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阿龍」的主播音色收聽本文,效果更佳。感謝關注和留言,為您分享不一樣的志怪故事。
詩曰:
寓言八九本吳翁,流俗相沿拜悟空。
一自回生施法力,笑君剛正易初衷。
話說,明末清初,福建等地多建廟供奉齊天。
許盛,是山東兗州人氏。他同大哥許成一起在福建做買賣,所要採辦的貨物一直沒能齊備。當地客商提到大聖最為靈驗,不如前去禱告,於是眾人相約到大聖廟,祈求大聖保佑財源廣茂,生意興隆。
許家兄弟不曉得大聖是何方神聖,也跟著一起去瞧熱鬧。
相約來到,眼見好一座大廟,殿閣相接,屋宇連綿,十分的宏大壯觀。進到大殿瞻仰,只見神像猴頭人身,原來是齊天大聖孫悟空。
眾人眼見齊天大聖寶相莊嚴,神威凜凜,無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肅然起敬。許盛一向耿直倔強,見了這一幕,不免心中暗笑世風習俗太也鄙陋。旁人都在焚香奠酒,虔誠拜祝,他卻轉身走了。
回到下處,許成當頭一頓臭罵,責怪許盛怠慢神靈,他卻不以為然,爭辯道:「孫悟空不過是舊書裡的寓言人物,你們怎麼就當真信奉起來了?你放心,如果他真有神靈,刀劈雷打,要殺要剮,到時候我一人承受,決不連累你們!」
店家和在場眾人聽他出言不遜,直呼大聖名諱,人人變色,個個擺手,生怕大聖聽到了怪罪下來,連累旁人。許盛見了更覺好笑,越發地大聲叫嚷起來,嚇得大家紛紛捂住耳朵,遠遠躲開。
見眾人抱頭鼠竄,許盛愈覺滑稽,大笑不止。
當晚,許盛忽然病倒,躺在床上頭疼欲裂,坐臥難安。有人勸他快去大聖廟求告謝罪,他只是不聽。
過了一會兒,頭不疼了,大腿又疼起來,生出碗口大一個瘡,跟著腳也腫了,疼得渾身發抖,頭腦發蒙。一天到晚的神魂恍惚,茶不思,飯不想,躺也躺不下,睡也睡不著,幾乎發瘋。
許成代他祈禱,卻全然無用。就有人說道:「大聖爺爺發威,專要懲戒他無禮,要他自己求饒禱告才管用。」許盛硬撐著,始終不信。
苦捱了一個月,腿上這個瘡漸漸好了,另一處又生出一個更大的來,比先前那個加倍的痛苦。請了大夫來看,用刀劃開,挖掉爛肉,頓時血肉淋漓,只鮮血就淌了一大碗。許盛唯恐旁人將所謂的大聖責罰傳得神乎其神,整個過程始終咬緊牙關死撐著,不哼一聲。
不愧是一條氣盛的硬漢子。
又是一個月過去,他的瘡症方才好轉,大哥許成又生起了大病。
許盛不由打趣他:「怎麼樣?你們敬神的人難道不用生病?哈哈,足以說明我的病不是因為孫悟空而起的。」
許成聽了更氣,痛罵道:「這還不是因為你得罪了齊天大聖?!不單是你,連累我也跟著遭殃。你不替大哥向大聖祈禱也就罷了,怎麼還在這裡淨說風涼話?」
許盛還是嘴:「兄弟如手足。前一段時間我自己身上的肉都爛了,我都不求他,現在怎麼能因為大哥病了,就讓我改變主意,向他低頭呢?」到底只為許成請了大夫醫病。
沒想到一劑藥吃下去,許成竟爾死了。
許盛抱頭痛哭,痛徹心扉,只得買來棺材,將大哥盛殮了。之後直奔大聖廟,闖進大殿,指著神像氣忿忿痛斥道:「好你個孫悟空,我大哥生病,說是你遷怒於他,讓我百口莫辯。如今他不幸去了,我更是有口難言。哼,如果你真有神靈,就讓我大哥再活過來,那時我心甘情願做你信徒,不敢有半分不敬。否則,別怪我拿你處治『三清』的法子對付你,也讓我大哥九泉之下能夠瞑目。」說完憤憤而去。
一天夜裡,許盛夢到一個人朝他招手,他昏昏沉沉跟了去,晃悠悠竟然來到了大聖廟。他抬頭一看,只聽大聖怒氣騰騰,憤然罵道:「許盛小兒,好不曉事,只因你對本尊無禮,這才用菩薩刀扎穿你的大腿,小懲大誡,你不悔悟也就罷了,怎麼還敢胡言亂語?好小子,以你的罪過,合該送你去拔舌地獄受刑才是,但本尊念你為人剛正耿介,是個鐵骨錚錚的好漢子,很對本尊胃口,今日姑且饒了你。許成的病,是你誤請庸醫害死的,跟旁人有什麼相干?但本尊若不略施手段救活了他,料你這狂妄之徒不但不服,還要找話詆毀於我。」當即喝一聲:「來人!」
一個青衣使者躬身聽命,大聖說:「你這就去閻王殿要人!」
使者道:「回大聖爺爺,算來許成人已死了三天,按例名籍已上報天庭,閻王恐怕也不敢擅自主張。」
大聖隨即抄起一塊木板,吹一口仙氣,頓見板上字跡儼然,當即讓使者拿著前去。
良久之後,使者果然領了許成回來,雙雙跪在堂下。
大聖不耐煩道:「怎麼這麼慢?」
使者答道:「閻王老兒果然不敢私自做主,又拿大聖的旨意回稟了南鬥、北鬥兩位星君,所以回來得遲了。」
