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本文有劇透風險,請小心食用哦~
1998年,剛剛30歲的蓋·裡奇拍攝了一部名為《兩桿大煙槍》的電影,引起巨大轟動。
層出不窮的黑色幽默、凌厲乾脆的剪輯、各色各樣的人物、多線敘事的風格使得這部製作略顯粗糙的電影別有一番趣味、劇情上巧妙銜接的反轉與巧合也讓觀眾看了大呼過癮。
最終,《兩桿大煙槍》以160萬英鎊的製片成本博取了2800萬英鎊的票房。其獨特的敘事手法也令許多後來的導演紛紛效仿,比如華語電影圈就有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還有去年大火的《無名之輩》等等。可見蓋·裡奇導演影響之大。
今年,蓋·裡奇導演也帶著自己的新作《紳士們》走進大眾影迷的視野,重新玩起了多線敘事和黑色幽默,來了一場自我致敬。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現代的倫敦,毒品大亨米奇打算退休,於是想要將其手裡的毒品帝國轉賣給另一個毒品大亨馬修,並由此引發了一場黑幫圈的荒誕混戰。
在這一場混戰中,不但有米奇和馬修臺上臺下的商業交易博弈,多方勢力也都打算參上一腳。
另一個販毒團夥喬治勳爵的手下「乾眼」打算以低價收購米奇的產業,通過米奇的老婆找到了米奇,並以年輕為優勢,羞辱性地給米奇開出低價,但被米奇"陰陽怪氣"地損了一番。
綽號「coach」的拳擊教練手下的幾個年輕拳手也莫名闖入了米奇手裡的一個大麻種植場,並拍攝了視頻發到網上,導致了米奇的產業收購價嚴重縮水。
除此之外呢,還有一個人隔岸觀火,那就是記者弗萊徹。
米奇曾因為在公開場合不給當時英國知名媒體主編戴夫的面子,惱羞成怒的戴夫派記者弗萊徹秘密調查米奇的毒品醜聞,身為局外人的弗萊徹也正因為其自帶的狗仔跟拍窺探到了這場黑幫混戰的全貌。
於是他決定拿著自己搜查到的證據去威脅米奇的助手雷蒙德,以此勒索2000萬封口費,甚至還把自己的推測寫成了一份電影劇本。
實際上電影的絕大部分內容也正是通過雷蒙德和弗萊徹之間的對話和「念劇本」而展開的。
影片剛出的時候,有很多人說《紳士們》是蓋·裡奇對《兩桿大煙槍》和自我重複,其實這一點是我不認可的。
首先,與蓋·裡奇以往的作品聚焦熱衷暴力的街頭小人物不同,《紳士們》把鏡頭對準了那些有權有勢,西裝革履的精英,他們更加有頭腦有膽識,渴望權力,表面上文質彬彬,實際上詭計多端。而這種英倫紳士其實更能讓人聯想到蓋導執導過的《大偵探福爾摩斯》。
再有一點就是我們以往看到的蓋·裡奇式黑色幽默電影不,觀眾都是眼觀全局的上帝視角,知道事情所有經過的觀眾笑看著電影裡的角色們因為信息量的殘缺而暈頭轉向,因為一件物品而巧妙的聚集。
《紳士們》則弱化了這種上帝視角,出場人物也並不算多。使用了「念劇本」這種戲中戲套嵌結構講故事。利用弗萊徹和雷蒙德的對話插敘來增添影片的懸疑感。相比《兩桿大煙槍》而言,淡化了巧合而多了一絲算計。
與其說是炒冷飯,倒不如認為這是一部升級版的《偷拐搶騙》。
高質量的劇本和電影完成度讓影片絲毫沒有糊弄的意思,每一分鐘都存在著小驚喜。馬修·麥康納、查理·漢納姆、亨利·戈爾丁、休·格蘭特、科林·法瑞爾這些中年帥大叔穿上西裝,戴上眼鏡,在鏡頭前飆戲更是看得令人舒服,十分養眼。
尤其是休·格蘭特飾演的弗萊徹,無疑是全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休叔也成功演活了這個角色的話癆、神經質、心思活絡。帶著一副讓人看不清眼睛的深色眼鏡又讓這個角色看著有些神秘,再掛上一張gay裡gay氣的笑臉,騷話不斷,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BJ單身日記》裡風流倜儻的丹尼爾。
與此同時,蓋·裡奇也在影片中插入了不少半嘲諷半惡搞的個人私貨。
比如米奇向馬修介紹自己的種植園時表示正是因為英國有著大量的落魄貴族窮到只有莊園和城堡,所以他可以用很低的價格獲得這些土地的掌控權。
割一磅肉的情節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都是對猶太人精明算計、貪婪吝嗇的一種刻板歧視。
對於黑人和亞裔的嘲諷自然也是有的,甚至還用了大段與劇情無關的對白來解釋這些反ZZZQ。可以說導演在《紳士們》這部電影裡玩的很嗨,比昆汀還要嗨。
與此同時,《紳士們》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緊跟潮流的東西。比如教練手下的幾個拳手把搶劫過程做成「唱跳rap」發到油管上面,還上了熱榜。
當然,江湖人稱GAY·裡奇的蓋導作品裡又怎能少得了腐國特色呢?看看雷蒙德和弗萊徹這曖昧的對白。
當然,除掉這些導演夾帶的私貨,我還是非常推薦《紳士們》這部電影,巧合、反轉、懸疑,黑色幽默,你想看的它都有,甚至還會給你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精彩點。
話說影片結尾有個小彩蛋,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出來,當弗萊徹說「你需要的是一個續集」時,背後的牆上掛著的正是蓋導前作《秘密特工》的海報。
既然蓋導都提到續集了,我也想替廣大影迷問一下蓋·裡奇:《大偵探福爾摩斯3》什麼時候開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