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越來越多,如何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
茶飲品牌紛紛開始做定位,但也常常陷入誤區、走了彎路。
最近,我專訪了合眾合餐飲全案(以下簡稱合眾合)創始人姚哲,他親自參與打造30+飲品品牌後,發現了品牌靠定位突圍的4個關鍵動作。
01
100店和1000店,不能是同一個定位
這兩年,通過品牌定位、細分賽道,飲品業跑出千店規模的連鎖品牌,也出現不少誤入歧途的案例。
比如,提起細分,就是聚焦產品,XX草莓水果茶、XX酸奶飲品。這帶來的後果是:要麼定位過細,要麼缺乏特色,反而流失掉原有顧客。
在合眾合創始人姚哲看來,很大一部分定位失敗,是做定位的時候搞錯了發展階段。
10家店、100家店、1000家店,品牌所處的成長階段不同,面對的競爭對手肯定也不同,就要不斷地對品牌定位進行調整。
比如,7分甜圍繞楊枝甘露這個產品,先後用過3句slogan:
第一階段:楊枝甘露更好喝;第二階段:杯裝楊枝甘露創造者;第三階段:楊枝甘露就喝7分甜。
在第一階段,市場對楊枝甘露還沒有認知,應該先把產品「推」出去,slogan主要在於推廣楊枝甘露;
到了第二階段,楊枝甘露開始爆紅,是時候借產品勢能來推廣品牌,slogan開始聚焦品牌、傳播品牌;
到第三階段,飲品店都上了楊枝甘露產品,這時就要強調品牌在品類裡的領導地位。
「做定位時,可以先自我審視一下,目前品牌處於什麼階段?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階段只能集中解決一個問題。」姚哲說。
姚哲給我看了一個合眾合的品牌階段參照表:
0-1:找需求
開出第一家店,是品牌的第一個階段。要找到一個競爭對手沒有滿足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的、且關聯自身品類的重要需求,然後形成現階段的差異化競爭力。
1-10:找模式
10家店以內,應該基於自己的核心差異化,找到適配的商業模式,完善單店模型,為品牌裂變擴張提供準備。
10-100:標準化快速裂變
這個階段,品牌已經有了標準化、易複製的單店模型,應該搶佔市場份額,從開店速度、規模、密度上建立優勢。
100+:建立熱銷和領導地位
當品牌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優勢、有了一定的能見度後,就有了成為品類第一或區域市場領導者的機會。
500+:持續改進和不斷提升品牌競爭力
這個階段,品牌需要具備不斷修正、不斷深入的能力。
總的來說,一個品牌的戰略方向是不變的,而定位則應該是圍繞戰略方向分階段進行的。
02
找基因,發現品牌最能打的優勢
有一個常見的「定位迷信」,是盯著對手短板和市場空白,卻沒看清自己的長處。
實際上,做定位,一定要找品牌自身基因裡的第一需求,基於核心需求做延伸。
「一切脫離了企業基因的盲目定位,都不能長久。」姚哲說。
想找準自己基因,就要全方位審視品牌本身,思考核心優勢到底在哪。
創始人基因、企業基因、品牌基因以及產品基因,分別是什麼?是產品研發比較新銳,營銷打法多變,還是具備較強的渠道和市場開拓能力?
無論是產品研發、營銷玩法,還是供應鏈優勢,都能成為支撐定位的品牌基因。
比如迷客夏鮮奶茶,最早是來自臺灣的手搖奶茶,在臺灣有200多家店門店。進入大陸市場後認知度不高,「手搖奶茶」又沒有太強的價值感。
姚哲介紹,合眾合在幫迷客夏重新做定位梳理時發現,鮮奶,一直是迷客夏最顯而易見的基因,沉澱了穩定的供應鏈。
用鮮奶打造價值感
於是,他們幫迷客夏把品類調整為「鮮奶茶」,把品牌和消費者的注意力都聚焦到鮮奶茶上。
為了鞏固認知,打出slogan「拒絕奶精,只做鮮奶」,甚至專門做了一張鮮奶和奶精的對比表,張貼在最顯眼的位置。
很快,重新定位後的迷客夏站穩了市場,在蘇州地區已經開出了十多家門店。
品牌要想做大做久,一定是堅持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然後充分放大自己的基因和優勢,才能真正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力。
03
細分做多「細」,主要看市場
大家都說,定位細分賽道,最理想的結果是開闢一條「只有自己」的賽道。
那麼,這條賽道應該定多「細」?是不是越「細」越好?
