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陣引擎的轟鳴,隨著而來的是體內的腎上腺素急劇攀升。
每當聽到那高轉引擎的嘶吼,總會按奈不住心中的熱血,想要與之一同飛馳。
這就是賽車的誘惑,這就是速度與激情的魅力。
相信大多數男孩紙都抵擋不住那引擎轟鳴的快感,也想盡情的在道路上飛馳。
雖然現實中做不到,但是遊戲裡卻給了我們機會。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麼一款集合了系列眾多作品精華的遊戲——《山脊賽車》
遊戲的目標也很簡單,就是領先其他車輛跑到終點即可。
而且遊戲裡面還有我們的童年女神之一——永瀨麗子
即使是現在看起來也還依舊是那麼的美,還有那經典的路邊搭車手勢,都是滿滿的回憶。
背景故事
《山脊賽車》最早是誕生於1994年,是由我們的知名吃豆人廠商Namco,也就是南夢宮發行的競速遊戲。
你說不叫萬代南夢宮!?
那時候南夢宮還沒有被萬代收購呢,所以當然不然出現萬代的名字咯。
該系列原本是從街機平臺移植的作品,並且與世嘉的《夢遊美國》以及《世嘉拉力》兩大名作分庭抗禮。
而其中銷量最高3代也正是被認為可玩性最強的一作,銷量達到了歷代最高89萬份,偏偏就是這作沒有進入FAMI通的白金殿堂,可見FAMI通評分的取向也並非一般所想的那麼簡單。
而3代相比街機版原作就已經做出了大幅的調整,從4代開始,該系列就完全投向了家用機平臺,5代的街機版也是在PS2版之後才登場的。
系列的失落是從跨平臺的《山脊賽車:進化》開始的,該作緊隨《刀魂2》橫跨了PS2、NGC以及XBOX三大平臺。
但這一次的三大平臺版本內容基本都是一致的,而不像後者那樣各有所長。
加上在風格方面幾乎是徹頭徹尾的轉變,令許多系列的忠實玩家完全無法接受。
結果該作除了PS2版還能達到13萬銷量外,另兩個版本就不值一提。
女神出道
伴隨著遊戲的發售,也順勢帶活了一批虛擬角色。
永瀨麗子、深水藍、速水蕾娜等角色,在別的RAC中是很難見到的。
永瀨麗子作為《山脊賽車4》的美女代言人首次在玩家面前亮相。
她笑容燦爛、身材勻稱,在遊戲中充分展露迷人性感。
永瀨麗子在日本很受歡迎,有關她的商品紛紛出現,如服飾、模型等,往往被其崇拜者一掃而光。
她是一位相當成功的三維虛擬電玩人物。
雖然NAMCO的賽車遊戲代言人已經換了好幾代,但很多玩家還是對她念念不忘。
畢竟經典永遠是經典。
系列簡介
最讓廣大玩家所熟知的是系列的第四作,《山脊賽車4》
就是因為那精美的片頭動畫,俘獲了不少紳士的心(陰險)
這部作品的推出標誌著PS的機能被推向了又一個新的高度。
對此,只需要知道本作是繼去年的「GT賽車」之後再度奪得CESA年度評選的最佳畫面大獎就夠了。
在DC問世、N64全力反擊之際,PS已經成為機能方面最弱的一方,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PS反而迸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說本作的畫面效果達到了N64的水準並不為過。
雖然遊戲在可玩性方面被指責為不及前作,車輛的獲得是依靠與不同廠商籤約,顯得變化較少,賽道也相對較為單薄,但FAMI通依然打出了35分的高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遊戲的片頭CG,配合那首激情洋溢的主題歌也成為了玩家傳頌的對象之一。
可以說4代的OP與ED簡直好聽到爆表,強烈推薦!
歌曲名是RIDGE RACER~one more win,感興趣的觀眾姥爺可以去搜索來聽聽。
還有在2004登陸於PSP平臺的山脊賽車也是一款十分不錯的遊戲。
在04年就能在掌機上玩到那種畫質級別的遊戲
當時,在PSP看到這樣遊戲簡直被驚到了。
還是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標準的山脊系列的漂移手感與背景音樂。
山脊賽車的飄逸手感在賽車遊戲裡有點與眾不同。
它不是像我們現在熟知的極品飛車那種柔軟的便宜手感。
山脊賽車系列的漂移手感更像是一種狂野強硬的入彎漂移方式。
只要上手試玩過就能很明顯的知出手感的不一樣。
不得不提的是山脊賽車系列的音樂,在遊玩的過程中音樂聽起來十分有動感。
可能這就是日系風的賽車音樂吧,個人感覺像頭文字D等也是這種風格。
而像極品飛車等歐美廠商的音樂則是用得比較多的電音重金屬風,要來說的個都是各有千秋吧。
小尾巴
作為一個20多年的老牌賽車遊戲,雖然已經很久沒有出新作了。
但是這都不妨礙《山脊賽車》這個系列成為我現在最經典的賽車遊戲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喜愛,更多的是情懷。
在那個童年時代,帶給了我無盡的速度與激情。
作為一名玩家,願山脊系列能夠經久不衰。
也希望有早一日還能繼續推出熱血沸騰的新作吧。
以上就是本喵對山脊賽車的看法。
如果有說明不到位的地方也歡迎觀眾姥爺們在評論區指正說明哦。
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