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法律人的軍裝夢——「退役軍人」郭宇航專訪

2020-12-16 華東政法大學新視傳媒

採訪 | 張佩瑤 吳思宇

作者 | 曾子江 張佩瑤

編輯 | 吳思宇

排版 | 郭嘉穎

責編 | 孟娜

接起電話之前,郭宇航剛推掉了朋友拜託他參加的一個比賽。

「我最近壓力挺大的,其實我不是一個處理特別好的人。」在華政官微的照片裡笑得如此燦爛的大男孩,說起壓力,讓人覺得這似乎是個和他無關的詞。

接受採訪時,郭宇航正一人在華政五期的宿舍裡。疫情延緩了大部分學生返校的腳步,但是為了繼續推進2020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學習宣傳活動和準備七月底的八一晚會,郭宇航提前回到了華政園內。

普陀區唯一一輛特種救援車輛戰鬥員,救援事跡被《上海法治報》報導,退役後代表學校參加各大演講比賽斬獲榮譽,被華政青年官方微信公眾號親切稱為「兵哥哥」,截至撰稿完成時,郭宇航又榮獲了「2020年度上海市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稱號」、「上海市優秀大學生稱號」。郭宇航的新聞在每個華政學子的手機中推送、刷新,走在校園裡郭宇航的面孔也似乎被大部分人熟識,見到他的人腦海裡跳出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退役軍人郭宇航」。但其實他並不喜歡這樣。「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就是學長或學弟,只是多了一個在軍營裡經歷磨練的機會。」

aaaaaa軍人夢,十八歲啟航aaaaaa

郭宇航來自河北邯鄲,家中從未有過軍人的背景讓他對軍營心生嚮往,十二年求學生涯中軍人鍛鍊意志的缺失使他更堅定了去軍營改變世界認知的心。收到華政錄取通知書包裹裡附帶的徵兵推薦表時,他選擇了先進入兵營。

「當時我也是隨便問一下,也沒有想到真的能去當兵,只是比較感興趣,就想試一試。」儘管對徵兵的一系列工作不了解,郭宇航還是聯繫了學校武裝部的沈佳老師,經過沈老師的詳細介紹與許多退伍回來的優秀學長學姐的幫助後,郭宇航正式決定進入軍營。

由於已經是當年華政徵兵的最後一批,郭宇航直接被分入了上海武警部隊中的消防部隊。

剛得知自己進入消防部隊的郭宇航,內心有點小小的失落。本以為會像電影《戰狼》中一樣,穿上帥氣的軍裝,挑戰各種高難度的實戰技巧。沒想到去了有些不一樣的消防部隊。但後來部隊裡的訓練安排和救援任務使他打消了這個念頭。24小時戰備執行狀態、比普通士兵涉及更多消防救援知識的學習、使用各種複雜的救援器材處理救援交通事故,高強度的部隊生活讓他意識到,消防部隊是個更加危險、更高難度的兵種。「中隊轄區的一個立交橋上曾發生一起七八輛車連環相撞的事故,當時已經是半夜一兩點,我們必須馬上出警救援。」夜晚燈光十分昏暗,救援環境非常惡劣。那是郭宇航第一次深夜出外勤,他既有些激動,又有些害怕。但當郭宇航到達現場後他已顧不上思考,「必須儘快救人!」郭宇航肩扛液壓器材,心中默念著班長平時指導的注意事項,與隊友通力協作,最後成功將卡在卡車的被困者救出。

郭宇航告訴我們,許多大型事故中第一個到達現場的,往往不是警察或法醫,而是要進行救援的消防員。那些甚至比電影更血腥的場面,他們常常見到。一次在服裝廠裡的救援任務中,卡在事故電梯裡的工人已經去世。這是郭宇航第一次在救援任務中直面生死。「我們不是萬能的,當知道有些情況已經無力回天的時候,內心裡其實溢滿了無力感。但人就算不在了,我們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讓他們能安心地、體面地離去。」在班長的指導下,他和戰友們用切割裝備把電梯給拆掉,將屍體小心翼翼地取出,讓這位工人能夠體面地離去。宇航和他的隊友們不僅負責許多大型事故的救生,同時也肩負著解救屍體的光榮任務。

一年多的消防部隊生活裡,郭宇航目睹了城市中太多的生離死別,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時他也是城市間救援現場活躍的參與者,將傷者從死亡深淵中拉回,讓眾多破碎家庭重圓。

