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講的是什麼?《易經》的魅力在哪裡?

2020-12-17 看國學

周易,儒教經典。史傳周文王被紂王囚羑裡時演繹伏羲所作八卦為六十四卦,故名《周易》,又稱《易經》,簡稱《易》。

《易》一名而含三義:變易(變化之道)、簡易(易知易從)、不易(永恆之理)。《易經》原來是一部筮佔的「巫書」。所謂筮佔,是以蓍草為工具來預知吉兇,簡單地說,就是將五十根蓍草(實則用四十九根)按照一定的規則變化組合,得出某卦,然後根據本卦或變卦的卦辭或爻辭,來判斷吉兇。《周易》的元語言「—」與「--」,即陽和陰,類似二進位中的1和0。陰陽是相反相成的事物或性質的抽象,例如天地、男女、夫婦、剛柔等等,「--」與「—」疊加又組合成八個基本圖像,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等八種自然現象。這八個圖像就是八卦,分別命名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再兩兩相重,就組合成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象、卦名和卦辭。卦象由爻組成,每卦有六爻,每一爻也有爻象,「--」為陰爻,「—」為陽爻。一部《周易》,就是由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辭以及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組成的。卦象與爻象是一種含有象徵意義的圖像,其變化的原理是依據古代某種神秘的數理,據說,根據這種圖像與數理,就能預測吉兇禍福。這在古代是專門之學,名為「象數之學」。這個部分是《周易》的本「經」,即「易經」。《周易》還有所謂《十翼》,取輔翼本經之意,又稱《易傳》,是解釋發揮《易經》義理的文字,共有十篇,包括《文言》、《彖》上下、《象》上下,《繫辭》上下、《序卦》、《說卦》、《雜卦》等。《易傳》本來是與《易經》分開的,東漢經學家鄭玄注釋《周易》時,就將《易傳》分門別類附在經文的後面,這種經傳合一的版本,就是後來通行的《周易》,也習稱《易經》。據說,古聖人伏羲始作八卦,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所謂「人更三聖,世歷三古」,才有了這部《易經》。《易經》自古以來就是一部神秘的「天書」,《周易·繫辭上》說:「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據說,遠古時,龍馬馱著「河圖」從黃河出現,伏羲根據此「圖」畫成八卦。《周易·觀卦·彖》說:「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也就是說,《易經》這部「預測吉兇」的天書,是聖人「神道設教」之具。他對於古代中國人思維方式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西學東漸之前。中國人對於自然,社會與人生變化規律的認知模式,始終沒有超越陰陽八卦的思維框架。但其中的很多觀念,如變化的觀念、二元對立統一的觀念、負極泰來的觀念、生生不息的觀念、自強不息的觀念、人文化成的觀念等等,也體現了華夏先哲的大智慧。儘管從近代以來,歷史學家力圖將《易經》還原為古史,哲學家力圖將《易經》抽象為哲學。文學史家力圖將《易經》升華為詩歌。但在普通中國人心中,《易經》依舊是一部神秘奇妙的天書。而這也許正是其魅力所在。

以上就是本篇的全部內容,小夥伴們怎麼認為呢?

