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太陽系首顆「外來彗星」成分奇特

2020-12-12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22日報導外媒稱,最新研究顯示,目前已知的第一顆從另一個星系造訪我們太陽系的彗星有著不同尋常的構成成分。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4月20日報導,2019年人們在太陽系中發現了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這名來自太空深處的神秘訪客為天文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將其與在太陽周圍形成的彗星進行比較。

新的數據顯示,這顆彗星含有大量一氧化碳——這可能是它在哪裡「誕生」的線索。

這一發現公布在《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登的兩篇科學論文中。

在其中一篇論文中,美國航空航天局戈達德航天中心的馬丁·科迪納和史蒂芬妮·米拉姆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於2019年12月15日和16日將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線陣(阿爾馬)對準了這顆彗星。

阿爾馬由智利一座山頂上的66根天線組成,這些天線利用毫米以下的波長觀測太空。

在另一項研究中,美國阿拉巴馬州奧本大學的丹尼斯·博德威茨及其同事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和尼爾·格雷爾斯·斯威夫特天文臺對2I/鮑裡索夫進行了紫外線觀測。

報導稱,彗星由氣體、冰和塵埃組成。它們可以為新的世界提供生命所必需的最初化學物質,並且可能曾給早期的地球帶來過水。

這些研究小組在彗星噴射出的氣體中發現了兩種分子:氫氰酸和一氧化碳。

報導稱,在這一星際訪客上已經發現氫氰酸,其數量與太陽系彗星上的相同。

然而,令科學家們吃驚的是還發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利用阿爾馬進行觀測的研究人員估計,2I/鮑裡索夫的一氧化碳濃度是太陽系普通彗星濃度的9到26倍。

一氧化碳在太空中很常見,在大多數彗星中都能找到。但是,出於目前尚不清楚的原因,這些彗星中的一氧化碳濃度存在巨大差異。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與彗星在恆星系統中形成的位置有關。還可能與彗星軌道使其更接近恆星並導致其釋放更容易蒸發的冰的頻率有關。

然而,科迪納博士說:「如果我們觀察到的氣體反映了2I/鮑裡索夫誕生地的成分構成,那麼這表明它可能是以一種與我們的太陽系彗星不同的方式,在一個遙遠的行星系的一處極冷的外部區域形成的。」

米拉姆博士說:「這顆彗星肯定是由富含一氧化碳冰的物質構成的,這種冰只能在太空中的極低溫度下存在,即在零下420華氏度(零下250攝氏度)以下。」

科迪納博士還說,阿爾馬此前曾觀察到類似太陽的年輕低質量恆星周圍的塵埃和氣團。

博德威茨博士給出了一種獨特的解釋,稱這顆彗星可能源自一顆紅矮星,這是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他解釋說:「這些恆星恰恰有著一個可以形成像鮑裡索夫那樣成分構成的彗星的低溫和亮度。」

