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 列車司機的「運煤徵程」

2021-01-08 中國網財經

體驗列車司機的「重載人生」

我們剛剛詳細了解了礦區煤礦的生產供應,這些煤在裝載之後就將運往大秦鐵路。在這條世界上最高效的重載鐵路上,每天都會有九十多列萬噸以上的重載列車在大秦線上往來穿梭。大秦線上的列車司機幾乎是每隔一天就要往返一次大同和秦皇島,他們給自己的生活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重載人生」。那麼,他們是如何將煤運到秦皇島的?本臺記者趙海燕前兩天也專門跟隨大秦線上的列車司機體驗了一次運煤之旅。

本臺記者趙海燕:現在我們的列車駛出了始發站之後我們也有時間仔細看一下高師傅和程師傅工作的場所 大概也就是三四平米的樣子。

程利甫:對,四平米。

記者:我看見高師傅在這裡操作挺複雜的 您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 到底都是做什麼用的

程利甫:簡單來講, 開(汽)車咱們都熟悉, 火車操作只有兩個 ,一個是動力系統, 相當於油門,這個右手(控制的)手柄控制給油門大小,就是用多大的力把車拉走,左手,就是咱們的剎車系統,想讓車減速,或者讓車停住就靠他的左手的剎車系統去完成。

記者:那整列火車的方向盤在什麼位置

程利甫:咱們火車不需要方向盤,車輪上有一個輪緣和鋼軌卡住以後,自動導向。

列車行駛了大約四十分鐘後,我注意到,高師傅開始頻繁地操作控制臺上的手柄。隨後,我明顯的感覺到列車的速度慢了下來。

記者:打擾您了高師傅,我現在跟您聊兩句違反您在大秦線上開車的操作規定嗎?

列車駕駛員高興:不違反,可以的。

記者:剛才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總部也有一些指令是什麼意思?

高興:這是機車先試一下手剎,看看制動力強弱。

記者:為什麼會在這一段試手剎

高興:這裡是大秦線最大的一個坡道,是千分之十二的坡道。

記者:千分之十二是什麼概念

高興:就是往前方運行一千米,落差十二米。

雖然千分之十二的坡度肉眼幾乎看不出來,但是對於兩萬噸的重載列車來說,這個坡度已經快要到極限了。

記者:走這樣一段路的難度在什麼地方

列車駕駛員高興:難度是,怕上坡道拉不動,下坡怕站不住,因為列車的制動力有限,從採取措施到停車將近要走兩到三公裡。

距離發車一個多小時後,列車進入了太行山脈的隧道群。這段路,在35公裡的路程上分布著大大小小11個隧道,而且大部分是橋連著隧道,隧道又連著橋。重兩萬噸,長2.5公裡的大傢伙在這樣的隧道群中穿行,有的時候,甚至車頭已經進入了第三個隧道,但車尾還沒有進入第一個隧道呢。我們從駕駛室望出去,隧道裡塵土飛揚,燈光昏暗,幾乎看不到路。但是就在列車進入第五個隧道時,信號燈頻繁閃黃,車速也開始下降。幾分鐘後,列車在隧道裡完全停了下來。這也是我們走大秦線遇到的第一次停車。(記者 趙海燕 汪成健 曲銳 韓逾昊)

走走停停 列車司機的「運煤徵程」

我們的記者跟隨一輛在大秦線運煤列車從大同出發前往秦皇島。一路都很順利,但是列車在經過王家灣隧道群的時候,突然接到指揮中心的指令,就在隧道裡列車停了下來。列車為什麼會停下來?什麼時候才能重新上路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蹲車日記。

出發兩個小時就遇到了一次停車,高師傅立刻將自己的停車信息告訴給後面的列車。

高興給後車打電話:

你好 我145公裡停緩 注意運行 馬上就走 (停啦?)對 停啦 馬上就動 (在哪?)145 (高師傅 咱們怎麼停下來了)是追住前頭的列車了 和它間隔比較近了 如果不採取降速停車的措施 會追住它 會造成追尾 和1 35 準備開車 (又可以開動了嗎)對 咱們調整一下速度就可以再走

高師傅呼叫的 「和1 35」是這列車的另一個機車。其實,這列重兩萬噸,長2.5公裡的列車,前進的動力源於兩個機車,一個就是我們所在的前部機車,另一個機車在列車的中部。

記者:那個機車是一個什麼狀態?

