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宋寧華 通訊員 陳衛鋒)外掛軟體搶購理財產品,某知名網絡金融平臺認為其構成不正當競爭,將軟體運營方起訴至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上海浦東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合理開支50萬元。
今天下午,上海浦東法院副院長金民珍擔任審判長,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按照知產民事案件原有的審理方式,單就舉證質證環節,預計就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而由於探索了書狀先行的新型庭審方式,本案庭審全程只用了約一個小時。
庭審結束後,上海浦東法院與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律協知產委」)共同舉辦的「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庭審方式改革座談會」隨即召開,50多名知產領域的律師及法官代表參加研討。會上,上海浦東法院還發布了《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新型庭審流程指引(試行)》。
圖說:庭審現場。富心振 攝
外掛軟體竟能搶購理財產品
原告訴稱,其是全球領先的綜合性線上財富管理平臺,截至2018年底,平臺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3618億元,註冊用戶突破4000萬。原告同時運營著APP和網站平臺,債權轉讓是其熱門服務之一。
原告發現,被告西安某軟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款代購工具系外掛軟體,在用戶輸入原告會員帳號、登錄密碼、交易密碼等信息的前提下,該軟體能夠根據用戶設定的金額等要素對原告平臺的債權轉讓產品進行自動搶單。此外,被告還通過APP、微信公眾號和微信小程序實現搶單功能,並公開宣稱原告平臺是被告的返利平臺之一。
原告因此認為,被告上述行為剝奪了原告其它會員的公平交易機會,不正當地利用並搶佔原告多年來積累的客戶資源以建立被告的客戶群體,惡意攀附原告的市場影響力,使原告喪失通過會員制度逐漸建立的市場競爭優勢,明顯違背正當的競爭法則和基本的商業道德。
被告則辯稱,其與原告間不存在競爭關係,提供的代購服務系接受客戶委託後履行的正常技術服務,能為用戶的操作提供合理便利,從而促進用戶對原告平臺產品的購買慾,沒有對原告產生不良影響、造成損失。而且,被告同時為用戶提供多家理財平臺的應用工具,不存在使用戶混淆、誤以為其與原告有關係的虛假宣傳。何況,被告作為一家軟體公司,針對特定行業的企業產品開發服務軟體是其行業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全部訴請。
經過約一個小時的庭審,合議庭充分聽取了雙方當事人就本案事實和法律適用的意見,該案將擇日進行宣判。
案件庭審只用了一小時
按照以往的庭審方式,僅舉證質證環節,本案的開庭預計就至少需要一天時間。如今採用新型庭審方式,卻只用了約一個小時,這是如何做到的?
圖說:座談會現場。董雪皓 攝
事實上,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無論是法官還是律師,都苦於證據材料多、庭審周期長的難題。上海浦東法院知產庭曾經辦理過一起案件,雙方當事人提交的卷宗材料堆積在一起,高度竟然超過了7米。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紛紛對上海浦東法院的改革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據介紹,該院的做法主要包括:書狀先行,即鼓勵案件當事人在正式庭審前以書面形式提交訴辯材料和舉證、質證意見,庭審中僅就爭議證據進行審查。積極釋明,即在充分閱卷的基礎上,要求法官積極行使釋明權,圍繞要件事實和爭議焦點分配舉證責任,適度公開心證。集中審理,即在庭前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圍繞爭點通過一次集中連續開庭完成庭審。
全國律協知產委副主任,上海市律師協會維護律師執業權益委員會、法律職業共同體建 設委員會主任遊閩鍵律師說,上海浦東法院在智慧財產權審判領域率先探索以書狀先行為核心的庭審方式改革,意義重大,發布的《智慧財產權民事案件新型庭審流程指引(試行)》也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他呼籲,智慧財產權法律職業共同體支持、推動該項改革,有效提升知產案件審理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