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多個團體紀念七七事變:臺灣人民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

2021-01-07 人民日報海外網

資料圖:胡秋原先生

原標題:臺灣多個團體紀念「七七事變」82周年 追思胡秋原先生

新華社臺北7月6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臺灣多個團體6日在臺北舉行「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2周年」演講會等活動,追思在全臺灣倡導紀念「七七事變」的《中華雜誌》發行人、史學家、臺灣「中國統一聯盟」名譽主席胡秋原先生。與會者表示,唯有正視中華民族的歷史,才能直面現實,走向統一與復興的未來。

胡秋原先生的學生、佛光大學名譽教授姜新立表示,他是《中華雜誌》的老筆者,胡先生以「中華」作為雜誌之名,就是想讓這份雜誌為中華民族發聲,為全中國人說話。胡先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自1971年開始年年舉辦抗戰紀念會。

《中華雜誌》編委、臺灣東吳大學前校長劉源俊表示,胡秋原先生每年紀念「七七抗戰」,就是期待喚起臺灣民眾的中華民族意識,維護民族尊嚴。

胡秋原出生於1910年,逝世於2004年,曾大力促成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於1988年成立,並力薦陳映真出任第一任主席。

「在胡秋原先生逝世15周年之際,我們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胡秋原先生,統一聯盟承傳了每年紀念『七七事變』這一義舉。」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紀欣說。

紀欣說,臺灣「中國統一聯盟」每年舉辦抗戰紀念活動,是為了讓臺灣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不要忘記歷史。臺灣人民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不僅最早挺身英勇抗日,而且還與全體祖國人民站在一起,打敗日本侵略者,讓臺灣回到祖國懷抱。

她說,今天我們再次紀念「七七事變」,就是要告訴大家,絕不允許少數「臺獨」分子及外部勢力,讓臺灣分裂出去,希望大家都立志,成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

在胡秋原無力獨撐《中華雜誌》之際,臺灣學者王曉波以「發揚臺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發展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理論」為宗旨,於1991年創辦了《海峽評論》。同時,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將日據時期抗日誌士後人組織起來,成立了「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以具體的行動發揚臺灣同胞愛國主義傳統。

「霧社起義」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當局殘酷統治和壓榨政策的一次大爆發。1930年10月7日,高山族馬黑波社首領莫那魯道長子舉行婚禮,由於一名日本巡查破壞了高山族的風俗,導致高山族民眾長久積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發,襲擊了警察所,殺死警察,奪取槍械彈藥。在整個起義過程中,殺死日本人134名,日軍動用大炮、催淚彈和毒氣彈,致使起義民眾大部死亡,起義失敗。 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即是講述霧社起義的史詩電影。圖為霧社起義紀念公園內反映霧社原住民抗日的雕像。(圖源:東方IC)

現任「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說,臺灣人在日據時代經歷了武裝抗日、文化抗日,不少臺灣人還投身祖國抗日行列。全民抗戰的勝利使得臺灣再度回到祖國懷抱。

他說,民進黨執政期間篡改高中歷史課綱,改「日據」為「日治」,還在牡丹社紀念碑建神社,焚燒滅跡臺南西來庵事件死難者的遺骸……他們的胡作非為,令我們抗日後人痛心疾首。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生林明正表示,即將在9月到來的新學期,民進黨主導的歷史課綱就要上路。課本裡不再有中國史,只剩下東亞史,臺灣青年受此教化,只會更加「獨化」。我們統派一定要發聲,讓和平統一有希望。

資料圖:霧社起義紀念公園內的起義首領莫那魯道塑像。(圖源:東方IC)

責編:侯興川

31588145,.臺多個團體紀念七七事變:臺灣人民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2019-07-07 07:05:03,.204198,.侯興川