相關焦點

  • 三個問題告訴你,《易經》《易傳》《周易》的異同及核心
    什麼是《周易》?《易傳》跟他們又有啥關係?他們的區別與聯繫又是什麼?核心思想是啥?02《易經》與《易傳》的區別與聯繫現在我們講《易經》,一般都是講《周易》。那麼什麼是《周易》呢?我比較認可易中天先生的說法。我們通常所謂的《周易》,其實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叫《易經》,另一部分叫《易傳》。這裡的「傳」字,不念傳說的傳,要念傳記的傳(zhuan,四聲)。
  • 周文王創《周易》,臨終留下一段話,為易經核心,至今耐人尋味
    由此可見,我們稱周文王是《周易》創始人,實際上也是在前人的基礎上演繹的。他將《易經》的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並加上卦辭、爻辭,後人把這個相對完整的版本稱為《周易》。商紂王沉迷美色,不理朝政,崇侯虎諂媚,說盡周文王的壞話。
  • 《易經》會不會步氣功的後塵?年輕人很少懂周易,是否會失傳?
    只有先讀懂了繫辭,你才會明白易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書?究竟再講些什麼?自己心裡才有數。3、斷易天機64卦圖那很多人學易經都是讀文字,文字是有歧義的,有時你理解的不一定對的,學易經要會讀圖。學易經的很多,爻辭、卦辭上的解釋都能解釋,很多,那看懂圖的人就很少了,實際上圖、符號才是易經的靈魂,筆者是建議當對易經有一定理解,有一定易經思維之後,可以去看看圖,去解一解。如果你明白《周易》中「陰」「陽」與世界的關係,就自然會明白《道德經》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的意思。
  • 研究了20年的《易經》,用8個問題告訴你:它到底講了什麼?
    《周易》,又名《易經》或《易》,曾被認為是一本算命的書,後來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總源頭,它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易讀,對中華文化的形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很多人想了解易經,但是卻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今天給大家分享8個問題,告訴大家:易經到底講了什麼?第一問:易經是什麼?
  •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
    《易經》講的是「鬼謀」還是「人謀」?為什麼這麼多大人物在研究《周易·繫辭下》:「人謀鬼謀,百姓與能。」王夫之則說:「聖人作《易》,以鬼謀助人謀之不逮。」自古以來,人們對《易經》有兩種意見,一派認為《周易》是筮佔之書,講的是「神鬼之謀」,一派認為《周易》是說理之書,講的是「人謀」。「鬼謀」之義,系佔問於鬼神以求決疑定謀。殷商重龜卜,亦兼用筮佔,此風至周初亦然。周初之人凡遇重大事件仍以龜卜為主。
  • 《易經》:什麼人什麼命
    3遷善改過的人《周易》64卦中有一個益卦: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重點講的就是改過遷善。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不斷積累自己的錯誤,這些錯誤形成一個「勢」或者說「氣場」,這些惡「勢」不斷蠶食人的好運。
  • 大白話周易乾卦: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竟然是來源易經中的這一卦
    大白話周易乾卦:孔子的仁義禮智信竟然是來源易經中的這一卦。閱前點「關注」,一朝又一暮,大白話周易,讓每個人讀懂易經。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周易包羅萬象乾卦乾卦的卦辭,乾、元、亨、利、貞。易經的第一卦「乾卦」,六個卦象都非常奇特,上卦和下卦都是乾,純陽至鍵,所以卦名叫「乾卦」。
  • 雷神和火神是什麼來歷?《易經》中雷火交加是什麼寓意?
    有人問我為什麼要用「火神山、雷神山」來命名,有沒有什麼講究。這個肯定是要有講究的了,中國傳統,大事小情都要看個日子,而這次並沒有向以往一樣按照地理位置去命名,而是選了兩個「神」去命名,肯定不是隨便取的。我們先來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 《易經》是封建迷信之書?愛因斯坦:《易經》是科學迷宮的金鑰匙
    1626年,法國傳教士金尼閣的《周易》拉丁文譯本,在杭州刊印,《周易》開始走向世界。19世紀30年代,法國傳教士雷孝思用拉丁文翻譯的《易經》,又名《中國最古的書》在巴黎出版,這是西方第一部最系統介紹易經的著作。後來,《周易》就不斷的被西方翻譯。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人的命畢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
  • 《易經》中的一個「變」字,就講了人的一生,讀懂了,終生受益
    易經之中的八卦了,便是八種象:乾卦意味著天,坤卦意味著地,離卦意味著太陽,坎卦意味著月亮,震卦意味著雷電,艮卦意味著大山,巽卦意味著風、空氣,兌卦意味著河流、深海。這八種現像相互之間交織,就形成出轉變來,從而形成越來越多的現像產生。實際上每一種轉變全部都是,這一些象相交織形成出來的。這歸根到底易經給大家講的首要實際意義便是轉變,世間萬物的轉變,包羅萬象這也是易經的妙處。
