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信號鏈MCU到科創板,什麼才是國產芯的核心競爭力?

2020-12-18 爆點A科技

科創板的成立點燃了國產半導體的新希望,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已經有 17 家半導體產業相關企業登錄科創板,總市值已經超過 6000 億元,佔科創板市值比例約為 30%,在市值前 10 名的公司中,半導體企業就有 4 家,分別是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矽產業,其中中微公司和瀾起科技市值已經過千億。

研發——企業的核心動力

雖然整體欣欣向榮,但是具體落到企業中,卻是另一番景象,從營收增長情況來看,有 4 家企業營收是同比下降的,其中晶晨股份營收同降 0.48%,瀾起科技營收同降 1.13%,華潤微營收同降 8.42%,神工股份營收更是同降 33.25%。

在淨利潤增長方面,有 6 家企業淨利潤是同比下滑的,其中芯原微同降 3.94%、華潤微同比下降 6.68%,華興源創同降 27.47,神工股份同降 27.8%,晶晨股份同降 44.06%,降幅最大的滬矽產業,同比下降 902.4%。

由於半導體領域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技術迭代速度,半導體企業要想在行業內一直保持競爭力,必須大筆投入研發資金,所以勢必影響企業淨利潤。筆者統計了科創板 17 家半導體企業的研發投入情況,從統計來看,有 8 家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比高於 15%,其中研發投入佔比高於 18%的有中微公司,安集科技,晶晨股份三家,17 家企業的平均研發費用為 12.39%

研發投入的力度是衡量一個半導體企業競爭力的標準之一,較高而持續的研發投入勢必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一定影響,但是加大研發力度又是半導體企業的必修課,這裡就不得不說另一家半導體企業——芯海科技。

企業創始人的個性決定了企業的調性,芯海科技的創始人盧國建長期以來都從事模擬電路的研發設計工作,所以芯海科技是一家有著濃厚工程師文化的半導體企業,這一點從他們的財報就可以看出。

根據芯海科技的招股書顯示,其在 2017 年至 2020 年 1-3 月,芯海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 4019.66 萬元、4115.69 萬元、5108.61 萬元、1292.05 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24.52%、18.77%、19.77%,這成績放在科創板企業之中,僅次於中微公司和安集科技,與晶晨半導體不相上下,遠高於科創板半導體企業的平均水平。

芯海科技

芯海科技是依靠 ADC 起家,早在 2007 年,芯海科技就推出了 24 位高精度 ADC 晶片 CS1242,有效位數為 21 位,性能指標達到 TI 公司的 ADS1240 同等水平,實現了國內中高端衡器國產晶片從無到有的替代過程。2011 年,芯海科技推出 24 位低速高精度 ADC 晶片 CS1232,有效位數達到 23.5 位,目前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芯海科技對標的美國公司是 TI 和 ADI,雖然雙方在市場佔比差距很大,但是芯海科技在研發投入上絲毫不弱於 TI,根據 TI 的 2019 年財報顯示,其研發投入為 15.44 億美元,研發佔比為 10.73%,芯海的研發投入比另一家企業 ADI 也高一籌,歐洲的英飛凌 2018 年研發投入佔比也不到 10%。

國產芯——研發要做加法

近期芯海正在謀劃登錄科創板,根據芯海的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芯海的淨利潤分別為 1635.85 萬元、2809.14 萬元、4280.23 萬元,淨利潤增速較高,值得注意的是,芯海科技的研發佔比一直保持在 20%左右,高於大多數企業只有 10%的研發投入。

過去三年芯海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 4019.66 萬元、4115.69 萬元、5108.61 萬元,芯海科是典型的技術驅動型企業,2019 年的淨利潤同增了 52%,但是研發投入依然高於淨利所得,去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 5108 萬,比淨利潤還高 828 萬元。這種對研發投入有著如此偏執的企業,匯頂科技也算一個,今年一季度匯頂冒著淨利潤減半的風險,將研發投入又翻了一倍,不管是芯海科技還是匯頂科技,對於一個半導體企業,這樣的精神是值得尊重的。

