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土地發展集團:深耕萬頃碧波 讓滄海變「良田」

2020-12-22 瀟湘晨報

從山東省日照市黃家塘灣北部海岸乘船,迎著海風向碧波深處前行,抬眼便可望見藍天碧海之間矗立在海面之上的一座人工「島嶼」——日照萬寶海洋牧場海上平臺。圍繞這座長寬各25米、高35米的「島嶼」,10餘只網箱有序排列,300餘臺筏架分區布設。蔚藍海水中魚蝦騰躍,萬頃碧波上釣船往來,一幅「耕海牧漁」的畫卷徐徐鋪展。

在海上「放牧」,這聽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在日照市,海上養殖的歷史由來已久。黃家塘灣這片海域,曾被海參育苗大棚和近岸養殖設施佔據。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漁業養殖模式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海水汙染、過度捕撈帶來的近海「荒漠化」,讓捕撈越來越困難。

日照萬寶海洋牧場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2009年,以水產養殖為主業的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萬寶水產公司在魚蝦近乎枯竭的近海著手建起海洋牧場,由「捕獵者」變成了「放牧人」。自海洋牧場建設以來,先後投資近8000萬元,向海洋投放大型石塊礁、混凝土構件礁等各類礁體,讓原本「荒漠化」嚴重的海域有了新的「生態銀行」。

「礁體投放幾個月後,開始附著藻類,魚、蝦、蟹、貝慢慢地都來了。魚蝦在藻類中生活覓食,它們的代謝物給藻類提供了養分。久而久之,一個微型小生態就形成了。」在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萬寶水產公司辦公室主任張傳欣看來,每一塊礁體就相當於一個微型生態環境,共同作用修復海域的生態。人工魚礁的存在,不僅為魚蝦、藻類提供了繁衍、棲息的空間,也避免了漁船拖網作業過度捕撈,實現良性循環。

從粗放轉為精細,在科學養殖方式的助力下,曾經的海上「荒漠」已變成廣袤「良田」。這座離岸5海裡遠的平臺,是350公頃海上牧場的中心樞紐。6艘船舶、300臺貝藻類養殖筏架、10個深水抗風浪網箱、180萬斤增養殖貝類、150萬頭海參、420萬尾放流戀礁魚類的養護管理,都維繫在這方平臺上。

不同於傳統漁業的粗放式養殖,現代化海洋牧場自誕生那一刻起,就與科技密不可分。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以黨建引領技術革新,逐一突破技術瓶頸。在專家團隊的協助下,日照市土地發展集團綜合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在日照萬寶海洋牧場建立起海洋牧場觀測網等信息平臺,實現可視、可測、可控、可預警,打造生態安全、智慧透明的現代化海洋牧場。

離岸海洋牧場大型平臺等裝備的使用,讓海水養殖從近海走向遠海、從淺灘走向蔚藍,「海上糧倉」正逐步形成。

在臨近黃家塘灣的日照山海天旅遊度假區兩城街道安家村,漁業養殖仍然是大部分村民的主業。談及日照萬寶海洋牧場,村民們總會豎起大拇指:「原本以為這個平臺會耽誤我們搞養殖、賺大錢,然而它不但不搶生意,還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收益。」經過海洋牧場改善的生態為周邊的漁業養殖提供了更好的養殖條件,定期增殖放流讓出海捕撈的漁船得以增收。

作為國家級海洋牧場,日照萬寶海洋牧場的效益遠不止於此,垂釣、餐飲、科普、休閒等都是新產品。在海洋牧場的帶動輻射下,依託人工魚礁區增養殖、貝類筏式養殖、深水網箱養殖等漁業產業,礁區船釣、海上休閒採摘、網箱休閒垂釣等休閒娛樂項目逐漸成形。接下來,日照萬寶海洋牧場將繼續拓展發展空間,發揮更多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全國探索海洋牧場多元融合發展、提升綜合效益提供借鑑。

大海深處有「良田」萬畝,碧波萬頃也是「金山銀山」。從粗放到精細,從傳統到現代,從近海到深藍……在擁有6座國家級海洋牧場的日照市,「耕海牧漁」已不僅僅是紙面上的單薄文字。隨著海洋牧場的建設運營,瀚海碧波中的「良田」日漸肥沃、踏浪前來。

