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都是什麼,它們有何區別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玉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價值。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認為:「玉,石之美者。」他根據玉的特徵,提出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在古代的玉器中,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屬於圓形玉的範疇,是傳統玉文化的重要載體。這四種形似四胞胎的玉器,擔負著怎樣的功能呢?

上圖_ 古代龍紋玉璧

同工同源 互有交集

新石器時期,先民製作石質工具時,發現了質地溫潤的玉石。他們利用工具,切磋琢磨,勾勒造型,製成氣質古樸、做工精細的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玉器。這四種玉器的實際運用,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玉文化。

從形制上看,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的特徵是中央穿孔的扁平圓形。這四種玉器既是象徵身份和地位的佩飾,又是社會交往中的信物和禮品。古人迷信玉有闢邪防腐的功能。西晉名士葛洪在《抱樸子》中說:「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等葬玉的出現,成為古代貴族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上圖_ 商朝玉聯璧

如何區分「玉器四胞胎」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是長相類似的「玉器四胞胎」,令人難以分辨。事實上,只要看清孔的大小,就能準確辯認這四種玉器。《爾雅·釋器》明確指出:「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兩晉文學家郭璞注釋:「肉,邊;好,孔。」學者邢禹疏做出了進一步解釋:「肉,邊也,好,孔也,邊大倍於孔者名璧,孔大而邊小者名瑗,邊、孔適等若一者名環。」

簡單來說,根據玉器的環邊和中孔的關係,判斷玉器種類。環邊和中孔比例達2:1(小孔)的是玉璧,環邊和中孔比例相等的是玉環,環邊和中孔比例達1:2(大孔)的是玉瑗玉玦則是環邊中多了一道缺口,一眼就能認出來。

上圖_ 漢代青玉玉環玉璧

玉璧:規格最高 功能細化

別看四種玉器形制近似,古人在使用時進行了功能細化。就玉璧而言,古代社會崇尚「天圓地方」,仿天制璧,因此,《說文解字》曰:「璧圓像天」。《周禮·春官·大宗伯》也載:「以蒼璧禮天,地黃琮禮地。」 在祭天儀式中,青玉璧是古代規格最高的玉器。

《荀子·大略》中記載:「問士以璧。」使者出使領國,需要向對方贈送「贄禮」。象徵權力的玉璧是禮儀制度中最重要的禮器,以此表現問候和敬意。受此影響,貴族將玉璧視作特權的一部分,玉璧成為高端玉器的代名詞。

在古代社交活動中,地位低的人往往向地位高的人贈送玉璧,傳遞問候、效忠等信息,在此之後,互贈玉璧成為知心相交的信物。《周禮》就有「子執古璧」、「男執蒲璧」的記載。而《世話新說》中用「璧人」形容儀容美好的人。

.

上圖_ 春秋戰國玉瑗佩飾

玉瑗:召人以瑗 男女通吃

玉瑗同樣不簡單。首先,玉瑗是一種裝飾物。早期的玉瑗孔大環小,是男女皆宜的臂飾品,與現在的手鐲類似。其次,玉瑗還是禮器。荀子曰:「召人以瑗。」君王要召見外國使節或朝廷大臣時,使者會持緩相贈。瑗,從字體結構上看,爰有兩手共握一物的意思,有引導、扶助的意思。體現君王對當事人的重視和尊重。

最後,玉瑗具有實用功能。漢朝時期,玉瑗平直的造型變成中間厚實、環邊漸薄的棗核形狀。《說文》釋義:「瑗,大孔璧,人君上除陛以相引。」也就是說漢朝皇帝上下臺階時,和近侍同握一塊玉瑗,這樣能夠防止皇帝摔倒,還能體現皇家威嚴。清朝文學家桂馥在《說文義證》中認為:「(玉瑗)孔大能容手。」從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玉瑗的禮器功能退化,裝飾功能得以放大,經過分化發展,玉瑗演變成女性手鐲和男性佩飾。

上圖_ 戰國玉環

玉環:瑞玉示好 和諧配飾

玉環自出現以來,始終是裝飾性的配飾。春秋戰國時期,由璜、環、瓏、琥、觿、珠等組成的「組佩」,受到貴族階層的追捧。組佩以玉環和玉璜為主體,玉質的瓏、琥、觿、珠為懸飾,貴族佩戴組佩,以玉德彰顯人品和權威。

「環」和「還」諧音,故而玉環是寓意美滿和諧的信物。荀子云:「反絕以環。」在古代社會關係中,一方把玉環送給另一方,表示召回絕交的人,恢復原來的關係。當罪臣流放外地時,如果收到君王送來的玉環,說明當事人還有復見君王的機會。

