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情系列微視頻》
美人系列之傣族小卜少
▼
「卜少」在傣語裡意為小姑娘
楊一丹先生作曲,葫蘆絲獨奏的《小卜少》
不僅將柔美歡快的曲子帶到了大眾面前
同時也將傣家姑娘輕盈擺動的舞姿
帶到了更寬廣的舞臺
"晨露瑩瑩滴翠,籬邊鳥唱花紅,竹樓笑語送清風
聲聲鋩鼓震,傣寨樂融融
潑水佳節同慶,吉詞頻祝賓朋,水花飛濺霧朦朧
願千災蕩盡,萬眾共康榮"
一首來自傣族現代女詩人克炳珍的
「潑水之歌」《臨江仙·傣族潑水節》
道出傣族人對水的熱愛
彼此的祝福,美好的祈願不用一一道明
只要向對方潑灑下浸泡鮮花的水
必然心領神會
01.
似水的身姿
傣族人世代愛水、敬水、崇水
傣族是水的民族,而傣族姑娘柔美似水
舞動的身姿時而如魚,時而似孔雀
「三道彎」和「一順邊」的結合
將女性特有的形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傣族舞「三道彎」的特點
是對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長過程、動物的外貌形態
和生活習性的模仿
展現傣族人對大自然的敬畏
模仿植物從發芽、生枝、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
模仿大象沉穩的步伐、魚兒暢快的遊動
「三道彎」也是對佛教信仰的體現
將雙手合十的行禮動作幻化為翩翩舞姿
祈求祛除災難,保佑幸福平安
傣族姑娘靈活擺動的身姿,輕盈柔美
如水般的柔情綽態,令人沉醉
說起傣族舞蹈走向世界
就不得不提起一位美麗的傣族姑娘——刀美蘭
1964年10月1日,融合了各民族舞蹈
並代表當時新中國最高藝術創作水準的《東方紅》
在人民大會堂首次與觀眾見面
而這位來自雲南的傣族小卜少
以柔美的舞姿,俏皮的舞步
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刀美蘭在傣族舞劇《召樹屯與南吾諾娜》中
飾演孔雀公主的角色
從此結束了千百年來孔雀舞由男人扮跳的歷史
成為了中國舞臺的第一個「孔雀公主」
舞動著的刀美蘭像一隻金孔雀
從傣家竹樓飛向了世界
02.
似水的服飾
在傣族小卜少眼裡
再好看的衣裙不能凸顯女子曼妙的身姿
都是毫無意義的
上身緊身窄袖短衫,下身修身包臀筒裙
傣族姑娘這樣著裝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大自然的色彩在傣族姑娘的服飾上格外明朗濃烈
粉紅、乳白、淡藍、淡黃的薄料做成緊身衣
正紅、大紫、墨綠、亮橙為主色調的
花布綢緞,做成筒裙
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家縫衣織布
這樣的服飾在凸顯挺拔婀娜身姿的同時
也頗具實用價值
《雲南志略》這樣記載傣族姑娘
「婦女去眉睫,不施脂粉,
發分兩髻,衣文錦衣,聯綴坷貝為飾 」
喜好用淘糯米水洗頭髮的小卜少
最喜歡將長發纏髻
如今的頭飾早已沒有了「坷貝」
取而代之的是一把月牙梳,一個金簪
亦或是一串顏色鮮豔的藤花
如流水般流暢飄逸的筒裙
仿佛就是為曼妙身姿的傣族小卜少而定製
看那姑娘邁著輕快的步伐,扭動著、搖擺著
翩然若驚飛的鴻雁,婉約若遊動的蛟龍
03.
似水的柔情
楚腰衛鬢,是你不變的容顏飄渺的彩霞,是你夢幻般的嫁衣走進你的心房,就走進了悠遠神奇的懷抱
傣族姑娘的愛是柔軟的,是純粹的
召樹屯與喃木諾娜的故事
是傣族人心中,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20世紀80年代初
這首長詩被改編為電影《孔雀公主》
使得這一傣族文學瑰寶家喻戶曉
高貴美麗的喃木諾娜公主
也成為了傣族姑娘的代表
傣族年輕男女借歌聲傳情達意
「跨過彎彎曲曲的山泉
山泉在幽靜的林間低吟
音調像娓婉動聽的琴聲
把阿哥的心緊緊纏住」
這首《阿哥的心意》唱出了
傣家阿哥對姑娘深深的愛意
借用山泉之水吐露愛慕之情
姑娘婀娜的舞姿,撩動著大山的神韻曼妙的歌曲,傳唱經久不息的愛戀
傣家小卜少好似涓涓細流,縈繞心間
只想再夢回一次傣鄉,只為她顧盼回眸
-END-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資料: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為 時 光 存 史 為 時 代 謳 歌」
相關信息
雲南省情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由雲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出品,雲南糯米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營銷<雲南>服務中心)實施,雲南尚格映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美哉雲南》「掌上春秋·十全九美」雲南省情系列微視頻已於2019年12月30日陸續在百度等網站及各新媒體平臺播出。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月22至5月14日期間暫停更新,於5月15日起恢復更新,敬請大家關注。可以關注搜索以「雲南地方志」名稱註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新浪微博帳號、頭條號、抖音帳號等圖文社交媒體、視頻門戶網站、視頻平臺觀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雲南」或雲南各地州名稱,進入百度百科詞條(秒懂全視界)在線觀看完整視頻,還可以關注搜索以「美哉雲南」名稱註冊的大魚號、愛奇藝號、網易號、搜狐號、優酷視頻門戶網站和微視、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臺觀看。隨後,將適時在雲南電視臺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