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時間,他幫1750名流浪者找到親人,央視總臺發來感謝信

2021-01-10 閃電新聞

近日

湖南省公安廳政治部宣傳處收到一封感謝信

感謝王曙同志對尋人公益事業做出的貢獻

這封信來自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那麼問題來了

他究竟做了什麼?

且看事情原委

緣起 | 一次出警,讓他開始幫助流浪人員尋親

51歲民警王曙的電腦裡,存放著1750張不同的人像照片,這1750張照片是來自全國各地的1750名流浪人員,有的人已經在外流浪了55年。在王曙的幫助下,這1750名流浪人員最終都回到了親人的懷抱。

王曙是長沙縣公安局星沙派出所的教導員,還是一名參與公益尋人的志願者。王曙參與公益尋人,緣於一次處警經歷。2年前,王曙接到報警求助,將一名有精神疾病的流浪人員送到長沙縣救助站時,該流浪人員無法準確描述自己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員通過民政救助平臺查詢也無此人信息,尋親受阻。王曙根據流浪人員的口音和相貌,通過公安大數據平臺進行大量人像比對,最終幫助流浪人員順利回到家鄉。

此後,長沙縣救助站收到類似流浪人員,沒有辦法幫他們找到親人時,都向王曙求助,於是王曙便與縣救助站合作開展尋親工作。 「這些人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有的名字在系統一查有成百上千個,有的連名字都不知道,在茫茫人海中幫他們尋親談何容易?」在不斷幫助走失人員找到家人的過程中,王曙潛心鑽研人像比對技巧,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的「識人」方法。

有一次有一個流浪人員,她能提供的有效信息只有她父親的名字和照片。王曙將她父親的名字輸入大數據平臺查詢,發現全國有450多個這樣的人,於是他一個一個認真比對照片,直到倒數第二個才比對出來。「經常會在電腦面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確實是很累的。」王曙說,「但每次看到流浪人員無助又帶著渴望的眼神,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人民警察的社會責任所在。」

去年11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等著我》欄目給他發了邀請函,邀請他作為《等著我》欄目的公益尋人夥伴。去年12月,王曙從央視主持人手中接過CCTV《等著我》公益尋人欄目組王曙工作室的牌匾,成為了全國4位擁有自己名字命名工作室的尋人志願者之一。

感動 | 人像比對,他幫助失散21年的母子團圓

福建莆田的曾煌華,幼時父親犯事被關在監獄裡,母親為了養活他常年在外打工,把他交給姥姥姥爺照看。

但在曾煌華8歲那年,他被鄰居拐賣到一個陌生的小島,他想盡一切辦法逃離小島找媽媽,每次都被抓回來。終於有一次,他趁養父養母不注意,溜進島上的班車逃離「苦海」。

於是從13歲開始,曾煌華開始一個人生活,他去過上海、山西、湖南等10多個地方,做過服務員、廚師,還跑過摩的維持溫飽。而在他心裡有著一個心願,那就是找到自己的母親。

17歲那年,曾煌華獨自回到記憶中的貴州老家,但一切變化太大,第一次尋母失敗。

曾煌華沒有灰心,邊生活邊堅持尋母。去年,看到央視《等著我》公益尋人節目後,他向欄目組申請求助。欄目組將曾煌華的尋親信息發布在全國救助尋親網和多個尋親群內,王曙在群裡看到曾煌華的尋親消息後主動伸援手,開展人像比對分析。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曙發現一名疑似對象與曾煌華的容貌高度吻合,後經過DNA鑑定,曾煌華終於找到失散21年的母親,母子倆在央視《等著我》節目現場深情相擁,王曙也眼角泛淚,感動不已。

▲王曙(左一)受邀參加央視《等著我》公益尋人節目現場錄製

信念| 誰能為我一眼望穿迷霧,親人你好嗎

「王教官,這個人名字不確定,只說是撈刀河的,麻煩您幫忙比對一下!」「這個人帶有邵陽口音,麻煩王教官比對一下。」這天上午,王曙的手機又收到兩條求助信息,分別是寧鄉市救助站和漣源市救助站發過來的信息。王曙的手機裡有5個公益尋人的微信群,其中一個是湖南群,湖南各市州救助站碰到找不到家人的流浪人員時,都喜歡向他求助。

在王曙的比對下,當天下午,他就順利幫寧鄉及漣源救助站工作人員確定了兩位流浪人員的身份。兩年來,王曙充分利用公安大數據平臺開展人像比對,為全國各地民政救助站開展流浪人員尋親工作,目前已幫助全國1750名流浪人員找到家人,並通過民政救助部門送他們回家與親人團聚。

