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遊本昌這個名字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會想不起來他是誰,但說到他的經典角色「濟公」時大家都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啊。
有不少觀眾是從他飾演的嘴裡經常唱著「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濟公開始對他印象深刻,那個無視貧窮、心地善良、明辨是非的濟公,是當時幾乎所有人都在熱議的形象。也因為這一令觀眾熟知的角色,遊本昌獲得了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的優秀獎項。
事實上,當年扮演濟公一角時的遊本昌已有52歲高齡了,他並非只有濟公這一個膾炙人口的角色,在話劇的舞臺上,他也創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身為國家一級演員的遊本昌一直潛心研究演戲,大器晚成的他在觀眾們的內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濟公與遊本昌的緣分還得從他的小時候說起,在他很小的時候,有人說他活不過13歲,除非去皈依佛門。於是,年幼的遊本昌6歲被父親送到了上海法藏寺,但他的學業並沒有受此影響,高中畢業後18歲的他經推薦進入了南京文工團,次年就隨團調任,成為了上海華東人民藝術劇院的一名演員,後來分配到了中央實驗話劇院,就此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
1985年,52歲的遊本昌以豐富的表演經驗和「濟公」氣質打動了一代觀眾,受到觀眾的喜愛與追捧。其實當時遊本昌在《濟公》的拍攝過程中出現了3件「奇事」,至今還被人們相互議論。
這第一件事就是在拍攝過程中,遊本昌指著一隻蝴蝶:「來來來。」那隻蝴蝶就真的飛到了「濟公」的扇子上,後來原片在剪輯過程中就保留了這個鏡頭,這此後,這隻蝴蝶就成為了《濟公》劇組的一件趣事。
第二件事發生在一場雨天戲份中,由於當時的拍攝水平還沒有現在這樣發達,沒有人工降雨技術,如果按照劇本需要,下雨天的戲份就只能等到天下雨時再進行拍攝。而從小與佛結緣的遊本昌似乎能「招風喚雨」,當全劇組人員都以為今天無法順利進行拍攝時,忽然,烏雲密布,居然開始下雨了。
第三件事發生在遊本昌身上的「奇事」與之正好相反,劇組第二天的戲需要在晴天進行拍攝,而根據天氣預報,大雨至少要持續兩天。正當劇組全員都一籌莫展之時,天氣居然轉晴了,拍攝能夠正常進行了。
這些看似普通的事情,發生在了遊本昌的身上,使他一直相信,自己與佛祖結下了深深的緣分。直到2009年7月28日遊本昌在黑龍江大光明寺剃度出家,授出家沙彌戒,並賜法名定暢,至今87歲的遊本昌一心向佛。
如今,87歲的遊本昌還經常在網絡上與觀眾們進行互動,還親切地叫觀眾「娃娃們」,看起來如此高齡的「濟公」爺爺一心向佛,還不忘記自己那顆熱愛演藝的赤子初心。屏幕裡的遊本昌依然神採奕奕,身形挺拔,還不忘給高考的孩子們加油,依舊還是當年那個老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