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土妖
人口紅利漸少,經濟進入新周期,新冠疫情仍在蔓延……縱使如此,百度仍舊交出了一份超越華爾街分析師預判的財報。
北京時間11月17日,百度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財務報告。財報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百度實現營收282億元,歸屬百度的淨利潤達到137億元。第三季度,百度營收超華爾街預期的同時,淨利潤(Non-GAAP)更是大幅超華爾街平均預期56%。
這其中,百度智能雲的表現非常搶眼。百度智能雲在商業化方面的不斷推進,營收的不斷攀升,有力驅動了第三季度百度核心非在線廣告收入達到29億元,同比增長14%。
從對百度整體AI基礎設施和AI能力的「雲化」落地,到成為百度AItoB業務重要的承載者和輸出者;從加速百度AI商業化成果轉化,到助力百度營收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從幫助百度內部各垂直業務的AI建設,到驅動整個社會的產業智能化升級……百度智能雲的引擎作用不斷擴大。
在雲服務這場超級馬拉松大戰中,各方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較量才剛剛開始,還遠遠沒到終局的時刻。百度智能雲憑藉領先的AI能力形成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將使其把握住了行業最核心的邏輯,可以保持持續的「長跑耐力」,從而進一步打開屬於自己的增長空間。
雲服務是場馬拉松,AI能力越強越能保持長久耐力
對於上市公司的財報,既要看數字,也不能僅僅是看數字,更要看數字之外,那些「微妙的不一樣」。就以此次百度財報而言,就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其一,是百度官方提到的「得益於智能雲業務收入攀升,百度核心非在線廣告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14%」。對此,也許有人會認為,14%的漲幅雖然不錯,但是也沒有太過搶眼。實際上,這14%只是均值,百度智能雲能夠作為典型代表,說明其營收增速是遠遠高於這一數字的。
其二,是百度智能雲在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的心中,分量日益加大。百度智能雲被李彥宏特別點名道:「第三季度,AI新業務穩健增長,特別是在智能雲領域,百度憑藉領先的AI解決方案形成了差異化發展路線。」
中國信通院前不久發布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20年)》顯示,僅僅是公有雲,在2020年中國市場規模就將達到990億元,而後續的2021-2023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率都將超過30%。如果是放眼全球,那麼數字將更為驚人,權威機構Gartner最新預測,認為2020 年全球公有雲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 2579 億美元。
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雲服務市場面臨的都將會是增量競爭而不是存量競爭。龐大的市場,加上廣闊的增長空間,讓百度不斷提升百度智能雲的權重,也就很好理解了。
相比於TMT其它領域,在雲服務領域,熱點幾乎年年更迭。而近一兩年裡,相對比較熱門的是雲原生、SaaS、分布式雲、原生雲安全、數位化轉型、新基建等等。
實際上,不管雲市場熱點如何變化,雲服務作為一場馬拉松式的競賽,其底層邏輯是不變的,那就是「技術依舊是第一生產力」。在AI時代加速來臨,各垂直行業發力數位化轉型,產業智能化升級迫在眉睫的當下,更是如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百度智能雲這種「技術信仰」已然刻進了血液和基因的廠商而言,正是到了可以發揮其特長和優勢的時候。一定程度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雲服務市場進入更加激烈的競爭階段,百度智能雲反倒快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行業裡不少權威機構對百度智能雲的潛力,已經看得很清楚。在IDC發布《中國人工智慧雲服務市場 研究報告(2019)》中顯示,在中國AI公有雲服務整體市場格局中,百度智能雲在整體調用量、市場份額方面均名列第一,擁有最多的AI產品數量,緊隨百度智能雲之後的是阿里雲、騰訊雲、AWS和華為雲等雲廠商。這是百度智能雲連續兩年在AI cloud領域蟬聯冠軍。
