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綺懷》其十五
這首詩的作者是清代的黃景仁。詩歌名「綺懷」。「綺」本意是指有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引申為美麗。「綺懷」即是一種美麗的情懷。
什麼樣的情懷呢?據說黃景仁年輕時曾和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悅,故事的開始美好,結局卻未必都能圓滿。
於是,這首詩中也便充滿了一種愛情失落無處尋覓的絕望,因而更加悽婉動人。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是詩人回憶往昔,明月夜裡,花下吹簫,詩人與伊人雖然只隔著一面紅牆,近在咫尺,卻又如同天上的銀漢一般遙不可及。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同樣的星辰,今夜卻已非昨夜。
昨夜的星辰下,是花下吹簫、隔牆相思的悽楚的甜蜜;今夜的星辰下,卻是「人面不知何處」的寂寞傷心。
詩人獨立中庭,久久望月,又是在為著誰,一任夜晚的冷露打溼衣衫,打溼了心靈。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這一句類似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春蠶吐絲盡,紅燭淚流灰,而芭蕉亦是幽怨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往昔的美酒,在今夜早已被釀成一片苦澀。詩人無法不想念,這種苦澀也便永遠無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