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機的誕生
早在13世紀,歐洲就出現了利用針孔成像原理製成的映像暗箱,人們可以走進暗箱觀賞映像或描畫景物,但是當時受制於技術還只能用於繪畫,不能直接成像,這就是早期相機的雛形。就這樣一直到1839年也是一位歐洲人,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小孔成像技術不再局限於只能在暗箱中觀看景物或手動繪畫。然後在1888年由美國的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全球的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用背著一個大大的木箱去拍照,世界進入了膠片機時代。
而數位相機的誕生則要往後推移100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同樣是美國的柯達公司試製成功了世界上的第一臺數位相機,既我們現在的數碼單眼相機,然而卻因為自家的膠片相機業務被雪藏了,所以世界上第一臺發售的數位相機卻是日本東芝公司發售的。時間來到1996年,奧林巴斯和佳能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數位相機。隨後富士、柯尼卡、美能達、尼康、理光、康太克斯、索尼、JVC、三洋等近20家公司先後參與了數位相機的研發與生產,各自推出數位相機。隨著數位相機像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我們迎來數碼時代。
2、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的區別與購買建議
這裡因為單反、無反相機都屬於數位相機,所以只對比膠片和數位相機。
工作原理:在工作原理上面,膠片相機跟數碼單眼相機是比較接近的,都是由拍攝景物的光線通過鏡頭在焦面上形成物體的像。
儲存方式:兩者的儲存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從字面上就很容易區分出來,膠片相機是將物體的影像儲存在膠片中,而數位相機則是直接將光信息轉化成數字信息直接儲存在相機內存卡裡面的。
照片處理:前面就有說到,膠片相機的照片是儲存在膠片上面的,所以在提取照片的時候就需要通過化學的方法將物體的影像在暗室從膠片中衝洗出來,而數位相機則不用這麼麻煩,直接將內存卡取出就可以在電腦等設備上面直接查看照片。
售價:在價格上面膠片相機是遠遠小於數位相機的,但是在你有意願購入一臺膠片相機之前,你還得考慮到膠片成本和照片衝洗成本。數位相機購入之後只用按快門就行了,而膠片相機你在按快門的同時膠捲也在消耗,現在市面上一卷膠捲也並不是很便宜(一般在50-100r不等)。
購買建議:除非你是非常追求膠片質感的攝影愛好者,其他情況一律推薦購買數位相機。
3、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與購買建議
概述:單反就是指單鏡頭反光,是一種取景系統,通過反光板的設計使我們使用單眼相機的人可以從取景器中直接觀察到通過鏡頭投射出來的影像。而無反相對來說就是無反光鏡的相機。所以正是因為少了反光板這一物理結構,使得無反相機要比單眼相機在體積上小很多,體積上的區別也常常會被外行人誤以為單眼相機更專業而無反相機更業餘,這裡我要給無反相機澄清一下,兩者其實都是一樣的,2020年了,希望大家不要再帶著成見去看待無反相機了。
取景方式:前面就有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取景方式的不同,單眼相機採取的是光學取景,在拍攝過程中,攝影人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拍攝的影像,影像是通過鏡頭成像之後經過反光鏡的反射到取景器裡面從而讓攝影人看到的。而無反相機採取的則是電子取景的方式,拍攝物體的影像直接投射到電子取景器上,然後又電子取景器反饋給攝影人。所以單眼相機無法做到所見即所得而無反相機可以做到所見即所得,既比如你在給一個小姐姐用85mm1.8光圈的的鏡頭拍攝人像照片時,通過調整光圈無反相機取景器可以看到光圈變化之後虛化出來的圖片,而單眼相機就只能看到最原始的人物圖像,應該採用多大的光圈虛化人物背景就只能靠攝影人自己的經驗了。
便捷性:便捷性上無反相機可以說是大大優於單眼相機的,前面就又提到,因為無反相機採取了電子取景的方式,取消了相機內部的反光鏡物理構件,所以在體積和重量上面要遠遠小於單眼相機的。
續航能力:續航上面無反相機相對於單眼相機來說就要差很多了,往往一塊單眼相機的電池可以拍攝1000~2000張照片,而無反相機一塊電池卻只能拍攝200~500張。
鏡頭群:由於無反系統是最近十年才開始發展的系統,所以說在鏡頭群上面完全沒辦法跟已經有百年發展歷史的單反系統鏡頭群比了,但是這裡由於無反相機鏡頭的法蘭距比單眼相機短的原因,各家的無反相機都可以通過轉接環轉接自己家甚至別家的單反鏡頭,但是轉接之後往往都會形成頭重腳輕的既視感。
總結:
1、2020年了,能購買無反相機的a話儘量還是優先考慮無反相機。
2、對於經常外出拍攝,拍攝條件比較苛刻,或者熱衷於換鏡頭的攝影愛好者選擇單眼相機可能要好一點。
3、平時不僅有拍照需求,同樣也熱衷於視頻拍攝的玩家,無反相機的視頻拍攝能力一般都要比單眼相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