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沉默的真相》正式上線,這部根據作家紫金陳的小說《長夜難明》改編的劇作,首播後豆瓣評分即高達8.9。而隨著劇集的推進,該片不僅沒有重蹈以往多部「驚豔網劇」高開低走的魔咒,反倒一路「炸裂」,評分最高時一度升至9.2分,目前穩定在9.1分。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熟悉豆瓣的網友應該知道一部影視劇在豆瓣拿到9.0以上的評分意味著什麼,《沉默的真相》上線僅半月就能收穫如此高口碑絕非易事。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梳理了「豆瓣電影」平臺上1579條劇評共1251963字的文本數據,進行了清洗、分詞以及詞頻統計等處理,期望能從受眾視角了解《沉默的真相》到底「好」在哪裡,口味日益挑剔的大眾為何對其如此滿意?在多部品質劇集的推動下,國產劇的新時代是否正緩步走來?
《沉默的真相》究竟有多「好」?
「紫金陳」這個名字隨著熱門網劇《隱秘的角落》的走紅開始被觀眾熟知,由於《隱秘》這部作品的成功,《沉默的真相》(下文簡稱為《沉默》)上線時就被貼上「紫金陳繼《隱秘》之後又一力作」的標籤。儘管身披作者與他作的光環走入大眾視野,《沉默》卻是憑藉自身故事情節與人物塑造的精妙取得了口碑炸裂的成績。
從2007年第一部文學作品《少年股神》的出版至今,13年間紫金陳共出版小說12本,豆瓣「讀書」板塊收錄了其全部作品,通過收集網友的評分可以發現,《長夜難明》(網劇《沉默的真相》小說名)的評分最高,為8.5。不僅高於所有作品的平均分且顯著高於其上一部引起熱議的改編作品《壞小孩》(網劇《隱秘的角落》小說名)的7.3分。
製圖:全媒派
紫金陳的作品自2016年開始走上影視化道路,除去第一部《駭故事之無罪日》僅獲得4.5分外,其餘三部均在8.0分以上。而《沉默》的評分則在四部改編影視作品中位列榜首,獲得了9.1的高分。
製圖:全媒派
除此之外,《沉默》的好評率也出奇的高。我們選取了近些年來評價人數在10萬以上、評分8.0以上並通過網絡平臺播出的國產懸疑、推理類劇作對比發現,《沉默》的「五星」獲得率最高,佔近三分之二,遠超其他同類劇集;而其「一星」「二星」的獲得率也是最低。與此同時豆瓣電影平臺的「短評」評分顯示,該劇的好評高達95%,一般佔3%,差評僅有2%。
製圖:全媒派
《沉默的真相》如何擊中大眾痛點?
《沉默》從開播到結局的整體走勢,可以用炸裂來形容。然而面對趨於一致的好評,我們不禁要問一問,這部網劇究竟是如何精準擊中大眾痛點,使日益挑剔的觀眾甘願成為其「自來水」的。
我們爬梳採集了豆瓣平臺的1579條劇評,總字數超125萬,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對全部影評的文本數據進行了分詞,篩選無意義詞語後提取高頻詞彙進行可視化呈現。
製圖:全媒派
進行清洗後的1579條影評文本數據中排名前25的高頻詞彙分別是:江陽(5521),真相(2524),正義(2171),侯貴平(1719),沉默(1507),作者(1371),故事(1290),嚴良(1198),朱偉(1171),原著(1021),劇情(953),張超(937),黑暗(914),角色(855),演員(842),社會(804),人物(804),小說(746),觀眾(713),檢察官(680),選擇(679),白宇(673),現實(652),長夜難明(640),生命(625)。
製圖:全媒派
通過簡單的梳理可以發現,TOP25的高頻詞彙按其指代意義主要可分為3類:第一類是對劇中虛擬人物的提及(如江陽、侯貴平、朱偉等);第二類是對故事內核的抽象概括(如真相、正義、沉默、黑暗等);第三類則是指向劇集外存在的人、事、物(如作者、演員、原著等)。下面我們將把這三類高頻詞放回原文語境來分析《沉默》究竟是如何贏得受眾好感的。
神性與人性交織的「角色」塑造