姚哲說,合眾合的方法是:區域市場做需求匯聚,一線市場要足夠細分。
區域下沉市場,目前還在滿足需求的階段,品類大於品牌,10多元的水果茶,仍然有競爭力;
一二線市場,已經是飽和狀態,只有足夠「細」,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
比如宜興茶飲品牌「乳果說」,一開始主打手工酸奶,在宜興當地是有名的網紅店。
但從市場規模來看,酸奶賽道比較小眾,「乳果說」計劃要深耕三四線,對這一層級的目標客群來說,只做酸奶,門店在下沉市場競爭力不夠強。
姚哲介紹,合眾合的調整策略是,幫助乳果說「回歸」茶飲大品類,補充奶茶和水果茶,提升品牌的競爭力。目前,乳果說已經在全國拓店約100家。
而在一二線市場,情況就大不一樣:一二線的消費者已經喝慣了喜茶、奈雪的茶、1點點,需要更充足的到店理由。
門店主要開在天津、北京的小滿茶田,就定位成了「車釐子制茶」。
一方面,數據顯示,車釐子在四季的銷量都是前三,是北方市場最愛的水果;另一方面,目前關於車釐子還沒有一個廣泛熟知的品牌。
因此,當小滿茶田把車釐子產品作為爆品,同時解決供應鏈問題、給到一個合理的價格後,很快佔據消費者認知。
品類打造差異
當品牌確定了核心市場和品類定位,就要確定自己的核心價格帶。
目前茶飲價格帶分化,0~10元、10~15元、15~20元、20~25元,分別對應不同的空間和市場佔有率。
深耕哪個價格帶,取決於高頻產品數量的價格分層佔比,也決定了用戶基礎和組合客單。
換個角度看,定位,其實是根據市場需要配置資源、集中資源。
1. 小市場應該做大定位,不斷補充流行的sku,提高有限用戶的到店頻次,匯聚需求,從而實現擴張裂變
2. 大市場反而要做小定位,先切分一個單元的蛋糕,再補充標配業務單元,鎖定用戶的購買焦點。
3. 無論市場層級,產品都要做到相對聚焦,尤其是供應鏈和銷售的集中,這樣便於保證整體的利潤和效率。
04
重複做壓倒性投入,站穩定位
當一個品牌確定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焦點後,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定位快速落地。
「想站穩一個定位,沒有竅門,就是壓倒性投入,把焦點配置到所有的角落。」姚哲說。
就像「重要的話說三遍」,定位在門店各個環節的體現和植入,也要重複三次以上。
立足華東的小椿茶,是以細分角度切入水果茶賽道的,定位到「草莓鮮奶」。為了打響定位,小椿茶几乎做了「360度無死角」投入:
Logo、門頭、店內,全部植入超大的草莓符號,強化草莓印象;
產品上用足量足克的大草莓及14天鮮牛乳,強化水果和鮮奶的價值感;
廣告語「每天一杯,愛上草莓鮮奶」,對爆款產品、消費頻次做出暗示。
今年五一,蘇州小椿茶永旺夢樂城店開業,五一期間日均營業額做到2萬+,迅速成為當地的爆款店。
而品牌規模做起來以後,用戶看到得越多,越會認為「你就是這樣的」。只有壓倒性地投入並配置資源,才能佔據一個定位。
結語
服務過7分甜、R&B巡茶、甜啦啦、吾飲良品、茶嶼、葉子與茶、口渴了、百分茶、霸王茶姬、悸動燒仙草、哈姆特布丁茶飲、元氣插座、豆吉湯圓奶茶等30多個飲品品牌,姚哲把茶飲定位總結成一句話:
找到階段性的核心差異,找到基因裡的第一需求,基於核心需求作全面調整,同時執行在最利於成功的市場和土壤中。
階段、基因、市場、執行,這4個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品牌定位。
而不論品牌發展到哪一階段,都必須要找到驅動客流的因素。只有足夠的客流基礎,才有轉換客單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