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秦怡 實習生 鄒阿江
玻璃櫥窗裡,展示著川人戰疫的成果。那是一幅繪畫作品,五名身著防護服的醫護人員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他們並肩作戰,為彼此加油。
繪畫作品的作者,是11歲的喜禎。「最美的人,謝謝你們,請保護好自己。」小女孩在畫的底下留下了這樣一行字。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作為成都市郫都區第五批援助甘孜州道孚縣醫療隊隊員,李張維與妻子張珍提前結束了休假,雙雙請戰返崗,開展抗疫工作。「他們是逆向而行的孤膽英雄,長大了我也要和他們一樣。」感動於叔叔阿姨的抗疫事跡,喜禎畫下了這幅作品,並被收錄進了「戰疫——四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以下簡稱「戰疫展」)。
戰疫展目前仍在四川博物院展出,1800餘件展品以實物、圖片、視頻、藝術作品等形式再現四川抗擊新冠疫情的壯麗篇章。
喜禎參觀戰疫展
請戰抗疫
醫生夫妻堅守一線55天 等來疫情「歸零」消息
李張維是成都市郫都區人民醫院內科醫生,妻子張珍是成都市郫都區中醫醫院的醫生,兩人同為郫都區第五批援藏隊成員,於2018年10月奔赴道孚縣開展援藏工作。
今年1月,兩人休假回家。不過,短暫的休假隨後就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當得知道孚縣也出現疫情時,李張維和張珍夫妻倆把5歲的兒子託付給父母,夫妻倆雙雙請戰,提前一周返回崗位,奔赴道孚開展抗疫工作。
「在雪域高原工作,沒有什麼特別辛苦的,就是天冷,手老是崩裂出冰口。拿酒精消毒的時候,會有些疼,能忍住。」李張維告訴記者,對比起來妻子的工作要多一些、雜一些,「她除了負責宣傳和給全院的病人、醫務人員熬製中藥外,也要支援臨床工作。」一次工作中,張珍穿著防護服從早上8點堅持到了晚上10點,一天的工作結束後才脫下防護服吃飯、休息。
因為不太懂藏語,李張維和張珍的抗疫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阻礙,「在巡房時,我們只能靠眼神和肢體語言來和患者溝通。」張珍也記得每一次溫暖的回應,「每次走到病房前,老鄉們都會豎起大拇指,給了我們堅持下去,絕不退縮的勇氣和信心。」
就這樣,李張維夫妻和所有抗疫英雄們在道孚一線堅守了55天,等來了最後一名患者痊癒康復的消息。
此次戰疫展展出的喜禎的作品
11歲小朋友深受感動
畫畫表達感動 夢想長大後成為醫生
喜禎是成都一所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平常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畫畫。
疫情期間,喜禎的媽媽也奔赴抗疫前線。通電話時,媽媽會告訴喜禎她在道孚工作的種種和她遇見的那些英雄事跡。「當時媽媽在電話裡跟我講述了李張維叔叔和張珍阿姨的故事,雖然我不能去前線,但我可以用畫畫的方式對所有像他們一樣的白衣天使表達感謝和尊重。」
喜禎正在畫畫
喜禎的畫中,五名醫護人員都佩戴著綠色的口罩,她說因為綠色象徵著生命和希望。「中間的醫生握著愛心,那是他們對世界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還有兩個穿著藍色防護服的醫生正在給病人做手術。」這是喜禎聽到李張維夫婦抗疫事跡後畫下的作品,也是她理解抗疫英雄的方式。
似乎也是電話那頭,一個個逆行的背影和一個個抗疫的故事,在喜禎的心中撒下了關於愛與傳承的種子,「希望我今生有幸,能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喜禎說,她有一個早已在心底生根發芽的夢,「我想當一名醫生,一名和這些奔赴一線醫務人員一樣勇敢的醫生。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救死扶傷,保家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