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槐蠶落在小茶的脖頸上,她不禁失聲尖叫,驚魂甫定,又羞赧地自嘲道,小時候啥昆蟲都不怕,還經常捉昆蟲嚇唬小孩,可現在一見到昆蟲就毛骨悚然,真是越來越沒出息了。
人怕昆蟲,就像怕鬼,只是一種精神恐懼。這與畏懼獅虎不同,縱然汗毛倒豎,也無性命之虞。世上的生命千姿百態,人是一種,昆蟲也是一種。就生存而言,人與昆蟲有許多相似之處,比如蜘蛛之所以能夠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張網,人又何嘗不是?又比如,蝦的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這分明是在說人啊——樂極生悲,爬得越高摔得越狠,歷來如此。
對昆蟲世界,人們所知甚少,小茶也一樣。所以我建議她閱讀《昆蟲記》。
「《昆蟲記》?」
「嗯,一部專門描寫昆蟲的曠世之作。」
在這個世界上,曾經有一個人十分迷戀昆蟲,法蘭西鄉間的蝴蝶、蜜蜂、蟋蟀、蟈蟈……給他的童年帶來了無限歡樂,也正是從那時起,他與昆蟲結下不解之緣。在荒蕪的鄉野,他蟄居了三十五年,因為那裡是膜翅目昆蟲的鐘愛之地。作為世界上第一位在野外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對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昆蟲一往情深。
長期細緻入微的觀察,使他對昆蟲的生活習性、生殖繁衍以及種族爭鬥了如指掌。在留下大量觀察筆記的基礎上,他把自己的研究經歷和研究成果寫成書,形成了卷帙浩繁的十卷本著作——《昆蟲記》。我之所以喜歡《昆蟲記》,因為它兼具知識性、趣味性和思想性,既是一部優秀的科普著作,又是一部傳世的文學經典。這個以散文方式熱情歌頌昆蟲,並且創造了昆蟲研究奇蹟的人就是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
小說《水滸傳》裡,武松把他打死的那隻老虎稱為「大蟲」——他蔑視老虎,更蔑視昆蟲。面對千奇百怪的昆蟲,人們大抵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蔑視,如武松;還有一種是恐懼,如小茶。但法布爾不同,在他看來,每隻昆蟲不僅能說話、會唱歌,而且感情豐富。他最大的樂趣就是探索生命的真相,發現自然界蘊含的真理,《昆蟲記》就是他對昆蟲生命歷程的真實記錄,用他自己的話說:「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麼,也不忽略什麼。」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述說輕鬆詼諧,情趣盎然,透過千姿百態的昆蟲世界折射出了人世與人性。
作為昆蟲學家,法布爾被國際學術界譽為「動物心理學的創始人」;作為文學家,他的《昆蟲記》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位昆蟲學家的文學造詣如此爐火純青,也沒有哪位文學家的昆蟲學知識如此博大精深。正因如此,法布爾在自然科學史和文學史上都享有極高的聲譽。
由於《昆蟲記》揭示了昆蟲世界的諸多秘密,達爾文將法布爾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羅曼·羅蘭說:「這些天才的觀察融合了熱情與毅力,簡直是藝術傑作,令人感動不已。」或許這正是《昆蟲記》被翻譯成五十多種語言版本,且一度風靡世界的原因。周作人就曾說,讀《昆蟲記》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在大自然中,沒有哪種生命是多餘的。昆蟲雖小卻不可小覷,因為它們在生物鏈條中不可或缺:蜜蜂為花木授粉,七星瓢蟲捕食蚜蟲,蜣螂清理動物的糞便和屍體,寄生蜂抑制鱗翅目類害蟲,就連松毛蟲等害蟲也是有用的,它們是鳥類的重要食物……
大自然有多神奇?昆蟲世界有多美妙?讀一讀《昆蟲記》就知道了。
我告訴小茶,在內心寧靜的時候讀《昆蟲記》,會遇見意想不到的精彩。她衝我做了個鬼臉,似乎還對那隻槐蠶耿耿於懷……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嶽強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