在多達125萬字的影評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是劇中的主人公——江陽(5521次)。相信很多看完劇集或原著的觀眾、讀者們,在聽到「江陽」二字時內心都會有所波動,「江陽」這一人物的塑造無疑是成功的,一切美好的詞語幾乎都可以用來形容這個平凡卻充滿「神性」的角色。
故事開始時江陽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檢察官,他活在充滿光亮的世界;而隨著真相的不斷揭露,江陽一步步走向黑暗,殘酷的現實令人唏噓;最終在真相浮出之際,江陽用生命完成了最後的使命,結束一場黑暗的同時也永久留在了長夜裡。
就為了還別人一個清白,搭上自己原本無限光明的一生,值麼?——「一開始或許有很多人驅使著我,可當我知道了那麼多真相,就沒辦法停下來了。」
江陽、侯貴平、嚴良三角色在劇評中的高頻關聯詞語詞雲。製圖:全媒派
在高頻詞中位列第四的劇中人物是侯貴平(1719次)。被一眾網友稱為「這個世界最初的光」的侯貴平的故事,也是一切故事的開始。政法系的高材生侯貴平來到苗高鄉支教,在鄉裡他幫助輟學的學生補習功課,希望她們能夠考上大學,活出自己的人生。直到有一天,學生翁美香服農藥自殺,侯貴平通過她的日記了解到翁的自殺並不簡單。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侯貴平拍到了關鍵的照片,並因此被幕後勢力屈辱殺害。
無論是江陽、侯貴平還是朱偉、嚴良等角色,《沉默》塑造了一批真實的、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卻賦予了他們神性的光輝,「願高貴的人類,友愛而善良」。為了等待一個不知會不會到來的黎明,他們義無反顧的走向黑夜。正如豆瓣網友@芸耶說的那樣:「在三個時空裡,他們都選擇了向前。」
黑暗與光明並存的故事「內核」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本劇在受眾認知中的形象,我們對豆瓣電影界面《沉默》劇評區中打分1星與2星的20位用戶發布的劇評進行了統計與分析,卻巧合地發現其高頻詞彙與高分劇評中的高頻詞彙存在很高的重疊率。
製圖:全媒派
其中在故事內核維度重疊的高頻詞彙有:真相、正義等。下面我們將這兩個高頻詞放回高分、低分評價的原文中進行分析:(左為高分劇評,右為低分劇評)
製圖:全媒派
嚴格來說,《沉默的真相》並不能算是一部合格的「本格派」推理小說,而是更傾向於「社會派」推理。因為它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口碑並非因為具備精彩絕倫的推理情節和懸疑設置,而是注重對人性與社會的深入剖析。
原著作者紫金陳談及創作理念時提到:「不管在哪個年代,赤子之心都是稀缺的東西,我們絕大多數人做不了英雄,但我們心中都住著一個英雄。如果說《壞小孩》的色調是灰暗的,《長夜難明》就是火焰的顏色,無論遇到多大困難險阻,主人公依然是黑夜中的火把,用赤子之心照亮自己和周圍的人。」對正義的追逐與勇氣或許才是這部劇打動觀眾的內核所在。
而正如高分與低分評價者都不約而同地提及「真相」與「正義」卻生發出背道而馳的理解一樣,該劇在展現「內核」的過程是充滿矛盾和衝突的。
關於真相,站在全知上帝視角的觀眾從一開始便知曉真相所在,而劇情世界的「普通大眾」在大結局才知道真相沉默了近十年。真相的「存在」與長久的「沉默」形成了揪心的牽引線,隨著主人公江陽傾盡燦爛一生,終於揭開了捂住真相的手,漫長的旅程最終迎來了尚算「完滿」的終點。
再來說正義,侯貴平為了揭露翁美香的真實死因被害身亡;江陽為洗刷侯貴平及被性侵女孩的冤案傾盡一生;朱偉、張超等人為守護江陽與追查真相不惜服刑。在整部劇集中,他們都堅守了心之所向的「正義」,也都付出了難以估量的人生代價。好在劇末之時,惡勢力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正義最終還是到來了。
《沉默》就是這樣一部又喪又燃的故事——劇情在一黑一白、一暗一亮的交疊中盤旋展開,它不斷將黑暗殘酷的現實撕開呈現給我們,將人拋入壓抑與煎熬的境地;又不斷的流露出光明溫暖的人間景象予人慰藉。這樣矛盾的故事內核迫使觀眾不斷的在腦海中問自己:我們看到的真相是真相麼?