上圖_ 春秋時期玉玦

玉玦:用途眾多 形制豐富

玉玦是最早與文化結緣的玉器之一。在不同時期,玉玦呈現不同的形狀,發揮不同的功能。新石器時代,成對出現的玉玦,是古代最早的耳飾。時至戰國,由於漢字中「玦」通「決」,有決斷、決絕的意思,《莊子》表示:「儒者授珮玦者,事至而斷。」鴻門宴上,謀士範增「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立刻決斷。而項羽「默然不應」。《白虎通義》也認為:「君子能決斷則佩玦。」漢朝時,貴族佩玦蔚然成風。

古代崇尚「以玉斂葬」,體形較大的玉玦,充當著禮器陪葬死者。紅山文化中典型的「玉豬龍」,出土時通常放置在死者的心胸處,這種似豬類龍的「獸形玦」,在當時被認為是人與神靈溝通的神器。較小的玉玦還被嵌入死者的眼窩,達到「以玦示目」的目的。

上圖_ 柱狀玉玦

另外,玉玦還有實用性。戰國末期學者毛亨提出:「韘(shè),玦也。能射御則佩韘。」唐朝文獻《孔穎達疏》也載:「玦,鉤弦也。」在射箭時,一手持弓搭箭,一手以玦勾弦,以求拉力達到極致,這說明玉玦具有實用和裝飾雙重功能。

北宋《廣韻》所言:「玦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義取決。」和玉環相似,玉玦還扮演著符節器的角色,三國時期,袁尚和袁潭在袁紹病故後爭權奪利,謀士審配寫信勸說袁潭:「如又不悛,禍將及之,願熟詳吉兇,以賜環玦!」結果「潭不從」,顯然袁潭送去了玉玦,表示與袁尚徹底決裂。

上圖_ 漢代谷紋小玉瑗

通過對比,可以得知玉璧、玉瑗、玉環、玉玦是早期玉器的精品,在形制和紋飾略有差異。這四種玉器隱含的特殊信息,充實了傳統玉文化的精神內核。《禮記·學記》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玉經過雕琢方能成器,人通過學習才可成才。人們在佩帶玉飾的過程中,警示自己應該成為具備「玉德」的君子,這正是玉文化歷久彌新的秘訣。

