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8年末,一部跨年古裝家庭劇進入大眾視線。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改編自晉江人氣作者關心則亂同名小說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劇集熱度持續走高,庶女明蘭從閨閣少女到侯門主母,一幅古代社會家庭畫卷徐徐展開。《知否》成為2019年霸屏劇王,時至今日依舊是眾多劇迷百看不厭的經典劇目。
不久前,同樣出自關心則亂筆下,被稱為《知否》姐妹篇的《星漢燦爛,幸甚至哉》被提上影視化改編日程,讓不少書粉和劇粉期待。與《知否》相似,《星漢》是古代官宦人家閨閣小姐一路成長的故事,不同的是,這一次主角是一位聰敏犀利、桀驁不馴,卻又生機勃勃的嫡女。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烹小鮮主筆郭小蟈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
「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
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小時候偷偷看小說,長大了偷偷寫小說,在關心則亂爸媽心中,這些都不是正經事。「在長輩心中,正經的作家應該像莫言、路遙那樣,提筆深刻落筆磅礴,你一個小女子還是踏踏實實讀書工作,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盡耽誤正事。」
「如果不是網絡無孔不入,我會將網文作者這個身份帶進墳墓裡」,關心則亂笑道:「我這輩子幹的不正經事多了,不差這一件。」恰恰是這一件,讓中國網絡文學界多了一份精彩。而這一切始於關心則亂父親收藏的半箱小說。
小學二年級的暑假,關心則亂並沒有如父母預想的那樣一個人在家乖乖學習,父母上班後,她翻箱倒櫃,找到了父親當年搜藏的半箱小說,兩套梁羽生的長篇《風雷震九州》《狂俠天驕魔女》,一套「缺胳膊少腿」的《薛剛反唐》,一套結局被撕成猜謎遊戲的《三俠五義》,一本高爾基的《母親》。這些作品成為關心則亂敲開文學界大門的「始作俑者」。
梁羽生先生
此後,一發不可收拾,靠著一本舊版新華字典,關心則亂把這些書反反覆覆讀了好多遍。在她看來,舊式小說太老套,蘇聯小說太遙遠,對自己影響最大的還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品。
升入中學後,關心則亂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小說,學校圖書館和隔壁的小書鋪成了她課餘時間最常去的地方,零花錢基本也都用來租小說了。於是她徹底掉入了書堆裡,不僅把中學生必讀名著看了一遍,又循著自己的興趣把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小說看了個遍。
對於關心則亂來說,只要有書,她的生活就和那些行萬裡路的人一樣精彩。「我是一個很宅的人,暈車暈機暈船,靈魂嬌嫩,身體比靈魂更嬌嫩,不做好萬全的準備我是堅決不肯出門。」但在她心裡,小說能讓人認識更多不同的世界,徜徉在奇怪瑰麗的夢境中。
網絡時代來臨之前,她也寫過一些小故事,但那時故事的聽眾基本就是她的室友。後來,關心則亂迷上了田中芳樹的《銀河英雄傳說》,用她的話說就是:「看託爾斯泰沒能讓我明白的政治術語,讀這部架空小說反而明白了。」
彼時中國網絡文學剛剛興起,關心則亂在搜索各種《銀河英雄傳說》同人文的過程中,與晉江相遇了,從此她踏進了漫無邊際的網文世界。
那時晉江還是粉紅色的,為愛發電的作者們寫文大多也很隨性,有的主角隨時換人,有的索性歪樓變成另一個故事,更有的寫哪兒算哪兒。在關心則亂看來:「那時的網文固然有不少糟粕,但很多故事從題材到構思也綺麗浪漫到不可思議。」
因為搜索同人文一頭扎進網文世界的關心則亂,終於在每天等更新的過程中忍無可忍,被「逼上梁山」,開啟了自己的網文創作之路。
初入浩瀚無邊的網文世界裡,關心則亂欣賞浪漫不羈極具開拓精神的作者,但骨子裡她更喜歡託爾金和金庸這樣的作家。「他們是非常負責的作家,認真構思、細心鋪排、小心描繪,最後將紛繁複雜全部收尾一氣呵成。」
1、大場面、多人物,長篇原創需抗壓
可能是因為最初接觸的小說就是大長篇,也可能因為打心底裡喜歡在紛繁複雜世界裡遨遊,關心則亂的作品也多以大場面、多角色著稱。我們熟知的《知否》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有名有姓的人物超過一百個,有戲份的角色將近50個。這對於此前以寫作同人文為主的關心則亂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同人文雖然掣肘很多,但畢竟有現成的框架可以參考」,關心則亂告訴我們,「《知否》是完全原創設計的框架劇情人物,加上喜歡大長篇的慣性,所以寫起來很辛苦。」
原本計劃寫一個當時比較流行的種田文,但是《知否》連載一年後,卻爬上了晉江言情類總分榜首的位置,而且持續霸榜了兩三年,這讓關心則亂有些意外。讀者的高關注度、高活躍度通過評論區盡情釋放出來,「有把我誇成一朵花的,也有把我罵到罪無可恕應該趕緊退圈的。」
關心則亂看到了龐大的輿情力量,從現實生活中的NOBODY,到紅遍網文界的「關大」,與她此前從小透明到小粉紅的過程截然不同,她不僅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辛苦焦慮,甚至誠惶誠恐,不適感席捲而來,而她只能選擇自我調適。
面對創作的壓力、生活的變動,加上工作上的問題,關心則亂選擇了暫時停更。內心的責任感讓她無法成為隨心所欲的作者,於是停更半年後,她又開啟了「填坑」之路。用她的話來說:「創作《知否》前三分之一是熱情驅動,中間三分之一是耐性維持,最後三分之一是責任堅持。」
