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仍在起著作用,CPU一年一換代,手機、電腦隨之更新;以iPad pro為代表的平板大約1年半1更;攝影圈,微單2年1更的速度已超過日漸遲暮的單反;而hifi圈,儘管已經加快了速度,可和其他數碼產品比起來,依舊算佛系。索尼「金磚」WM1Z自2016年發售以來始終堅挺,後繼機型遲遲沒有消息,耳機產品線裡的「雙旗艦」——IER-M9和IER-Z1R與上一代高端圈鐵XBA-Z5同樣間隔了4年有餘;大耳機則更為誇張,AKG的旗艦K812PRO已過「7年之癢」,森海塞爾的HD600s與HD650相差了13年,索尼過了14年才「想起來」要更新自家的萬元級頭戴大耳……
2017年上市的索尼MDR-Z1R,售價12999元
為啥hifi器材更新速度這麼慢?根本原因在於,聲音是模擬的,並不遵循數字世界的發展規律——就像最頂級的小提琴依然是300多年前的「達文西」、最厲害的歌唱家還是仙逝十餘年的帕瓦羅蒂、頂級的電子管基本都是四五十年前的古董管。如果5年前森海沒有更新靜電系統,那麼世界上最好的耳機依然會是29年前的奧菲斯系統。
1991年上市的森海塞爾Orpheus,售價20萬元
好的聲音不會貶值,經典之聲堪稱藝術。下面就介紹3款即將或已經停產的、對聲音有獨到見解的hifi器材。
一、 樂彼Luxury&Precision L6 HiFi播放器
從品牌名即可看出,奢華與精密,是樂彼的「造物信條」。定位始終高端、堅持播放器路線、致力打造精品,是少數真正具備工匠精神的國內廠商。L6於2017年上市,屬於樂彼L系列產品線的最高端款式,定價9199元。該系列的特殊性在於專注於搭配耳塞,目前主流hifi耳塞阻抗都在32歐姆以下,而L系列的播放器就專門為低阻耳塞作優化,在失真指標上達到極低的水準,第一臺號稱零底噪的播放器——L3PRO就是L系列的經典產品,目前依然在產,而之後的L4、L6延續了這一「優良傳統」,搭配舒爾SE846、威士頓W60這種低阻高敏的「底噪探測器」也仍能保持乾淨的聲底,聽不到任何底噪。
除了高信噪比、低失真控制之外,優秀的模擬電路設計也是好聲音的保障——十多年前的B&O Beosound2、Kenwood B9/D9等隨身聽之所以被捧成神器,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出色的模擬電路設計,營造出獨一無二的調音味道,這次的L6使用了自家旗艦LP5LTD199的單端電路,從數位訊號轉模擬信號開始,沿用LP5LTD199的FPGA配合頂級32bit DAC AK4414的通道並聯技術,同時對AK4414一致性作了篩選,低通濾波的薄膜電容和放大模塊也都是採用相同的配置,模擬電路的關鍵電阻用了萬分之五的精密電阻,體現了一貫的匠心。相比定位較低的型號,L6 3.5mm單埠的調音更有韻味,尤其在中高頻部分,細膩不乾冷,非空有細節的數碼聲。
除了素質聽感兼顧的單埠之外,樂彼還特意增加了2.5mm平衡輸出,即增加模擬部分物料成本,基於FPGA和layout部分的改良,優化出增強型平衡架構,確保了推力倍增的同時依然控制好更關鍵的失真。在所有國磚都在主打大推力的時代,L6還在堅持專注驅動低阻耳塞、主打低失真和控制力,而不盲目堆料拼輸出功率,這點難能可貴。
二、 Oriolus 黑黃鸝LTD HiFi圈鐵混合入耳式耳塞
很多人不知道,Oriolus黑黃鸝是國產耳塞裡程碑式的作品。裡程碑在哪?類似K3003的地位——破界。黑黃鸝的意義在於:證明了國產耳塞也可以做到高端,去PK、挑戰AKG K3003、舒爾SE846、森海IE800。因此2015年上市時,黑黃鸝的定價是5180,也是國產耳塞裡第一款售價超過5000元的非定製塞。如今Oriolus系列也成為國產高價耳塞的代表,光一萬以上的產品就有山黃鸝、銀黃鸝和朱黃鸝,其中朱鸝售價更是達到42000元。
單邊12單元豪華配置(4靜電高頻+6動鐵中頻+2動鐵低頻)