列車駕駛員高興:主要是監視列車儀表顯示,監控列車的運行。

記者:有操作的工作嗎

高興:沒有操作的工作,把儀表信息跟我匯報 …… 井底之蛙還有一片天空,他們什麼都沒有。

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最枯燥的是中部機車的兩位司機 他們對列車沒有操控權 只能每分每秒盯著屏幕 查看儀器儀表有沒有什麼異常情況。 白天還好過,到了深夜,枯燥的工作 單一的場景 寂寞可想而知。

快到中午一點鐘的時候,列車漸漸地駛出了隧道群,前邊路況也是一路綠燈,運行情況漸漸穩定下來了。兩位師傅準備趁這個時候做個交班。

準備接班,前方沒有臨時停車命令,機車運行正常,好嘞,運行正常。

記者:早晨幾點吃的?

機車駕駛員高興:早上是五點多,現在都中午一點了,這已經算是正點了,有時候到下午三四點才能吃上。

記者:就吃方便麵呀?

高興:對,方便食品,昨天從家裡出來沒顧上準備。

高師傅告訴我,冬季要來了,南方缺煤,現在囤煤的會戰又要開始了,這就意味著列車的密度要增加。

下午五點多,天色漸漸暗了,列車在遷安北站附近停了下來,信號燈由綠最後變為紅色。這也是今天我們這趟列車,在大秦線上第三次停車,而停車原因和上次一樣,還是堵車。只不過這次堵的時間比前兩次都要長。

其實,遷安北站是一個分流站。自從河北曹妃甸煤運碼頭陸續投入使用後,大秦線上的運煤車有三分之一會在這裡轉線,運往南方。這也大大減輕了秦皇島碼頭的運煤壓力。

晚上9點50,運煤車終於抵達目的地秦皇島港。從早上9點20發車到現在,一共走了12個半小時,比我們預想的時間長了1個半小時,但兩位師傅都說這已經是非常順利的了,在運煤高峰期,堵上幾個小時都是常事。我們的採訪在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對於兩位司機師傅來說,八個小時的簡單休息之後,他們還將繼續自己的「運煤徵程」。(記者 趙海燕 汪成健 曲銳 韓逾昊)

秦皇島港翻車機房的技術改造

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秦皇島港所擁有的、這條目前世界上最高效的翻車線。

我們看到的這條皮帶,運行速度是每秒5.1米,相比去年,快了0.3米。別小瞧這個似乎不多的提高,快了這0.3米,秦皇島港單條翻車線的運送能力,就每小時增加了600噸。

秦皇島港七公司卸車部部長安成君:這樣咱們卸一列車的時間,原來是105分鐘,現在咱們卸車的時間是95分鐘以內。

3節車廂,240噸,2分30秒完成一個翻卸流程。這是一組讓秦皇島港所有卸車工人都引以為豪的數據,正是他們一次次的技術改造,讓秦皇島港擁有了目前世界上最高效的翻車線。

王餘禾,是秦皇島港二公司的一名工程技師,從事翻車機維修工作已經30年的他,最了解這一步一步的變化。

秦皇島港二公司高級技師王餘禾:(上世紀)80年代秦皇島港主要接卸的是普通的解列作業的車型,那麼,它的車鉤都是必須要人工摘開的,就像目前這種(王餘禾演示),就是這種摘鉤方式。