【來源:日照市國資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日照市:黨建引領深耕萬頃碧波 讓滄海變「良田」
    圍繞這座長寬各25米,高35米的「島嶼」,10餘只網箱有序排列,300餘臺筏架分區布設,蔚藍海水中魚蝦騰躍,萬頃碧波上釣船往來,一幅「耕海牧漁」的畫卷徐徐鋪展。  在海上進行「放牧」,這聽上去似乎是「天方夜譚」。但在日照,海上養殖的歷史由來已久。
  • 土地的豐收 變「荒山荒坡」為「千頃良田」
    「土地,不能僅是『失業保險』,更要成為『綠色銀行』。」六盤水市決策層深刻洞悉農業產業發展大勢,於2014年提出農業特色產業「3155」工程。 2018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號角吹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乘勢而上,進「經」入「特」成六盤水農業發展「方向標」。
  • 【曼班三隊滄海變桑田丨記者記】紮根土地與夢的起飛
    雲報集團全媒體記者趙雨桐(左一)直到與第一個採訪對象扎培面對面坐下,通過他的講述,與寨子有關的人物故事開始充斥我的頭腦。看著他60多歲的父親幹完農活、赤著腳,靠坐在火塘邊神情漠然的樣子,讓我回到那個深居山林、刀耕火種、以物易物的原始部落。而扎培的手機信息鈴聲又一次次將我拉回到眼前這個逐漸融入現代社會的村寨。
  • 瓦刀反哺钁頭 ——印象河南偉宸建設集團碧波農業分公司
    一大早,河南碧波農業公司母公司河南偉宸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會議室裡,在"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鮮紅的標語下,何金波董事長召集公司項目負責人,開始了每天一次的例會。匯報昨天工作,部署當天任務,大家積極討論,各自提出最優建議。最後何董作強調要求。碧波人的一天就在晨光中慢慢拉開了帷幕。匆匆吃過飯,碧波公司的張主任就跑過來,約我上山。"
  • 立足交通,不止交通——萬頃沙的大灣區發展格局
    「紐約中央火車站」被美國城市規劃者菲奇和懷特高度評價為「新城市全面發展的助推器",從中足以看到這座交通樞紐對於紐約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圖片:英國國王十字車站)除此之外,日本的新宿站,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等等都是以交通樞紐為核心,驅動城市發散式發展的成功案例,這一種成熟的發展模式正在南沙萬頃沙這片土地上得以複製。
  • 將黨旗立在工地上 山東土地東方發展集團黨建引領促發展
    三莊鎮大沈馬莊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項目建設現場而在6個月前,這裡還是一片被閒置的土地。200個日日夜夜,山東土地東方發展集團將「黨旗立在工地上」,以「服從服務於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服從服務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發展理念為引領,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 山下一亭,山前良田萬頃,村落點點
    山前良田萬頃,阡陌如織,盛產水稻,為福利公社糧產基地,山前田銅中的車田村,有一地下河,陷坑特多,坑下水流淙淙,來無源,去無脈,房屋建在地下河上。據推測,這水可能是潛通興坪水雞巖注入滴江的小河,為溶巖區又一奇特地貌,有待地質學者勘查、開發,使這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村側的獅山亭、三學寺,與東郎山遙遙相對。據說獅山亭旁的磨盤嶺,是歷代武士馴馬、習箭場地,現隱約可見痕跡。
  • 農村大片良田、土地長草長雜樹,怎麼解決?
    農村大片良田,土地長草長雜樹怎麼解決?這種情況多數發生在邊遠山區。山區的田地既無法通過流轉、租給別人,又無法實行全面機械化,而且各家各戶田地少。農民守著那一畝三分地,不要說發家致富,就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農民只好外出打工,田地荒蕪長出雜草雜樹。
  • 中國神奇科技讓「沙漠變良田」?這事爭議很大
    「用膠水讓沙漠變良田」技術又引發了一輪狂歡,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類似於「水變油」的騙局。沙漠治理領域的業內專家怎麼看?
  • 彰泰集團與旭輝集團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強強聯手,深耕廣西
    來源:新浪證券2021年1月7日,彰泰集團與旭輝集團在廣西南寧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雙方將整合優勢資源,充分發揮各自在地產開發、物業服務等領域的能力,開展全面合作,以更好促進雙方企業長期穩健的發展。
  • 鹽官鎮「糧田」變「良田」助推美麗城鎮建設
    市農業農村局項目中心、鹽官鎮美麗建設辦、鹽官鎮農業農村辦、項目設計單位、項目施工單位、項目監理單位以及9個村(社區)參加了此次會議。共同為建設鹽官的「農業產業美」及「」治理美」大道上舔磚加瓦,助推美麗城鎮建設。
  • •看高質量發展】安徽池州:悄悄把山「搬走」 30年留下萬畝良田