科創板的意義

科創板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單純的炒股圈錢則完全沒有必要多一個科創板。畢竟科創板對於虧損的企業也能夠接受。科創板的目的是發展核心科技實現獨立自主,避免 10 年以後再出現華為與中興的事件,所以要扶持一批有核心技術與競爭力的企業。

中芯國際能夠一路綠燈,頻繁打破科創板上市流程記錄,從向上交所提交申報並獲得受理,到證監會批准註冊,整個過程只用了 29 天,究其原因是中國需要中芯國際這樣的企業。中芯國際之於國產半導體,就如同高通之於美國,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企業,所以外界不在乎中芯國際去年營收與毛利出現了雙下降。滬矽產業登錄科創板首日大漲 180%,沒人關心它在 2019 年虧損 8991 萬,因為它是中國半導體矽片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也是中國大陸率先實現 300mm 半導體矽片規模化生產和銷售的企業。科創板的半導體企業都押注的是國產芯的未來。

芯海科技不僅啃下 ADC 這塊硬骨頭,還在高精度 ADC 晶片的基礎上,進而研發低漂移放大器、基準源等產品,從而掌握了全信號鏈晶片設計技術。所謂的信號鏈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接口,包括模數轉換、放大、轉換、調理,到控制的整個處理流程。

一個完整的信號鏈工作離不開 MCU,只有集成信號鏈和 MCU 的 SOC 產品才能從測量,到運算,再到控制,實現一個完整的信號鏈閉環。此外,對通用信號鏈 MCU 來說,芯海希望也能為客戶打造一個創新的平臺,產品的規格可能不是那麼極致,但是會預留空間給合作夥伴做創新。信號鏈也能夠快速給客戶或者合作夥伴創造一個集成度高性價比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信號鏈屬於模擬電路,MCU 屬於數字電路,是技術跨度較大的兩個領域,國內企業普遍專注在信號鏈或 MCU 領域,而芯海科技、TI 是為數不多的同時掌握信號鏈和 MCU 技術的晶片企業。

信號鏈 MCU 的前景

隨著 5G 的到來與物聯網的發展信號鏈 MCU 越來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精確地感知帶來更精確的控制,信號鏈 MCU 的觸角不僅在醫療健康領域發揮極大的作用,在工業測量與控制、通信,尤其是智能家居方面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芯海科技的信號鏈產品被用于格力空調伴侶,COLMO 中央空調,小米 Air 2SE TWS 耳機,魅族防飛濺電動牙刷等。

尤其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之下,智能家居等物聯網產業的大發展對信號鏈 MCU 有著明顯的帶動性。201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智慧家庭產品。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 2021 年將達到 4369 億元。

在消費端的智能家居市場,小米華為是兩家明星企業,也是兩大龍頭,華為在去年就發布了 AIoT 生態戰略,將從入口、連結、生態三個層面去構建智能家居全場景產品生態,小米董事長兼 CEO 雷軍也在創業之時就意識到人工智慧的趨勢,並明確指出下一個超級風口就在 5G 通信帶來的萬物互聯時代,所以早早就在智能家居布局。而芯海科技作為信號鏈 MCU 產業鏈重要一環,打入這些企業的供應鏈也順理成章,目前小米手機的壓力觸控,TWS 耳機充電倉,小米的體重秤,體脂秤都採用的是芯海的晶片及方案,OPPO、VIVO 等企業也有合作。

最後,物聯網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匯頂科技,聯發科,紫光等企業都在往這個方向發力,芯海的信號鏈有著天然優勢,所以自然也能吃到這一波紅利,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半導體企業,芯海無疑是一家低調務實注重技術的企業,雖然距離 TI 的腳步還很遠,但是一直在努力,就像中芯國際一樣,距離臺積電也很遠,但是從未想著躺下來賺錢,只有這種務實的企業越來越多,國產半導體總有起來的一天,科創板就是這些企業的搖籃。

