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人常說,遠親不如近鄰。作為地理位置上最優越的存在,有一個好鄰居關鍵時刻能救命。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鄰居都是人品卓越的,若是遇上不著調的鄰居,優勢也會變成劣勢,甚至兩家結仇也說不定。
這不,前些天我剛接到鄭州某小區一位業主的吐槽,說是自家樓上孩子半夜不睡覺,光著腳丫子在地板上蹦蹦跳跳,住宅區樓板本身就薄,當即震得天花板咚咚直響,把人從睡夢中震醒了。捂著撲通撲通的小心臟,鄰居忍不住上樓敲門了,得到的回答卻是常見的那句——「孩子還小不懂事!我們也沒辦法!」
這話說得相當不負責任,做錯事不道歉還推卸責任,當時鄰居火氣就上來了,霸氣回懟道:「孩子小不懂事,你們大人也不懂事嗎?家裡有孩子不會鋪上隔音地毯嗎!」當即對方就啞口無言了,站著乾瞪眼。
事後,我將這件事發到了網上,不少網友都點讚了鄰居的做法,認為太解氣了。看來,有相同遭遇的網友不在少數,估計都是被樓上坑過的類型。
在我們的身邊,有關噪音擾民的問題層出不窮,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由不自覺的大人和不懂事的孩子構成。小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在家裡跑來跑去,這是天性,無法制止。但這不代表家長就能不作為了,鄰裡關係很重要,若是激化矛盾,很容易上升成社會事件。
這裡就來跟大家說一下,如何阻止孩子在家裡蹦蹦跳跳?分兩個方面進行,值得一試。
如何避免孩子擾民?
①嚴厲制止孩子蹦跳
以我家樂樂為例,小時候是個多動症兒童,活潑得招人煩,一次在樓下鄰居上門提醒後,我和老公終於意識到問題嚴重了,決定跟樂樂好好談談。
在又一次樂樂蹦跳的時候,老公直接站了起來,聲音非常嚴厲的告訴他:「不可以在家裡蹦蹦跳跳!家裡是休息的地方,小孩子也要坐有坐姿,走路也要講規矩!」話音剛落,樂樂委屈壞了,覺得自己在家蹦跳是自由。
無奈之下,我只好聯繫了樓上的鄰居,讓她家孩子用力蹦了五分鐘,樂樂也好好感受了一下自己蹦跳給樓下鄰居帶來的傷害。從那往後,樂樂就知道自己做錯了,還主動去樓下給鄰居道歉,知錯就改才是好孩子。
②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樂樂活潑好動是四五歲時的事,若是你家孩子年齡還小,根本聽不懂道理,平常也沒什麼記性,那父母說再多做再多都沒什麼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不讓蹦跳偏蹦。
之前我就看到過類似的案例,說是兩歲寶寶正處於叛逆期,父母不讓蹦跳,娃就直接摔玩具,結果一家子被樓下鄰居送上了電視媒體,鬧得沸沸揚揚。由此可見,對於年齡過小的孩子,嚴厲制止是沒有用的,家長能做的就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舉例來說,當孩子在家裡蹦蹦跳跳的時候,家長為了避免擾民可以轉移到床上蹦跳,然後用玩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到孩子玩累了,就沒有精力繼續蹦跳了。
③帶孩子出門玩耍
事實上,在家裡蹦跳一個小時,也不如下樓玩半個小時好處多。如果父母想讓孩子發洩精力,在家待著是沒用的,只會讓鄰裡關係更惡化。
這裡建議父母多帶孩子出去玩耍,比如帶上滑板車去小廣場,不出倆小時,孩子就累得氣喘籲籲了。這時候再回家,孩子也沒力氣蹦了,樓下鄰居也會深懷感謝的。
家長要做的擾民補救:
①鋪隔音氈/隔音地毯
雖然樂樂後來聽話了,但是為了避免日常不注意,我還是在家裡鋪上了厚厚的隔音地毯。本來是要把木地板拆了重新鋪隔音氈的,後來因為太麻煩作罷,但隔音地毯的效果也不錯,我家鋪的是2釐米以上的,從那以後,樓下鄰居就沒再敲過門了。
所以,很多把原因推卸到「小孩子不懂事」上面的家長就應該反省一下,如果孩子真的無法制止,那我們是否要多做一些什麼來避免打擾鄰居呢?哪怕鋪兩層爬爬墊也好啊。
②對鄰居道歉
俗話說,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我當初帶著樂樂上門道歉時並非兩手空空,而是帶著巧克力小禮物去的,原本怒氣衝衝的鄰居,聽完道歉看到小禮物後,立刻就溫柔了很多,還對孩子表示了理解。我們這才和解。
或許有些家長不明白我為何如此謹慎,實在因為老公是人民警察,看過太多由擾民引發的刑事案件,其中涉及到神經衰弱等問題。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低估孩子鬧騰帶來的隱患,該做的都做了,才能保證鄰裡關係和諧。
【話題討論:你也被噪音折騰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