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丁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原本印滿賽事的2020體育日曆陷入停滯,也暫時抑制了日常體育用品消費。對於體育上市公司而言,相較當下遇到的種種經營困境,2019年可謂是幸福的回憶。
在這一年裡,有些公司繼續疾攀高峰,有些公司在谷底徘徊;在這一年裡,有些公司開拓進取,收穫頗豐,有些公司投機取巧,終究竹籃打水;在這一年裡,有些公司波瀾不驚,安安穩穩待來年。
過去的2019年,作為體育產業翹楚的中國體育上市公司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新華體育匯集梳理了A股、港股、美股以及在新三板掛牌的英雄互娛、恆大淘寶,一共32家公司的2019年財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科學計算,新華體育獨家發布《體育上市公司發展力排行榜》,分別從營收、淨利潤、現金流淨額、研發投入、研發強度、淨資產收益率和市值排行等維度,勾勒行業和公司背後的發展「畫像」。
「百億俱樂部」豪取六成營收,淨利潤「一覽眾山小」
2019年,在內外部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體育上市公司專注主業,業績整體穩中有增,32家上市、掛牌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765.75億元,同比增長12.71%;實現淨利潤137.35億元,略有下滑0.69%;若統計剔除恆大淘寶和萬達體育,30家公司實現淨利潤177.94億元,同比增長11%。
而同期,滬市主板公司實現營收增長9%,淨利潤增長9%;深市公司實現營收增長10.2%,淨利潤增長3.4%。
在32家體育公司裡,有21家公司實現營收正增長,佔比65.63%;15家公司實現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
就體量而言,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李寧、波司登等5家公司進入「百億俱樂部」,共計營收1163.43億元,營收佔比為65.89%,實現淨利潤154.44億元,淨利潤佔比為112.44%,明顯呈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
其中,安踏體育(339.28億元)、滔博(336.9億元)、申洲國際(226.65億元)穩坐體育上市公司營收榜三強位置,李寧(138.7億元)、波司登(121.9億元)緊隨其後,特步國際、萬達體育、華米科技、西王食品、361度位列營收榜前十。
就淨利潤排名來看,2-3名排序略有變化。安踏體育(53.44億元)繼續位居體育上市公司淨利潤榜首;申洲國際憑藉50.95億元的淨利潤大幅甩開滔博,位列第二;滔博(23.03億元)則退居第三;李寧(14.99億元)和波司登(12.03億元)分別位列第四和第五;非凡中國2019年營業收入只有5.7億元,營收排名靠後,主業雖不振,但通過出售李寧公司股票而獲利8億元,最終以7.6億元的淨利潤飆升至第六;特步國際、華米科技、361度、比音勒芬分別位列七至十位。
值得一提的是,「百億俱樂部」成員均在港股上市。如果將他們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放在A股比較,也是妥妥的優質藍籌。
位列榜首的安踏體育,在滬深3700家公司裡營收和淨利潤兩項關鍵指標分別能排到第243和99名,與食品賽道龍頭企業海天味業、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不分伯仲。
安踏孵化十年的FILA品牌在2019年貢獻營收147.7億元,同比增長73.9%,安踏主品牌營收為174.49億元,同比增長21.8%;兩者之間差距愈來愈小,FILA已經成為安踏體育的新增長引擎。
運動鞋服企業優勢難撼,後來者勢頭正盛
從產業結構來看,14家運動鞋服類企業仍是體育上市公司的主力軍,共計實現營收1396億元,營收佔比79.08%,實現淨利潤167.57億元,盈利佔比122%。
安踏體育、申洲國際、滔博和李寧、波司登等五家運動鞋服類企業佔據體育上市公司多個榜單前五,這也充分說明國內運動鞋服行業壁壘加深且不斷強化,差異化競爭格局下當前高景氣度有望維持。
特步國際、361度、比音勒芬和健盛集團保持營收與淨利潤雙增長。361度、比音勒芬和健盛集團淨利潤增速分別達到42.39%、39.13%、32.39%,超過行業龍頭安踏體育的30.25%。
以戶外鞋服起家的探路者在2019年轉讓了易遊天下和綠野國旅的股權,放棄旅行服務業務「聚焦主業」,營收雖然負增長,但淨利潤達到1.13億元;主營業務為戶外用品和鞋服的牧高笛,營收和淨利潤雙雙負增長,但維持住盈利正值;只有三夫戶外和貴人鳥出現營收與淨利潤雙降並虧損,貴人鳥2019年巨虧10.18億元,因為連續三年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相較安踏體育等上市已久的傳統運動鞋服企業,春風動力和華米科技這兩家分別在2017年和2018年新鮮上市的「後來者」,業績增長突出。
春風動力主營業務為動力運動裝備,全地形車和運動摩託車,去年營收增長27.4%,達32.4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50.57%,為1.81億元。
近幾年來,智能可穿戴與體育產業高度融合,消費者對於智能運動手錶的購買熱情愈發高漲。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華米科技通過自研晶片和生產智能運動手錶,2019年創造營收58億元,同比增長58.12%,淨利潤5.75億元,增幅達69.15%。
兩家自行車上市公司上海鳳凰和信隆健康,攜手從共享單車泡沫中走了出來。伴隨興起的國人騎行熱,上海鳳凰2019年營收和淨利潤分別為9.75億元、0.27億元,增速為28.02%、33.39%;信隆健康2019年營收為19.67億元,增長30.87%,淨利潤0.42億元,同比增長283.87%。
商譽仍在減值,風險有待出清
在2018年,體育上市公司中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多數是因為有大量計提商譽減值,探路者甚至因此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兩年業績虧損。
到了2019年,這種情況仍在延續。
計提最大的當屬萬達體育,產生了2.5億歐元(約20億元人民幣)的商譽減值,主要來自2015年以總價約9億美元收購的世界鐵人集團。這直接導致了萬達體育淨利潤由盈轉虧,全年巨虧2.7億歐元(約21.2億元)。
其次是西王食品,2016年耗資7.3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運動保健品公司Kerr100%的股份,但因為去年運動營養板塊境外部分業績未及預期,營收減少2.02%,為57.27億元,於是商譽計提15億元。2018年西王食品淨利潤4.69億元,2019年則因為商譽資產減值,淨利潤大幅下滑-260.52%,虧損達7.52億元。
貴人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對控股子公司名鞋庫計提了0.76億元的商譽;三夫戶外2019年度財報淨利潤為負,稱主要受存貨跌價準備及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等影響。
特步國際則在2019年財報中首次確認了商譽。這源於去年公司宣布啟動多品牌戰略:與美國Wolverine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大中華區經營Saucony(索康尼)和Merrell(邁樂)品牌;同年8月,又完成了對瑞士運動品牌K-Swiss(蓋世威)和法國運動品牌Palladium(帕拉丁)的收購。也因此,特步國際的商譽增至8.3億元。
而剛剛再次更名的當代文體,過去數年多次收併購,帳面上躺著33億元滾滾商譽「天雷」,卻硬扛著不願大幅計提。上交所6月10日發函質疑:新愛體育虧損6.64億元,漢為體育虧損6054.84萬元,為什麼不做資產減值?