大聖哼一聲,道:「好!」許盛見大哥果真救了回來,忙不迭地上前跪下,叩謝活命大恩。
大聖道:「現在知道磕頭了?哼,好小子,快和你大哥回去吧。日後如能改過遷善,本尊自然會降福於你們。」兄弟二人悲喜交集,又謝了一回,這才歡歡喜喜地離開。
忽然夢中驚醒,許盛憶及夢中情由,深感驚異。他連忙打開許成的棺材,大哥果然已經甦醒。當即扶他出來,許成是鬼門關走過一遭的人了,與兄弟相對而坐,唏噓不已,又十分感嘆大聖回天神力。
從此以後,許盛虔誠信奉大聖,過於常人。
兄弟倆各生了一場大病,隨身的本錢已耗費無多,加之許成的身子尚未完全恢復,還要慢慢調養,想到以後生計堪憂,舊愁剛去,又添新憂,二人不免愁眉不展,日夜煩悶。
一天,許盛獨自一人偶然到城外散心,忽然迎面走來一個褐衣人,丰神俊朗,氣度不凡。那人端詳了許盛一會兒,問道:「閣下是有什麼煩心事麼?」
許盛滿腔愁緒,正無處訴說,當即向褐衣人詳述了自己的遭遇。
褐衣人哈哈笑道:「不必煩心。在下識得一處風景絕妙的好地方,不如我們攜手遊覽一番,當可稍解煩憂。」
許盛道:「那是什麼地方?」
褐衣人嘴上道:「不遠,不遠!」二人邊走邊聊,聯袂而行,出城約有半裡路,褐衣人提議道:「徒步太慢,在下略施小計,我們片刻就能到。」他讓許盛雙手抱住他腰,許盛雖然遲疑,卻也照做了。
褐衣人點了點頭,許盛忽覺腳下一輕,仿佛腳踩雲彩,身子忽然騰空而起,疾速而上,轉眼間已不知拔高了幾百幾千裡。耳聽得風聲颯颯,寒氣刮面,許盛嚇得不敢睜眼。
不一會兒,褐衣人說:「到了,到了!」
許盛睜開雙眼,驀地眼前一片琉璃世界,樓閣高聳,祥雲環繞,寶殿生輝,華光萬丈,花草馥鬱,色彩繽紛。一派祥和絢爛,諸般奇異,不似人間景致。
許盛看得瞠目結舌,如痴如醉,訝然道:「這是哪裡?」
褐衣人含笑道:「除了天宮,哪裡會有這樣仙境?」語畢開懷大笑,二人信步行來,恣意賞玩,越走越高。
遠遠望見一個老翁緩緩走來,褐衣人大喜道:「碰上這個老頭,你福氣不小啊!」說著趕上前來,同老翁作揖,互致問候。
老翁引他們到自己住處,烹茶待客。只兩盞香茗,並無其他待客之物。
褐衣人說:「這是我的徒兒,不遠千裡地奔波勞碌,就為賺幾個餬口錢。今天有幸來到尊府,老倌看我薄面,總該表示表示吧?」
老翁捻須大笑,連說:「有理,有理!好說,好說!」當即命童兒捧出一盤白色的石子,形似鳥卵,晶瑩剔透,明澈如水。老翁讓許盛自己拿。
許盛暗道,這玩意倒可以拿回去作酒籌子,當即取了六枚。褐衣人笑他好不小氣,又拿了六枚,一總交給他包好,又千叮萬囑他務必收在錢袋裡。這才跟老翁拱手作別,道:「這就夠了。多謝,多謝!叨擾,叨擾!」隨即告辭出來。
褐衣人仍讓許盛抱著腰,從天上下來,片刻便回到地面。許盛趕忙拜問仙號,褐衣人笑著說:「方才我們上天下地的小小法術,就是『筋鬥雲』。」
許盛恍然大悟,知道是齊天大聖降臨,忙翻身拜倒,懇求大聖保佑自己。大聖道:「剛才我倆碰到的就是財神爺,他已賜你十二分利錢,你還求什麼呢?」許盛趕緊叩拜,起身一看,大聖已渺無蹤跡。
回來後,歡天喜地地告訴了大哥,二人解開錢袋查看,石子竟然已融入其中。後來販運貨物,每每利錢數倍於以往。
此後,許盛每到福建,必然要到大聖廟拜祝,旁人禱告,或有不靈,他卻每求必應。
聊齋先生說,《太平廣記》載有一則故事,有個讀書人曾乘興在一座寺院牆上繪了一柄琵琶,時間一長,人們竟然把牆上的琵琶也當作神靈一樣供奉,焚香祝禱,每每靈驗。天下間的神靈,不一定都是實有其人,很多時候,是人們認為他們靈驗,所以神而靈之。
這是為什麼呢?當人們的心思聚集在一樣事物上,這事物往往就因此而生。許盛這樣一個正直爽脆的人,固然應當得到神明的庇佑。但事實上哪裡有什麼孫大聖耳裡藏針、三根救命毫毛千變萬化、一個筋鬥雲十萬八千裡、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凡此種種的奇思妙想?人之所以容易受蠱惑,不因別的,只因聽多見少,輕信人言。
鬼神之屬,究屬渺茫。但豈止悟空是渺茫,如來也好,老君也罷,不也都是渺茫麼?只是一件,人們求佛訪道到底是為了什麼?
所謂拜,拜的是皇天后土,常懷敬畏之心;所謂祝,祝的是福壽康寧,常懷殷切之情;
所謂發,發的是矢志不渝,常懷堅韌之志;所謂誓,誓的是一往無前,常懷必成之力。
來源:素材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