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當地媒體最新報導表示,就在嫦娥5號成功登陸月球之後,俄羅斯宣布即將向月球運送10噸貨物。這次並不是使用嫦娥五號飛船,這則大膽的登月計劃一經報導,就迅速引起了國際熱議。俄羅斯航天局公布最新文件顯示,俄羅斯核拖船"Nuclon"號已經就向月球運送10噸貨物這一計劃開始實施準備了。該核拖船"Nuclon"號的研發始於俄羅斯航天局此前籤署的一份價值42億盧布的合同,這艘核拖船"Nuclon"號所開發出來的第一任務就是進行對月球的研究。
作為軌道綜合體的一部分,能夠安全且穩定進行運輸作業,是俄羅斯國營公司文件中對核飛船的基本要求,甚至在這一基本要求上疊加,能夠將重達10000公斤的有效載荷艙從距離地球表面900公裡的初始軌道,在規定時間200天內,送入人造月球衛星的軌道,則是該核飛船的附加要求。
日前,俄羅斯宇航科學院成員安德烈·愛奧寧在接受媒體採訪中表示,貨物將被提前送往月球,採用具備核反應堆和成本效益高的離子發動機拖船運送的方式,要比使用傳統方式要更加便宜已經安全,這極大地保證了運輸方式的低成本。因此他表示,運輸至月球的相關計劃第一點,必須要像在地球上一樣,將運輸人員和貨物的交通系統分開。
在談到運送時間時,愛奧寧表示:「如果有與載人飛船成員飛往月球的相關計劃,那麼只要將這些所需要的貨物提前200天通過拖船的方式運送至月球即可。」這一說法倒與此前俄羅斯專家所發表的觀點不竟相同,該專家表示,向北極地區提供貨物的想法與計劃是可以同時運用在月球上,畢竟月球項目和北極項目其實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根據俄羅斯宇宙公司在國家採購網站上公開發表的聲明表示,於12月10日,由俄羅斯航天局與聖彼得堡設計局阿森納公司聯合籤署了關於開發飛往月球、木星以及金星的空間核飛船Nuclon的研發項目。該項目計劃將於2024年7月之前,率先完成,在配有核動力的基礎上,依次實現建立具有運輸能源艙的空間綜合體,也就是核飛船雛形的初期開發。
2020年1月初,俄羅斯航天局第一副總司理尤裡·烏利希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關於未來30年進行發射太空核飛船飛行試驗的計劃,該項計劃如果能夠取得成功,那麼該計劃將會開始其系列化生產以及進行商業化使用。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所長佩特魯科維奇告曾向媒體透露,2021年科學家將針對如何使用核拖船進行具體方案策劃,而該計劃的首個有可能的項目就是進行木星的採集土壤樣本工作。不過根據相關人士透露的美國新制裁名單草案上,俄羅斯宇宙研究所在與美國公司進行的合作中,可能會受到限制,這一計劃很難一帆風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