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魚片」本是古代中國特色菜,如今為何成為了日本料理的代表?

2021-01-09 一個人談歷史啊

一提起日本料理,每個人都會立刻想到:壽司、鐵板、天婦羅、刺身、鰻魚、壽喜鍋。特別是這個刺身,已經成為日本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一道菜。

日本自詡為「全能食魚國」,吃魚肉就是國粹,蒸煮燉炸等各種吃法中又最喜歡吃刺身,在招待外國客人時也以刺身為最高禮儀。可以說,刺身並非日本本土的美食,而是我國流傳千年的一道傳統菜——魚。

早在原始居民在河邊和海邊定居之後,人類就有了吃魚的歷史。常言道:「魚鳥牛羊,最鮮為魚」,保持最原始鮮味的吃法就是刺身。

刺身,也就是生魚片,在我國古代又被記為魚膾、魚膾或魚肉。

我們國家關於吃生魚片的最早的文字記錄,可追溯到《詩經·小雅·六月》:「吉甫燕喜,多受福。來來去去的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大魚大肉。侯誰來了?《張仲孝友》,這是《膾鯉》即生鯉魚片。《論語》、《春秋》、《孟子》等書中都有關於「魚」的記載。

魚生源於唐代傳入日本。」最早關於日本吃魚的記載,是在公元7世紀,是中國文化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唐代。在「刺」字出現之前,日文的「切片」用漢字「切片」表示所有生切片,並沿用其在漢語中的意思。」

為何魚生到日本便會迅速走紅?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這個問題。

日本屬於島國,國土多山林,又四面環海,且屬溫熱洋流交匯處,魚類資源豐富。人們常說,「幸運在山」,「幸運在海」,我們口中所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他們發現,在山裡捕魚比在海裡捕魚來得更快、更多,魚很快就成為日本人餐桌上的主要肉食。

另外,日本人食用的魚類為海水魚,其攜帶的寄生蟲大多不能正常寄生於人體內,後來隨著冷凍技術和食品加工技術的發展,這種寄生蟲的危險性又進一步降低,所以日本人吃生魚片顧忌不大。而且寄生蟲,也是我國明清魚生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一個重要原因。

明朝,人工養魚的數量開始增加,魚餌所用的人畜糞便多,因而寄生蟲汙染的情況時有發生;清代人口為歷代以來最多,人類活動範圍廣泛,使野生魚類與人畜糞便接觸的機會大,寄生蟲感染率也高。高寄生蟲風險的魚生因此退出中國飲食主流。

公元7世紀,日本天武天皇發布了歷史上第一條「食肉禁令」,規定:「自今及亦四月朔後,凡九月三十日前,莫食牛、馬、犬、猿(猴)、雞等肉,除禁例外,若有違者罪之,亦不得食。」此後,許多統治者也頒布了這條禁令,並加以補充。食肉禁令的產生是日本社會生活、文化和政治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社會生活因素

早先的「禁食令」實際上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例如,《天武天皇令》中明確規定,禁食四至九月份為禁食期,禁食對象僅限於牛、馬、犬、猿(猴)、雞,可耕地馱運牛馬,雞狗可隨時看地,豬、鹿等肉品也可全年食用。事實上,這也就是孟子所說的「不違農時,谷不勝食也;數魚不勝食也,魚不勝食也;斧頭不勝器也,山不勝木也」。

二、文化原因

公元5世紀左右傳入日本的佛教,很快就被各階層人士所接受。並且佛教提倡生者平等,殺生是罪,所以在後來的「食禁令」中,禁食的範圍越來越廣,對象越來越多。例如在《續日本紀》中也有關於保護豬的記載:「及買畿內民私養之豬,置之山野令遂命。」

三、政治原因

《禁食令》表面上是為了保護農業生產,宣傳佛教,維護民生,實質上是逃避不了統治階級維護社會秩序,鞏固統治的根本目的。所以,隨著「肉食禁令」的加強,來自深海的魚便承擔了日本人對肉類的需求,並最終成為了一種主流飲食文化。

生魚片起源於中國,這一事實得到學者們的普遍認同,並在東渡後傳至日本,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這並不是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的輕視,而是它有自己比較適合發展的土壤。

魚生文化傳到了日本並得以傳承,這就像我們笑稱為「樂器之王」的嗩吶,其實是從波斯傳到中國,最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現象之所以出現,不是由於各國對傳統文化的漠視,而是由於文化自身的發展,是文化和文化之間深層互補的結果。

當今全球化背景下,我們所要做的,不僅是重視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更是要培育和鞏固跨文化性格,倡導新的文化發展觀,建立一種海納百川、兼收並蓄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從不同的文化中尋找共同點,把不同的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新近形成的融合文化下共同解決問題,尋求發展」。作家:蓬山遠校訂/編輯:莉莉絲

