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中小屋》;這是一部諷刺電影,我是真心沒有看出來,是我的觀影量不夠?還是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我不知道美國恐怖片行業是不是如流水線般不停地產出沒有靈魂的作品,我只知道這部作品還是很有看點的。從老鷹撞上電子屏障開始的一路反轉,到最後怪物被全部放出來,有關部門被血洗的大快人心,它裡面好像集合了所有恐怖片該有的元素,但又好像有那麼一點不一樣!Marty奇蹟生還,竟然是因為他吸食大麻,這一點倒是挺諷刺的!
2、《驅魔人》;顧名思義本片是一個驅魔的靈異故事,且改編自真人真事,考慮到拍攝於1973年,當時那個年代電影技術層次十分局限,故而還是略有瑕疵。開始的鋪墊就稍顯冗長,一時之間讓人產生疲勞感,加之並無高能畫面的衝擊,觀影欲望逐漸消磨,後半段才真正意義上的進入主題,女孩被鬼附身的種種一反常態的舉動,神父驅魔對其救贖。其實懸疑燒腦方面遠遠不及《招魂》和《潛伏》,不過這東西本身就不可同日而語。
3、《閃靈》;庫神畢竟是庫神,才不屑於用主觀鏡頭轉角撞鬼那套,只是背景音樂有點太滿了。在最高潮放出外人破局的希望,轉手就將希望生生掐死,隨心所欲地調動情緒。用迷宮這樣詭秘誘人的意象配合父子的生死追逐,將末段氣氛烘託到了極致。再用更為宏大更具悲憫情懷的薄膜輕輕裹住電影本體,驚悚片做到這種地步幾乎是無可挑剔了。
4、《電鋸驚魂》;《電鋸驚魂》所營造的恐怖並非單是那血腥的渲染,更在於電影出色的劇情設計,廢棄的廁所中不寒而慄的絕望隨著電影的推進而持續發酵,當那全然出人意料的結局呼之欲出,電影給人的是一種已然深陷其中後的震撼,這種驚豔是之後接踵而至的續集鬥都並沒有再度超越的。
5、《活死人黎明》;在一般水準之上的喪屍片了,一開始就直接進入主題,不拖泥帶水,當然了,這種喪屍片的倖存者團隊裡肯定有一些破壞穩定因素的人和事,以此來推動情節的發展,這點無所謂,看多了就習慣了。嬰兒喪屍那段挺恐怖的。
6、《諾斯費拉圖》;故事結構都簡單明了,形象塑造上太出色了。馬科斯夏瑞克的造型上尖銳的耳朵、鋒利的指甲、突出的獠牙和佝僂的身影,配合著拉長的陰影,將吸血鬼的恐怖陰森形象徹底塑造起來。如果後世吸血鬼都如此形,估計吸血鬼與人類的禁忌之戀也根本不會存在。
7、《羅斯瑪麗的嬰兒》;屬於心理恐怖型的片子,這種恐怖片其實還蠻吃力不討好的,一般衝著「恐怖」噱頭去看的人會大失所望而片子本身也極容易拍的平淡或者模式化。這部來說前邊鋪墊太長節奏也太慢了吧,看的上一部波蘭斯基的唐人街節奏也是非常慢,可能是波蘭斯基的風格?不過最後也算是拉回來了,總體來說中上是有的放在那個年代肯定還要更上一層樓。不過我依舊不太能get波蘭斯基,都說藝德分離藝德分離可是在我這兒連他的「藝」都欣賞不了更不用談他根本沒有的「德」了。
8、《生人勿進》;兩個邊緣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小男主在所謂人的世界沒有任何希望,家庭不幸,校園欺凌,在這個世界上是孤獨的。小女主自從失去「父親」以後,沒有任何人的關愛,男主的孤獨不相上下。讓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最後能在一起,也許就是因為那份孤獨和彼此的依靠,還不能稱之為愛。也許剛開始並不能接受對方,慢慢的會適應了彼此,接受了彼此。在現實生活中何嘗又不是這樣呢?
9、《招魂》;縱觀全片,鏡頭和剪輯流暢自如,場面調度精緻細膩,視聽元素運用恰當,情節雖緩慢但不失張力。最令我欣賞的是電影結局,本片的結尾與詹姆斯溫以往的作品大有不同,未有劇情反轉,也未有故作懸疑的留「尾巴」,而是以一個完美的結局結束了驚悚的視覺之旅。
10、《咒怨》;在我心中它是鬼片第一。小學看的,當時還沒有刪減,震感了我幼小的心靈,看完我一晚上沒睡好,總覺得伽椰子就在我旁邊的某個角落盯著我。伽椰子和俊雄真的是我的童年噩夢,現在想起來都害怕,尤其是坐電梯時,就會想起俊雄。看完還查了下伽椰子的死因,挺可憐的。
盤點全球十部恐怖片,最後一部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