這種核心領域的領先能力,正越發得到對雲服務要求極為嚴苛的垂直行業的認可,比如工業質檢等。權威機構IDC前不久發布的《中國AI賦能的工業質檢解決方案市場分析》報告認為,百度智能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布局覆蓋3C、汽車、鋼鐵與紡織等行業,技術落地10多個行業,超過 50個細分垂類。而讓工業質檢選擇百度智能雲的最主要原因,IDC報告顯示,主要優勢在於百度智能雲突出的AI能力、開放的產品能力和豐富的落地經驗。
對內「雲化」百度AI能力,對外AI to B不斷獲得超級大單
作為一項需要「長跑」能力的競技領域,如果用10年長周期的眼光去看待整個行業,都會發現哪些主流的趨勢呢?筆者認為至少有這六大趨勢是不得不重視的:其一,是雲的定位應該是基礎設施和作業系統的結合體;其二,雲服務和AI能力的結合會越來越深入;其三,雲服務將從網際網路向傳統行業加速滲透;其四,雲架構會從中心化走向邊緣化;其五,在IaaS、PaaS、SaaS三層,雲需求會不斷的上移;其六,雲技術顆粒度會不斷的精細化。
雖然對於這六點,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但是對於前三點,基本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公認。為了應對這種十年長周期的趨勢,百度智能雲做了全方位的努力,概括起來主要有這麼幾點:
首先,是戰略層面,百度CTO王海峰在今年「ABC SUMMIT 2020百度夏季雲智峰會」上,對百度智能雲的戰略進行闡述時曾表示:「以雲計算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為抓手,聚焦重要賽道。」
其次,是「雲化」百度體系內部的AI基礎設施和AI能力。據財報披露,目前,百度智能雲擁有中國最大的AI開放平臺和開發者社區,已經開放270多種AI能力,服務超過200萬開發者。而這些AI能力正是來自於百度大腦不斷夯實的「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百度智能雲將其「雲化」為面向產業賦能的全棧技術應用及解決方案。
再次,是打造了行業獨一無二的AI-Native雲計算架構。這一領先的雲計算架構共分為雲基礎設施層、工程平臺、AI應用開發平臺、以及三大方法論等。這其中每一個部分,又是有諸多板塊組成的,比如在雲基礎設施層,就涉及到晶片、AI計算集群、高速網際網路、智能數據中心等,由此就保證了可以為客戶提供最高效的AI算力。
最後,是在為百度Apollo、DuerOS等百度內部業務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積累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語音技術、人機互動等各業務垂直領域、技術垂直領域的經驗、能力和產品。百度智能雲基於不斷修煉的「內功心法」,為產業需求側提供更多的「武林秘籍」。
由此,從戰略設計到核心能力,從整體架構到具體實踐,作為百度AI to B業務重要的承載者和輸出者,百度智能雲在商業化方面,就完成了全路徑的覆蓋。這也使得進入2020年以來,百度智能雲在和行業競爭對手的巔峰PK中,不斷獲得了一個又一個超級大單。
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例,其擁有高達近4萬個分支機構,在「風控第一」的金融業,如何讓4萬個分支機構,無論在中心城市還是在偏遠地區,都能有效、高效的開展風控審計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郵儲銀行面臨的挑戰。通過多方對比後,百度智能雲的機器學習等AI能力能夠最好地助力其展開風控審計工作,因此獲得了中國郵儲銀行的選擇。值得一提的,在中國金融領域,類似郵儲銀行一樣選擇百度智能雲的金融企業,竟然高達200家左右。
再比如,貴陽經開區工業網際網路項目,一是要形成全面的工業網際網路生態體系,在全國工業網際網路建設中掌握先機;二是要形成AI技術+工業網際網路應用融合的國家級AI網際網路平臺,建立類似「中國數谷」這種標杆示範作用;三是要切實幫助貴陽經開區400多家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網際網路的改造升級,助力貴陽市打造3個千億級產業集群。
這種超大手筆、超高要求下的超級大單,坦白說國內雲服務市場領域,能接得下的並不多。百度智能雲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講出了原因,「百度公司資源豐富、技術先進、實力雄厚,與貴陽發展戰略高度契合,雙方合作恰逢其時、大有可為。」