幾項關鍵數據可以解釋當代文體不願推動減持:業績出現雙降,營收17.82億元,同比減少33.21%,淨利潤1.05億元,同比減少40.9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淨虧損5.09億元,公司報告期主要依靠非經常損益盈利;截至6月12日,大股東們有共計2.32億股被質押。
這表明,一些玩資本遊戲的體育公司,其高估值難以繼續維持,市場仍在為前幾年體育產業的「資本熱」買單。風險有待持續出清。
雖然商譽減值會在短期內影響公司利潤,但當減值過後,才能反映公司真實價值。
現金流整體回暖,但「亞健康」群體趨向固化
公司的存在是要實現盈利,然而盈利又不僅僅是利潤表中披露的淨利潤,而是實實在在能夠在經營中產生現金流。
新華體育統計,32家體育上市公司2019年經營現金流淨額合計為269.68億元,2018年為196.4億元,同比增長37.31%,經營現金流整體回暖。
從規模上來看,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和李寧等四家上市公司經營現金流淨額超過30億元,屬於第一陣營。
如果經營性淨現金流大於淨利潤,甚至超過淨利潤的增長速度,通常是競爭力強的體現,表明公司可以通過佔用上下遊的現金來進行經營。
結合淨利潤增速來看,安踏體育、滔博、申洲國際、李寧、361度、春風動力、比音勒芬、信隆健康等8家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和淨利潤同步保持較高增長趨勢,說明公司主營業務發展良好,所披露的淨利潤質量可靠,屬於優質增長型。
特步國際、星輝娛樂、健盛集團、金陵體育、上海鳳凰、探路者等6家公司淨利潤和經營現金流保持同步增長,屬於穩健增長型。
營收端和淨利潤端表現出色的華米科技,卻在經營現金流上有失水準,2019年同比下滑-39.51%,減少了2.8億元,說明公司可能採取了比較激進的銷售賒銷行為,而這種情況通常匹配的是應收帳款或存貨大幅度的增長:2019年華米科技應收帳款增長220.64%,達1.89億元,存貨增長84.43%,為8.94億元。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波司登身上:2019年經營現金流12.33億元,同比減少18.29%。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波司登存貨為27.3億元,同比增長41.2%。其中,製成品存貨為22.6億元,同比增長約61.4%。此外,波司登存貨周轉天數上升至155天,較上年的129天增加28天。
同時,2019體育上市公司現金流排行榜顯示,恆大淘寶、貴人鳥、中體產業、萊茵體育、智美體育和三夫戶外等6家公司現金流淨額為負值。反映相關公司處於「亞健康」狀態,自身造血能力出現了問題。
恆大淘寶頭頂馬雲和許家印光環,國內資本市場名副其實的「足球第一股」,但2019年現金流淨額為-22.2億元,同比繼續下滑40.21%。雖然公司2019年門票和廣告業務帶動營收增長29.85%,達到7.83億元,但球員薪酬及轉會費用居高不下,使得淨利潤虧損-19.43億元,也累及現金流表現不佳。
而在2020年上半年,包括中超球隊天津天海在內的14支職業聯賽球隊宣布解散退出足壇,拉響了「金元足球」的警報。
受「遞國旗」和「拽停選手」等事件影響,智美體育付出了傷筋動骨的代價,失去了一手打造的「奔跑中國」馬拉松運營權,2019年營收銳減65.09%,現金流則驟減157.8%,為-0.56億元。
2019年3月,高繼勝家族將萊茵體育控股權轉讓給成都體投集團後,公司戰略聚焦似乎全無,最直觀的反映就是營收跌幅高達八成,靠著最後時刻甩賣資產才扭虧為盈,而經營現金流從2018年的4.64億元重挫119%,為-0.88億元。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仍在持續。對於體育上市公司而言,穩定充沛的現金流直接關乎到公司生存和戰略目標的實現。經營虧損不一定會讓公司倒下,但現金流斷裂卻會導致業績優秀的企業轟然崩坍。擁有健康的現金流,才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製圖:崔書浩、王劍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