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全市宣傳文化系統暨社科理論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座談會。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曾偉玉出席會議並講話,各區黨委宣傳部和宣傳文化系統單位負責人、廣州地區社科界知名專家學者以及媒體代表共50餘人參加會議。
會議強調,《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生動記錄了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集中展示了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重大政治任務,要深刻把握學習貫徹《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世界意義,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全市宣傳文化系統和社科理論界要帶頭學習,先學一步、學深一層,持續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走心。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冬梅
讀懂新時代,需要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引領
劉卓紅 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二級教授
要學好第三卷,首先要認識新時代,讀懂新時代。這是當前全面認識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取得更大勝利的重要思想前提。如何讀懂新時代,要求我們既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時代觀的基本觀點對當前世界與中國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新機遇加以分析,更要堅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的引領,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形成對新時代的全面理解。
創新,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在本性和生命活力的不竭動力,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品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特性,並以發展了的中國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在對當今時代的看法上,基於對當代世界,尤其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的審視,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意味」和「五個是」的表述高度概括了中國進入新時代的歷史節點的鮮明特點。對新時代做出深刻的表達,是對新的歷史方位的最深刻和最確切的理論總結,充分證明了新時代觀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時代觀。
首先是世界性維度。通過對世界的分析,中國共產黨人得出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的結論。其次是中國維度。中國由「站起來」「富起來」到步入「強起來」的偉大時代,這標誌著無論是在國家硬實力、軟實力,還是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中國都取得了跨越性的飛躍。再次是社會主義維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平發展」「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鮮明時代話語,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能對新時代做出創造性的闡釋,正是因為它切合中國實際,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新性理論,是指導中國當下和未來發展的科學理論,也能在引領世界社會主義和發展中國家開展自身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打造新型主流媒體
周成華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是我們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和使命的時代要求,是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並貫穿到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全過程,堅定不移地推動改革創新,努力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打造成為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傳媒集團。
堅持黨媒姓黨,著力打造精品黨報。黨的媒體,上連黨心,下接民心。必須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
堅持移動優先,推進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陣地。
堅持新發展理念,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近年來,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理念內容創新和方法手段改革創新,著力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
堅持以人為本,忠誠履行黨媒職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貫穿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根紅線。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論述,必須始終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斷鞏固黨執政的政治根基和群眾基礎。大力加強政治建設,持之以恆強化理論武裝,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壓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守好築牢意識形態主陣地。
以高水平開放引領廣州綜合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毛豔華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副院長、粵港澳發展研究院教授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重要論述的思想內涵,善於運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認識論與方法論,對於指導廣州推動高水平開放,實現綜合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具有重大的意義。
要學習領會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思想內涵。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核心在「全面」,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重點在「五個更好結合」。第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實現高水平引進來和高質量走出去;第二,堅持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更好結合,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第三,堅持製造領域開放與服務領域開放更好結合,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第四,堅持向發達國家開放與向發展中國家開放更好結合,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第五,堅持多邊開放與區域開放更好結合,積極參與全球經貿規則治理體系改革與建設,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要善於運用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就是要不斷豐富和完善改革開放的認識論與方法論。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目標是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這樣的高度考慮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的思路與邏輯,就是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的時代性、體系性、全局性問題。
奮力推進新時代廣州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水平開放引領廣州綜合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為此,一要重視制度型開放,全力提升經濟中心功能。二要深化互聯互通,全力提升樞紐門戶功能。三要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全力提升科技創新功能。四要深化國際交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門戶。
以新擔當、新作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程煥文 中山大學國家文化遺產與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11個專題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社會科學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南。新形勢、新挑戰、新使命、新任務,必須要有新擔當、新作為。
舉旗幟,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塑造民族靈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推動工作,使之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成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思想靈魂。
聚民心,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凝聚正能量。宣傳思想工作和社會科學工作就是凝聚民心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做大做強主流思想輿論,鼓舞士氣,振奮民心,同心同德同向,共同團結奮進。
育新人,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培養有生力量。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鬥。因此,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宣傳思想工作和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職責。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興文化,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奠定堅實基礎。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要紮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揮紅色文化基因在文化傳承、融合和創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揮其價值引領作用;不斷激發人民群眾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努力推動其健康發展。
