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摩擦學遇上音樂,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27歲的他,是科研博士,也是音樂達人。感性與理性的調和與碰撞,帶來了不一樣的嚴謹和溫暖。
因抗疫歌曲走紅
向果是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這段時間,雖然宅家,但學習基本正常進行。「在家我主要做一些模型的完善、算法的調試、文獻的閱讀以及論文的撰寫。此外,也會做一些實驗室安排的科研任務,比如寫專利以及部分項目申請書。」日前,這位工科男博士在朋友圈火了,因為他創作的一首抗疫歌曲。
「我知道黑夜還未散盡,也感受到你那還在疼痛的心,我在嘉陵江濱,在每一個地方為你祈禱,在這初春之際,堅持到底終會迎來春的訊息,我會在這遙遠山城等你,儘管此刻的你看上去有些疲憊和無力,我願同心守候,再深情擁抱……」今年2月27日下午,向果與劉子源、冉金果等小夥伴共同創作了抗疫歌曲《渝愛之聲》。
「那時候全國,尤其是武漢的疫情形勢還比較嚴峻。」向果介紹,這首歌採用擬人化寫法。他回憶,當時,自己腦海中的第一句歌詞是:「縱然相隔千裡,我依然能聽到你的呼吸。」然後按照這個核心思想,寫下了所有的歌詞。歌詞完成後,藉助吉他完成了這首歌的旋律創作。
「我寫這首歌的時候,想像著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在武漢,然後自己很擔心、很牽掛Ta。想告訴Ta,我們雖然各自一方,無法見面。但是我一直在祈禱、牽掛與思念著Ta。我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心情在寫這首歌。」
原是機械專業摩擦學博士
網易雲入駐音樂人,創作歌曲《簡單》《遠行》《綻放》《閃亮的你》以及《渝愛相隨》等,是2016中國好聲音重慶賽區總決賽6強、重慶大學十佳歌手,在校期間多次參加學校研究生新年晚會等文化藝術活動……
向果因音樂而被人熟知,其實,這枚清新文藝男其實是機械專業摩擦學博士。就在不久前,剛過完27歲生日的他便收到一個好消息,第7篇以他為第一作者的SCI論文發表了。迄今為止,他一共發表了15篇SCI/EI論文。他曾參與國家科研項目並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會員,還擔任多個摩擦學國際期刊的審稿人。
摩擦現象廣泛存在於機械動力系統中,因此摩擦學研究對提高機械傳動性能有重要意義。向果相信,通過不懈的探索可以在摩擦學領域取得創新發現。
然而,在讀博的前兩年,向果並沒有什麼成果。他意識到,自己還走在前人鋪好的路上,想要創新,必須另闢蹊徑。於是,他從頭開始,翻閱經典著作,閱讀前沿文獻,不放過每一個疑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不斷的付出才能破解一路上遇到的困難,才能為做出創新成果打好堅實基礎。」為了提高創新能力和辯證思維,他努力延伸自己的知識邊界,在導師的指導下嘗試多學科協同創新。
關於機械摩擦學領域的創新方向,向果有自己的見解。「機械傳動系統動態摩擦行為是多學科協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做交叉學科的研究是一個很好的創新點和立足點。將界面微觀機制映射到宏觀現象中,進行多尺度跨尺度研究是摩擦學創新的另一個前沿方向。」
「搞科研,使勁兒就好」
日復一日的實驗室科研生活,或許大多數人會覺得枯燥無味。「開始的時候確實是會比較無聊,困難。隨著堅持和研究的深入,會慢慢找到一些趣味性的東西。」向果告訴記者,博士研究更多的是研究一些別人暫時還沒有突破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一個一個的努力去尋找一個解,尤其是當這個解被發現的那一刻,他覺得這就是趣味所在。「但是很短暫,因為總是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出現。搞科研,使勁兒就好!」
向果回憶將自己的研究發現寫入第一篇英語論文時,老師直言不諱地指出:「很多內容邏輯混亂,還有許多語法錯誤。」他反覆修改,經過大半個月才終於有了成稿。在逐漸摸索後,他忐忑地投出第一篇論文。本以為會石沉大海,然而令他驚訝的是,論文不僅發表了,還收錄於行業高水平雜誌,這讓他備受鼓舞,隨後陸續在權威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從讀博第三年起,日積月累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正如他的原創歌曲《綻放》所唱:「人生道路固有迷茫,亦或是心理壓力大,但都可以繼續向上走,終會有所回報。」
向果稱,彈吉他、寫歌、錄歌只佔自己日常生活的很小一部分,周一到周五,自己是不會做實驗室科研之外的事情的。「周末的時候,也是抽出一小部分時間彈吉他,偶爾有感覺就隨便哼哼唱唱,記錄下來一些片段,最後整理成歌曲。然而就是因為在音樂上花的時間少,它才顯得格外珍貴,我很享受屬於我自己的音樂時光。」
音樂讓科研充滿色彩
如果說科研是博士生活的常態,音樂則是一種饋贈。有時,科研之餘的某個周末,寫段歌詞、找個話筒、掃些和弦,一首歌就這麼誕生了。
向果大一自學吉他,大四開始嘗試創作。「由於自己不善言辭,每當內心有所思所想卻不知如何表達時,都會拿起吉他寫歌。這時的心情很放鬆,可以把科研和生活中的感受盡情釋放在歌曲中。」《簡單》這首歌就創作於他陷入科研瓶頸時期。
「那個時候心理壓力很大,希望通過寫歌能讓自己輕鬆一些。」他把科研心路歷程寫入歌裡,也把歌曲帶進了實驗室。科研多是枯燥的,師兄弟們常常在實驗室裡改編他的《簡單》,唱起「科研其實很簡單(原句為「快樂其實很簡單」),沒有那麼多道理」,互相加油打氣,讓科研生活也能充滿色彩。「創作歌曲首先是取悅自己,其次也要讓別人從歌曲中獲得激勵或心理上的愉悅放鬆。」這是他對創作的理解。除了和師兄弟分享自己的作品,他也會把歌曲放在網易雲上,讓更多人聽見他的聲音。
打破常規,組建臨時樂隊
詞曲是一首歌的靈魂,編曲則是一首歌的皮囊。
為了歌曲的好皮囊,向果下了不少功夫。他剛開始嘗試自己編曲時,常常在獨自做完科研後,躺在寢室床上思考如何編曲。他自學編曲軟體,還時不時找一些樂手幫他做伴奏。但臨時找人始終不是長久之計,苦惱之際,他在琴行遇到了一位外國友人。他很欣賞向果的音樂才華,於是開始和他一起創作。他們經常周末一起在琴行討論編曲,碰撞思維火花。在創作《閃亮的你》時,向果提出用一段弦樂來編曲,他倆一拍即合,很快就做出了一首抓耳的歌曲。
閒暇時,向果也愛參加各種音樂活動。本科和研究生期間,他都參加了學校的十佳歌手比賽,分別獲得了亞軍和第四名的好成績;2016年,還進入了「中國好聲音」重慶賽區總決賽。
許多人認為樂隊需要長期的磨合,但由於科研任務重,向果無法建立固定長久的樂隊。於是他打破常規,組建臨時樂隊,但即便如此,他的「小鮮肉樂隊」仍讓他自豪;每一次演出,成員們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展現著他們獨一無二的風採。
在向果的眼裡,科研和音樂都是在為這個世界創造內容,也許這些內容十分微小,但它們都是你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證據。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3159339320@qq.com
——END——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小平 通訊員 粟螢子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