當兵「後悔」一時,不當兵後悔一輩子

消防官兵對體能的要求很高,對於實戰經驗也有極高的要求。隨著消防部隊裡新兵的成長,越來越多的消防實戰任務落在了郭宇航等消防新隊員的身上。每次在城市中出警,當他看到城市的繁華對比著自己生活訓練的枯燥,心中有些許落差。同時,軍隊裡嚴格的等級制度和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讓十八年來始終成長在自由環境中的郭宇航心裡對自己最初決定當兵的念頭產生了懷疑。「感覺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難,那個時候就會開始後悔,覺得為什麼要來這裡?放著好好的大學不讀,每天承受皮肉之苦。」初來乍到的郭宇航坦言,當時每天晚上因為肌肉酸疼輾轉反側,十分煩躁、無助。

但隨著時間流逝,郭宇航逐漸明白,嚴格的上下等級制度對於保證一支軍隊高效的戰鬥力有多麼重要。在看似冷冰冰的部隊中,也能處處體會到人文的關懷。周六周日的文化活動、和戰友們過集體生日、逢年過節收到部隊的福利,他也在訓練之餘,通過閱讀給自己的內心尋得了一片安寧。

由於消防改革政策的推行,服役一年後,郭宇航接到了大學生消防員全部退伍的通知。想到可以重新回到大學,郭宇航興奮之餘,卻也對一年多的軍營生活充滿了留戀。

不用再晚上站崗,不用再出警,不用再進行那些體能訓練了。在部隊的一年多裡,郭宇航幾乎沒有什麼假期,接到可以回家的通知的時候時忍不住歡呼起來。但也就是這樣匆忙的離別,成為了郭宇航在軍營裡最大的遺憾。他感慨道,儘管沒有服兵役滿兩年,但在這一年裡,在班長與隊友的幫助下,他的訓練成績在一天天進步。此外他為了調節自己,每天擠出時間看書,一年多的時間讀了一書櫃的書,親眼見證了自己體能的進步和思想的成熟與蛻變。這些都是軍營帶給他的寶貴財富。

aaaaaaa軍裝下的法學生aaaaaaa

脫下一身軍裝回到校園,郭宇航發現自己似乎有一些格格不入。

部隊給予郭宇航嚴格的教育,進門打報告、收到指令後坐下,完成領導或老師分配的任務時,容不得半點馬虎。這與學校裡一些遇事有所側重、有所選擇的同學截然不同。軍訓時,退役軍人需要承擔教官助理的任務。本來就同是同學身份,卻要教育同學,郭宇航很擔心自己和同學之間的距離感會拉大。一年多的部隊生涯中,他停止了外語的學習,回到校園裡重新拾起外語,讓郭宇航感到有一些吃力。校園裡自由無拘束的生活,一時間讓他有了些許迷茫。

郭宇航坦言,一開始自己的學習生活有些混亂,如果給自己的學習成績打分,他會給當初的自己打七、八十分。所幸的是,帶著從軍隊裡走出來的不服輸的韌勁,郭宇航逐漸讓自己的生活回到了正軌。退伍軍人的身份不僅帶給他無形的壓力,還有不斷向前的動力。每個周末都被他細緻規劃,安排得滿滿當當。日程最滿的一次,郭宇航上午主持了復校四十周年的校慶跑活動,同時以運動員的身份參加了比賽。還沒等得及頒獎,他立刻奔向市區參加資助宣傳大使的評比,隨後又匆匆趕回準備校慶晚會的演出。

郭宇航的軍人身份在退役那一刻結束了,但對他而言,軍人韌勁與操守永遠鐫刻在他的心中。他的身上始終有著軍人的一股韌勁。談到如何完成高效的「時間管理」,郭宇航坦言「沒有人是超人,可以頂住所有壓力。」他十分感謝自己的女朋友和家人,在忙碌的工作與學習中,總能給予信任與支持,使他有信心闖過一道道難關。

離開部隊重回象牙塔,退役軍人和法學生的雙重身份讓郭宇航對原來部隊中的戰友和消防員群體有了新的認知與思考。他說,當了消防員後才發現,消防員這類群體裡有很多需要社會重視、大眾關注的地方。比如消防員的婚戀狀況、工作的安全性、上下組織結構以及法律意識等問題,許多問題可以通過法律解決,而一些問題的相關法律還有待尚完善。

未來,郭宇航想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過去的部隊生活結合在一起。他已著手開始研究我國應急法的相關內容。「將來從事法律工作,我希望能在國家應急法律方面繼續發光發熱,使國家應急體系建設能夠更加完備,幫助我們的消防員群體更有力地應對突發災害。」一朝參軍,終身為軍。儘管離開了軍營,但軍隊帶給郭宇航的知識與財富從未消解,催促著他奔向更遙遠、更廣闊的未來。

(圖片和視頻均來源於受訪者)