  • 易經告誡:決定事業成功的因素是什麼?學會這3點,改變自己命運
    提到諸葛亮,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曉世間之事。其實諸葛亮就是通曉《易經》才得以觀天象,知曉天氣;利用《易經》創作了"八陣圖",用於排兵布陣,為蜀國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
  • 說話少的人福氣大,《易經》裡講了3點好處,非常有道理
    孔子認為,話少的人福氣大,《易經》裡講了3點好處,非常有道理在《論語》裡孔子認為:慎言慎行,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祿」在古代泛指「福氣」,後來引申為俸祿。《易經》在我國源遠流長,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易學系統。但是究其本質,說明的道理,並無二致。孔子編撰的為《周易》體系。在《周易》裡,對於「謹言」的好處分3點進行了解讀,非常有道理。下面,我們一起分享《周易》中記載的3點好處,非常有道理,值得我們學習。
  • 讀懂三橫兩豎就明白《易經》
    平時,都說那個周易難讀明白,許多人望而卻步了。首先,周易與易經是否一回事呢?這是專家考證的,《周易》和《易經》是一本書,《周易》即《易經》。《周易》是咱們祖上的著作,留下來給後代們囑咐要注意一些事項的。它是講的變易、簡易、不易這三個層次的事情。翻譯過來就是讓你要學會上進,上,是告訴你人在修行裡必須要有進步,不能原地踏步。《周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告訴你君子處世,也應像天一樣發奮努力,能扛得起責任。一定要有一點奮發向上的那股子勁兒,要珍惜時光,一寸光陰一寸金啊。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20000字的《易經》看似複雜,其實只講了這4個字,老祖宗太高明了
    有人向孟傳軍推薦了一位叫馮諼的食客,所以孟傳軍讓馮諼到薛地去收利息,馮諼出發前問孟傳軍:"收到利息後你要買什麼嗎?"孟傳軍說,"房子裡缺什麼你都可以買。馮諼向孟傳軍道別,驅車到薛家莊,得到十萬元利息,還有大部分債主都無法交出。
  • 《易經》:家庭出現5個現象,是興旺發達的開始,日子不再愁
    《易經》中有一句我們經常提到的古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說明修善積德的家庭,能夠擁有更多的福澤,那麼還有什麼品質能使我們的家庭興旺發達呢?我們接著去古書中找找答案。《易經》坤卦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講個故事吧,春秋時期的趙盾看到一個餓漢,分他食物,那人卻只吃了一半,想要把剩下的食物留給母親。趙盾被他的孝心感動,給他更多的食物,後來趙盾被暴君晉靈公謀害,派來殺他的武士裡有一名忽然倒戈一擊,救出趙盾,正是當年那個餓漢,這就是趙盾的善果。
  • 男寶寶名:10個《周易》足智多謀的男寶名字,氣概不凡
    《易經》自古以來,被譽為群經之首,所以很多人都想從周易中給寶寶取名。比如李光地(1642-1718),字晉卿,清政治家,理學家。名字就出自《易-晉卦》:「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所以,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易經》中的好名字。
  • 《易經》是本什麼性質的書?
    那麼《易經》究竟是- -本什麼書呢?為什麼叫《易經》呢?這裡有什麼玄機? 其實,玄機展現在大家面前,也就沒那麼神秘了。歷代學者都認為:《易經》是一本具有巫術性質的佔筮之書,是集古人佔卜之大成的精華匯粹。也有學者認為:《易經》是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哲學專著。我個人認為:《易經》是我國祖先最早的一部以佔筮為基本形式,而深刻蘊含著包括中國先民思維方式在內的百科全書。
  • 三讀《易經》,豁然開朗,原來讀懂國粹有脈絡,是如此簡單!
    要弄懂《易經》,現在在我看來易如反掌,只是前期沒人帶入門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時間,開始讀時,不但不知道該記什麼,讀什麼,學什麼。現在理清後,豁然開朗,就像讀小說一樣流暢。看《易經》,就像看地圖。一張地圖,乍一眼看過去,紛繁複雜,地名交錯,讓你不知從哪裡開始。但是,只要你先把方位的大局搞清楚了,心裡有經度緯度,再複雜的地圖,你也能一目了然,易經也如是!《易經》是上古時期的東西,人皇伏羲,周王姬昌,聖人孔子都在完善這個巨作,結合了先人對天地規則,運轉,因果的思考智慧。它是卜筮的記錄。
  • 《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真相是什麼,明白這3點很重要
    《連山》與《歸藏》在魏晉之後下落不明,所以《易經》一般特指《周易》。《周易》的研究闡述以儒家最為積極,據說孔子研究《易經》「韋編三絕」,就是多次翻看,以致把穿竹簡的牛皮編繩也磨斷了多次。周易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尊崇為儒家的經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