展形象,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營造有利環境。一方面,我們要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更立體、更全面地了解中國;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傳播好中國聲音,及時化解各種曲解誤讀,澄清各種謬誤。
完善和發展我國國家制度與治理體系
王 清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博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來說的。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需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形成中國之治。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呢?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至少具有四個方面的特徵。
第一,國家具有政治權威中心,國家治理具有秩序保障。政治權威能夠保障現代國家的有序性。2018年3月開啟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通過自上而下的統籌推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同提高國家治理水平有機統一起來。
第二,國家依照法治進行治理,國家治理有規則保證。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就使得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國家的行政行為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實現,堅持和發展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第三,國家吸納民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國家通過擴大有序政治參與,保證民意吸納的同時,維持政治權威中心的穩定性,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發展人民民主。
第四,政府實現有效治理,國家治理富有效能。中央對重要性政治權力的控制與地方靈活地掌握行政事務的處置權、壓力型體制和地方政府的策略性回應、決策的統一性與執行的多樣性之間的統一等,這些因素使得大國規模下,中國政府治理體系能夠有效地執行中央的指令,又能較為靈活地反映地方的差異,這是中國政府實現有效治理的關鍵。
權威有保障、治理有規則、民意能吸納、執行有效能,這是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特色,也是我國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保障。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廣東脫貧攻堅
文 宏 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對於廣東而言,全面打好脫貧攻堅戰,就是如何實現珠三角地區的高質量發展,又能夠帶動粵東粵西的共同發展,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在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目標。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沒有任何退路與彈性。脫貧攻堅不是簡單的數字變化,而是深刻的社會進步。疫情下如何打好脫貧攻堅與疫情防控兩大戰役,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全面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任務,譜寫人類反貧困的歷史新篇章,是當下諸多地區亟須解決的問題。
首先,面對今年經濟形勢的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工作所產生的影響。其次,增強政策的延續性,夯實產業基礎,激發內生動力,提供造血能力,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最後,要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防止絕對貧困反彈和返貧現象的發生,用制度固化脫貧成果。
越到最後越要繃緊弦,加把勁。面對新時代、新徵程和新要求,脫貧攻堅要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一鼓作氣,苦幹實幹,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啃下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確保高質量交卷。在決戰全域脫貧、助推鄉村振興中,奔向「五位一體」全面進步的小康。
以制度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張躍國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性概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具有原創性、開創性意義,系統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堅決貫徹這一思想,必將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發生更深刻、更廣泛的歷史性變革,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
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近年來,廣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和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重要指示精神,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重大進展。比如,新動能加快成長,2019年廣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了21%,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了16.2%;新模式培育壯大,2019年廣州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網上銷售額增長12.9%;重大樞紐運行良好,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7000萬人次,增長5.2%,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6億噸,增長12.3%,其中貨櫃吞吐量超過了2300萬箱,增長6%;金融業快速發展,2019年實現增加值2000多億元,增長8.2%;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快速發展。實踐充分證明,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是引領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強大動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從邏輯上說,高質量發展既是經濟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和演進結果,也是經濟發展持續不斷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要創建並優化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加快建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治考核等制度安排,通過制度建設和制度變革,實現制度和經濟治理的現代化,保障和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
牢記初心使命、推進自我革命必須發揚鬥爭精神
武三中 中共廣州市委黨校黨史黨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中,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牢記初心使命、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對新時代黨員幹部發揚鬥爭精神作出許多重要論述,要求黨員幹部必須經受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和實踐鍛鍊。
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面臨許多重大風險挑戰,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迫切要求我們黨牢記初心使命,發揚鬥爭精神,以正視問題的高度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巨大勇氣,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使我們黨始終成為民族脊梁、時代先鋒。
發揚鬥爭精神,黨員幹部必須經受思想淬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鬥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黨員幹部要把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以理論武裝夯實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思想根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凝聚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發揚鬥爭精神,黨員幹部必須經受政治歷練。黨員幹部要旗幟鮮明講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態度鮮明、立場堅定。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善於從政治上研判、分析複雜嚴峻的鬥爭形勢,以鬥爭精神防範化解各種風險挑戰。要保持政治定力,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在各種重大鬥爭考驗中歷練成長,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強化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發揚鬥爭精神,黨員幹部必須經受實踐鍛鍊。黨員幹部要在重大鬥爭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以此磨礪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要與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進行堅決鬥爭,敢於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以新作為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要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多深入群眾,多服務群眾,用情用心用力做好黨的群眾工作。要高揚共產黨人的精神風骨,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