相關焦點

  • 「生魚片」本是古代中國特色菜,如今為何成為了日本料理的代表
    刺身,即生魚片,在我國古代又記為魚膾,膾或鱠。 我國最早的關於吃生魚片的文字記錄,可以追溯到《詩經 小雅 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來歸自鎬,我行永久。飲御諸友,炰鱉膾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這其中「膾鯉」即生鯉魚片。後來春秋《論語》、戰國《孟子》都有過關於「膾」的記載。
  • 生魚片是日本料理?其實你們都忘了它是來自中國
    生魚片又叫做魚生,是不需要經過炒、炸、蒸等烹飪方法做成的一道美食,生魚片的營養很全面,在日本可以說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美食,那麼你聽到「生魚片」這三個字是不是以為這就是一道日本料理呢?其實你們都錯了,這是一道徹頭徹尾的中國料理「膾」這個字最早的時候是指切細的生肉,根據《孟子。
  • 日本生魚片很有名,但是中國生魚片並不陌生
    很多人都不知道生魚片是怎麼吃的,古代中國有吃生魚的習慣,也叫「膾」,在唐代,國力空前,當萬國來到賀時,生魚的食用方法逐漸向日本傳播,經過食品原料展的改進和擴大,成為的聞名世界。有記載的刺身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從春秋時期開始,中國的人們就嘗試過生魚片的味道,此時,王公貴族和傭人都可以嘗到生魚片。吃生魚片的傳統在唐代得到了發揚,到了明代逐漸衰落,到清末從中華民族的主流飲食文化中消失了。在中國生魚片最繁榮的唐代,生魚片被傳給喜歡學習大唐文化的日本。
  • 魚生源自中國,日本卻將其發揚光大,中國人為啥不吃生魚片
    如今去日本旅遊,我們最常見到的美食就是生魚片,同樣在日本人的眼中,生吃也是被認為是一種最健康的飲食方式,因此無論是生魚片還是其他的蔬菜瓜果,日本人都比較喜歡生吃,當然如果沒有寄生蟲,那麼生吃這種文化還是值得我們提倡的,至少這也算是一種比較健康清爽的飲食習慣吧。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這種懂得感恩的日本飲食文化和對生活滿懷尊重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說到日本飲食,日料是不可迴避的話題,日本料理即「和食」。日本料理起源於日本列島,逐漸發展成為獨具日本特色的菜餚。日本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鮮美、形多樣、器精良,而且日本料理是順應自然的本真食物,「不時不食」,說的就是不到恰到好處的季節,就不該違背本真去吃這類食物。
  • 為什麼日本人要吃生魚片,魚肉煮熟吃難道不香嗎?
    而這其中,日本料理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日本料理四個字,在很多人眼裡,便代表著壽司、生魚片和清酒。壽司看起來就是飯糰,很好吃,也最容易被國人所接受;清酒相比較於中國的白酒和很早就進入中國的啤酒、紅酒以及其他洋酒來說,雖然味道和口感有些怪,但喝著喝著也能習慣。唯有生魚片,因為是生食,對於幾千年來只吃熟食的中國人來說,還是有著一定的接受難度的。
  • 中國古代的「醃製零嘴」,傳入日本後,如今當地人吃飯已離不開它
    一個國家的飲食特色來源於各種各樣的因素導致的,就比如食物的來源,因為食材擁有地域性的緣故,所以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這類食材總是能夠更被開發,就比如內蒙古的羊肉料理和廣東的海鮮料理,就是因為食材的不同而出現的差異。
  • 尋味|福建寧化魚生:絕望的生魚片
    說起魚生,我們往往先想到的是日本料理中的「刺身」。日本人擅長料理各種魚類的確不假,但追根溯源,這生魚片還是我們老祖宗的首創。自周代以來,生魚片就是古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對生食非常熱愛的古人,還曾用一個「鱠」字來專門代表生魚片。於是我們經常能在詩詞裡讀到生魚片的身影,尤其是唐代,最為盛行,幾乎有名的詩人都曾寫過魚膾。白居易說:「朝盤鱠紅鯉,夜燭舞青娥」,把吃生魚片與看歌舞並列,可謂為人生快意。
  • 日料菜單上的生魚片都是啥魚?這種「合成」的生魚片,有兩種顏色
    如今走在中國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日本料理店。雖然都是日料,但是它們之間也有很大區別。有的日本料理店,就只賣日式便當、日式拉麵。有的日本料理店,則會賣高檔一點的刺身和壽司。刺身是日料中的精華,也是日料中較為昂貴的部分。
  • 日本生魚片世界有名,但中國魚生也並非寂寂無名