從2I/鮑裡索夫的高速度(33公裡/秒)來看,天文學家懷疑,在與一顆經過的恆星或巨行星近距離相遇後,2I/鮑裡索夫被從其主星系中拋出。

報導稱,在業餘天文學家根納季·鮑裡索夫2019年8月30日發現它之前,2I/鮑裡索夫在星際空間進行了數百萬或者數十億年的孤獨旅行。

相關焦點

  • 首顆星際彗星發生分裂——來自星星的你,能否順利返航?
    2019年12月,人類發現的首顆從太陽系外闖入的星際彗星鮑裡索夫(2I/Borisov)在匆匆造訪太陽系後,掉頭向寂寥的星際空間返航。近日,哈勃空間望遠鏡再次追蹤到它時,卻發現彗核已經分裂——心碎!它頭也不回,原來一直在負重前行。
  • 按彗星軌跡,太陽系中存在第二平面,有可能是彗星的「第二家園」
    但是對長周期彗星的最新研究發現了一個第二家園,叫做「空黃道平面」。它應該是由於彗星被銀河系的重力所拉扯而形成。當太陽系剛開始形成時,是從一些散狀無規則的氣雲和灰塵被擠壓,變成飛速旋轉的又大又厚的圓盤。所有的行星,小行星還有彗星都是存在於這個圓盤上。
  • ATLAS彗星已碎裂,南天區還有驚喜,這顆彗星超乎想像
    眾所周知備受矚目的ATLAS彗星十分不給力,竟然在進入太陽系後突然分裂成數十塊,讓眾多的天文愛好者空歡喜一場,最為今年人們最期待的天文奇觀,就以這樣的結局收場了,不可謂是造化弄人啊,但是大家不需要失望,因此地球今年還將會迎來一顆全新的彗星,那就是天鵝彗星,它將會在五月底划過南天區,而且天鵝彗星的壯觀程度完全不次於
  • 如果沒有木星的阻擋,1994年那顆彗星會撞擊到地球嗎?
    1994年,曾經有一顆彗星撞擊到了木星,在撞擊之前分裂成二十多個碎塊,在木星的表面形成了斑斕的撞擊場面。這顆彗星,首先於1993年3月份的時候,被美國天文學家蘇梅克夫婦、另外一位天文學家尤金以及一位天文愛好者列維共同發現,因此這顆彗星被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
  • 首顆系外天體小雪茄即將離開太陽系 它跑地更快了 大家來送送它
    還記得在2017年末造訪太陽系的首顆系外天體奧陌陌(Oumuamua)嗎?近日有研究表明這顆雪茄狀的可愛天體即將離開太陽系,現在它離太陽離木星要遠一些,以大約每小時70000英裡(約112654公裡)的速度在向太陽系的外圍飛去,再過四年,它將通過海王星的軌道返回星際空間。
  • 神秘的彗星充滿了秘密,地球上的生命是否來自於彗星呢?
    慧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運 行到接近恆星的時候,溫度上升,慧核中的氣體和塵埃開始溢出,形成一種微博的霧狀物,這就是慧發;當彗星接近恆星的時候,冰凍的慧核開始蒸發,受到太陽風的影響,就形成了彗尾。彗尾也有兩種彗尾,一種是氣體彗尾,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氫、二氧化碳等氣體,另一種是塵埃彗尾,顧名思義,是由塵埃組成。
  • 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震驚世界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宇宙事件
    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闖入了太陽系。本來他最終的目標是墜入太陽的,可是在他靠近太陽的過程中,被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強大的吸引力給吸引住了,為什麼會被木星吸引而不是被鄰近的火星或者地球吸引呢?這是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巨大的質量,讓木星在太陽系中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場。
  • 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小行星
    本文轉自【cnBeta.COM】;周三,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宣布通過小行星地表撞擊最後警報系統(ATLAS),發現了第一顆帶有類似彗星尾巴的木星木馬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2019年LD2號小行星屬於木星木馬小行星的範疇。
  • 科學家製造人造彗星,獲取DNA成分
    關於生命起源的爭論總是伴隨且一直伴隨著神學或至少是精神上的成分,但是,其物理起源上的爭論更多與證據有關。而且似乎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並不來自這裡。生命,或者說生命的成分,是否通過搭乘小行星或者彗星的便車來到了這個星球?新研究表明這是非常合理的。「泛種論」是一種理論學名,該理論認為生命存在於宇宙各處,以原始微生物的形式分布於其他星球上——小行星、彗星等。
  • 第二個奧陌陌被發現:C/2019 Q4 彗星,如何判斷它來自太陽系外?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2017年發現的奧陌陌曾經讓全世界天文愛好者激動不已,不只它是被發現的第一顆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而且它的雪茄形外形,實在讓人浮想聯翩,另外還發現了其在運行比預測速度要高的加速現象更是令人振奮,但據研究表明它就是一顆外來天體而已,今年一月它已經越過了土星軌道
  • 哈勃影像捕捉到一顆彗星在太陽系內破碎
