眼科高值耗材產品,抓住進口替代的政策紅利,成為海外競品的競爭對手,逐漸改變競爭格局。今日科創板IPO的愛博諾德,就是中國品牌中的一家頭部企業。
  • 嘉定這家企業的5G產品取得華為認證並達到進口替代水平!
    嘉定這家企業的5G產品取得華為認證並達到進口替代水平!目前,覆銅板行業整體上仍由日本、美國、中國臺灣的企業主導並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在高頻高速等高端應用領域,進口制約尤為嚴重。作為國內生產覆銅板和粘結片的企業,南亞新材料生產的高端高速產品已通過華為、中興等通信設備龍頭企業的認證,在高端電子基材領域實現進口替代、打破外資獨大的供應格局。
  • 科創板IPO|仰仗高研發投入,新點軟體闖關科創板IPO能否成功?
    科創板IPO|仰仗高研發投入,新點軟體闖關科創板IPO能否成功?圖片來源:上交所  新點軟體屬於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注於為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招採、智慧政務及數字建設三個細分領域提供以軟體為核心的智慧化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將AI和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與相關行業信息化需求深度融合,提升軟體平臺智慧化程度。
  • 一天3家公司科創板IPO終止審核!均為主動撤單
    來源:中新經緯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8日電 上交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信息披露顯示,截至目前,僅在12月8日當天,包括上海合晶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合晶」)、賽克賽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克賽斯」)、艾索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 凱因科技:生物醫藥領軍者闖關科創板
    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凱因科技」或「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IPO申請於明天(9月24日)上會審核,本次上市擬募集資金10.919億元,用於新藥研發、營銷網絡擴建、補充流動資金等。東方財經網了解到,凱因科技成立於2008年,註冊資本1.27億元,位於素有「藥谷」之稱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凱因科技以生物技術為平臺,專注病毒性疾病領域,致力於成為提供治療解決方案的生物醫藥公司。公司入選中關村高端領軍企業、中關村新銳企業百強、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創新引領企業。
  •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
    摘要 【光伏板塊崛起 上遊產業實現進口替代】繼矽料和矽片熱潮之後,光伏行業相對低調的上遊耗材產業鏈也在迎來持續的上漲行情。比如切割光伏矽片必不可少的高硬脆切割耗材金剛線,正蓄勢待發。
  • 新經濟發榮滋長 科創板公司初露鋒芒
    多項關鍵指標更是展現出科創板闊步向前的精氣神:研發是「引擎」,目前100家科創板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佔營收比例為11.97%;專利是「肌肉」,平均每家科創板公司擁有75項發明專利、58項實用新型專利;高端人才是「大腦」,科創板公司核心技術人員中擁有博士學歷和碩士學歷的佔比分別達到23.83%和36.91%。
  • 進口免疫平臺被開放,國產替代愈演愈烈
    隨著生產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國內市場上生化診斷進口儀器已從封閉走向開放,生化試劑國產替代率接近80%。國產免疫的替代之路早已開始,在2000年初,國內廠家就已經研發了化學發光儀器及其配套的產品,如今,也有部分進口免疫診斷儀器的試劑通道被開放,進口設備上免疫試劑及耗材的國產替代之路也悄然開始。01生化診斷的國產替代之路進口生化分析儀器的開放始於70年代末,許多國內經營企業投入自主研發力量,國產生化試劑逐步走向市場,佔據越來越多市場份額。
  • 艾可藍:創新驅動發展 質量為先實現進口替代
    經過不懈努力與持續積澱,公司已在該領域具備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抗衡的技術能力和技術儲備:(1)電控系統正向自主開發,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將旋流式機械噴嘴應用於液力式電控系統,徹底擺脫電控噴嘴在成本和故障率方面的瓶頸,成功突破了國外企業在電控噴嘴上的壟斷,並能匹配各種發動機燃油系統(進口和國產),該技術已大量應用於客戶產品,搶佔國外企業份額;(2)獨創性地開發了DPF鹼金屬催化劑塗層技術,有效解決了傳統貴金屬催化劑塗層成本高昂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