    隨著日料的普及,大多數人對日本生魚片的接受度逐漸提高,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生魚片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中國古時就有吃魚生的習慣,那時還叫做「膾」,到了唐朝,國力空前,萬國來賀,魚生的吃法也就逐漸傳到了日本,經過改良和對食材的拓展,成為今天聞名世界的刺身。
  • 為何日本人常吃生魚片,卻不見他們擔心有寄生蟲?看完就明白了
    唐彥謙的《索蝦》、袁枚的《隨園食單》等作品,無不顯示出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上,中國人們對吃的喜愛和推崇。隨著世界關係的緊密連接,我們了解到世界上有許多個國家吃的東西和我們都不一樣,對待食物的方法和我們不一樣,各個地區的美食文化也都相去甚遠,例如日本的「吃文化」,就是好吃「生魚」了。
  • 日本料理的經典菜餚
    有很多小夥伴都很喜歡吃日本料理,日本料理不僅美味而且清淡,營養,並且顏值很高,那麼日本料理中都有哪些經典菜餚呢?跟我來看壽司日本的傳統飲食裡最著名的就是壽司,一說到日本的飲食不得不說有一樣美食是日本料理的代表。
  • 日本美食,生魚片,您吃過嗎?
    那麼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日本美食的代表生魚片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靠海的國家那麼就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說呢在日本生魚片是日本的代表的美食之一就相當於我們北京的烤鴨一樣出名那麼說了這麼多廢話我們先來看一下生魚片的介紹吧,當然今天我們講的是日本最出名的一種魚就是三文魚那麼先來看生魚片的介紹吧生魚片又稱
  • 懷石料理大魚大肉,其實大錯特錯?日本四大菜系怎麼吃才內行?
    日本人要如何向外國人說明日本料理?日本在古代會狩獵、會吃肉。但是,隨著佛教傳入,就逐漸減少吃肉。日本的神道教也討厭吃肉,所以日本料理鮮少有肉。另外,日本四季分明, 四面環海,所以有豐富的魚和蔬菜,享受這些食材的美味,就是日本料理。
  • 10大臺北最受歡迎的日本料理店,看見一家就止不住口水!
    請在臺北享用美味的日本料理。臺灣有百年歷史的家族擁有的商店和日本著名餐廳的海外分支機構。這些商店具有可媲美日本的正宗口味和一流的性價比,因此受到粉絲的青睞和追捧。Chefshowtime:無邊界的私人美食Chefshowtime擅長於各種日本料理和甜品飲料,精心選擇最佳食材,遵循日本傳統飲食文化,並對其進行本地化,以使這些食物更適合中國口味。所有菜餚都很精緻,並創造出無國界的私人家庭美食。紅燒豬肉飯和poi甜點是其特色菜。
  • 東瀛隨口說之日本料理
    平時大家一提起日本料理就會想起生魚片,刺身,天婦羅,日本拉麵等,其實,日本料理也包含種類繁多,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單一和清淡。日本是以米飯為主食,再配上其他菜餚--湯,蔬菜,魚,肉,醬菜,海鮮等。所謂的料理就是這些的統稱。
  • 為什麼日本的炸雞叫「唐揚」?開動前,5個必學的日本料理漢字課
    而「唐」一字據說是源於中國,因為江戶時代日本從中國引進的料理中,當時就有「唐揚」一詞,推測這種料理方式是源自於中國。「唐揚」意思變成炸雞,其實與二戰有關。因為戰爭食物短缺,當時日本大量蓋了養雞場,炸雞料理也變得普及,漸漸地「唐揚」就變成炸雞的代名詞了。「唐揚」和「フライドチキン」都是炸雞嗎?
  • 福利|日本料理到底怎麼吃?
    日本料理講究食材原汁原味,而且衛生管理嚴格。這就導致了一半的食物是半生或者全生的,生魚片,蔬菜沙拉,生雞蛋,甚至生肉,比比皆是,對於常年在爆炒、煎炸、烘焙、燉煮等等多種烹飪手法中成長起來的中國口味,著實是種衝擊和考驗。    食物很大一部分是冷的。當然也有天婦羅、拉麵、鰻魚飯等等熱食,但冷食的種類和比例遠遠高於中餐。飯糰便當什麼的。不光是可攜式的。
  • 5樣被誤以為是日本的東西,都是中國發明的,日網友:難以接受
    1、和服這是最具日本色彩的服裝,一說到和服大家肯定最先想到日本,但事實上和服最早也起源於中國,一開始被稱之為「吳服」。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進行海上貿易,大量服裝和縫製方法傳入日本,成為日本的主要服裝。後來日本對吳服不斷進行改進,融入了唐朝服飾的特點,逐漸形成了現在的「和服」。
  • 日本四大料理都有什麼講究?
    這種說法有一點道理,不是說窮與不窮的問題,而是說出了中國料理(日本稱「中華料理」)與日本料理(和食)的根本不同——日本料理多崇尚自然美味,而中國料理多喜歡加工美味。去年,我在東京接待了一位來自重慶的朋友,多年不見,特地約了一家日本料亭,想請他品嘗最正宗的日本懷石料理。沒吃幾口,他就跟我說「有沒有味精?」我說「一般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