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送進光榮門 圓夢老兵微心願
12月17日,黃山市黟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縣殘聯和縣善巧公益志願者協會,開展「愛心送進光榮門—情暖老兵,圓夢微心願」活動,為5位平均年齡在82周歲以上、患有聽力障礙的老兵免費配發助聽器,幫助他們重回有聲世
-
明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是如何禦寒的?古人的智慧讓現代人嘆服
棉花傳入到中原地區是在宋朝末年,有青、黃、白三種,那時的中國人把棉花叫做「白疊子」,並不知道棉花有禦寒的作用,就把它當成觀賞植物。9世紀的阿拉伯旅行家蘇萊曼就在他所寫的《蘇萊曼遊記》中提到,中國人把棉花種在花園裡,大家圍在旁邊觀賞。
-
宋朝以前沒有棉被,冬天睡覺時古人怎樣禦寒?別小看古人的智慧
引言:現在,北方過冬,幾乎家家戶戶都裝上了地暖,而南方的一些地區則是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晚上睡覺時鋪上電熱毯,蓋上厚厚的棉被來禦寒。但是在我國古代,宋朝之前,棉被還沒有發明出來,古人在冬天晚上睡覺時是怎樣禦寒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宋朝以前沒棉被,那麼古人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
其實在沒有暖氣和地暖之前,人們靠厚厚的衣服和棉被來禦寒就足夠了的,但是,我們也知道宋朝之前是沒有棉花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宋朝之前的古人,他們在冬天是如何禦寒的呢?只能說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低估人類的智慧,不管什麼朝代,人類都可以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方式,讓自己活得很舒服的。
-
衣服暖身,心動暖心!630件禦寒衣物送進沂源縣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馬玉姝 通訊員 孫亮10月27日上午,淄博市慈善總會「善衣暖心」捐助活動走進沂源縣悅莊鎮抗子溝村,為村民送去180件禦寒冬衣,並向沂源縣慈善總會配送450件童裝、保暖衣、棉襖、棉褲等禦寒衣物,根據當地實際需求進行救助幫扶
-
「被」你溫暖:115套棉被跨越2000多公裡 溫暖貴州山區兒童
中國青年網六盤水1月8日電 (記者 王龍龍 李華錫 通訊員 彭鑫 耿麗琳 吳盼)六盤水師範學院學生張娟麗怎麼也沒有想到,一次暑期「三下鄉」愛心支教,可以給貴州山區的孩子們帶來幾十套棉被,讓他們溫暖過冬。
-
冬日暖心, 牡醫學院83名困難學子收到禦寒棉衣
冬日暖心, 牡醫學院83名困難學子收到禦寒棉衣 2020-12-19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暖心「走親」到鄉村
原標題:暖心「走親」到鄉村本報訊西風起,樹葉黃,鄉親冷暖掛心上。日前,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曹琴英、院長趙玉斌等院領導帶領幫扶責任人一行到結對幫扶寺峪村,開展「決戰決勝·迎接省考」為主題的暖心走親活動。在已脫貧貧困戶王秀辰家,曹琴英書記與老人家親切交談,噓寒問暖,並送上過冬禦寒棉被。隨後,曹琴英書記一行參觀了寺峪村文化長廊。市人民醫院領導對寺峪村脫貧後如何致富奔小康提出了指導意見,要求駐村工作組要隔三差五入戶走訪,及時掌握貧困戶動態信息,確保「兩不愁三保障」落到實處,確保剛剛脫貧的群眾溫暖過冬。
-
天冷催「熱」傳統經濟 棉被加工生意「火爆」
武隆印象客戶端訊(記者 吳春花 李薇薇)這兩天,我區不少高海拔地區都迎來了降雪,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不少市民開始置辦家裡的禦寒物件,相比市場上琳琅滿目、功能齊全的鵝絨被、羊毛被、羽絨被,市民們更青睞暖和、舒適的棉被,這也讓彈棉花的老手藝紅火了起來。
-
宋朝前還沒有棉被,那古人冬天睡覺怎麼禦寒?古人的智慧不得不服
,由此可見大概是南北朝宋初期時候傳入中國的,然而在宋朝前,古人並沒有棉被,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禦寒的呢?中國古代的貴族,並不要擔心過冬的問題,中國本土材料,最主要有葛麻,還有羊毛,以及華麗柔軟的絲綢,那些有著優厚條件的王公大臣,也喜歡穿著狐狸、狼等動物皮製成的皮草,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
王菲的棉被羽絨服後繼有人!張嘉倪裹藍色棉被現身,請問袖口在哪
近日,「瓊瑤女郎」張嘉倪現身機場,她高扎丸子頭,身穿黑色針織衫外套一件藍色「棉被」羽絨服,造型可以說很新異、很有風格了。原諒我在看了近照後依然沒明白這件「棉被式」羽絨服的正確打開方式……難道半露胳膊的穿法也是今冬的流行時尚?