「現在所有的行業都在進行信息化、網絡化、數位化、智能化升級,以期在高科技時代進一步降本增效,所以對於雲服務企業來說,幾乎所有行業都擁有用『雲+AI』的方式,重新迭代一遍的歷史機遇。」一位業內人士如此表示,不過其也強調,「然而誰能抓住這種歷史機遇,技術實力還是第一競爭力,傳統那種只是專注於存儲、計算、網絡、資料庫等領域的基礎雲服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下的市場需求了。」
產業智能化升級,是最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式之一
放眼當今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玩家都喜歡發力於2C領域,因為2C領域用戶更容易感知,輿論也更容易關注,也能夠更好地向資本市場講故事。遠的不說,就單是一個雙11就吸引了多少目光。
只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類似雙11這種「買買買」對社會經濟的消費拉動,其在更底層需要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道理很簡單,供給是消費的源頭。而類似百度智能雲這樣,幫助千千萬萬的垂直行業企業進行產業智能化升級,無疑是最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式之一。對於很多企業來說,如果消費是提升他們的「外力」的話,那麼產業智能化,就是提升他們的「內功」。
就像百度CTO王海峰所說的,「百度智能雲就像武俠小說裡少林寺的藏經閣,將百度領先的AI技術融匯成無數的『內功心法』和『武功技能』,賦能給社會經濟各領域,加速中國產業智能化步伐。」
實際上,百度智能雲的布局耕耘,也是高度契合國家在產業政策層面的頂層設計的。「十四五」就明確提出,要「立足我國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製造。」很顯然,對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頂層設計和要求,將會是雲服務廠商的一個重大政策紅利。
對百度自身而言,拋開商業營收層面,以百度智能云為核心,百度大力開拓2B領域,對其也有四大方面的軟增值效應。
一是,可以讓百度的營收結構進一步優化,變得更加合理,從而增加其抗風險能力;二是,能夠讓各垂直行業直觀地看到、感受到雲、AI的巨大變革力,從而加速傳統行業對雲、AI的擁抱;三是,可以讓資本市場意識到AI商業化的快速腳步和巨大前景,從而對百度的價值做全新的邏輯判斷;四是,能夠讓百度自身充分體會到,其仍然是中國網際網路技術側最領先的公司之一,技術依舊是決定各大企業長期走向的決定性力量,從而讓百度在面對挑戰時,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和技術信仰。
而如果從整個社會的角度去看,相比於不斷鼓吹年輕人超前消費、讓年輕人沉迷於物質享受,類似於百度智能雲在2B領域默默耕耘的做法,這種以技術的力量去改變行業、改變產業、改變世界的勇氣和魄力,無疑要更加主流、正能量得多。
更進一步,如今整個國家正面臨穩增長、調結構的攻堅階段。對於各垂直行業來說,百度智能雲這樣的AI原生雲端服務等能力的注入,和傳統上資金、人力、資源的注入是一樣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看可能還更加重要。在此基礎上,幫助各行各業進行智能化、數位化轉型,促進各行各業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這既是百度智能雲的業務需求,同時也是國家對百度等科技公司的殷切希望。
寫在最後
李彥宏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經預測,疫情過後,整個社會會重新審視技術的價值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如今,無論是從國家的頂層設計,還是傳統企業的殷殷希望,已然印證了李彥宏的判斷,「技術的價值」開始再次得到高度重視。
這自然是百度智能雲的歷史性機遇,只不過就像李彥宏提醒的,這個賽道高手雲集,只有靠創新、靠啃硬骨頭才有可能打贏這場仗。期待百度智能雲在機會面前,在和高手的赤身肉搏中,有著「臨淵一躍」的求生欲和勇敢,能夠去戰鬥,無畏而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