王餘禾說,受車型限制,上世紀80年代初秦皇島港的一條翻車線,每個小時只能翻卸23到25個車皮,最多不超過1500噸。後來,自動翻車代替了手動摘鉤解列作業,翻卸效率得到提升;但由於翻車機全部依賴進口設備,最怕發生故障,任何一個零件的損壞,都會造成停產事故。

秦皇島港二公司高級技師王餘禾:停產一天,當時就要上報國家經貿委和交通部,所以影響是非常大的。

於是,王餘禾和他的同事們從認識abc開始學習英文,用放大鏡來觀察控制板上的每一條電路,研究翻車工藝,學習編寫程序。1998年,終於完成翻車設備國產化,現在單條翻車線每小時的翻卸量,已經從最初的1500噸,提高到現在的7200噸;秦皇島港日均卸車70萬噸,為每年兩億多噸電煤裝船南運,奠定了基礎。(記者 錢江 彥傑 秦皇島臺 徐博宇)

隧道「壁虎人」 養路我最牛

我國「西煤東運」的大動脈――大秦鐵路,西起山西大同,東到秦皇島港,其中有一段穿過燕山山脈腹地,這就是河北宣化的王家灣路段,這兒的52公裡鐵路中,超過80%是橋梁和隧道。隧道裡的養護工人,他們在黑暗中是怎麼工作的呢?本臺記者跟隨養護工人,在這個路段走了一趟。

早晨7點多和工人們一起出發前往李家嘴隧道,外面大亮的天在這裡面猶如深夜,我們只能靠探路燈摸索前行。還沒走上兩分鐘,隧道裡經過的火車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

注意空車有車了,注意,有車了!(小心這有一個溝)

這就是隧道裡的避車洞,從列車上往外看,只能隱隱約約看到洞口,根本看不見隧道裡還有人。其實在這個2800多米的隧道裡,每隔60米就有一個避車洞,貼著牆藏在洞裡,儘量離飛馳而過的重載列車遠一點,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貼在牆上的壁虎。

我們跟隨的十幾位工人,他們要負責14公裡鐵軌的維護,而這14公裡當中只有500米是可以見天兒的明線,其它都在隧道中。

本臺記者王春瀟:

整個的隧道洞裡面都是非常非常多的細沙,就如同是颳起了沙塵暴。在避風洞裡我們也看到,這裡面堆積了很多的煤渣,可以看出常年累月工人們是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工作,所以防護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工長 王進:

「不帶這個長時間會得矽肺病」 一個是太髒再一個就是不見太陽,如果長時間不見太陽,工作環境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工人們的任務是到四公裡之外給鋼軌墊板兒,大秦線上的每節車廂都拉著80噸重的煤,加上自重20噸,一節車廂的重量就達到了100噸。如果鐵道上的鋼軌被壓得變形,這就需要養護工人儘快通過墊板把凹下去的鋼軌找平。四公裡路,我們走了兩個小時,中間躲了三十多次火車。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養路工張佃林:七八分鐘的樣子。幹個七八塊板兒就得下去避車了。

記者:那挺麻煩的,和火車賽跑是吧?

張佃林:習慣了。這車多證明我們線路比較牛。

大秦鐵路不僅載重量大,而且平均13分鐘一趟車,車次頻繁也是世界罕見。這就要求軌道時刻要保持在最佳狀態。比如枕木下的煤屑汙泥,如果不清乾淨,會導致軌道不平,線路晃車。這在普通的路段並不是難事,一公裡的軌道用機器4個小時就清理完了。而在隧道中,機械進不去,全靠人工,還需要一個點一個點打著燈仔細檢查,十個人要整整幹一個月。雖然人工養護的難度大,可是檢查的要求一點也不含糊。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養路工張佃林:每月跑軌檢車的時候跑0分,

記者:0分啥意思?

張佃林: 好比學校裡面考試的100分,最高分。

記者:這代表著什麼?

