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帶來「黑科技」,LCD屏也能屏下指紋?

2020-12-15 騰訊網

眾所周知,解鎖手機屏幕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屏下指紋、人臉解鎖、側邊指紋等,其中屏下指紋大多數應用於OLED屏,市面上幾乎看不到採用LCD屏下指紋的智慧型手機。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LCD屏也可以使用屏下指紋了。

近日,天馬微電子正式發布了全球首款屏內多點指紋識別方案(TED Finger Print,簡稱TFP)。該方案擁有高集成化、高屏佔比等特點。

目前,市面上屏幕指紋方案,都是把識別模組放在屏幕下方,稱為屏下指紋。而天馬的指紋方案,是把識別模組集成在液晶面板內,成為屏內指紋。

LCD永不為奴!

TFP屏內指紋識別方案是把圖像採集器內嵌於TFT顯示基板,這樣一來,便可以實現觸控、顯示、指紋識別三合一。同時,天馬將光路和適用於玻璃基板的傳感器覆蓋了整個顯示屏,從而實現全屏多點指紋識別。

天馬官方表示,TFP屏內指紋識別具備三大核心優點,分別是高集成化、全屏指紋多點識別和高屏佔比。

該方案突破了LCD屏內光學指紋難以匹配正常蓋板厚度的限制,並把光路調製單元集成在顯示屏內部,相比外掛式準直光路設計方案厚度降低了50%以上,進而讓終端產品變得更輕薄。

TFP支持全屏任意區域指紋識別,用戶不僅可以盲解鎖、還可以自定義指紋控制以及APP加密解鎖,增強安全性和私密性。

天馬將指紋識別功能集成在屏幕內,節省了更多的顯示空間,從而進一步提升終端產品的屏佔比。

TFP屏內指紋採用的是光學識別方案,而非超聲波。相比傳統的屏幕指紋,TFP擁有更大的指紋識別面積。

另外,TFP屏內指紋識別可用於多種場景,比如APP深層加密、提升車輛駕駛體驗,還能為智慧工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醫療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天馬表示,目前,TFP屏內指紋識別已具備量產條件,廠商們已經收到了產品,他們將全力配合廠商們實現終端進行的全球首發。

看到這裡,想必已經有不少小夥伴喊出了「LCD永不為奴」的口號。不過,別高興得太早,因為目前還不知道TFP屏內多點指紋識別的成本是多少,良品率有多高,再加上是新技術,成不成熟也不好下定論,最終搭載這套方案的終端產品使用體驗如何,也還是個未知數。但是TPF屏內多點指紋識別的到來,為消費者和廠商們提供了更多選擇,畢竟市面上有不少用戶對LCD屏幕情有獨鍾。

為何LCD實現屏幕指紋識別這麼難?

長期以來,屏幕指紋識別主要應用於OLED,那為何LCD屏實現這項功能就這麼難呢?

其原因在於光學屏幕指紋識別對傳感器與鏡片之間的距離有著一定的要求。傳統的LCD屏幕結構比較複雜,而且不能自發光,需要通過背光提供光源,正因如此,光線無法穿透LCD屏,導致屏幕指紋解鎖失敗。

而OLED屏可以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模組,而且自身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因此,屏幕指紋識別傳感器能夠準確捕捉OLED屏發出的光線,以及照射用戶指紋後再反射回來的光線,從而實現屏幕指紋識別。

除光學屏幕指紋識別外,還有一種超聲波屏幕指紋識別。如果單從材質來看,超聲波屏幕指紋識別可以用於各種材質的顯示面板,但是高通前兩代的超聲波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還不夠成熟,特別是不能滿足穿透LCD屏幕的厚度要求。所以,超聲波屏幕指紋識別同樣不能應用於LCD屏。

LCD屏幕指紋識別無人敢用?

除天馬外,其他供應商也對LCD屏幕指紋有所研究。比如華星光電宣布預計今年推出LCD全屏單點屏內指紋識別方案,2021年將推出LCD全屏多點屏內指紋識別方案。

去年6月,京東方表示,LCD屏下光學指紋感測技術已研發成功,將於2019年底量產,之後音信全無。在此之前,友達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全屏幕光學指紋識別LCD屏幕,但是並未宣布何時量產。

另外,匯頂科技董事長張帆去年表示,該公司研發的超薄LCD屏幕指紋識別晶片即將量產,有信心在年內推出量產方案。在那之後,由於網上搜索不到相關消息,所以也不清楚這項技術是否真的實現了量產。

就目前來看,雖然屏幕供應商給出了不少LCD屏幕指紋識別方案,也都宣布了量產,但是至今為止市面上沒有一款手機搭載這些方案。

哪怕是公開宣傳LCD屏幕指紋的Redmi,也只是發了條微博,量產機型一直都沒有著落。

值得一提的是,華星光電宣布LCD屏內指紋識別方案後,就有博主爆料稱,LCD屏下指紋的解鎖速度和識別率和超聲波屏下指紋差不多,而且抗幹擾能力差。這套方案前期成本比OLED屏下指紋還要高,目前沒有哪家廠商願意冒這麼大風險試水。