相關焦點

  • 軍人退役後不能帶走軍裝,那這些軍裝該怎麼處理?
    參軍進入部隊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情,他們可以為祖國效力,一身正氣,帥氣的軍裝顯得更加神聖,這成為很多人的夢想。但是為了有足夠的新鮮血液,軍人都有退役的一天,這天他們會帶著自己的東西離開部隊,許多人都認為自己的軍裝是自己的榮譽,是自己曾經的身份,想要帶走它,一位老兵說出了真相!
  • 真正的軍人,即使脫下軍裝依然會保持軍人的信念和勇敢!
    沒有當過兵的人,永遠無法理解軍人的情感。沒有在部隊摸爬滾打的人,自然也沒法去理解戰友之間的深厚情誼。退役軍人是一朵花,樸素而莊嚴;退役軍人是一首歌,簡單且豪邁;退役軍人有一種情懷,不拋棄不放棄。因為轉眼一生,轉身一世,退役回到地方無論落腳在哪裡,作為退役軍人我們都將始終仰望軍旗,致敬老部隊。
  • 聚力推進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三個體系」建設——專訪退役軍人事務...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 題:聚力推進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三個體系」建設——專訪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  新華社記者梅世雄  11月30日,針對退役軍人事務系統「三個體系」建設情況,新華社記者對退役軍人事務部黨組書記、部長孫紹騁進行了專訪。
  • 《退役軍人保障法》半個月後實施,專家解讀來了
    以法為盾,守護「最可愛的人」訪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教授郝萬祿文丨記者 潘 娣、司李龍、賈 勇脫下軍裝,依然是最可愛的人。為充分認識頒布施行退役軍人保障法的重大意義,激勵廣大官兵和退役軍人帶頭髮揚人民軍隊優良傳統,模範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記者專訪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教授郝萬祿。
  • 他們是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並聯合發布了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全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全國「最美退役軍人」個人20位(組)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都是優秀退役軍人典型個人或集體。……他們是一個群體的側影,反映著廣大退役軍人立足各行各業、投身社會建設的時代精神風貌;他們是一面鮮明的旗幟,彰顯著退役軍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品質。
  • 多措並舉助力退役軍人再就業
    2019年10月,該公司得知招聘退役士兵能夠享受稅費優惠政策後,迅速調整用人思路,錄用了5名自主就業退役軍人,2020年至今已享受退役軍人再就業稅收優惠超2萬元,實現了「企業發展」與「軍人就業」的雙贏。「雖然退伍了,但黨和國家沒有忘記我們,脫下戎裝後在新的崗位中我也一直牢記著這份關懷,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當好行業裡的排頭兵!」
  • 關注退役軍人以實際行動回報人民厚愛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在日益得到社會廣泛認同的同時,也推動了退役軍人工作出實招、見實效。特別是退役軍人事務部組建以來,有關舉措已逐步從概念落到政策法規。僅過去的一年,《關於促進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先後制定印發,退役保障機構也正從國家層面逐步延伸到鄉村,退役軍人的榮譽感、獲得感與日俱增。
  • 一個月湖北三位退役軍人見義勇為:脫下軍裝,他們仍是勇敢的兵
    楚天都市報12月16日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包曉霽 萬震 楊銳 潘健君)穿上軍裝,面對刀山火海,他們是無畏的戰士;脫下軍裝,當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他們仍是勇敢的兵。近一月以來,湖北連續有三位退役軍人見義勇為。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走近他們,了解到這些平凡的英雄,原來故事都不平凡。
  • 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發布 濟寧1人上榜
    無論是身著戎裝保家衛國,還是脫下軍裝,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都書寫著精彩篇章: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在防汛救災的最前線……在每個國家需要的緊急時刻,他們都衝鋒在前,用行動踐行著「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錚錚誓言。
  • 田橫島度假區退役軍人吹響戰「疫」集結號
    「我不懂醫,不能在戰『疫』最前線,可我是黨員、是退役軍人,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投入到家鄉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去,我也想為身邊的父老鄉親們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主動請戰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田橫島度假區黃龍莊村退役軍人韓方波這樣說。  春節回家團聚的他主動請戰到防控卡點執勤,當聽說防疫人員嚴重缺防護用品時,通過關係買到幾百個口罩、大衣無償捐獻給執勤人員。無獨有偶,劉敬展等4名退役軍人為防控一線人員捐獻2000多元物資,退役軍人劉先兵、陳豐體為村莊捐獻84消毒液醫用酒精……  從除夕就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孫忠賢也是一名退役軍人。