張佃林:代表意義很大,我們想和機械挑戰一下。

大秦鐵路王家灣線路車間河南寺工區工長王進:我們感覺挺自豪的,首先大秦線是世界上運量最大的鐵路,然後咱們線路都是靠人工養護。沒有大型機械。就是跟高級汽車一樣都是純手工做出來的。(記者 王春瀟 李佳 李鵬衝)

嶽軍和他的「機器人生」

秦皇島港是我國最大的煤炭輸出港,這裡有一個崗位叫做取料司機,他們的工位在四十米高的取料機上,一天顛簸十幾個小時,把煤從堆場送上皮帶,裝上海輪。今天,我們就帶您認識其中的一位司機,他叫嶽軍,雖然平時就坐在幾平方米的小操作間裡,但他仍然好動愛玩,困了就變魔術,還自稱堆場歌手。來看看嶽軍的「機器人生」。

嶽軍是一名取料機的司機,今年41歲,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操作這臺高四十米,重幾百噸的大傢伙。取料機最前方的轉輪每轉一圈都可以取大約三十噸煤,然後再通過機器上的皮帶,送到港口裝船,嶽軍的崗位就在離轉輪大約七八米遠的很小的操作間裡,這個狹小的空間他已經呆了19個年頭。

取料機司機嶽軍:還行這個東西都在於一個習慣嗎(嘛)?

擠到這個操作間不久,我們就感到機器運轉的巨大震動讓整個操作室顛簸得非常厲害。在這個操作間裡的所有設備都用鋼絲固定在位置上,以免被顛下來,很難想像一天十幾個小時在這樣的環境裡,嶽軍是怎麼過來的。

取料機司機嶽軍:開始有點不適應,迷糊,噁心啥的,慢慢的都好了,我以前坐車暈車 幹取料機以後不暈了, 治好了。

一個上午,嶽軍帶來的水一口沒動,他說他不愛喝水,已經被顛的頭暈腦脹的我借著去廁所工夫從取料機上下來,讓我沒想到的是廁所離機器特別遠,來回一趟我居然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而如果嶽軍離崗半個小時就需要另找人替班,中間會耽誤不少功夫,我才理解為什麼嶽軍早上帶來的一瓶水到了中午也一口沒喝。但就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工作,我們從嶽軍嘴裡聽到的卻滿是自豪。

取料機司機嶽軍:經過我手裡走出去的煤,價值我估計比銀行點鈔員經過他手裡的鈔票還多,沒有一千億也得有四五百億,這個價值, 很自豪。

嶽軍告訴我們,他這人比較好動,到現在依然還是公司每年羽毛球比賽的冠軍,足球、西洋棋也是樣樣精通,剛一參加工作的時候,成天憋在這麼一個小屋裡,而且條件還這麼苦,他的確曾經打過退堂鼓。

取料機司機嶽軍:頭幾年我央求我爸,換個工作吧,這個東西我實在受不了了,我爸說從哪,幹什麼活你這種態度你都幹不好。

嶽軍的父親當時有一定的社會關係,給他調個工作沒問題,可他說了多少次,父親就是不管,他當時和父親賭氣,就在這個崗位上待了下來,從那時起嶽軍開始努力鑽研技術。

取料機司機嶽軍:你同樣都是幹這一天,你別彆扭扭也是幹,你認認真真的也是幹。

取料機的操作看起來簡單,兩根操縱杆一個管前後,一個管左右,取料時一邊向前推進,一邊不停的左右來回擺取料臂,但其實這是一個特別有技術含量的活,即要穩又要勻,平時看似一樣的操作,每個司機每小時完成的裝載量卻差別很大,奧秘都在這兩個手腕的力度上,取料機的負荷每小時最多不能超過6000噸,超過了會損壞機器,而取少了則會影響裝船效率,經過不斷的摸索,嶽軍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慢慢地,他讓這個寵然大物在他的操控下越來越聽話。他也成了同事眼中真正的的「取料高手」。