-
濉溪縣醫院招180人!可入編!
2.網上資格審查和報名確認由濉溪縣醫院工作人員負責對報考人員的報考資格進行審查確認。報考人員於報名後至2021年1月12日18:00前登錄濉溪縣醫院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網上服務平臺http://sxxyy.pzhl.net查詢是否通過報考資格初審。
-
明代以前沒有棉被,古人是如何度過寒冬的?老祖宗真有才
然而人們雖有發明創造之技,明朝之前卻仍然沒有棉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布衾多年冷似鐵」的記載,此處的「布衾」便指的是棉麻等布料,並不是我們所謂的棉被。隨著我國通信和公共運輸的完善,我們很難想像古代的人們是怎麼生活的,我們也很難想像「飛鴿傳書」和「快馬加鞭」之類的詞背後意味著多遠的距離和時間。
-
湖南新邵:觀看《半條棉被》 致敬長徵精神
中國網9月21日訊 為進一步鞏固深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發揚新時代長徵精神,提升黨員教育質量,湖南省新邵縣自9月17日在該縣龍溪鋪鎮楠木社區啟動《半條棉被》巡迴放映以來,已組織數萬黨員幹部、職工群眾、青年學生觀看此片。
-
男子醉倒路邊,陌生人送上暖心棉被
男子醉倒路邊,陌生人送上暖心棉被 2020-12-24 14: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買手套、縫棉被、送書籍……浦江開展幫扶關愛農民工子女暖心行動
為幫扶關愛農民工子女,浦江縣各校近期廣泛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感受城市、自護教育、愛心捐助等暖心行動。浦江縣金融希望小學、杭坪中心小學的住宿生大都來自外來民工的子女。近日寒潮來襲,老師們自發捐款為孩子們購置了一批手套,縫製了新棉被,給身處異鄉的孩子們帶來了溫暖與驚喜。浦江縣龍峰國際學校、鄭宅鎮中心小學、七裡中心小學、黃宅二小等紛紛送教民工子女學校,為那裡的孩子帶去了美術、剪紙、文學創作、舞蹈、泥塑等精彩紛呈的藝術課程。
-
嚴嚴冬日送關愛 扶貧暖人更暖心
為深入落實上級關於扶貧工作要求,幫助貧困群眾溫暖過冬,近日,安丘市興安街道全體幹部以「察民情、解民憂、轉作風、促攻堅」大走訪活動為結合點,聯合各社區、村居,細緻排查轄區內存在實際困難的貧困戶,深入群眾家中訪貧問需,並為他們送去棉被、碳晶取暖設備等過冬物品,確保每一名貧困群眾都能夠溫暖過冬
-
明朝之前還沒有棉被,古人如何抵禦寒冬的?老祖宗太聰明了
古代貧苦人民的生活活得非常艱苦,即便是在今天的底層人民,基本的防寒物品,比如一些棉衣棉服棉被還是有的,但是在明朝之前還沒有出現棉被這種東西,那人們忙碌了一天回家之後怎麼能夠睡上一個舒服溫暖的覺呢?02古代有錢人的禦寒措施儘管歷史上幾乎沒有出現過像今天一樣那麼熱和的棉被,但是古人還是會想很多辦法禦寒保暖的,不然漫長的冬天實在很難度過。
-
這些「禦寒神器」很危險!
冬日騎電動車一條秋褲顯然是不夠的於是大家各顯神通陸續搬出了騎車版「禦寒神器」1最開始只是「車把手套5這個不夠高級,某寶上給出禦寒和時尚的最佳解決方案是「高領棉被」。如果你還把這些當「禦寒神器」那必須看完下面的解釋如果你的親人、朋友也如此那必須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們並告知這!
-
濉溪縣「青春自護大講堂」項目獲縣級銀獎
安青網訊 12月29日,首屆濉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圓滿落下帷幕。其中,團濉溪縣委推報的濉溪縣「青春自護大講堂」志願服務項目榮獲銀獎!據悉,「青春自護大講堂」志願服務項目由團縣委發起,特邀安徽省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師、省紅十字救護隊隊員、淮北市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濉溪中隊隊長、濉溪縣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郭子文擔任隊長。中國紅十字會理事、中國紅十字高級培訓師王志遠,安徽省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培訓師、淮北衛生學校講師張雨婷為核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