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帶你去旅行,今天我們去河南安陽的武侯祠。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述從東漢末到西晉初,近百年的政治與與軍事鬥爭。這部書以演義的形式敘述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權割據、相互混戰、權術爭鬥、用兵之術等。其中也塑造了許多三國演義中的英雄人物,曹操的多疑、呂布的反覆無常、周瑜的傲氣、劉備的義氣、諸葛亮的智慧等,都描述得惟妙惟肖、精彩飛揚。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三國演義諸葛亮在出師表(前出師表)中所表的一句話。其含義很明了,就是說我本來平民百姓,在南陽勞作耕種。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智慧的化身,同時也是忠君愛民的典範,諸葛亮可以說是才華橫溢在政治、軍事、文學、外交、書法、發明等多個領域都有很高的造詣。三國初期劉備曾受高人指點,能夠請到臥龍與鳳雛兩位隱士其中一位就可以輔佐他得到天下其中臥龍就是指的諸葛亮。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曾經隱居河南南陽十年之久,後人魏晉年間在諸葛亮曾經隱居過的臥龍崗(河南安陽城西)建了一座武侯祠。
位於河南南陽臥龍崗的武侯祠布局縝密、殿堂亭臺都顯得非常莊嚴令人嘆觀。所有的建築物基本上呈東西走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祠前的牌坊顯得年代久遠,上面浮雕刻滿了花紋圖案,最上方刻有「千古人龍」四個大字,這座牌坊極富有儀式感與年代感。
南陽可以說是諸葛亮的第二故鄉,武侯祠內的諸葛草廬,就是當年諸葛亮隱居臥龍崗的茅屋,就是劉備「三顧茅廬」之處。正是在這裡諸葛亮與劉備促膝長談,談治國天下、談東漢局勢分析出「三分天下之說」,這也成為後來蜀國的治國方針。這座建築是一座八角攢尖式建築,草廬上方掛有「諸葛草廬」匾額是郭沫若先生所題。草廬是一座象徵性建築,周邊是鋪滿青磚的廣場,綠樹成蔭的院落內矗立著這麼一座草廬,進入內部觀看四周草廬的窗門都是木質結構做工精細,草廬內是一塊黑色的紀念石碑。這裡已成為遊客們必遊之處了。
草廬東側的古柏亭是龍崗十景之一,古柏亭周邊古柏林立,四周也是青磚與這座古典建築相依託,給人以幽靜富有文化氣息的感覺。古柏亭矗立於古柏樹群之中,飛簷翹角給人以威嚴大氣的感覺。據記載諸葛亮曾親手種植柏樹,後人在此建亭紀念他,便得名古柏亭。
武侯祠的寧遠樓,取自於諸葛亮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之句,是諸葛亮隱居南陽藏書、彈琴、遠眺賞景的地方,後人們便在這裡興建此樓紀念。
大拜殿是武侯祠的主體建築,是由大殿林與拜殿兩部分組成。是後人祭拜諸葛亮的地方,這裡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的遊覽地方,各種書法、字幅、楹聯等都匯聚在這裡,可以說是南陽武侯祠的文化精髓所在。
南陽武侯祠的景點眾多,南陽博物館、千古人龍牌坊、臥龍書院等都是值得一看的景點,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是值得國人學習的地方,這正是南陽武侯祠遊人絡繹不絕的真正原因。
朋友們對於南陽武侯祠不同的理解與感受可以留下寶貴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