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註定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入列海軍。這一裡程碑事件之後,標誌著我國擁有了自研自造航母的實力,同時也標誌著我國成為了目前世界上第三個擁有雙航母的國家。
時至今日,山東艦已經服役4個月有餘,但這艘令國人驕傲的巨無霸上仍保留有許多外界感興趣的東西,艦載機數量便是其中翹楚。眾所周知,衡量一艘航母戰鬥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就是艦載機數量,而艦載機的數量取決於航母機庫和甲板面積的大小。
公開資料顯示,山東艦的設計參考模板遼寧艦機庫面積約為4000平方米。因為前蘇聯當時崇尚「航母無用論」,在瓦良格號的設計上縮小了機庫面積,以便於安裝其他飛彈裝備,所以導致改造後的遼寧艦能夠攜帶的各類艦載機數量大致只有36架。
既然我國設計師知道前蘇聯在遼寧艦上留下的弊端,自然會避開這個「雷區」,所以在設計時重新設計了機庫布局,力求將艦上的每一寸寶貴空間都利用起來。除了改變機庫的布局,設計師還縮小了山東艦的艦島,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甲板上停放更多的艦載機;同時也有利於航母隱身,不被發現。
全新的機庫布局設計,加上艦島縮小後更大的甲板空間,意味著山東艦可容納各類艦載機的數量比遼寧艦更大,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山東艦作戰能力也更強。藉助這些信息,可以推測出山東艦可搭載的各類艦載機數量遠比遼寧艦多,至於多出多少官方沒有提供過任何信息。
不過此前國內官方媒體有報導稱,機庫面積提升後的山東艦至少可以搭載36架殲-15艦載戰鬥機,這一數字相比遼寧艦的24架多了50%。再參考遼寧艦上所攜帶的12架預警直升機、反潛直升機等其他配屬機型,大體上估計山東艦可攜帶艦載機數量達到了48架。
對於近十年時間才起步航母事業的我國海軍來說,這一數字足以保衛我國核心利益不受侵犯。但立足長遠來說這一數字還遠遠不夠,因為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需要建設一支與我國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大國海軍來更好地保衛海上利益。
目前來看我國海軍正朝著世界海軍強國第一梯隊的目標在穩步前進,其中就包括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綜合網上的相關信息,該艘航母摒棄了遼寧艦和山東艦上的滑越起降的方式,採用了直通式甲板。這個重要信息表明,我國下一代航母將採用電磁彈射的起飛方式,可以說是巨大的技術革新,畢竟身為航母大國的美國,目前對這一技術也沒整利索。
另一方面,我國艦艇建造速度也是推動我國朝著世界海軍強國第一梯隊目標前進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去年我國艦艇下水總噸位位居世界第一,是當之無愧的「下餃子速度」。由此可見,我國海軍正大踏步前進,未來步入世界海軍強國第一梯隊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