嶽軍同事魏中利:取料的平均水大概是4000噸每小時左右,他做為(作為)我們師傅級差不多能夠達到5000多噸每小時。

嶽軍同事滿家彬:2007年參加局裡邊的技術比賽,他考了第一名,他由初級工因為得了第一, 自動升級為高級工。

為了更好的提高裝船效率,取料司機的午飯都由專人從食堂打好送到每個機器底下,這也是一天當中我見到嶽軍唯一的一次走下取料機。在一起處的時間長了,我們也是無話不說,趁著中午吃飯的空,嶽軍說想對著鏡頭對父親說幾句話。

取料機司機嶽軍:爸,媽,兒子上電視了啊,還是中央臺。

但是嶽軍後來說的話,讓我十分意外。

嶽軍的班分為白班和晚班,第二天晚上七點,我們和上晚班的嶽軍再次登上取料機,到了操作間才知道,今晚由於風大,海上封航,無法進行裝船作業,他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在這裡待命,但不允許睡覺。

取料機司機嶽軍:不知道現在沒有開航的時間,如果說一會開航了走船,這個東西很快的,我們要保證在第一時間內來作業。

嶽軍說上夜班不管是幹活還是待命,十二點以前還好說,和工友聊聊天什麼的,一過十二點犯困就成了大問題,有一次夜班的時候他就是因為睡著了,結果取料機直接把地面的皮帶掀了起來,現在說起那次事故,嶽軍還是心有餘悸。為了防止夜班司機犯困,港口安排了專人檢查,而且每晚還要利用對講機多次報崗。一個夜班是十一個小時,為了讓自己不犯困,嶽軍想了很多招,變個小魔術分散一下注意力就是一個好辦法。

凌晨一點半,我的同事已經開始犯困了,而嶽軍還和工友不停的聊著天,他說兩點鐘還要對講機報崗。這次報崗我沒有聽到,因為後來我也不小心睡著了,一覺醒來發現嶽軍正在外邊的小平臺上唱歌。

取料機司機嶽軍:我們都是著名的堆場歌手。

嶽軍管這叫個叫出來吼兩句(這句怎麼聽不懂?),他說這也是解決犯困的另一個好辦法。

取料機司機嶽軍: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我的未來我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記者 錢江 王劍峰 王帥 祁雅斌)

