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橘子
《演員請就位》上周剛收官,同類型的《我就是演員3》接棒。
節目由李成儒擔任演員召集人,章子怡、於正等擔任常駐導師,郝蕾、張頌文、劉天池擔任表演指導。
首期播出後,節目的多個片段登上熱搜,可謂是看點十足。
星級指數:★★★☆☆
一句話點評:建議改名「我想當演員」
賽制類似隔壁,流量和實力齊飛
去年《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請來了張國立、李冰冰等頂尖演員,但賽制改版為誇誇群現場後,口碑和熱度大不如前。
這一季,賽制同樣迎來變革,引入市場評級的概念。
節目組綜合導演、製片人、觀眾三種維度,對33位演員進行評定,將他們分為期待組和不期待。
期待組擁有選劇目選角的權利,如《演員請就位》的S級、A級。不期待組演員接受期待組演員的挑選,如B級。
正式比賽由之前小品式的舞臺布景,變成了影視化表演。
導師根據演員的表現給星,滿分三顆星,最差的沒有星。擁有星數的在下一階段有選劇選角的權利,沒有星數的仍舊被選。
而導師們各有5此機會直接給演員滿分三顆星,類似S卡。整體上第一輪的賽制設計,和《演員請就位2》高度同質化。
創新點在於,演員在後臺影視化表演時,導師可以摁燈滅星,一旦5個星全滅,演員就得終止表演。
防止觀眾繼續尷尬,也界定了演技的底線,放大雷點。
首個出場的是《鹿鼎記》,由非科班出身的李汶翰和陳楚生表演。李汶翰是選秀節目的冠軍,陳楚生本職也是歌手。表演的實際效果不怎麼好,特別是李汶翰。
飾演韋小寶的他出場是這樣的。
來找康熙求情前是這樣的。
拿天上雪蓮時是這樣的。
這邪魅娟狂、油嘴滑舌,帕金森式手抖怕不是個二愣子。
不僅導師們嚴厲批評,網友也開啟了瘋狂吐槽。愛豆參加演員綜藝,他「就是演員」了嗎?無非是「我想當演員」。
接下來,還有時代少年團的馬嘉祺、《青春有你》選手金子涵、女團THE9成員謝可寅、硬糖少女303張藝凡……唱跳歌手紛紛跨界,堪稱一種亂象。
不論是《演員請就位2》,還是《我就是演員3》都相繼出現了這個問題。
美其名曰,是「在給新人機會」,實際是節目組為了蹭熱度和炒話題,受害的不止是觀眾的審美,更是一批有實力卻無機會展現的演員。
愛豆出身時,強調的光鮮亮麗、「神性」塑造。從底層邏輯上看,這與職業演員要貼近生活、觀察表演是矛盾衝突的。
演員這個行業並不是他們撈快錢的選擇。
李誠儒老師在節目裡一針見血地指出「能耐是餓出來的」,顯然,就大多數愛豆來說,他們沒有此般能耐。
就像李汶翰在表演面試失敗時,條件反射地說出「還有別的角色等著他」。無非是當下市場的真實寫照,喊著實力至上,卻自覺地向資本和流量拋出橄欖枝。
除此外,女團成員王霏霏繼續踏浪而來,表演《受益人》裡的網絡女主播嶽淼淼。
明明很愛老公,眼裡卻滿是嫌棄。零碎的小動作過多,情緒和動作不統一。人物沒有了信服度,觀眾無法入戲。
而在導師點評環節,被問道「為什麼想當演員」時,她突然淚崩,哭訴「我很喜歡表演,但是我卻沒有機會,剛從海外回來的時候,投簡歷經常被拒絕,大家都說我是30歲的歌手,沒有代表作,也不知道王霏霏是誰。」
簡歷被拒正常不過,更何況還是跨行投,合情合理。強制煽情,大可不必。
前半段綜合「演員們」的表現,真是很趕客。
作為演技經驗類綜藝鼻祖的《演員的誕生》,當初為什麼能火呢?