在王曙的辦公室裡,有幾面來自廣東、上海、安徽的錦旗,那都是流浪人員特地寄過來的。其中安徽那位流浪人員,今年已經80歲,在外流浪55年了。那也是王曙幫助過的在外流浪最久的人。

由於王曙的警務工作本來就比較繁忙,大部分時間他只能在下班後或周末的時間來幫忙尋親。「很多時候一坐就熬到凌晨,」王曙說,「但看到他們久別重逢、夢想成真,我的心裡也暖暖的,這就夠了。」王曙說,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團圓畫面,都會給他動力,讓他在公益尋親路上繼續走下去。他還和同樣是民警的幾位公益尋人夥伴商量好了,即使退休以後,也會組團去各地救助站,幫忙尋親。

來源:長沙警事、長沙晚報、星沙微警

相關焦點

  • 3年為415名流浪者找到家 虎門這支公益服務隊讓愛回家
    「感謝大家幫我找到兒子,感謝大家······」今天(1月9日)下午,在虎門「讓愛回家「公益服務中心成立3年的慶典大會上,一位來自四川的70多歲老伯,見到自己在外流浪多年的兒子,泣不成聲地感謝虎門「讓愛回家」的志願者為自己找到兒子鄭傑強。
  • 3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全部找到!
    3名志願軍烈士的親人,全部找到!牽動著很多人的心中午,我們推送了文章福建漳州籍烈士林水實的親人已於昨晚找到烈士親人激動地表示「謝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犧牲的烈士」
  • 人在他鄉盼團員 民警幫他找到失聯40餘年的親人
    山東人劉承相是幸運的,他重新聯繫上了失聯40餘年的親人。劉承相又是有遺憾的,若再與叔叔相見,只能在叔叔的墳頭……3月11日一大早,劉承相侄子的戰友劉美江拿著一面寫有「魯渝兄弟千裡尋,新橋民警一線牽」的錦旗來到了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垻區分局新橋派出所,感謝這裡的民警幫助他們找到失聯40餘年的親人。如果時間能夠重來,劉承相認為,自己絕對不會再把什麼都憋在心頭。
  • 照料流浪女7個月,他收到千裡之外的感謝信
    大洋網訊 「在長達七個多月的時間裡,一直對他們盡心照顧,體現了一名老鄉的情誼,體現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和退伍軍人的品質……」近日,珠江實業集團收到一封來自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昭平臺庫區鄉政府的感謝信。來信向慷慨解囊、熱心救助該鄉西溝村村民王淑娜的高成偉同志表示感謝。
  • 廣東海信電子向政府發來一封《感謝信》
    廣東海信電子向政府發來一封《感謝信》 2020-02-27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年為400多名流浪者找到家 卻很難和家人吃頓團圓飯
    在我們生活的青島,有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人,履行著接收社會流浪乞討人群的職責,幫他們找親人、送他們回到家,為每一位救助對象在危難時刻送去希望,讓每一位受助者在絕境中擁有一根「救命稻草」,也守住了社會弱勢群體基本生存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  今天,講述的就是其中一位基層工作者平凡而充滿溫情的救助故事。
  • 伊朗駐華大使館給濰坊企業發來感謝信
    近日,伊朗駐華大使館給濰坊企業發來感謝信,感謝他們向伊朗捐贈防疫物資和中藥,助力他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記者了解到,3月24日下午,「萬裡尚為鄰,相助無遠近」第五批捐贈伊朗防疫物資交接儀式在伊朗駐華大使館舉行。
  • 跨越70年時空,貴州66名烈士終於找到親人
    貴州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將為烈士尋親、幫烈士回家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在全國首次以政府部門牽頭、社會組織參與、新聞媒體合作、志願者隊伍輔助的形式開展為烈士尋親活動。目前,已為66名烈士找到親人,實現跨越時空的團聚。
  • 中國雄安集團發來感謝信,這樣點讚北京城建……
    1月3日,中國雄安集團發來感謝信,對北京城建集團高標準推進雄安站站體配套綜合商業項目建設、為雄安站高質量開通運營作出積極貢獻表達感謝。2020年12月27日,在世人矚目下,京雄城際鐵路如期全線開通運營,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國家重大建設項目——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軌道上的京津冀」再添新幹線。
  • 地質測繪院收到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發來的感謝信
    12月4日地質測繪院收到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確權登記處發來的感謝信,對院在山東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工作的突出貢獻表示感謝。感謝信指出2020年地質測繪院在推進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參與了《2020年度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計劃》、關於成立《山東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推進機制》、5個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實施方案等文件的起草和出臺等專項工作,為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技術指導組運行、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細緻的工作