相關焦點

  • 煤炭冬運 中國「能源戰略大動脈」上的運煤徵程
    體驗列車司機的「重載人生」我們剛剛詳細了解了礦區煤礦的生產供應,這些煤在裝載之後就將運往大秦鐵路。在這條世界上最高效的重載鐵路上,每天都會有九十多列萬噸以上的重載列車在大秦線上往來穿梭。大秦線上的列車司機幾乎是每隔一天就要往返一次大同和秦皇島,他們給自己的生活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重載人生」。
  • 路口靠邊走走停停載客四人 同安一黑車司機挨罰
    原同安汽車站前,就有非法營運司機被逮個正著。  近日,執法人員於城南路(原同安汽車站門口)發現,一輛白色小型麵包車在原汽車站路口靠邊走走停停,似乎在等人上車。過了一會兒,執法人員發現有4名乘客陸續上了這部車。執法人員隨即上前,對該車進行執法檢查。  經查實,該車載客4人,欲從同安城南開往泉州安溪龍門,駕駛員與乘客互不相識,協議每人收取20元,到達目的地後付款。
  • 日本·一個人的衝繩之旅|在那霸走走停停
    很喜歡這種專心走路的感覺,四處走走停停,買一瓶水,拍一朵花,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向著一個明確的目的地。路過一處寺廟遺址,就在路邊的公車站旁,石門上爬滿青苔,碩大的榕樹無限伸展,灑下層層疊疊的綠蔭。走進去靜靜地坐了一會兒。在城市的空間裡有這樣一個去處,帶著古意,可隨時從現代穿越回過往,感受時間的來去、很是奇妙。
  • 12月,走走停停,緣分再來,偶遇舊情,互訴思念,再一次攜手
    隨後讓我們一塊瞅一眼,12月,走走停停,緣分再來,偶遇舊情,互訴思念,再一次攜手的3個星座。天秤座在人際來往當中,天秤座一直在飾演著一個和平使者的角色,這些人為人非常通情達理,一張小嘴伶牙俐齒,非常擅長保持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因而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當中。
  • 火車運煤時,噴的是什麼?
    火車運煤時,噴的是什麼?在另外一列運煤車上小編看到一列列裝滿煤炭的車廂正在依次通過另外一個噴「水」裝置這就是沒有採取任何抑塵措施的運煤車隨著科技的進步煤炭裝車早已實現全自動化在準煤集團選煤廠裝運站每天可發運7萬噸煤炭全自動的裝車系統可實現1.5分鐘裝運一節列車
  • 走走停停:東京遊記
    工作以後,每年都會爭取騰出一部分時間,出去走走。一方面,緩解一下幾乎滿負荷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每一次旅途歸來,都會豐富自己的眼界和精神世界,尤其旅途中增長的見聞,讓自己能夠不拘泥於瑣碎的生活當下,而是善於關照生活裡的「小美好」「小確幸」。最刻骨銘心的旅遊呢,目前來講,應該就是那次說走就走的東京遊了。
  • 狗狗總是走走停停,聞聞路邊的東西,到底能夠從中聞到什麼?
    這時候主人可能就會感覺到非常疑惑,狗狗總是走走停停,聞聞路邊的東西,到底能夠從中聞到什麼?在城市當中,其實人類接觸到的自然景觀並不多,大多數都是綠色植物,但是狗狗卻能夠在這些綠色植物之外感受到更深的內容,從中分析出更有層次的信息。因為狗狗的嗅覺非常靈敏,它可以藉助於自己鼻子當中的一種特殊嗅覺器官鋤鼻器,來幫助自己聞到更深層次的信息。
  • 我一直走走停停,尋尋覓覓,都只是為了和你相遇
    十七、我一直在這個世界上,走走停停,尋尋覓覓,都只是為了和你相遇。十八、人生,就是一種簡單的軌跡,用心演繹每一個故事,那一種平淡的重複。十九、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足以把你打倒,但真正能把你打倒的是你的心態。
  • 陰差陽錯與濟南結緣,漫步在濟南大街小巷,走走停停
    我每每穿梭狹窄的小巷裡,走走停停,撫摸著飽經風霜的青磚瓦牆,靜觀三三兩兩的老人在悠閒的坐在胡同裡,說著方言,曬著太陽,聊得開心,笑的幸福。再窺一眼小院裡的從容生活,感受到以德為鄰如此重要,應了那句「一百萬買房子,一千萬買鄰居」的老話。自己都被這裡的安逸生活,閒適的日子而感染。自己也喜歡在胡同裡安然閒坐窗下的感覺,執一本書,煮一壺茶,把經年往事泡在裡面。
  • 列車司機短缺!西日本鐵路公司大阪環線測試自動駕駛