  • 軍優會成立法律援助中心,為退役軍人軍屬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法律維權板塊上線免費諮詢,收費項目低至五折起!為軍優會平臺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完善為退役軍人服務工作,更加全面地為退役軍人、軍屬服務。經過前期的謀劃和準備,先後多次跟律師事務所洽談,增加退役軍人、軍屬法律諮詢業務。軍優會平臺開發的「法律維權」板塊,主要是通過吸納有責任、有擔當、有擁軍情懷的專業律師和律師團隊入駐軍優會平臺,為退役軍人、軍屬,以及擁軍企業提供法律方面的諮詢和服務。
  • ...我縣組織收聽收看《閃亮的名字——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
    當晚,參看人員坐列有序,聚精會神的收看18位「最美退役軍人」和2位「最美退役軍人」集體的先進事跡。護士長趙孝英、書記王國輝等抗「疫」先鋒的逆流故事讓人敬佩不已;王昌群老人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不已。18位「最美退役軍人」和2個「最美退役軍人」集體在各自的領域中書寫著人生的精彩篇章,用行動踐行「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錚錚誓言,讓在場參看人員感嘆不已。
  •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具有重大時代意義
    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具有重大時代意義專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叢文勝編者按退役軍人為保家衛國作出貢獻,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關心愛護廣大退役軍人。兩年多來,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共同推動下,我國第一部關於退役軍人的專門法律——退役軍人保障法出臺。這部備受關注的法律對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為此,本報推出關注退役軍人保障法系列報導,以饗讀者。
  • 退役軍人事務部舉行退役軍人保障法新聞通氣會
    退役軍人保障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專門規範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基礎性法律,在退役軍人工作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退役軍人保障法堅持待遇與貢獻相匹配,對退役軍人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激勵、服務管理等作了整體設計和系統規範,為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
  • 退役軍人學什麼技能好?褪去一身戎裝,願你在烹飪行業依舊神採飛揚
    退役軍人學什麼技能好?  你是否也迷茫  退役後的自己該如何前行?  對於軍人來說,「退役」是一個不願面對卻必須面對的現實。  對於退役軍人而言,大多都是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就去當兵,年齡也都在二十出頭,他們面臨著從「軍人」到「職場新人」的角色轉變,很多在部隊中學得的技能並不能直接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 區委區政府致東鄉區全體官兵及退役軍人的慰問信
    致東鄉區全體官兵及退役軍人的慰問信駐東鄉部隊全體官兵、全區廣大退役軍人:值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之際,中共東鄉區委、東鄉區人民政府向你們及家人致以節日最親切的問候和最誠摯的慰問93年的光輝歷程證明,無論是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人民軍隊都不愧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堅強柱石,是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力量,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昨天,你們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入伍參軍,保家為國,為軍隊建設和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楊凌退役軍人風採|永不退役的空降兵
    他們回到地方後,不忘初心,牢記宗旨,以永恆的軍人信念、過硬的素質作風和不竭的奮鬥精神,幹事創業,擔當有為,用實際行動展示了新時代退役軍人轉業不轉志、退役不褪色的優秀品質。為了講好退役軍人故事,激發農科城的英雄氣質,在全社會營造關心國防、尊崇軍人的濃厚氛圍,楊凌示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楊凌融媒體中心、楊凌示範區作家協會聯合推出「楊凌退役軍人風採錄」專欄,敬請垂注。
  • 軍魂不朽,榮光永駐,2020年度「最美退役軍人」震撼發布!
    一代又一代革命軍人用鮮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一聲「到」,一生到。無論是身著戎裝保家衛國,還是脫下軍裝,退役軍人在各條戰線上都書寫著精彩篇章: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在防汛救災的最前線……在每個國家需要的緊急時刻,他們都衝鋒在前,用行動踐行著「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錚錚誓言。
  • 曾參戰 參核的76歲退役軍人帶著錦旗來了!
    穿上橄欖綠,戴上五角星 他把軍人神聖的職責 默默地扛在了肩上 如今這個最可愛的人 來到了宿遷市宿豫區法援中心 究竟是發生了啥?
  • 重溫歷史憶當年軍旅歲月 不忘初心展退役軍人風採
    11月30日,在天元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和天元區雷打石鎮退役軍人服務站的精心組織下,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七集團軍雷打石籍戰友及家屬約60多人在雷打石鎮舉行聚會及座談活動,緬懷50周年戰友情。座談會現場 圖片來源:株洲文明網上午8點30分,部分原27軍雷打石籍戰友一行來到雷打石鎮鎮政府,參觀雷打石鎮退役軍人服務站。他們依次參觀了雷打石鎮退役軍人服務站辦公室、接待室、退役軍人之家、法律援助室、心理疏導室、教育活動中心等,並提出了寶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