相關焦點

  • 信號鏈晶片科創板第一股,芯海科技成功上市
    集微網報導,8月25日,芯海科技的首發申請成功獲證監會核准,這也意味著,科創板即將迎來信號鏈晶片第一股。​與其他企業從模擬信號鏈晶片向電源管理晶片拓展的思路不同,芯海科技以客戶為中心,連續17年來專注在全信號鏈晶片領域,並沿著信號傳遞的方向持續深耕,形成ADC+MCU的完整信號鏈路,開闢了信號鏈晶片企業的另一種發展路徑。從技術、產品、到發展模式上的創新是讓芯海科技17年來屹立在國內晶片市場,不斷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登陸科創板的底氣。
  • 專用MCU是本土廠商突破機會?信號鏈MCU大有可為
    本土深耕ADC領域的芯海科技作為國內信號鏈MCU領跑者,提出了信號鏈IC的口號,推出了搭載24位ADC的信號鏈MCU ,提出了從精準感知到精準控制的理念,芯海科技的信號鏈MCU概念還得到了國內嵌入式領域資深專家何小慶教授的肯定。
  • 芯海科技:國產替代急先鋒,MCU研發能力全球矚目
    2020年11月19日,覽富財經網發文《兆易創新:MCU漲價疊加ARM架構爆發,利好不斷助推業績提升》,實際上,國內MCU企業中,科創板上市公司芯海科技(688595)也是MCU龍頭企業,公司ADC和MCU產品已達到國外TI、ST同類產品的同等水平,目前處於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 證監會同意芯海科技科創板IPO註冊
    今年3月3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芯海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根據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顯示,芯海科技此次擬募集資金5.4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投資於高性能32位系列MCU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壓力觸控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以及智慧健康SoC晶片升級及產業化項目。
  • 聚焦ADC及MCU晶片設計賽道 芯海科技迎來申購
    聚焦ADC及MCU賽道 核心優勢突出公開資料顯示,芯海科技是一家集感知、計算、控制於一體的全信號鏈晶片設計企業,專注於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測量算法以及物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的研發設計。採用Fabless經營模式,其晶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智慧健康、壓力觸控、智慧家居感知、工業測量、通用微控制器等領域。
  • 中芯國際明日科創板上市,虹吸效應會將盤面帶向何處?
    市場聚焦與華為的受限與中芯國際的上市,造成今日盤面大幅殺跌。對於中芯上市市場有兩種解讀,一種是虹吸效應產生走弱,第二種是引領科技周期。對此我的觀點是中芯上市的時機不支持第二種走勢,風險依然存在,明日自當謹慎。PVC,瀋陽化工10板打開空間,引來PVC的跟風助漲,後排參與性不強,瀋陽化工自身也面臨斷板風險。
  • 中芯國際(00981)登陸科創板 千頁招股書透露重磅信息
    公司 中芯國際(00981)登陸科創板 千頁招股書透露重磅信息 2020年6月2日 06:30:00
  • 2020年5月5日,中芯國際宣布登錄科創板,相關優質股票了解一下?
    中芯國際12英寸晶片SN1項目從美股退市一年後,中芯國際2020年5月5日宣布登陸科創板。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排名第一的晶圓廠,公司提供 0.35 微米到14 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總部位於上海,在全球擁有(控股)7 座晶圓廠。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實現 14nm 量產的晶圓廠。19Q4中芯國際 14nm 的量產成功,標誌著以其為代表的中國半導體公司開啟屬於中國科技創新的大時代。
  • 中芯國際半日成交383億元成科創板一哥,虹吸效應顯現
    A股10年最大規模IPO——中芯國際,7月16日登陸科創板。而在短短的半日,中芯國際的成交額超過383.17億元,換手率逾42%,吸金效應明顯,成為當之無愧的科創板一哥。   A股10年最大規模IPO——中芯國際,7月16日登陸科創板。
  • 仕佳光子今日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敲鐘上市!
    ICC訊 (編輯:Nicole) 8月12日,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仕佳光子或公司,股票代碼:688313)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敲鐘上市,證券簡稱「仕佳光子」,證券代碼「688313」;其中 41,524,315 股股票於 2020 年 8 月 12 日上市交易。每股發行價格為 10.82 元/股。
  • 從MCU峰會,看國產MCU走向成熟的幾個標誌
    HQjEETC-電子工程專輯新基建是未來10年的驅動力「新基建如今上升到國家高度,提倡加強數字領域的建設,新基建是未來10年的主要驅動力。」 芯海科技在MCU峰會上提到。作為信號鏈MCU領域的重要代表,在國內新冠疫情爆發時,芯海科技的信號鏈MCU推動額溫槍產品的快速開發是相當知名的——這是其信號鏈MCU產品在生理參數、傳感器領域的一個應用方向。HQjEETC-電子工程專輯