除此之外,@數碼閒聊站還表示,華星光電的LCD屏下指紋識別準確率偏低,不如光學屏下指紋。

也就是說現階段的LCD屏幕指紋識別技術還不成熟,廠商們不太願意試水,即便真的推出搭載這項技術的機型,大概率也是中端機。畢竟LCD屏幕指紋識別屬於新技術,拿旗艦機去試水多少有些不妥,萬一出問題了,不僅廠商要擔責任,還影響品牌口碑。

當然,也可能廠商們拿到新技術後,正在努力進行測試,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用戶嘗鮮新技術的同時獲得不錯的使用體驗。

相關焦點

  • 天馬微電子突破LCD屏下攝像頭方案 效果接近打孔屏
    、摺疊OLED、CUP屏下攝像頭、TFP屏內指紋以及純黑車載顯示等新技術。其中,CUP屏下攝像頭方案突破了LCD屏的限制,採用單獨環形背光技術和高透光率的RGBW顯示屏,首次實現了與自家打孔屏方案可堪媲美的顯示素質及視覺效果
  • LCD屏幕永不為奴!實現屏下指紋:華為\小米LCD屏下指紋手機遭曝光
    眾所周知,隨著智慧型手機不斷發展進步,我們也是看到了越來越多的黑科技在智慧型手機上出現,例如指紋解鎖、指紋支付、人臉識別等等,其中指紋識別/支付功能早已經成為了大家最不可替代,最安全的解鎖方式,但我們都知道,目前屏幕指紋識別功能依舊只能夠在OLED屏幕上實現,所以在中低端手機上想要實現屏下指紋識別功能
  • LCD屏下指紋識別來了 小米又要「吃螃蟹」
    問題來了,為什麼LCD屏做不了屏下指紋?最初應用光學指紋識別的手機品牌是Vivo, 從2018年1月,第一款量產屏幕指紋技術的手機―― vivo X20 Plus屏幕指紋版發布,之後針對用戶體驗,光學屏下指紋技術不斷改進,獲得了長足發展,截止目前在電商上我們能搜索到上百款搭載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技術的手機。
  • 天馬微電子疫情期間為各種醫療設備提供顯示產品,帶來業績增長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220/56320.html據悉,邁瑞為火神山醫院援持的醫療設備就使用了天馬5寸、7寸和10.4寸的醫療顯示產品,其中輸注泵和部分監護儀的顯示方案均由天馬提供,這些設備都是火神山醫院所需的重要設備。
  • 異形全面屏+屏下指紋!小米7曝光:6月份上市
    原標題:異形全面屏+屏下指紋!小米7曝光:6月份上市   按照以往慣例,小米上半年應該發布的是小米+數字系列旗艦。不過小米已經宣布將於3月27日推出新一代全面屏MIX 2S,那麼小米7何時上市呢?
  • 國產技術再次突破,天馬微電子發布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方案
    屏幕指紋技術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屏幕記錄下指紋特徵,然後反饋給屏幕下方的傳感器,進而與初始指紋進行比對。由於這個操作需要屏幕和屏下傳感器的合作,所以這之間需要傳輸光或超聲波信號。OLED屏幕材質因為自帶透光特性,很早之前就研發出了屏幕光學指紋解鎖。
  • 天馬發布LCD屏內多點指紋方案,支持全屏幕識別
    隨著全面屏技術的不斷發展,此前的實體指紋識別方案如今已經基本在中高端機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屏幕指紋識別技術也已經成為了主流。但由於屏幕指紋識別技術此前僅能用於OLED屏幕,因此也使得LCD因此失去了不少的市場份額,而在日前,天馬方面發布了全球首款LCD屏內多點指紋解決方案,也意味著未來搭載LCD屏幕的機型同樣將能夠配備屏幕指紋識別功能。
  • 思立微拿下OPPO R17系列屏下指紋晶片訂單
    隨著去年全面屏手機的爆發,智慧型手機對於屏佔比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使得可以影藏在屏幕內、不影響屏佔比的新的基於光學式的屏下指紋技術得到了眾多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青睞。比如vivo X21/NEX、華為Mate10 RS、小米8透明探索版、魅族16等等。
  • 紅米Note9是屏下指紋嗎 RedmiNote9是屏幕指紋嗎
    紅米Note9是屏下指紋嗎 RedmiNote9是屏幕指紋嗎 紅米Note9手機的解鎖方式是哪一種,可以使用屏幕指紋解鎖嗎
  • 屏下指紋公司思立微的下一步?
    不過,2018年隨著思立微打入了屏下指紋產業鏈,為手機大廠供貨之後,業績增長迅速。2018年第三季度,思立微屏下光學指紋實現大規模量產,並成為國內除匯頂科技外唯一的可量產供貨的光學指紋晶片供應商。在爭奪市場份額的同時,匯頂科技對思立微發起訴訟,隨後,思立微否認並發起了反訴。由於雙方訴訟戰愈發激烈,原先已經通過的併購案,被要求再度審核。