是它真真切切地聚焦「演員」「演技」。將那些缺少平臺和資源的實力演員推到大眾面前,憑藉入木三分的演技大放異彩,實現破圈。
好在,節目未完全丟失初心。還有王自健、潘斌龍的實力演繹,扳回了此前的拉胯。
《我是餘歡水》中的王自健用克制內斂的方式,將被人排擠時的無助,知曉患病時的絕望,小人物的辛酸苦楚演得淋漓盡致。引入唏噓,讓人心疼。節目播出當晚,#王自健演技#就攀上熱搜。
潘斌龍用東北話挑戰《親愛的》中的韓德忠一角,他既是「尋子大軍」領導者,也是一個痛哭流涕的絕望、崩潰、痛楚的父親。
在導演喊卡之後,因為入戲太深在臺上淚流不止。情緒在此刻得以徹底釋放,也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唯有真誠,才能在情感上給到觀眾足夠的力量感。
首期4輪表演,流量與實力齊飛,故事線的設置走向了套路化。
既有流量演員負責當審醜的笑點擔當,也有演技差的負責當被批判的行業通病的標靶,還有實力派負責拿進步的逆襲劇本。
導師點評犀利,表演指導獲全場好評
《演員請就位2》裡本是焦點的「演技」卻被爭議、話題、撕逼轉移,徒留下一地雞毛。
擔任導師的於正,在角色功能上,類似郭敬明。
但他不含糊,不絮絮叨叨,能夠準確抓取痛點,犀利點評。
更沒有「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強行硬捧流量。
面對尬出天際的李汶翰,他直接痛批他扎戲:「我並不認識你是誰,我去查了一下,發現你同時扎兩個節目,如果你有能力還能說得過去,但問題是太差了」。並表示演員不尬戲是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同樣的話評價陳楚生「既然你唱歌是專業,如果演戲不行就算了。」
姜潮表演的《西遊降魔篇》略微油膩,他點評「不知道什麼樣的迷之自信讓你覺得你演技很好。」
沒有再跟著節目組一起恰爛飯,終於替網友出了口氣。
章子怡,作為此檔節目的元老級導師,高標準、嚴要求是她的一貫特色。
李汶翰在即興發揮時,表演得毫無波瀾,甚至結束得很突然。
章子怡直接冷笑「這是啥呀?」「你沒有明白這段表演要做什麼」。
有她的坐鎮和把控,觀眾大可放心節目的質量走向。
以及作為表演指導的張頌文、郝蕾、劉天池老師。通過不同的視角,真實探討著演技為何物。
張頌文給晚輩示範的表演《面試鹿鼎記失敗之後和家人通電話》,為節目貢獻了高光時刻,為觀眾科普了專業表演。
他還沒出場便求導演再給一次機會的聲音,出來後在門口依依不捨地望著劇場。
接了之後佯裝樂觀神氣,到眼泛淚花又不想被家人發現便連忙找藉口掛電話的微表情。
每一個細節的演繹都足以讓人動容,無愧於「表演指導」擔當。
剪輯平淡,編排突兀
相比市面上的大多數綜藝2小時起步,以及《演員請就位2》每期4小時,《我就是演員》1小時40分鐘左右的時長,對注意力稀缺的網友十分友好。
略短的時長影響到內容的編排,首期節目開頭沒有介紹出場的參賽演員,也沒有選劇本、對手和彩排的環節。
雖然這些情節的省略,避免觀眾先入為主。但缺少基本的背景交待,有不少網友反饋「節奏過快」「沒看懂規則」「很突兀」。
畫面上,此季的濾鏡比以往來得更猛烈,於正都被磨成小鮮肉了。
廣告更是多得離譜,主持人每次宣布時都會插播。本來時長就短,廣告還要佔據一部分。
再加上導師點評演技期間,主持人不時地cue廣告,配以導師點頭的反應鏡頭,令人反感。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Feng向標」投票發表你對《我就是演員3》的看法~
更多一手新聞,歡迎下載鳳凰新聞客戶端訂閱Ifeng電影。想看深度報導,請微信搜索「Ifeng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