  • 比利時這個省的省長為何給浙江省科協發來感謝信?
    省長的應急辦公室會將這批口罩發放到最需要它們的醫護人員手中……」近日,浙江省科協收到了這樣一封從大洋彼岸寄來的感謝信。原來,信是由比利時西弗蘭德省省長卡爾·德卡盧維和副省長讓·德貝通寫來的,為表示對浙江省科協捐助口罩等抗疫物資的感謝。
  • 「38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總臺記者與馬拉度納的故事
    觀察君今天就說說總臺記者和馬拉度納的故事。 北京時間2020年11月,足球巨星馬拉度納60歲生日,總臺主持人張斌發了一張朋友圈照片,照片中老馬剛做了一個頭部手術,頭上還貼著膠布。張斌說,按中國的習俗,今年是老馬的本命年,他本來是想通過這張照片,祝願老馬通過這次手術,能帶走本命年一切的不如意。
  • 女子當街冒雨幫精神有問題的流浪者系上褲帶!
    有一名南方的網友拍到一段視頻,一位女子在雨中幫一位精神有問題的流浪漢系上褲子,這名女子的行為,應該就是對人美心更美的完美詮釋吧。據這名拍攝視頻的網友說,當天外面下著雨,一名蓬頭垢面的流浪者在街上一邊在雨中行走一邊提著自己的褲子。這名流浪者看上去精神有些問題,嘴裡喃喃自語,那條破舊的褲子隨時都會掉下來的樣子。
  • 一封封感謝信發往華晨集團
    4月14日,工信部並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給華晨汽車發來感謝信,稱華晨集團及其下屬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牢固樹立「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思想,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識大體、顧大局,努力克服用工短缺、物流停運、成本上漲等困難,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連續超負荷生產,出色完成了負壓救護車生產任務
  • 總臺2021年大劇連臺!
    昨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下稱總臺)2021年電視劇片單發布活動舉行。在發布的2021年總臺電視劇片單中,「原創之力·總臺出品」版塊頗為亮眼。作為全國唯一24小時播出電視劇的國家級電視專業頻道,央視電視劇平臺為觀眾奉上了無數經典劇目。CSM全國網2019年數據,央視八套全年收視份額達4.62%,連續3年排名全國第一位,並創下自頻道開播以來10年的收視新高。今年截至目前,央視八套的收視份額達4.34%,穩居首位。2019年收視排名前10的電視劇,全部由總臺首播。
  • 螞蟻搬家式運物資,通宵安裝15臺呼吸機……他是全能志願者
    △楊傑和他運送至火神山醫院並進行組裝的第一臺ECMO設備可做好事不是那麼容易的,對方說,運醫療器械對車輛有要求,要9米6的高欄,還需要兩輛車。我想,要不算了?到凌晨2點,有人和我聯繫,願意去,但是費用要一萬三,我說沒問題,只要你能來。為了節約時間,我連夜開車從安徽到了南京,早上6點跟司機會合。然後我們去到醫療器械廠,從早上8點一直裝到下午5點準時出發,緊接著馬不停蹄直到第2天凌晨2點卸貨。結果,突發狀況來了,由於醫院還沒有籌建完,物資運不進去,我又接到臨時任務,把所有的貨轉運到光谷的國藥倉庫。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1年開年傳播新亮點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簡稱「總臺」)收視開年紅,元旦檔電視觀眾規模穩中有升,達6.23億,環比提升3.3%。總體看,總臺在新聞、綜藝、電視劇等多領域以優質、精品、獨家節目為龍頭,帶動傳播熱度,引發話題效應。
  • 國務院發來感謝信,寧夏這兩家公司被表揚點讚!
    日前,來自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的一封感謝信,讓寧夏石化公司幹部員工深受鼓舞,工作幹勁更大了。2020年1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夏石化公司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第一時間響應國家號召,按照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集團公司黨組要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聚丙烯產品優勢,支援湖北和全國疫情防控。
  • 央視總臺計劃打造短劇劇場,發出擁抱流量、擁抱「後浪」的信號
    作者 / 明月帆 11月26日,央視總臺舉辦2021電視劇片單發布會,現場公布《大決戰》《城中之城》《熱血珠峰》《天望》《裝臺》《甜蜜》等17部2021年擬購電視劇片單。
  • 「大劇看總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2021年原創電視劇片單重磅發布...
    總臺編務會議成員孫玉勝、薛繼軍,總臺央視副總編輯、總經理室總經理彭健明,總臺央視總會計師董為民,總臺財務局局長張紅梅和影視界、工商界嘉賓代表出席。《大決戰》將首次以電視劇的形式全景展現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以震撼人心的視聽藝術史詩般呈現波瀾壯闊的中國命運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