相關焦點

  • 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在抗戰館舉行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臺灣光復75周年,由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主辦,北京和平教育基金會、北京中國抗日戰爭史研究會協辦的「綠水青山待我還——臺灣同胞抗日遺址遺蹟攝影展」線上展覽開通儀式暨學術座談會,2020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
  •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在京開幕
    10月25日 「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七十五周年主題展」10月25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據介紹,本次展覽分為寶島臺灣、九州同悲、抗倭守土、長歌當劍、揮戈復疆、兩岸圓夢六個部分,共計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160餘件套,清代以來重要文獻檔案複製件50餘件套。
  • 中國國民黨批蔡當局無視「七七事變」:不聞不問 故意斬斷國家歷史
    來源:海外網圖源:國民黨臉書海外網7月7日電7日是「七七事變」83周年,中國國民黨7日在社交媒體臉書發文,不僅譴責臺灣蔡英文當局對於這起「中華民族史上對於戰爭最殘酷的記憶」選擇忽視遺忘綜合臺媒7日報導,中國國民黨指出,1937年7月7日晚間,駐北平盧溝橋外宛平縣的日軍藉口演習中士兵失蹤,要求入城搜查,遭中國軍隊拒絕後展開炮擊,國軍奮勇還擊,是為「盧溝橋事變」。此後1個月內,日軍攻陷北平、天津,對日抗戰全面開打,「這是我們國難的開始,更是中華民族史上對於戰爭最殘酷的記憶」。
  • 臺灣勞工團體向臺當局提出四大權益要求
    原標題:臺灣勞工團體向臺當局提出四大權益要求   新華社臺北5月1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勞工團體發起的「五一行動聯盟」1日取消往年的遊行集會,改為召開記者會,向臺當局提出收入保護、職場保護、就業保護和工會保護四大權益要求。
  • 李友邦將軍和臺灣抗日義勇隊
    1924年,李友邦與林木順、林添進等同學襲擊臺北新起警察派出所,遭日本殖民當局通緝被迫離臺,同年4月抵達廣州,後進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軍事,成為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忠實信徒。  1925年9月,李友邦從黃埔軍校學成後,被委派主持國民黨兩廣省委領導的「臺灣地區工作委員會」工作,領導臺灣同胞的抗日工作。
  • 兩岸同胞共同參與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先生,島內抗戰老兵及其遺屬代表、臺灣省籍抗戰志士及其遺屬代表,以及臺灣社會各界人士代表將來京共襄盛舉。    此外,兩岸民間也組織多個紀念活動。兩岸攜手紀念抗戰勝利,有助於兩岸各界重溫共御外侮、取得國家獨立解放的共同記憶,也有助於凝聚兩岸同胞致力和平發展、攜手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意志。
  • 興隆中心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做新時代好少年(圖)
    「一二九」運動是中國新青年發起的反帝反封建的一次愛國主義運動,它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為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弘揚愛國主義、抗日精神的光榮傳統,重溫歷史,提升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思想,不斷增強「五個認同」,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14.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和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
  • 喚醒兩岸共同記憶 開始思考統一後臺灣治理問題|中國世界觀.027
    愛國主義基因要在臺灣同胞中予以激活,喚醒臺灣青年一代的民族魂、中國心,讓兩岸共同記憶、共同文化、共同生活行為習慣成為一種不需提醒的自覺。「十四五」規劃《建議》對於兩岸關係的表述與「十三五」規劃是一脈相承的,體現了對臺工作的戰略定力堅如磐石,同時也為兩岸關係重回正軌留下空間,蘊含著臺灣可以利用的歷史性機遇。目前臺海局勢詭譎多變,美臺各懷鬼胎,以臺制華與挾洋自重,這一唱一和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所有人,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在上海開幕
    「跨越海峽的青春之歌」日據時期臺灣學生反殖民鬥爭圖文展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臺聯獲悉,本次展覽由臺灣知名歷史學者藍博洲擔任策展顧問,通過在海峽兩岸精心收集的三百多幅珍貴歷史圖片和2萬餘字的文字說明,向兩岸同胞全景展示了
  • 《臺灣義勇隊史料圖片展》在上海舉行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上海10月19日消息(記者 張笛)臺灣義勇隊是抗日戰爭期間由在大陸的臺胞組織起來的人數最多、有正規軍編制的抗日團體。在臺灣抗日愛國將領李友邦率領下,他們在浙江、福建等地進行長期艱苦的鬥爭,為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和臺灣光復發揮了特殊作用,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 臺灣民間團體舉辦追憶梅葆玖大師紀念演出(圖)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中新社臺北12月22日電 (記者 劉舒凌 張曉曦)由臺灣中華語文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緬懷恩師——梅派弟子追憶梅葆玖大師紀念演出」,22日及23日在臺北公演兩場。  臺灣熱愛京劇藝術的工商、教育領域的知名人士及各界票友齊聚臺北,共同懷念這位曾多次來臺演出、於2016年過世的京劇表演藝術家。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3 全文完)
    23.組織重大紀念活動。充分挖掘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蘊含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組織開展系列慶祝或紀念活動和群眾性主題教育。抓住國慶節這一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我和我的祖國」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主題宣講、大合唱、共和國故事匯、快閃、燈光秀、遊園活動等形式,引導人們歌唱祖國、致敬祖國、祝福祖國,使國慶黃金周成為愛國活動周。
  •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七七事變後,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並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全體中華兒女為國家生存而戰、為民族復興而戰、為人類正義而戰,社會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志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 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
    習近平  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災難,激起了中國人民的頑強反抗。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七七事變後,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並開闢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 深入學習 峨眉實幼引導師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中國網12月18日訊(王旭)近日,為深入貫徹落實相關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引導廣大師幼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根據《四川省教育廳辦公室轉發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教師廳函〔2020
  • 渭南職院開展紀念「一二·九」愛國主義運動85周年火炬傳遞活動
    渭南青年網(圖/文 李靜)為貫徹落實省委教育工委《關於在全省高校深入開展「網上重走長徵路」暨推動「四史」學習教育的通知》精神,紀念「一二·九」運動85周年,弘揚愛國精神,激發愛國熱情,培育愛國主義情懷,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 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無產階級解放事業是具有國際性的。無產階級要為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而鬥爭,把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內容十分廣泛,雖然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具體內容,但也有共同的基本內容。
  • 瓜州縣委政法委黨支部開展紀念建黨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
    瓜州縣委政法委黨支部開展紀念建黨99周年主題黨日活動 2020-07-03 2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