  • 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首日上漲201.97% 產業鏈四細分領域或藉機升溫
    ,中芯國際本次募資532.3億元。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芯國際回歸A股確實具有劃時代意義,從資本市場近30年的發展路徑來看,我國的製造業是從初級向高級、從低附加值轉向高附加值,不斷向高技術壁壘突破的過程。長期來看,中芯國際很有可能成為國內晶片行業的突破口。
  • 中芯國際科創板大跌約7%,公司正與聯合CEO梁孟松核實辭任意願
    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周三A股早市,中芯國際 (SS:688981)科創板大跌約7%,報54.41元人民幣。此前,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宣布提出辭呈。
  • 科創板,乘風破浪一周年
    從行業來看,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智能製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符合科創板定位。其中,金山辦公、中芯國際、滬矽產業、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已經邁過千億元市值門檻。
  • 力芯微IPO:折戟主板4年後,晶片設計企業出質1成專利轉戰科創板
    自從科創板改革以來,越來越多科技公司試圖在科創板上市。今年7月23日,無錫力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芯微」)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6.13億元,用於高性能電源轉換及驅動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高性能電源防護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發展及科技儲備基金。
  • 敏芯股份:堅持自主研發MEMS晶片和ASIC晶片 6月2日科創板上會
    來源:發布易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敏芯股份」)近日宣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委員會定於6月2日下午14時召開2020年第34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屆時將審議公司的首發申請。MEMS傳感器裡最重要的就是MEMS晶片,MEMS晶片可以把外界的物理、化學信號轉換成電信號,而ASIC是把MEMS晶片產生的電信號進一步處理和傳輸到下一級電路。敏芯股份稱,MEMS晶片的製造工藝和集成電路晶片完全不同,且一種MEMS晶片對應一種製造工藝。晶片研發公司要想做出性能出色的MEMS晶片,首先要有自主開發生產工藝的能力。
  • 專家揭秘科創板智慧財產權問題核心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企業在登陸科創板時,往往要面臨專利無效或專利侵權訴訟等糾紛,IPO可能因此被迫終止。在登陸科創板失敗的企業中,約有50%是由於智慧財產權問題導致失利的,因此智慧財產權問題是企業登錄科創板的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AI技術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應用潛力非常大。
  • 這家清洗設備龍頭叩門科創板,還身兼長江存儲和...
    6月1日,上交所正式受理了盛美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盛美股份」)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當晚,其控股股東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盛美半導體(即美國ACMR,ACMR.O)股價上漲6.87%,報收63.90美元/股。盛美半導體同時是長江存儲和中芯國際供應商。
  • 又一名科技服務「考生」 阿拉丁加入科創板受理「大軍」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 阿拉丁加入科創板受理「大軍」⊙記者 祁豆豆 ○編輯 邱江隨著兩名新「考生」的到來,科創板受理公司數量擴充至260家。阿拉丁:又一名科技服務「考生」科創板的包容性頻頻向科技服務類企業伸出「橄欖枝」,繼泰坦科技重返「考場」後,又一家科技服務類企業「報考」科創板。除出身同一細分行業、來自新三板之外,這名「考生」還與泰坦科技一樣有一個頗具神話色彩的名字——阿拉丁。
  • 高新技術企業,無專利在手「硬闖」科創板,怕是站不住腳!
    鴻睿導讀說到科創板,也許很多人不太了解!它是獨立於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都知道A股市場已經有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為什麼還要單獨設立科創板呢?在創業板內添加不就可以了嗎?科創板,技術企業的上市主通道其實,國家獨立開科創板,說明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突出國家要扶持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決心。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主要服務於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