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閆利
公司上市猶如學子登榜,奮鬥數載,跳過龍門,上市儀式就成了最榮耀的時刻,掌門人由此走向人生巔峰。
因此各家公司往往費盡心思,在交易所的舞臺上爭奇鬥豔,有的帶前女友敲鐘,有的帶老媽敲鐘,有的帶政府官員敲鐘,還有的帶基層員工敲鐘。
儀式上也是花樣百出,比如太平鳥服飾在上交所搞了史上首場時裝秀,春秋航空董事長攜近百名員工現場打太極……
新冠疫情下,上市秀也按下了暫停鍵,滬深交易所先後取消了上市儀式現場環節,於是史上最「寒酸」的上市儀式產生了。
最寒酸上市儀式
2月18日,浙江雙飛無油軸承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由於無法在交易所敲鐘,公司便在自己家門口辦了一場。
畢竟在A股上市不是一件容易事,雙飛第一次闖關IPO時就因隱瞞關聯方和關聯交易、部分核心財務指標異常而被否決。
自辦的儀式上,沒有大舞臺,沒有閃光燈,沒有紅地毯,只有老式辦公樓,自製的鑼鼓和被口罩遮住的高管,這大概是A股史上最寒酸的敲鐘儀式了。
不過現場在董事長周引春帶領下,高管們敲鑼打鼓,倒也喜氣洋洋。
2月初,滬深交易所相繼發文,疫情防控期間,減少人員聚集流動,暫不安排現場上市儀式,交易所與發行人的上市協議將通過郵寄方式籤署。
不過,支持發行人在疫情影響消除後在所內補辦上市儀式。但是仍然有部分企業高管表示,對不能在上市首日舉行敲鐘儀式,感到遺憾。
煎熬的擬IPO企業
從IPO的進程來看,斯達半導、博傑股份、東方生物、公牛集團、艾可藍、瑞芯微、廣大特材、映翰通、賽特新材、道通科技、英傑電氣、石頭科技、百奧泰、神工股份、良品鋪子、華潤微、中銀證券、紫晶存儲、建業股份等19家公司或將成為A股歷史上首批上市首日與敲鐘失之交臂的企業。
已上市的企業或許只是延遲敲鐘,真正煎熬的是那些擬IPO上市的企業。
有中介機構負責人告訴天眼君,對於當前排隊企業而言,如今疫情對業績造成的損害或許不會實質性影響上市進度,但對於準備今年申報的企業而言,2020年一季報或半年報業績可能會受影響,部分企業不排除有虧損可能,或將選擇延後申報。
回看非典時期,2003年發行的68隻新股中,有50隻上市日期在當年6月後,即疫情結束IPO才出現了明顯的加速。
港交所「迷你版」敲鐘
上市儀式受影響的不只是A股,澳達控股是新冠疫情後港交所第一家上市的新股。
由於疫情原因,港交所要求嘉賓入場帶口罩及測量體溫,並與新上市公司及其顧問保持聯絡,縮小規模舉行上市儀式。
此外,天眼君梳理了港交所近期新股,港交所今年敲鐘新股密集集中在1月中上旬,2月敲鐘僅有2家,分別澳達控股和富石金控。
有券商人士解析,由於吸取了2003年SARS的教訓,投資者對疫情有一定陰影,從而影響認購IPO的意欲,導致原本有意欲在港上市的公司,亦相繼押後了上市計劃,所以目前港股IPO業務顯著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