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我跟小孩讀這本經典的《大衛,不可以》。整個閱讀過程輕鬆而滑稽,我倆時而放聲大笑,時而若有所思,時而幡然醒悟,到最後情不自禁地相擁在一起。
這本繪本確實戳中了好多人的痛點,尤其是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期裡,小孩和父母天天宅家裡,沒有戶外活動,家裡邊各種鬥智鬥勇的戲碼輪番上演,讓多少老母親焦頭爛額,恨不能立馬開學。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本經典繪本--《大衛,不可以》,通過熟悉的生活場景,換個角度去走進我們那天真爛漫的寶貝心裡,嘗試著敞開雙手去接納我們不那麼聽話的寶貝,母慈子孝地度過特殊的疫情期,待到口罩摘下時,領著寶貝到戶外盡情呼吸新鮮的空氣,縱情奔跑,釋放掉這段時間以來的諸多不愉快吧!
不消說,馬上坐下來,抱著寶貝,翻開這本《大衛,不可以》,開啟我們的親子共讀吧。
書名:《大衛,不可以》文/圖:【美】大衛·香農 翻譯:餘治瑩 出版社: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教育出版社
翻開扉頁,我們看到大衛踮起腳尖,手裡拿著蠟筆,在牆壁上寫下了這句話:
「大衛的媽媽總是說 ……大衛,不可以!」
可想而知,大衛做任何事情都遭到了媽媽的限制。這引起了我們繼續讀下去的興趣。那麼,媽媽到底都限制大衛做什麼事情了呢?
媽媽說,大衛不可以爬上椅子去拿櫥櫃頂層的小熊餅乾吃。
看到大衛從室外玩回來,滿身是泥土,地板上還留下髒兮兮的腳印,媽媽生氣地說:「天哪!大衛,不可以!」
在浴室裡洗澡時,大衛任由水龍頭的水譁啦啦地流不停,還把一大堆玩具放進了澡盆裡,溢出的水把整個浴室都淹沒了。媽媽見狀當然是勒令禁止。
洗完澡,大衛顧不上穿衣服,渾身光溜溜地跑出去了。媽媽在後面大聲喊大衛快回來。
大衛拿著家裡的炒菜鍋當帽子戴在頭上,左手拿著湯勺,不斷地敲打著右手的平底鍋,「叮叮噹噹」地敲起來,還露出大門牙哈哈大笑著。媽媽聽到這麼吵鬧的敲打聲,大吼道:「大衛,不要吵!」
吃飯的時候,媽媽還說,大衛是不可以玩食物的,不可以狼吞虎咽吃太多。
媽媽還說,大衛不可以看電視;睡覺的時候要安安靜靜躺下來,不可以在床上玩。
媽媽說:「不可以挖鼻孔!」
讀到這裡的時候,坐在一旁的小傢伙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兩隻手抓著衣服的一角,低聲地對我說:「媽媽,你看大衛的鼻孔被撐大了,我下次不挖鼻孔了。」
看到小傢伙這麼說,我會心地微笑起來,然後附和道:「看吧,挖鼻孔是不可以的哦。」
大衛把家裡所有的玩具都搬出來玩。玩完之後,並沒有放回原來的位置,弄得滿屋子都是散亂的玩具。大衛不收拾玩具,卻看電視去了。媽媽讓大衛把玩具收好!
媽媽不讓大衛在屋子裡玩棒球,可是大衛不聽,結果揮出的棒球打碎了屋子裡的花瓶。看到破碎的花瓶,媽媽火冒三丈,呵斥道:「我說過,大衛,不可以!」大衛知道自己又闖禍了,灰溜溜地搬來凳子,坐在屋子的角落裡。
看到被訓斥後的大衛一個人悻悻地坐在角落裡,大吼大叫了一整天的媽媽突然放低了音量,溫柔地對大衛說:「寶貝,來這裡!」媽媽一邊說著,一邊伸開了雙手。
大衛見狀,馬上張開雙手撲到了媽媽的懷裡。媽媽抱住大衛,用右手輕柔地摸摸大衛的頭,非常溫柔地對大衛說:「大衛乖,我愛你!」
一整天的「家庭大戰」便在媽媽溫暖的擁抱和溫柔的話語聲中戛然而止,家裡是那樣的溫馨而和睦。
寫在文末
讀完這本書,我自己心裡感慨頗多。尤其是在這段特殊時期裡,大人和孩子天天得宅家裡,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他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去玩出新花樣來,這何嘗不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呢。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想想,孩子確實沒有錯,他還不能理解大人世界裡的對與錯,是與非,只是發自內心地覺得好玩,僅此而已。然而,我們大人卻自私地從自己的角度去壓制孩子,限制孩子所謂的種種惱人的行為。
當我們大人壓低聲音的分貝,不再一個勁地大吼大叫,而是設身處地地去接納孩子,柔聲細語地去關愛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一個撫摸頭部的小動作,都能夠像磁鐵一樣強有力地吸引住孩子,頓時,便發現我們的孩子其實是多麼的乖巧可愛,並沒有那樣的調皮搗蛋。如此一來,親子關係便和緩許多、融洽許多,我們的家裡便被愛與幸福填滿了。
在這個特殊的疫情期裡,您跟孩子之間是否也存在過類似的抓狂瞬間呢?希望這本《大衛,不可以》對您也有所啟發。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