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3 0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嚴冬雲,瀋陽市和平區人民法院民商綜合團隊員額法官。今年是她在法院工作的第30個年頭,從書記員到助理審判員、審判員,再到現在的員額法官,變化的是身份和崗位,不變的是她對法律精神的追求與信仰。從事民事審判23年,她審理過幾乎所有類型的民事案件,堅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完善,她用熱愛與堅守書寫了別樣的青春芳華。她先後獲得瀋陽市法院系統優秀法官、全省法院辦案標兵、瀋陽市五一勞動獎章,多次獲得瀋陽市法院系統辦案標兵、辦案能手等榮譽。
熱心調研 屢獲殊榮
初見嚴冬雲法官,消瘦的臉龐帶著微笑,眼神堅毅篤定,講話快速利落,親切、嚴謹而幹練。
在民商綜合團隊,提到嚴冬雲,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善於調研」、「老得一等獎」。的確,翻開法院每年的榮譽冊,就會發現嚴冬雲的調研文章和案例屢屢獲獎:她撰寫的《申請執行人執行異議之訴的審理要件》入選中國法院2015年度案例,《從一起民事糾紛分析多種法律責任的競合》榮獲遼寧省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2017年學術研討會一等獎,《淺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法律適用——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幾點思考》榮獲遼寧省經濟法學會2018年徵文一等獎,2019年《中國東北機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訴瀋陽市動物衛生監督所物權糾紛案》《瀋陽市第九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訴瀋陽市交通建築投資有限公司、瀋陽市交通局、瀋陽市國資委債權糾紛案》入選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服務保障民營企業發展案例指引》。
談起調研的初衷,她笑著說自己每年都會寫一篇調研文章,針對典型和特殊案件寫一個案例分析,初衷很簡單,僅僅是通過寫作強迫自己去思考,不管是寫論文還是案例分析,都需要查資料,這樣可以督促自己勤學習,更新知識,不與時代落伍。
「其實工作和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比方說有一年職業打假人引發了社會爭議,在審理了一些案件之後,我也想了很多,看了很多材料,然後寫了一篇論文。還有去年,扶持中小企業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我在辦案中發現了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中的弊端和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就寫了兩篇案例分析和一篇論文,可以說調研就是審判實踐之後的思考。」談起工作和學習的關係,嚴冬雲說道。
用善於洞察社會的眼睛去發現問題和矛盾,用善於深刻思考的大腦去分析問題和矛盾,最後回到審判中以科學、務實的方法解決問題和矛盾,嚴冬雲法官就是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提升了自己的調研能力。
匠心辦案 精雕細琢
除了撰寫調研文章,辦理疑難複雜案件是嚴冬雲法官的另一個「愛好」。
「隨著社會進入經濟轉型期,現在案件難度越來越大,雖然我辦案20多年,但法官並不是辦案時間長了,水平就一定很高,所以要不斷學習,通過辦一些疑難案件、新類型案件,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接到一個疑難案件,通過分析思考,儘自己最大努力讓雙方當事人服判息訴,確實有一種成功的感覺。」嚴冬雲這樣說。
嚴冬雲法官辦案的「匠心」不僅體現在挑戰高難度案件上,還體現在嚴謹的法律程序的每一個細節中, 每一次庭審、每一份文書、每一個案件,精心打磨、精雕細琢。就拿裁判文書來說,裁判文書是法官的最終產品,它代表著法官法學功底、文字水平、實務經驗。每一個案件的法律文書,在嚴冬雲的筆下都是多番易稿,力求成品精良,送達前更是再三核對,確保準確無誤。就像她自己所說的,不管多麼精細的工作、多麼高深的學問,都是重複重複再重複。
談起給年輕法官成長的建議,嚴冬雲語重心長地說:「年輕法官遇到疑難案件容易有畏難情緒,怕錯,縮手縮腳,但如果總不去辦疑難案件,沒有沉澱思考的過程,能力也很難提升。再有一個就是要在文書製作上下點功夫,因為現在已經有裁判文書標準格式了,不能因為怕麻煩就還用老格式,業務的精進也是通過規範裁判文書來實現的。」
用心品味 生活之美
熟悉嚴冬雲的人,都知道她是一個無比熱愛生活的人,她愛美、也熱愛運動,喜歡音樂。繁忙的工作中她會抽出時間去鍛鍊,因為只有良好的身體才能保障高強度的工作。業餘時間她會聽一聽交響樂,釋放壓力、陶冶情操。
「我覺得工作和生活相輔相成,工作要高標準,生活也要高品位,保持身心健康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嚴冬雲如是說。
「嚴姐雖然在工作中要求很高,但在生活中是非常可愛的人,很有儀式感、懂生活,樂於接受新事物,像電話錄音、語音轉寫、法官助手等信息化應用還有各種手機app都能熟練使用。」談起對嚴冬雲法官的印象,法官助理齊曼彤說道。
有工作,也要有生活,瑜伽是嚴冬雲法官最喜歡的業餘愛好,自2007年至今已堅持了十餘年,正如工作一樣,認定了就會堅持到底。瑜伽帶給她健康身體的同時,更帶給她一種堅韌不拔的性格,她就像冬日裡開放的臘梅,迎風傲雪,淡淡幽香!
雖然只是一名普通法官,但嚴冬雲秉持著對審判事業的熱愛和忠誠,對法官職業的執著和崇敬,淡泊名利,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基層一線、無怨無悔辛勤工作,演繹著一名司法工作者簡單卻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原標題:《法官嚴冬云:砥志研思 靜綻芬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