2、「古言」創作,逆向創新
喜歡「古言」創作的關心則亂,有一個「四大女主」計劃,即一個庶女、一個嫡女、一個天之嬌女、一個卑微女子。在寫《知否》的時候,關心則亂隱隱約約有了創作《星漢》的念頭。
在《知否》的故事裡,「庶女明蘭」是個人格完滿的成年人,擁有正常的童年,愛她的家人和朋友,穿越前還有一定的職場經驗,她懂得妥協忍讓,約束自己,用自己溫柔堅韌的性格力量去磨合那個對她不友好的世界,最後獲得圓滿的人生,這樣的女主人公很討喜。但關心則亂反覆思索:「如果一切設定反過來,會有怎樣的結果?哪怕一樣的人生際遇,當事人的性格不同,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明蘭雖然童年喪母,但祖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如果說明蘭是用童年治癒一生的人,那麼少商則是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的角色。
《星漢燦爛,幸甚至哉》故事裡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程少商正在慢慢浮現出來。不同於心底充滿愛、無論何時都不會失去勇氣的明蘭,程少商偏激、冷漠、自私,她給自己安排好了舒適的人生,但偏偏天不遂人願,一堆莫名其妙的奇遇逼著她不得不認識自己有缺陷的性格,被迫揭開自己的傷疤,正視慘痛的童年,到故事結束,女主也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來。
好在關心則亂的筆下終是人性的美好,少商最終學會了與當初傷害自己的人和解,與自己和解,她治癒了自己,也治癒了男主。
3、網文寫作,沒有冷門題材
「深陷「古言」不能自拔」,這是關心則亂對自己創作現狀的描述,但在她的心裡,網文世界充滿了無限可能性。
「曾經我以為探險恐怖小說是男頻的專利,可是女作家尾魚寫出《怨氣撞鈴》《七根兇簡》等大火的恐怖小說;曾經以為克蘇魯小說是西方獨有的題材,可偏偏國內也誕生了《詭異之主》這樣優秀的作品。」
所以,在關心則亂的創作裡「沒有冷門題材,只有寫不好的作品。」未來,除了「古言」關心則亂也會選擇更多領域進行嘗試,在她看來:「舊瓶既能裝新酒、異域未必不風情。」
「IP改編,是商業運作的部分,需要更多專業的人才來拓展」。
作為有重磅作品落地影視化的作者,在關心則亂眼裡,網絡文學創作與IP影視化改編是不同的,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商業化基因,而IP延展這條商業化之路對於文學創作又是利弊皆有。
1、小說可以「散」,影視必須「聚」
小說和劇集是兩種不同形式的內容產品,一個是文字世界,需要靠想像把文字世界建構起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故事核心清晰,不管怎麼「散」,最後能聚起來,點睛之筆加持,讀者都能欣然接受。但影視作品不同,作為可視化產品,需要故事線明確,有節奏地鋪展開故事,一切都要為主線服務,引作者入境,否則可能都撐不到所謂的「三集定律」就被觀眾拋棄了。
因此,在IP創作與改編上,原著小說可以「散」,但影視作品必須「聚」。
那麼IP影視化改編如何「聚」?從創作者的角度來看,關心則亂認為以下兩點至關重要。
一是IP原著改編的度。在關心則亂看來,一本小說之所以成為IP,它已經接受了大量讀者的檢驗,本質上已經過了市場的第一輪篩選。進入影視化過程,會不會被「魔改」成為了讀者和作者心裡的一塊大石頭。
其實作者和讀者都不介意情節被改編,只要合情合理原著粉都會擁護改編,怕就怕自己喜歡的作品被「魔改」到連原著作者都不認識。而事實也印證著強大的市場慣性,截至目前,被「魔改」的IP紛紛撲街。
另一點則是需要尊重原著的已有基因,簡單來說就是IP延展形式要合適。一般來說,女頻小說天然適合影視化改編,無論是言情向還是事業向,多數故事線索明確、範圍相對固定、情緒相對飽滿,畫面感極強;而大多數男頻小說天然具有遊戲化改編基因,格局宏大、層級豐富,需要主角一級一級打怪升級,主線任務和副本任務交叉進行,而這恰恰是遊戲世界的常見套路。
2、IP商業化是把雙刃劍
2015年左右,IP經濟風靡,不少頭部網絡作者嘗到了IP商業化的紅利,頭部作品版權動輒千萬起跳,關心則亂也坦言:「IP商業化確實給不少作者帶來了不菲的收入。」但IP商業化的弊端也迅速暴露出來。
在關心則亂看來,當前IP商業化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受市場影響,創作容易同質化。比如「宮鬥」劇大火,網文市場上很多作者轉向寫宮鬥文,後來「甜寵」劇火了,於是很多平臺新晉排行榜上一水現代甜寵文。這樣的跟風,又造成了連鎖反應,導致有潛力的作者和小說淹沒在鋪天蓋地的清一色「取巧」文當中,內容創新的代價隨之升高。
IP快速商業化的過程中必然會泡沫高漲,但隨著泡沫破裂,IP商業化正在走向成熟,隨之而來的正面影響也越來越凸顯。在意識到自己作品可能會被影視化、遊戲化之後,不少男性作者開始優化情節、尊重女性,不少女性作者們則開始約束自己過分的瑪麗蘇想像力。
如今,「聚散」之間,IP商業化這把雙刃劍劍鋒越來越鋒利,隨著大眾審美水平的提高,曾經那個可以「渾水摸魚」的時代一去不返。
IP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內容本身的力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看到,而締造這些內容背後的「人」更應該被大眾看到。
正如關心則亂所說:「能從網文誕生走到現在成為大神的作者,都是能夠持之以恆,對作品負責的人。」未來,無論內容市場如何發展,能夠堅守內心的創作者,在時間的長河裡必能細水長流、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