文:計白當黑

參考文獻:柴晨鳴 《古代玉玦的用途和形制舉要》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其中一個竟然表示絕交?千萬別送錯了!
    左上:商 紅沁玉瑗 左下:良渚文化玉環 右上:紅山文化 玉玦 右下:宋 紅沁玉壁外形相似的古代玉器「四胞胎」雖然看起來都是圈圈,但「玉璧、玉瑗、玉環、玉玦」叫法和用途卻各有不同。>明 鏤空雕麒麟雙鳳紋出廓玉環玉玦玉玦,與玉環的形制極為相似,唯一的區別在於玉玦有缺口,而玉環則完好無缺
  • 玉文化禮器之《西漢白玉雕四靈出廓鳳紋壁》鑑賞
    玉璧是一種中央有穿孔的玉器,為我國傳統的玉禮器之一,也是「六瑞」之一。《爾雅·釋器》載曰:「肉(周圍的邊)倍好(中間的孔)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故而根據中央孔徑的大小把這種片狀圓形玉器分為玉璧、玉瑗、玉環三種。
  • 名字帶玉雖然美,但這個代表玉石的字可得慎用!
    甲骨文的「夬」玉環有缺,是為「玦」,古來有訣別之意。王字旁,一般表示的類別多是玉石,而「夬」字的甲骨文看起來就像一個人拿著一塊有缺口的環形玉在向別人送出去(如上圖)。雖然「玦」送人、起名不大合適,但是自己佩戴還是可以的。君子配玦,有提醒自己做事要果斷之意。歷史上關於「玦」最出名的事跡就是鴻門宴上,「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範增舉了多次玉玦示意項王殺劉邦,可惜項王當斷不斷,結局自然是反受其亂,被逼得自刎於烏江。
  • 拍圖論玉:全面解析館藏戰國谷紋玉環
    二、玉環通體包漿厚重,呈現美麗的玻璃光光澤,在玉環的邊緣有兩處棕褐色沁,已深入玉質肌理。一般此種古玉玉質都不是很好,加工比較粗糙,拋光不夠精細,純粹作為葬玉來使用。此種古玉如果經過盤玩,玉內吸附的有機質析出,也會出現比較柔潤的包漿。
  • 小南山遺址|「玉」破天驚,東亞文明的曙光
    小南山遺址發掘出土包括玉玦、環、管、珠、扁珠、璧飾、錛形墜飾和玉斧等玉器200多件,經科學檢測為9000年前的玉器,因此構成了迄今所知中國最早的玉文化組合面貌,尤其玦飾、玉管、璧飾等文物,對其後的東亞玉器文化研究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 「玉出紅山」:你當我不知道,古時候「豬」就是「龍」的意思
    國家博物館的「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已經開幕一個月,你有沒有去看呢?作為國博迷妹的慢慢當然是第一時間就去了,這兩天還二刷了一遍,因為實在是太喜歡玉了。紅山文化遺址,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後期最具代表性的考古發掘之一。
  • 鑑定:玉,滑石,翡翠三者有何區別?
    玉,在我國是美石的同義語。古人視玉為寶,今人又把珍貴的玉石稱為寶玉。我國是一個玉石之國,但目前國內的珠寶界、考古界和地質界對玉、玉石和寶石的定義是有區別的。中國古人不僅認為飾用這種玉可以闢邪,而且認為飲用玉粉可以治病。然而不論歐洲人也好,喜歡玉器的墨西哥和紐西蘭人也好,都沒有中國人使用軟玉的歷史悠久。中國在世界上有「玉石之國」之稱,這同發現和使用軟玉的悠久歷史有關。 軟玉在我國有白玉、青玉、碧玉、黃玉和墨玉等品種。它們與硬玉不同,是由角閃石族礦物中透閃石陽起石礦物(以透閃石為主)組成的緻密塊體。
  • 細品千年神器之戰國雄風古玉
    今天我們看到世界各大博物館所珍藏的戰國玉器,幾乎件件都是精美絕倫的稀世珍品。戰國 獸面帶鉤 帶鉤。較之春秋帶鉤,戰國帶鉤形制由短寬變為窄長,並且多數為四方體和四方紐。戰國帶鉤尾部下沉,鉤尾略高於鉤鈕底線。
  • 戰國王室大墓古玉珍品:工藝精湛,高清賞析!
    雙鳳紋玉梳 片雕玉人傭 谷紋玉環
  • 連孫權都想盜掘的南越王墓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在這裡趙嬰齊恐怕不只被「嚇大」的原因,中原實力在增強,南越在衰弱,這種反差他可能比任何人都有更深的體會。 南越國和漢朝這種君臣關係,一直只見諸於史料,未實物印證。三國時期孫權聽聞趙佗墓中奇珍異寶甚多,曾派人專門盜掘,但終不可得,只掘取了嬰齊之墓。墓中有「金印三十六,一皇帝信璽,一皇帝行璽。」這一材料佐證了南越王有稱帝的史實,但仍無法坐實。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玉龍形玦 (商代) 商代玉龍造型剛硬,線條鋒利,象徵王權威嚴,不可侵犯。 玉龍形玦 (商代) 西周玉龍捲曲流美,爽利明快,給人以瀟灑飄逸的視覺效果。
  • 東海美玉·無限之環!快看,玉環高鐵站超漂亮
    玉環站正透視東海美玉·無限之環以「東海美玉,無限之環」為概念,打造極富特色的高鐵站。立面提煉一根首尾相接、無限循環的曲線,它是科技之環,是對玉環眾多科技企業的禮讚;它是自然之環,是對玉環山海景觀的抽象表達;它是人文之環,是海派剪紙吉祥如意的直觀體現。
  • 瑪雅和中國都有玉石面具,也都發現有玉衣,二者有什麼聯繫呢?
    那麼二者之間存在什麼聯繫嗎?其實早些年有人提出過一種說法,說瑪雅人是殷商末年從中國遷到中美洲地區的一個部族。不過僅僅憑藉著這樣幾件玉石作品,很難支撐這樣一個大膽的設想。今天我們還是一起來了解一下瑪雅的玉石和中國的玉石是否存在著什麼區別,瑪雅人和中國人又有何聯繫?
  • 龍說夜郎丨在「圓滿」上劃一刀,古人這是意欲何為
    貴州發現較早的玉玦,位於威寧縣中水紅營盤(春秋晚期-戰國早期)墓地,共出土6塊玉玦,為醬紅色和絳紫色兩種,缺口斷面呈梯形。其中21號墓出土4塊玉玦,三塊小的(外徑約2.5釐米)在耳部,一塊大的(外徑約10釐米)在頸側部。同樣,在2011年省考古所張興龍率隊發掘的興義阿紅老墳山石板墓,也出土了大小不等20餘塊玉玦,儘管都是兩千年的古物,但色澤如新,好似陸遊筆下「粲粲白玉玦」般鮮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