    由於列車司機短缺,鐵路公司目標未來在27.1公裡的線路上實現自動駕駛。當地時間2020年2月18日,日本大阪,西日本鐵路公司在大阪環線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由於列車司機短缺,鐵路公司目標未來在27.1公裡的線路上實現自動駕駛。當地時間2020年2月18日,日本大阪,西日本鐵路公司在大阪環線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 我們枯燥的生活需要走走停停,才會遇到美好的Surprise
    有空多帶娃出去走走,說不定你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驚喜哦!
  • 運煤的貨櫃沒有蓋,下雨怎麼辦?
    運煤的貨櫃沒有蓋下雨怎麼辦?會不會給沿線環境造成汙染?今天,小編就為你一一解答!什麼叫敞頂貨櫃?而且沒有二次裝卸作業降低了粉塵汙染敞頂箱下方是封閉箱體避免運輸途中撒漏確保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無損耗降低了運輸成本運煤的貨櫃沒有蓋
  • 中國「最無語」的火車站,只因一字之差,好多人錯過自己的列車
    從火車和高速鐵路可以看出,中國的基礎設施世界聞名,在列車的高速鐵路在中國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中國的站也流動人口密度比較大,因此,一般的站也相對比較大,更可以分成兩個廣場,但如果不知道站的計劃,推遲行程,也常有的事。
  • 百年運煤的臺鐵落魄以後成網紅文青鐵道,18元就能打卡一整天
    而在臺北旅遊,最值得一遊的是人氣超高的平溪線,一條古老落魄的運煤鐵道將幾個小村子串聯一起,如今華麗變身成為一條承載著文藝又浪漫的旅遊線路。平溪線平溪線的歷史二十世紀初的日據時期,臺陽礦業株式會社為運輸煤礦,在臺北的郊區出資興建了一條運煤專用鐵道【平溪線】。
  • 老司機:掛N檔很「傷車」,這樣才對_易車網
    駕駛自動擋汽車,遇到紅綠燈,或者走走停停的時候,最讓人捉摸不透,若是操作不到位,最終還是特別傷害車子,因此,要務必注意一些小細節。關於自動擋停車,我們要注意了,停車時,怎樣掛檔才安全呢?老司機坦言:掛N檔很「傷車」,這樣才對!
  • 長八米的巨型怪物掀翻運煤船「照片」
    世界各地出現過很多水怪,具體是什麼生物,誰也不知道,貴州也出現過六盤水水怪,這一個巨型怪物據了解有八米長,掀翻過一艘運煤船被人目擊,有人說它是龍魚,也有人說它是一條魚變異而成的,還有人說是蟒蛇,具體是什麼還需要考察。
  • 中車齊車公司全覆蓋C80型運煤敞車設計、製造和檢修
    圖為C80型運煤敞車。(中車齊齊哈爾公司提供)中新網齊齊哈爾5月24日電(楊海洋 記者 史軼夫)24日,中車齊齊哈爾車輛有限公司對外發布,該公司滄州分公司已具備設計、製造和檢修C80型鋁合金運煤敞車資質,標誌著中車齊車公司鐵路貨車檢修業務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
  • 京廣鐵路塌方致T179次列車起火脫線、31趟列車晚點
    T179次(濟南至廣州)列車運行至該區段時,火車司機發現後立即採取緊急制動措施,列車撞上塌方體,導致機後第一節發電車起火,第二至六節車廂脫線傾覆。鐵路部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搶險救援工作已經展開。據了解,事故造成1人死亡,受傷的鐵路員工和旅客已送醫得到治療,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中,救援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中。
  • 火車司機的行李箱裡到底裝的啥?
    三證齊全才能上崗而且,平時參加業務培訓後還要實時更新崗位培訓合格證的內容旅客列車攜帶時刻表這是火車司機所在車間為他們量身定製的列車時刻表方便查看途中通過站、辦客站時間點以便精準控制列車運行速度確保旅客列車正點運行雖然時刻表裡的內容他們已爛熟於心但,有備無患!
  • 新疆黑車司機殺人案回顧:外出遊玩的女學生,被黑車司機殘忍X殺
    案件回源:黑車上的黑心2011年10月15日下午六點左右,黑車司機楊偉龍如往常一樣在烏魯木齊鐵路局附近駕駛著他的汽車拉載乘客賺錢,但因為是黑車,他的生意並不好,他感覺很煩躁,便無所事事的在街上逛著。很快,夜幕降臨了,四人走走停停,最終落腳在了石人溝景區的一處荒山附近,月光照映在石頭上,透出絲絲荒涼,女孩們感覺天色已晚,便提出想要返程。楊偉龍見四周無人,發覺時機已到,便給表弟使了個眼色,兩人便露出了自己惡魔的獠牙,準備對兩名女孩實施他們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