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和高溫一起來的,就是討人厭的蚊子。為了對付它,杭州人家中常備「三件套」:蚊帳、蚊香/電蚊香液、花露水。
除了這老三樣,還有沒有更「高科技」的驅蚊方法?最近,記者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裡,發現了號稱利用超聲波能達到驅蚊效果的App。其中一款付費版,下載量達到1.2萬。
這些驅蚊軟體真的能趕走蚊子嗎?前兩天晚上,記者特意找了片草叢,決定來次「人肉實驗」。
16分鐘被叮6個大包在手機的應用商店輸入關鍵詞「驅蚊」,記者找到了20款驅蚊App,按照下載量高低,下了排名前三的蚊子管家、清灰和「防蚊子」。三款的功能介紹裡,都提到了利用聲音來幫助用戶驅趕蚊子。
為了測試三款App究竟有沒有驅蚊效果,本周二晚10點,記者拿著手機來到小區樓下的一片草叢裡,短袖、長褲,鞋子則由常穿的運動鞋,改成了露腳背的系帶涼鞋。
是的,就蹲在這裡!
為了能更吸引蚊子「光顧」,記者索性蹲在了草叢裡。打開「蚊子管家」,選擇頁面上的「室外」模式後,App雖然沒有發出任何聲音,但是綠色的界面上顯示正在正常運轉。
點擊室外模式,「蚊子管家」界面顯示「超聲波」正在工作。
8分鐘後,當記者從草叢裡站起來,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左上臂有痛癢的感覺。手電筒一照,胳膊果然被蚊子叮出了一個很腫的紅包。
測試了第一款驅蚊軟體後,記者的左上臂被蚊子叮出個大包。
測試繼續,接著打開「清灰」App。比起第一款只有驅蚊功能的軟體,它所宣稱的功能更多,既能一鍵清理手機灰塵,也能驅趕蚊蟲、寵物。點擊驅趕蚊蟲模式後,記者能很清楚地聽到手機裡傳來「嗡嗡嗡」的聲音。
「清灰」App上的驅趕蚊蟲模式
在進行到第4分鐘時,藉助手電筒,記者清晰看到了一隻黑蚊子正趴在右腳背上,沒一會兒,鼓起了一個大包。
第二款驅蚊App測試結束,記者的左腳踝、右腳背共「收穫」5個大包。
輪到第三款驅蚊軟體了。可當記者點擊這個叫「防蚊子」的App時,無論如何都打不開。測試無果。
超聲波能驅蚊嗎?
這些驅蚊App到底有沒有用?中學高級教師、杭州市學科帶頭人、鈉鎂科學負責人許日波表示,其實,真正吸血的都是雌蚊子,「一般來說,體表溫度高的人更吸引蚊子。此外,雌蚊子對氣味也很敏感」。
許老師說,市面上這些號稱通過發出雄蚊超聲波來驅蚊的App,其實並沒有科學依據。「我身邊朋友也下載過類似軟體,結果和你體驗的一樣,基本沒啥效果。」不過,許老師也表示,可能某些頻率的波段對驅蚊能發揮作用。
「我們平常聽到蚊子發出的『嗡嗡嗡』聲音,是蚊子翅膀振動產生的聲波。」在果殼網一篇討論驅蚊App是否有用的科普文中這樣寫道:「蚊子翅膀振動頻率在每秒250-1000次的範圍內,其聲波頻率範圍基本也在250Hz-1000Hz。蚊子能聽到其他個體翅膀發出的聲音,但翅膀振動的頻率與蚊子品種有關,各種蚊子的數值有一定的差異。」
所以,即使某一個頻段的聲波確實能驅逐某品種的蚊子,也不可能對所有蚊子有效。
那號稱可以發出蚊子天敵蝙蝠的聲音,以此原理製造出的驅蚊App是否同樣不靠譜?通過翻閱資料,記者發現,蝙蝠發出的聲波頻率至少在10kHz以上,甚至能高於100kHz。因此,這些「驅蚊器」如果有效,就必須能夠發出包含超聲波頻段的聲波(低於20Hz的稱為次聲波,高於20kHz的稱為超聲波)。而人耳能聽到的頻率是有範圍的,為20Hz-20kHz。
手機的音響,最初就是按照人耳的20Hz-20kHz聽覺範圍設計的。但其聲音往往在18kHz就開始衰減,在20kHz以上頻段不衰減的幾乎沒有。
因此,果殼網的這篇科普文章中,作者明確說明,如果這些驅蚊軟體要產生效果,就必須要能發出包含超聲波頻段的聲波。但對於人來說,長時間超大劑量的超聲波有可能會對人體細胞造成損傷。
還是老辦法靠譜不僅是這類驅蚊App沒用,許老師坦言,這幾年在市面上很流行的紫外線滅蚊燈同樣沒什麼效果。
「廠商說利用燈發出的紫外線光引誘蚊子,再電死它,或者用燈裡的風扇把蚊子卷進去風乾,但說實話,作用都不大。」許老師買過滅蚊燈,「我把燈放在床頭,好幾天才死了一隻蚊子」。
在關燈後,雖然滅蚊燈發出的紫外線光能吸引蚊子,但人身上由於熱量產生的紅外線更吸引蚊子。
在許老師看來,要想有效驅蚊,老辦法比較靠譜,蚊帳是物理驅蚊最佳方法。還有一種更「暴力」的方法也屢試不爽,「拿電蚊拍直接電死蚊子」。
「蚊香、殺蟲劑、驅蚊液等是通過釋放特殊化學物質,使之由興奮、痙攣到麻痺而死亡,達到滅蚊效果。一般的花露水效果也不佳,花露水酒精含量高揮發快,驅蚊時間短。」許老師表示。
【來源:河南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