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奔小康 摘帽標準是什麼貧困縣摘帽有哪些好處?
時間:2020-11-21 17:39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奔小康 摘帽標準是什麼貧困縣摘帽有哪些好處? 脫貧攻堅在行動,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據悉,國內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已經全部奔小康了!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哪20個省區市貧困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呢?摘帽的標準又是什麼?
原標題: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奔小康 摘帽標準是什麼貧困縣摘帽有哪些好處?
脫貧攻堅在行動,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據悉,國內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已經全部奔小康了!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哪20個省區市貧困縣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呢?摘帽的標準又是什麼?下面贏家財富網就帶大家具體了解一下。
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具體怎麼回事?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截至20日,全國832個貧困縣所在的22個省區市中,已有20個實現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
什麼是貧困縣?
貧困縣,又稱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或國定貧困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準。以縣為單位,1985年年人均收入低於150元的縣,對少數民族自治縣標準有所放寬。1994年基本上延續了這個標準,1992年年人均純收入超過700元的,一律退出 貧困縣,低於400元的縣,全部納入 貧困縣。
重點縣數量的確定採用「631指數法」測定:貧困人口(佔全國比例)佔60%權重(其中 貧困人口與低收入人口各佔80%與20%比例);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低的縣數(佔全國比例)佔30%權重;人均GDP低的縣數、人均財政收入低的縣數佔10%權重。其中:人均低收入以1300元為標準,老區、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為1500元;人均GDP以2700元為標準;人均財政收入以120元為標準。
根據以上原則和方法,在全國中西部21個省區市確定了591個縣(旗、市)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它們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和特困地區,其中老、少、邊縣的比例分別由「八七計劃」的18.43%、6%上升到31%、45%、9%。據初步測算,重點縣覆蓋的貧困人口(625元)佔全國的54%,低收入人口(865元)佔57%。
貧困縣的劃定標準以當地人年均純收入作為依據,而少數民族地區與革命老區則相應的降低標準。 貧困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且大多集中於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邊疆地區(通常合稱為「老少邊窮」)。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更改,部分縣也隨之退出國家扶持範圍。
貧困縣摘帽標準是什麼?
貧困縣脫貧摘帽指的是自當地政府發布脫貧縣摘帽名單之後,就表示該縣不再屬於貧困縣,因為當地已經符合國家脫貧摘帽標準了。貧困縣脫貧摘帽是按國家標準執行的,並不是當地政府說脫貧就能脫貧的,國家貧困縣脫貧採取進村入戶的方式評估指標,具體詳情如下:
1.貧困發生率
當地貧困縣摘帽當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系統發生率高於3%的,不得退出貧困縣。
2.脫貧人口錯退率
當地脫貧人口錯退率高於2%的,不得退出貧困縣。脫貧人口錯退率=抽樣錯退人口數/抽樣脫貧人口數× 。錯退人口是指收入沒有穩定並沒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的,還沒有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建檔立卡脫貧人口。
3.貧困人口漏評率
當地貧困人口漏評率超過2%的,不得退出貧困縣。貧困人口漏評率=調查核實的漏評人口數/抽查村未建檔立卡的農村人口數× 。漏評人口指的是符合國家扶貧標準,但是沒有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農村人口。
4.群眾認可度
當地群眾認可度低於90%的,不得退出。群眾認可度=調查戶中認可戶數/調查總戶數× 。群眾認可是指調查戶對脫貧攻堅政策、幫扶措施及成效、脫貧退出、幹部幫扶的認可。
需注意的幾個方面是,脫貧摘帽退出的縣除對國家檢查評估的標準進行對照外,還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於當年貧困線。達到「兩不然三保障」要求,即:是吃穿不愁,有安全住房、安全飲水,義務教育階段不因經濟條件學,享受我省規定的「四重醫療」保障。
2、村組條件。需統籌考慮村內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學校、衛生室等公共服務,穩定支撐脫貧能力建設的特色產業和勞動技能就業,村集體經濟發展等情況。
3、縣域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指標。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貧現如今,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貧困縣也越來越少了,20個省區市貧困縣已全部摘帽也預示著今後中國再無貧困縣!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