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病vs七夕節#
文|安小辰
8月28日,漫威電影《黑豹》中,國王特查拉的扮演者去世,年僅43歲。
隨後網絡上便全都是影迷的惋惜,都在呼喚著「Wakanda Forever!」。
查德維克在出演黑豹的時候就已經身患結腸癌,不過還是忍受著病痛的折磨,為我們呈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黑豹。
2018年,這個40多歲的演員才剛剛迎來事業的巔峰,可他也很清楚,他的生命即將要結束了,我們再也等不到由他飾演的那個意氣風發的瓦坎達國王了。
由於疫情的原因,漫威的群星都在線上表達對於博斯曼去世的悲傷與遺憾,漫威更是浪漫的回應——他只是去另一個世界做特殊任務了。博斯曼的離世讓人心疼,他給我們留下了驚鴻一瞥,也給我們留下了遺憾。
有人說,《黑豹》是黑人電影上的又一個裡程碑,整部電影中充斥著「黑人文化」,這部電影在國外取得了相當好的口碑,但是在中國人眼中,這部電影又被說成是「爛片」。
為什麼同樣一部電影,國內外評價上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今天小辰就來分析評價一下這部現象級的漫威黑人電影——《黑豹》。
01「ZZ正確」影片,發表差評就會引火上身?
在國外的「爛番茄」等平臺上,《黑豹》上映即是高分,更是拿下了漫威電影史上的最高分,並且票房口碑雙豐收,可是這部影片卻在中國呈現出一種水土不服的現象,豆瓣分數開分6.8,現在更是跌到了6.5,為什麼口碑差距這麼大?
首先我們要從這部影片本身說起,這部影片從整體的風格上與之前漫威電影刺激中略帶幽默風趣的風格是不同的,它的整體格調相對來說,以「嚴肅」為主,其中打鬥原始肉搏與現代科技相互穿插,還充斥著非洲文化的因素,講述瓦坎達的王子保護王位的故事,有人說這是黑人版的《王子復仇記》。
「ZZ」主旋律明確,這部電影就是一部經典的黑人平權電影,正常美國的電影都至少會有一個黑人角色,用來表達ZZ的內容。
拋去ZZ,黑人人口所佔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自然對於民眾來說,這樣以黑人為主的電影備會受歡迎,為被歧視群體說話,相對來說也會有不錯的口碑。
可是中國沒有這種明確的皮膚顏色的種族歧視,作為中國人在看這種黑人平權的影片時,通常會更加注意觀感和情節,他不像《綠皮書》那樣的黑人平權電影那麼標新立異。
《黑豹》的情節在國人眼中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老套的。
國人在看這部電影時的最大感受是——看不到人,影片中夜間的部分比較多,燈光比較昏暗,所以人物與背景分離度較差,觀影效果不是很好,感官上會比較失望。
作為一部黑人電影,如果發表一些過激的言論,很難不會引火上身,況且這部電影從特效上、製作上相對來說在漫威的作品中也屬實是上乘的,單純差評很有惡意的嫌疑。
02特立獨行的漫威影片,人類最原始的力量
這是一部漫威特立獨行的影片,之前的漫威超級英雄都是「富人靠科技,窮人靠變異」。
而黑豹的出現卻讓漫威最有錢的唐尼讓位,特查拉擁有整個被隱藏起來的國家的財富,這個國家還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擁有著最好的金屬材料和最高的科技水平。
在做超級英雄上,特查拉不僅可以使用黑豹的「變異」力量,更有著妹妹帶來的科技力量,依靠振金製作而成的戰衣維持自己的戰鬥形態,這是讓人意外的。
更讓人意外的是,擁有了這麼高的文明,他們在爭奪王位上卻一直保持著最原始的方式——肉搏,肌肉與肌肉之間的碰撞,男人與男人之間的鬥爭,沒有工業化城市的冷漠,沒有冷兵器鬥爭的無情,也沒有未來科技的令人費解,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迸發的荷爾蒙是肌膚與肌膚之間的熱切,疼痛的感知也是直達人心的。
口含大盤的長老,多彩的肌膚塗飾……人類的祖先來自非洲,而這部影片也用一己之力弘揚著非洲文化,那是人類最古老,最原始的力量。
03堪比漫威龐大宇宙觀,影片隱藏的瓦坎達驚豔的社會結構
我們知道漫威系列電影最驚豔的是他的宇宙觀,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自己對於宇宙的一個概念的界定,而這樣戲劇性的宇宙觀雖然是編出來的,卻又讓我們十分嚮往。
尤其是瓦坎達這樣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的仙境。
影片中對瓦坎達的景象有三個方面的表現:
第一是整個城市的遠景表達,進入瓦坎達後看到的整個國家的發展是一種遠高於最發達國家——美國的景象的,而且還有非洲非常有特色的魔幻高樓建築,看起來非常的富饒,更像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的研究基地;
第二是街道市集,人們都穿著保留著非洲文化的服裝,商品經濟繁榮,很有非洲市集的特色,從人們的臉上也能看出由於賦予所體現出來的幸福;
第三是高科技的體現,這就主要體現在磁懸浮列車和實驗室上,磁懸浮列車的概念我們是有的,但一直無法做到像影片中瓦坎達這樣的大面積,高效率地使用,這部分能通過特效表現出來非常好。
遺憾的是這些內容的表達相當的碎片化,不足以支撐整個社會的樣貌,這個國家的社會分工很值得我們去分析,擁有無限能源,工廠裡的能源該如何運轉?
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都能依靠人工智慧讓機器高效運轉,那科技如此發達的瓦坎達又是怎樣呢?
然而那些維繫國家發展的腦力活動精英又都去了哪裡呢?
我想這就是《黑豹》這部影片中的一個漏洞了,編劇把瓦坎達的整體的繁榮講得十分深入人心,我們都知道了這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國家,可他的社會不足以支撐我們的想像,因為文化與科技展現的內容不搭,這是劇中的BUG。
如果能在展現文化的基礎上更好表現出社會分工、社會結構這一方面,瓦坎達的繁榮會更加令人信服,會更加宏觀緊緻。
04非洲未來主義,不應因為人種問題忽視他們發展的潛力
有一種說法叫做「非洲未來主義」,電影中展現的就是非洲的未來,沒有戰爭,沒有飢餓,沒有掠奪,只有無限能源後生活的富足,人民對幸福的感知。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很難去否定這種說法,非洲是人類的起源,非洲有著我們難以想像的資源還未發掘,幾百幾千年以後的事情,我們都很難說好,過早的定奪都是毫無意義的,也許未來社會的發展我們就真的需要非洲的扶持。
我們時常去輕時與調侃黑種人的存在,慵懶、邋遢好像標籤一樣印在他們的身上,可是在黑豹中我們也能懂得他們所想要弘揚與表達的內容,他們是有思想,有想法的一類人,作為三大人種之一,我們絕對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他們的潛力是我們永遠無法預測的,我們能做的只是改變我們的刻板印象,與他們真正的和平共處。
單單從扮演者博斯曼的精神上我們就能看出,黑人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種族,甚至超越了我們所有人。
我一直很期待《黑豹2》的拍攝,第二部一定會有,但第一部留給我們的經典是永恆的。
不論是選角的演技還是劇情內容,不管別人的評價怎樣,《黑豹1》就像是成為經典一樣,他的成功是永遠都無法復刻的,博斯曼去世卻為我們留下了永恆的特查拉,小辰再次想起那句「WANANDA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