    再過三十年,這座近20億噸的大山會消失不見,在約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留下一萬多畝良田。  2020年11月,「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採訪團走進安徽池州,深入了解長九(神山)灰巖礦項目,這個當代「愚公移山」的傳奇故事。  記者走進礦山開採區看到,神山腳下有兩個碩大的白色廠棚,一條公路盤山而上,路上沒有車,山上看不見熱火朝天的開礦場面。
  • 影響不亞於土地招拍掛,房地產行業變天了!最大贏家浮出水面
    業內評價:「三道紅線」的影響力不亞於2002年的土地招拍掛制度。以往,部分房企不顧一切狂奔,最後總是靠樓市大漲來解套,甚至更上層樓。房價一漲,爛尾也能變鳳凰。此前,絕大多數區域性地產公司只專注於單一區域,但發展會遇到天花板。世茂海峽在前15年一直深耕福建,連續多年銷售額穩居福建第一,市佔率已接近10%,並以斷層優勢領先。對地區公司而言,區域市佔率達到8%到10%左右,就幾乎到了極限。如何突圍?
  • 2020中國房地產G50董事長峰會 三巽集團總裁王本龍:打造區域深耕與...
    三巽集團總裁王本龍先生也受邀參會,針對新時代新格局下的行業現狀,發表了題為《打造區域深耕與運營能力》的主題演講,從管理與運營兩方面探討企業的發展方向與盈利新模式。區域深耕體現投融能力新形勢下的企業發展需要先做選擇題:是選擇逆周期、靠撿漏、收併購的粗獷模式,還是選擇長遠來看的做大、做強、做久?不同的選擇有對應的戰略。未來的投資模式是全天候的,包括全方位的空間維度和全周期的時間維度。
  • 糧田變「良田」高標準裡有高招
    糧食穩產高產,「良田」是核心。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把現代糧食產業園作為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到2022年,我省將建成5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穩定保障全省糧食年產量700億斤以上。高標準農田如何建?如何提高效益?近日,記者走進部分糧食產區實地了解。
  • 這裡是日照丨碧波大酒店:人在旅途,夢回碧波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3月17日訊碧波大酒店自1992年碧波大酒店建成開業,同年,經市旅遊局批准為日照市涉外定點賓館。2007年被山東省旅遊星級飯店評定委員會批准為四星級旅遊飯店。碧波大酒店始終秉承「我用心,您放心」的服務理念,不斷為賓客提供熱情化、親情化、細微化、個性化的服務,努力打造「人在旅途,夢回碧波」服務品牌。
  • 建工集團與雲浮市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集團與雲浮國資合作成立的...
    12月25日,建工集團與雲浮市國資委在雲浮正式籤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雲浮市廣建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接下來雙方將立足大建築業,在基礎設施、建築產業鏈一體化等方面領域展開深入合作。雲浮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曉周受市政府委託代表市政府在籤約儀式上講話,他表示,雲浮市國資委與建工集團緊密聯繫交流,並得到建工集團的大力支持,此次雙方建立合作關係,通過資源整合和精準結合,設立新公司,優化功能定位,實現優勢互補,相信以建工集團強大的綜合實力為支撐,將會在雲浮的區域建設中開創新的局面。雲浮市國資委也會一如既往,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助力推動新公司依法經營管理各項工作。
  • 遼源市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紀實
    待高標準農田配套設施完善以後,將為800多畝的土地服務,成片農田更適合機械作業,抗旱防澇為莊稼增收打下基礎。  遼源市實施百萬畝良田建設工程既是農田保護的需要,也是農業發展的需要。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黑土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遼源市計劃利用2020-2024年五年時間,新建100萬畝良田,全市良田達到294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85%以上,糧食可增產10%以上,年增收2億元以上。
  • 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赴下城區指導「三個計劃」編制工作
    12月17日上午,市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副主任黃娜帶隊赴下城區指導2021年經營性用地(含工業)「三個計劃」編制工作。市發改委、市建委、市住保局,市規劃資源局詳規處、專規處、下城分局及區屬各做地主體負責人參加會議。
  • 廣州南沙【恆大陽光半島】備案價/南沙萬頃沙規劃發展如何?
    廣州恆大陽光半島,萬億恆大南沙首作,項目位於灣區樞紐核心—萬頃沙樞紐板塊,毗鄰地鐵18號線首發站萬頃沙站,2021年開通,7站直達天河珠江新城,同時臨近深中通道第一站廣州首站出口,2024年建成後將實現一橋直連深圳寶安,比深圳更近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