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盧曉麗 通訊員 何維予 文/圖
11月26日,經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的國家級國際性展覽——「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在羅湖美術館隆重開幕。該展覽為今年全國首個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的水彩畫種國際展覽,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地方文聯、政府共同主辦的持續性品牌活動,198件入選作品將水彩、粉畫推向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
該雙年展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羅湖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文聯美術藝術中心、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中共深圳市羅湖區委宣傳部、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承辦。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陶勤,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以環,中國美協理事、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巡視員梁宇,羅湖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漫妮,羅湖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二級巡視員宋強,羅湖區政協副主席陳廣,中國畫學會副會長、深圳市文聯名譽主席董小明,深圳市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寧平平,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藝術處二級調研員劉冬,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薛江,中國美術家協會藝委會、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展覽編輯趙昆,中國美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周剛,武漢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委員陳勇勁等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市內外藝術家、美術院校師生、美術愛好者及廣大市民約200餘人參加相關活動。
該活動啟動徵稿以來,得到了海內外水彩畫家的踴躍參與。截至2020年5月10日,共收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14個國家與地區的藝術家提交近2800件作品。本著「公開、公正、透明」,堅持「國際性、學術性、創新性」原則,經5月29日初評,427件作品進入複評;經8月3日複評,共評選出198件入選作品。本次專家評審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主導,參與評審的評委包括中國美協水彩藝委會主任陳堅,副主任、中國美協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梁宇,副主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曉林,副主任、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副院長周剛等一批水彩專家及藝術家。
從展出作品來看,「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本次展覽作品既有表現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場景,也有突顯重大事件的歷史題材;既有對英雄人物,如抗疫英雄,時代楷模的謳歌,也有對快遞、外賣小哥等普通勞動者的真實寫照;有對時代前行發展中城市與環境問題的思考,也有當今橋梁建設、高鐵建設所取得成就的描繪。總的來說,當代水彩藝術家既關注生活描寫,又關注宏大敘事。藝術家們很注重從生活中去發現感人的瞬間,用水彩語言來呈現人物形象的塑造,色彩語言的變化,還有敘事關係的一些處理,在作品中體現的非常鮮明。
二是視野開闊、思想深刻。藝術家們的創作已經不再局限於情景、景物的直觀描繪,而是更多地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對時代的謳歌以及對心靈的探尋上,對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事件及典型人物都有著精彩的表達,將水彩、粉畫推向一種更高的藝術境界,湧現出眾多內容深刻、表現充分,恰當利用現代語言,真正發揮了水彩、粉畫特點,並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佳作。
三是勇於創新、大膽探索。通過參展作品,可以看到新時代的藝術家們在不斷挖掘新題材、探索新技法、融合多種形式,在表達角度和語言風格上都展現出了強烈的創新意識。
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美術家協會表示,今年在全世界深受新冠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深圳市、羅湖區相關部門勇於擔當,敢於作為,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國際水彩畫雙年展」的各項籌備工作,成為今年全國首個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批准的水彩畫種國際展覽,同時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和地方文聯、政府共同主辦的持續性品牌活動,並保證展覽如期舉行,十分不易,可圈可點。這是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現中國改革開放文化和中華文化自信。
作為展覽主辦地的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美術事業和美術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美術館群已成規模、美術人才不斷湧現、美術佳作碩果纍纍,展現出了蓬勃的生機和非凡的活力,已經成為中國美術的南方重鎮。接下來將進一步發揮羅湖美術館平臺優勢,突出水彩畫藝術展覽特色,探索以水彩畫創展為核心成立水彩畫藝術研究會,打造成為中國水彩畫藝術創作和交流中心及粵港澳大灣區最具特色的美術館。
作為承辦單位之一的羅湖區,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水彩強區」,先後承辦過第七屆全國美展、首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廣東省第七屆、第八屆水彩·粉畫展和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水彩·粉畫展等一系列重要展覽活動,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水彩強區。羅湖有信心、有決心也有能力,將雙年展這個品牌越擦越亮和常辦常新,為促進中外水彩藝術交流繁榮提供一個良好平臺,為廣大市民近距離欣賞高端文化藝術提供一個絕佳機會,為建設「灣區樞紐、萬象羅湖」貢獻文化力量。
據悉,羅湖區接下來還將舉辦深圳國際攝影周、深圳粵劇周等重大品牌活動和系列文體惠民活動,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促進文化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為建設包羅萬象、宜居宜業的理想家園增添一份文化亮色。
第二屆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專家點評
一、中國美協會員、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深圳市美協水彩畫藝委會主任 張小綱
陳嘉蓉 《與我有關的風景3》 56x90cm
來自湖南的陳嘉蓉是第二次參加深圳國際水彩畫雙年展,這次的作品《與我有關的風景3》與首屆相比,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有著更深刻的內涵。作品採用了多種技法,整體上豐富而有變化,色彩統一又不失對比,結構明確,線條有力,表達了作者的某種情緒。從作品中能看出作者這兩年的變化和進步,這也是令雙年展主辦方感到欣慰的地方;雙年展給水彩畫家們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專業平臺,是對水彩藝術界的貢獻,推動了水彩藝術的向前發展!
二、廣東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珠海市美協副主席、南方水彩畫院院長馬丁
陳禮曜 《疊疊》 100x25cm
陳禮曜一直在追尋一種水彩藝術形式上的突破,他的作品《疊疊》採用了100*25cm這樣不常見的尺寸,用近乎平塗的手法描繪了一堆疊放的書籍,同樣單調的黑色背景使這幅作品高度的統一,顯得質樸和寧靜,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三、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委員、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黑龍江省美協副主席 趙龍
譚秋菊 《The flower 10》 78x108cm
作者採用精細的描繪方式,深刻地挖掘靜物所蘊含的精神性。巧妙的運用水彩畫媒介透明溫潤的特性使畫面充溢著溫暖卻又孤獨的情緒。
站在作品前,作品呈現出虛幻的強曝光的圖像感不禁引發我們對作品背後精神指向的追問和思考:在這個科技不斷發展、生活方式不斷被程式化的時代,我們作為個體的生存價值和意義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譚秋菊的「玫瑰」或許已經給出答案,就如同她這許多年對藝術執著的追問和堅守。
四、中國美協理事、中國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深圳市文聯黨組成員/巡視員 梁宇
方曉龍 《初春》 75x108cm
寫生與創作是方曉龍藝術實踐的主要方式。他堅持寫生忠於對象、還原於客觀,努力對景物進行深入的觀察和比較、提煉和概括,盡一切能力表達出「不同」和「變化」,不斷堅持保持視覺敏感。他的風景畫創作源於對意境的追逐,尋找屬於自己心中的風景,是蒼涼或悠遠、寬廣或雄渾。這幅題為《初春》的作品是他的典型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