黑黃鸝的賣點並非高價國產,而在於韻味極佳的人聲表現,這得益於其內置的丹麥聲揚動鐵單元,中頻和高頻都有聲揚單元負責,而低頻則是交給了一枚10mm的動圈,音響分頻技術的運用以及製作者饒有良先生豐富的調音經驗,打造出為人稱道的流行人聲利器。當時流行人聲能和SE846分庭抗禮的,居然是一款國產耳塞。國內發燒圈也開始重新認識國產調音。
三鐵一圈的黑黃鸝,歷經3個版本迭代,公認的人聲「毒器」
發燒友始終是挑剔的。儘管黑黃鸝獨到的人聲音染為其贏得了不少口碑,但中低頻銜接、做工、佩戴等問題也常常作為黑料被日常吐槽。為了解決「音染過重」、「優劣分明」的問題,限量版黑黃鸝於2017年誕生了,基本架構與黑黃鸝如出一轍,最大的區別在於外觀做工更為精緻,如珠寶般的工藝讓耳塞的整體顏值更高;內部單元調音與阻抗的重新調整,讓黑黃鸝的平衡性有了明顯提升,染色更少,三頻更hifi;W8x系列線材的使用進一步提升耳塞的素質。總體聲音風格上,黑黃鸝ltd聲音比原版更為通透、中頻保留人聲毒性並相對更為平衡,調音成熟度更高。在國產耳塞空有素質、調音不給力的大背景下,敢於破界嘗試風格鮮明的自主調音,並實現了鮮明的品牌風格,後續產品愈發成熟,建立完整高端產品線,值得點讚!
單賣2680元的W86平衡線材,讓黑黃鸝LTD音色更加鮮活
三、 歌德GH3 HiFi頭戴式耳機
作為燒友心目中4大耳機品牌(森海塞爾、拜亞動力、AKG和歌德)中唯一的美國品牌,歌德(Grado)代表了典型的美式調音——熱情、濃烈,極富感染力。雖然是祖傳黑人大媽手工作坊製品,看似廉價、粗糙,包裝也十分簡陋,但經典的造型、迷人的調音始終不變,俘獲著一批又一批品牌擁躉。可以說,歌德的調音具有「持久的毒性」,幾十年來,說到音樂性強的耳機,歌德的提及率一定會很高,說到聲音的高辨識度,歌德也是當仁不讓。1953年Grado成立,創始人Joe Grado先生奠定了歌德耳機的風格,1990年,侄子John Grado接手,開始參與歌德耳機設計與調音,其中包括SR325、RS1、PS1000等著名耳機,並將Grado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2015年,91歲高齡的Joe Grado仙逝,但歌德的經典調音仍在繼續。
知名音頻工程師、歌德實驗室(Grado Labs)創始人——Joseph Grado
如果說樂彼是中國具有工匠精神的「小作坊」,那麼歌德就是更徹底的美國「小作坊」,同樣具備少見的工匠精神。當老Grado去追求愛好唱歌劇後,John Grado和總工程師John Chaipis兩人合力打造全新的歌德之聲,前者從12歲就開始給老歌德打下手,積累了豐富的設計經驗,Chaipis先生也是歌德品牌發展歷程的完整親歷者,負責產品設計、模具製作,他本是一名鐘錶匠,歌德耳機看似粗糙實則牢靠的做工離不開他的功勞。擁有天賜好耳朵的Grado與手藝精湛的Chaipis強強聯合,把陷入低谷的歌德主業從唱頭轉到了耳機,從打開美國市場開始,進而徵服口味挑剔的英國市場、德國市場,之後又在亞洲市場大獲成功。作為一家純粹的發燒公司,歌德堅持手工製作、組裝、調試,每一個環節都是原廠設計,由於Grado對聲音理念的堅持,歌德耳機的調音始終如一,這種充滿動感、較為刺激的調音可以解讀為特色,也可以看作是單調,但無論燒友是愛還是恨,歌德自身從不向市場妥協,產量相比其他大品牌也要少得多。
1996年3月,歌德第一款木質耳機RS1誕生
直到現在的GH3,你依然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歌德式調音美學——低頻富有活力、人聲醇厚飽滿、高頻激烈上揚,聽著會有情不自禁的律動感。GH3產自2018年末,屬於限量發售的GH系列,是新推出的「小木碗」設計,外形比GH1/2/4都要小一圈,木材採用挪威松木,依然是開放式動圈,閉著眼都能猜到的32歐姆低阻和100dB靈敏度,在同價位頭戴耳機中屬於比較容易出好聲的。2999元的價格也不算太過昂貴。作為賣一條少一條的限量款,如果喜歡或想要嘗鮮歌德獨特的調音,那麼這段時間應該是最後的入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