  • 手機行業回歸屏下指紋
    安全性方面從早先的密碼、手勢解鎖,再到近兩年的Face ID(面部解鎖)、屏下指紋等,大致有四種解鎖方式。而2020年用戶把解鎖方式又關注到屏下指紋,手機產品也在陸續回歸到該技術中。兩年後回歸屏下指紋2018年手機解鎖最時尚的方式是面部解鎖,但是實行了兩年之後發現,雖然面部解鎖好像時尚,但不僅不安全容易〝丟臉」。
  • 進階版概念機,vivo APEX 2020此次又將會帶來什麼黑科技?
    回顧MWC 2018,vivo發布了vivo APEX全面屏概念機,這也是當時最接近真正全面屏的手機。並且vivo APEX全面屏概念機還有全屏發聲技術,其主要是藉助全屏技術與OLED的特性,才得以實現這項黑科技;此外vivo APEX全面屏還有半屏指紋識別、潛望鏡式前置攝像頭等創新性的黑科技。
  • 華為榮耀宣布首發RGBW+LCD屏下指紋手機,為什麼大部分網友不看好
    另外,有消息稱,榮耀X10 Max還將首發京東方LCD屏下指紋技術。一直以來,由於技術和成本的原因,屏下指紋方案僅搭載於AMOLED屏上。全球首發LCD屏下指紋識別+顯示效果更優的RGBW面板。按道理說,這款榮耀X10 Max應該會很受歡迎。可令人意外的是,評論區裡似乎唱衰聲較大。
  • vivo Z5x登場,沒有升降攝像頭和屏下指紋,憑什麼賣到1998元
    realme X,OPPO K3,綠廠先後帶來了兩款真全面屏的千元機,隔壁的藍廠自然不能落後,這不,在5月24日晚間,發布了旗下新機vivo Z5x。雖然三款手機定價相近,但是vivo Z5x在主打的賣點上走起了差異化的道路,沒有升降攝像頭,沒有真全面屏,也沒有屏下指紋,你可能會好奇vivo Z5x又憑什麼賣1998元呢?
  • 華為手機黑科技,全屏指紋識別、屏下攝像頭,很快要來了
    不久之前,華為對媒體透露了其正在研究的一種新指紋解鎖技術:全屏指紋識別。從字面上來看,這是一種支持觸控螢幕幕任意位置以解鎖手機或者啟動特定程序的技術。據華為給出的時間表,這種全屏指紋解鎖的手機離我們不會太遠了,預計在下一代或者下兩代手機中就會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年底的Mate 40系列會不會給我們驚喜呢?全屏指紋識別的實現原理其實並不複雜,但實現的技術難度要高很多。現在的普通手機只依靠單一的生物識別傳感器來識別指紋。
  • Face ID和屏下指紋誰的體驗更好,來看看網友是怎麼是說的!
    上一期我們討論了在極端情況下屏下指紋解鎖和傳統的電容式指紋解鎖誰更好用以後。今天我們帶來的話題是Face ID和屏下指紋誰的交互會更好。正如@數碼閒聊站說的那樣,除了成本問題和提及體積問題。目前的Face ID體驗還是略微優勝過屏下指紋的體驗。畢竟現在的Face ID技術已經悄悄更新迭代了。
  • 揭開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神秘面紗
    北京時間07月31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解密京東方全屏指紋識別技術     本文來自:http://www.51touch.com/lcd/news/dynamic/2020/0731/57899.html現如今,屏下指紋識別逐漸成了流行趨勢,最近不久推出的OPPO、小米等手機都搭載了屏下指紋識別
  • 三星Galaxy S20 FE上市 搭載匯頂科技屏下光學指紋方案
    三星移動通信業務負責人稱,「S20 FE是Galaxy S20系列的延伸,是為更多人帶來有意義的創新方式的開始」。 Galaxy S20 FE配備直板屏,前置攝像頭開孔僅為3.34mm。屏幕為6.5英寸120Hz高刷Super AMOLED,2400 x 1080解析度,407ppi,無論是玩遊戲還是作業系統界面,高刷新屏幕都能帶來極致的流暢感和平順感。
  • 光學指紋識別讓思立微成為 「屏下」焦點
    這時,屏下光學指紋識別為手機廠商們帶來了走自主創新之路的契機,一時間屏下指紋解鎖成了一線品牌高端機型的應用重頭戲。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12/395833.htm  目前,國內能夠批量提供這種光學指紋識別晶片的廠商只有匯頂和思立微。
  • 郭明錤:明年手機光學屏下指紋再成主流,超薄屏下指紋將退出市場
    來源:IT之家近日天風國際郭明錤發布新報告,報告指出光學屏下指紋預計自 2021 年開始再度成為主流方案。超薄屏下指紋因成本過高 (ASP 較光學高 100–200% 以上) 且欠缺創新使用者體驗,故市佔率在 2020 年逐漸下滑,預估自 2021 年開始幾乎完全退出市場。報告指出,供應商新鉅科因屏下指紋產業結構與產品組合改善,該公司將自 4Q20 開始轉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