    文章介紹了哈勃望遠鏡捕捉到一些在太陽系破碎地彗星碎片,科學家們依據數據揭示這些冰和巖石碎裂的機制,但關於其機制的形成過程我們並不清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 彗星進入太陽系後,遭受神秘力量的衝擊,背後到底是誰?
    彗星進入太陽系後 ,遭受神秘力量的衝擊,背後到底是誰?宇宙對於人類而言浩瀚無比,地球在宇宙內僅僅是一個「小藍光」,像我們晚上看到星星一樣毫不起眼,在這毫不起眼的星球上竟然孕育出了世間萬物,為宇宙增添了別具風採。
  • 彗星寓意帶來災難,科學卻證明彗星是生命的媒介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把彗星便稱為掃把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爭、瘟疫、死亡等災難。可事實卻相反,彗星對原始地球的撞擊可能釋放了幫助地球孕育生命的分子。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構成46億年來,它幾乎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這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當地球從剛形成的高溫中冷卻下來的時候,數百萬顆衛星在太陽系中四處移動,它還有基本的化學物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氨等。研究人員建立慧心的實驗模型,實驗,得出即使在外層太空寒冷的溫度下,紫外線輻射也能將這些基本分子轉化為更複雜的碳化合物。
  • 星際彗星2I/鮑裡索夫:一氧化碳豐度暗示它的故鄉很遠很冷
    鮑裡索夫彗星是已知的第一顆起源於與我們的恆星系統不同的恆星系統的彗星。測量發現,它的一氧化碳含量異常豐富,這與我們太陽系的彗星很不一樣。研究人員說,它的不同尋常的組成表明,圍繞著一類涼爽的紅矮星,很可能是富含碳的星周圓盤的誕生地。這些觀測是對圍繞另一顆恆星的原始圓盤中物質的化學成分進行取樣的絕佳機會。
  • 太陽系的盡頭
    為了將它們與「小行星」(指內太陽系中繞日運行的小天體)加以區分,天文學家通常把在海王星軌道以外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統稱為柯伊伯帶天體或海外天體(指海王星之外的天體)。迄今為止,可近距離觀看到的彗星屈指可數。
  • 天文知識——彗星(Comet)
    其實彗星是非常美麗的。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彗星的國家,最早的記載是春秋時期。還有馬王堆漢墓裡的帛畫,上面畫著不同形狀的彗星。彗星平常很難用肉眼觀察,需要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估計約有1萬億顆的彗星游離在冰冷的外太陽系。
  • 140萬年後,太陽系可能會迎來第二顆「太陽」,會產生哪些影響?
    有很多的星系是雙星系統或者三星系統,也就是一個星系內有二顆恆星或三顆恆星,而像太陽系這樣的單星系統,在宇宙中反而是比較少見的。太陽系的鄰居比鄰星系就是一個三星系統,有著三顆恆星共同管理著星系。太陽系的周圍恆星數量雖然不多,但是由於它們離我們比較近,如果發生一些特殊的情況,都有可能對太陽系造成一些嚴重的影響。
  • 1994年彗星撞木星事件:威力相當於20億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
    90年代初,一顆名為「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闖入了太陽系,本來它的最終目的地是墜入太陽的,可是在途徑木星的時候被木星引力場捕獲,到了1992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與木星的距離只有短短的11萬公裡了,這對於直徑高達14萬公裡的木星來說,幾乎相當於肩並肩的距離了,1993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被木星強大的引力撕碎成21塊碎片,其中最大的碎片直徑長達35公裡,而碎片長達為
  • 木星不愧是最恐怖行星,如果不是它,太陽系至少有3顆「地球」
    筆者-小文太陽系是一個神奇的星系,既有地球這樣美麗、資源充足並且富有生機的星球,也有木星這樣可怕,讓人畏懼三分的「地獄行星」。木星被認為是太陽系中最不可能擁有生命的行星,就算真的有外星生命來到太陽系,它們也不敢冒昧登陸這顆星球,因為靠近木星就意味著死亡。木星的可怕之處在於兩點,其一是它強大的引力,其二則是木星內部雷鳴電閃,如同煉獄一般的環境。
  •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
    太陽系有股神秘力量,使彗星偏離軌道,誰在默默保護人類?宇宙中的地球宛如天上的星星一樣,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自人類走出地球,探索遙遠的外太空後,才真切的感受到宇宙是多麼浩瀚,蘊含無數的彗星和小行星。尋找了這麼久,科學家依舊沒有在其它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跡,那是不是可以初步判定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體呢?如果不是,為什麼人類找了這麼久也從未發現過他們的痕跡?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資源是必不可缺的,尤其是水、陽光、氧氣等等,每天都需要用到,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