「無名」卻驚豔的創作團隊
《沉默的真相》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口碑,不僅僅單純依靠故事本身,而是聚集了拍攝技巧、演員演技、巧妙剪輯等多方元素:三線並行的敘事結構、跨越時空的奇妙轉場、多個隱喻情節的暗設計等等,精湛的製作無疑推動本劇的觀看體驗達到最佳。
劇集播出後,有關導演的討論也上了熱搜。儘管畢業於知名院校,陳奕甫是專業能力極強的「科班出身」,但《沉默》一劇是他第一次「獨挑大梁」,製片方一開始對這位留洋新人導演抱有疑慮,而最終這部劇的成功證明了他的實力。
除了名不見經傳的新人導演,本劇的許多主要演員也都「不帶流量」。主角廖凡憑藉《白日焰火》奪得過「金熊獎」,奠定了其在國內影視界的地位,但他始終是一個小眾的存在。再來看白宇,這個被稱為「90後最老的一代人」的青年演員在熱鬧的娛樂圈也顯得有些低調。而其餘主要角色的扮演者寧理(飾張超)、趙陽(飾朱偉)、田小潔(飾陳明章)等人更是與「紅」不沾邊的演員。
四位主演的微博粉絲數,時間截至9月30日
但或許正是這樣冷門與小眾的主創團隊使口味挑剔的受眾更輕易的接納了它的出現,畢竟在粉絲經濟盛行的當下,流量與人氣的注入會使人下意識的為作品貼上「爛劇」的標籤。
衝破束縛,國產劇的新時代到來了麼?
雖不在TOP25高頻詞彙之列,卻被諸多網友反覆提及的詞語是——「國產劇」(260次)。近年來諸多驚豔小型網劇的崛起使國內觀眾重拾了對國產劇的信心與熱情。而《沉默的真相》作為今年唯一一部豆瓣評分9.0以上的劇集,可以說它的出現再次點燃了觀眾群體對國產劇新時代的憧憬。
下為「國產劇」詞彙相關豆瓣網友劇評:
@忙碌超人:國產劇看的不多,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之外就是這部,怎麼說呢,這幾部劇改變了我以往對國產劇「假」「作」「扯」的偏見(在家裡偶爾陪著家人看過一些)。和無證、隱秘一樣,會看的人很壓抑。但這部劇最後的結局很和諧也很合理,既讓人過了嫌疑劇的癮,也跟上了掃黑除惡的主旋律,雖然和隱秘是同一個作者所寫,感覺比隱秘要好,不可多得的良心劇!
@甦:一直喜歡懸疑片,而且一般不喜歡看國產,喜歡看國外的。最近我生平第一次主動花錢付費看完了《沉真》,真心是我看過的國產劇裡無人能及。
@越赴楚慈:國產劇如果能一直這樣高質量輸出那可就太好了,我看到了國產劇崛起的希望,沉默的真相,永遠滴神!
@梅光旭:劇中故事雖說是虛構,但也能引起不少人共鳴。中國在進步!希望以後更多更優秀的貼近生活,接地氣的國產劇誕生!沉默的真相!
@獨角孤狼:五星推薦《沉默的真相》,這麼精良的國產電視劇應該多多出現才好,不要讓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出現在影視行業,還國產劇一個欣欣向榮,還影視圈一個百花齊放,還觀眾一個萬象更新。
為了了解當前國產影視劇的質量現狀,我們整理分析了豆瓣平臺收錄的2020年已播出且有評分的198部國產劇的評分數據(下圖,時間截至9月30日),可以發現這些作品的評分集中在5.0-8.0之間,超過8.0的作品並不多,「大眾意義」上超過9.0的僅有《沉默》一部。(其餘兩部分別為《霧山五行》9.0,評價者不足8萬人/《我的三體之章北海傳》評分9.6,評價者不足3萬,較為小眾因此評分的參考意義不大)
豆瓣電影平臺收錄的2020年已播出且有評分的198部作品「評分」散點圖。製圖:全媒派
僅僅因為幾部口碑爆劇的出現就預言國產劇的新時代即將到來或許站不住腳,但以《沉默的真相》為代表的一系列良心劇作的出現仍讓我們看到了新的希望,正如劇中遲到了十年卻依舊到場的「正義」一般,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影視劇也在逐步迎來屬於自己的覺醒。
最後想引用豆瓣網友@孔鯉的話做結:
「我想表達的是,這部劇是一部主旋律。任何時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只是主旋律有時不以主要歷史人物為敘述對象。讀過原著的朋友當然非常清楚原著結尾的落點是什麼。而這恰恰是本劇所想要表達的情感對象。這不是《天下糧倉》,不要列隊磕頭等青天大老爺,這是向死而生般地逼老天痛哭。人永遠是生生不息的,人永遠是要奮鬥的。人不能躺著等正義的到來,那樣正義永遠不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