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彧希
「我省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但人口紅利還存在;『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後,四川每年多生了約10萬人……」9月19日,省統計局開展「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智在成都市圖書館面向公眾開展講座,為大家講述了當前四川人口發展的基本特徵。
常住人口總量連續增加
根據調查數據,2010年,四川常住人口為8042萬,2019年為8375萬,人口總量排全國第四,佔全國人口的6%。9年間增加了333萬人,平均每年增加37萬人。
「從柱狀圖上可以看出,2010年是四川省的人口低點,隨後逐年回升,這是全國人口流動趨勢的反映。」陳智說,在改革開放初期,人口流動呈現「孔雀東南飛」的趨勢,四川常年外出人口達1000萬人以上。
而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推進和東部產業轉移的加快,全省的常住人口呈現增長態勢。「尤其是成都,拿2018年的數據舉例,當年成都增加的人口,佔全省的75%,這反映了一個城市的吸引力。」陳智說。
人口性別比處於合理範圍
2019年,四川男性人口4218萬人,女性人口4157萬人,性別比為101.46,小於全國平均水平。
「為何低於全國,這也與外出人口以男性為主有關。」陳智說,在以前大量人口外出務工期間,我省的人口性別比甚至到了98左右。而隨著人口回流,這一比例也在上升。
在出生人口方面,2017—2019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在107—108區間內。「總人口性別比和出生人口性別比,都在102—107這個合理區間。」陳智說,這個數據也證明了四川「重男輕女不嚴重」。
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
2010年,我省的城鎮化率與全國相差9.77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省城鎮化步伐也在不斷提速。
「到了2017年,我省的城鎮人口首次超過鄉村人口。」陳智說,到了2019年,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比四川高6.81個百分點。
「2010年到2019年,我省的城鎮化水平與全國水平之間的差距在逐年縮小。」陳智說,四川城鎮化水平年平均提高1.51個百分點,比全國高0.3個百分點。
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於全國
2019年,四川省65歲及以上人口1208萬人,佔比為14.42%,比全國高1.85個百分點。
「65歲及以上人口超過7%,就是老齡化社會;超過14%,就是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則是超老齡化社會。」陳智說,2018年,我省的這個數據首次超過14%,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陳智分析,老齡化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四川一些城市快速發展的經濟,以及宜居的生活環境,吸引了大量周邊省份的退休人員前來居住養老。
「全面兩孩」政策效果顯現
2016年初,「全面兩孩」政策在川落地,2017—2019年四川出生人口分別達到93.5萬、92萬、89萬,其中,2018年,二孩比例首次超過一孩。
「四川的常年出生人口在70—80萬人,數據顯示,全面二孩政策讓四川每年多出生10萬人左右。」陳智說,這有力緩解了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改善了人口年齡結構;但同時也要看到,這並不能抵消老齡化帶來的影響。
人口紅利依然存在
「人口總撫養比」是指非勞動年齡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的比率,表示每100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非勞動年齡人口。當「總撫養比」小於50%,就稱為「人口紅利期」。
數據顯示,我省2016年的「總撫養比」為43.06%,之後逐年上升,到2019年達到44.65%,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由於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總撫養比正在不斷提高,逐漸接近50%。」
人口紅利期是否會結束?陳智分析,不能光從數量上看人口紅利。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以及對外來人才吸引的加強,「質量型人口紅利」會增加,因此「總撫養比的上升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常住人口百萬大縣呈現新格局
「很多人的印象中,四川的百萬人口大縣有20個。但現在這種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陳智說,由於人口向大城市流動的新趨勢,很多傳統百萬人口大縣的常住人口總量都在減少。
其中,南部、儀隴、瀘縣、富順,人口已經不足百萬;安嶽、仁壽、資中、三臺,人口下降較多。
「目前全省常住人口百萬大縣共12個。」陳智說,它們分別是武侯區、雙流區、金牛區、仁壽縣、資中縣、渠縣、安嶽縣、中江縣、簡陽市、三臺縣、達川區、宣漢縣。人口最多的為武侯區,192.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