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紀音樂會的中國接力,災難面前音樂從未缺席
「激動加感動。音樂是全人類、全世界共同的語言。」4月19日,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教授尤靜波在看完由Lady Gaga策劃的《同一個世界,一起在家》(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的音樂會直播後,感嘆在這個全人類遭受病毒侵襲的特殊時期,音樂所傳遞出的信念與力量。
樂評人孫孟晉也看了直播,他認為,從各個環節,這場演唱會都做得非常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在疫情如此嚴重的當下,所有的藝術家都呈現了自然放鬆的狀態,尤其一種共同努力的信心。也許,在這種精心處理中,少了一點更『真實』的現場感,但還是反映了人類追求美好的一面。最想說的是,這種網際網路時代家庭演唱會集錦,別人拿出了出色的答案。」
每位音樂人都在家錄製,音樂博主呆若木一在微博中感嘆,演出沒有萬人歡慶的宏大場面,沒有不斷飆升的籌款數字,「有的只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同一時間聚在一起,聽著音樂家們帶來的表演,讓內心平復下來,再次充滿信念。」
這場匯聚了Lady Gaga、泰勒·斯威夫特、埃爾頓·約翰、席琳·迪翁、安德烈·波切利、郎朗、張學友、陳奕迅、貝克漢姆等超過140多位頂級音樂人、藝術家及名人的線上慈善演出,讓很多人想起1985年那場同樣巨星雲集的演唱會Live Aid,稱它為21世紀的Live Aid。
1985年7月13日,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王妃代表英國王室出現在倫敦溫布利大球場,參與一場名為Live Aid的全球性搖滾音樂會,旨在籌集資金以幫助遭受饑荒的非洲人。緊接著,在美國費城,長達16小時的Live Aid通過衛星向全球直播,吸引來自110個國家和地區的十億多觀眾。借助當時的科技和人們的善意,Live Aid共為非洲籌集了超過1.27億美元善款。
時隔35年,全世界觀眾又坐在家中,見證了現代史上第二次全球性的線上音樂會。
據主辦方「全球公民」在推特上稱,One World已為世界衛生組織籌得1.279億美元,這筆善款將用於幫助全世界醫護人員,共同抵抗疫情。
事實上,在這場備受矚目、聚集全球巨星的音樂會之前,已經有許多線上音樂會和音樂直播成為疫情期間的話題。
4月12日,在象徵著重生與希望的復活節當天,義大利著名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在米蘭大教堂舉辦了一場沒有觀眾的特殊音樂會,向全球直播。4月17日,歌手劉若英的線上演唱會透過騰訊旗下音樂平臺、快手、新浪微博等同步直播,累計在線觀看人次近1.5億。更多的古典、流行、搖滾和民謠音樂人,以「沙發音樂會」、「臥室音樂會」、「家庭音樂會」的線上形式,為人們帶去歡樂或是平靜。
「感謝音樂和網絡直播,世界各地數百萬人可以同時鼓掌,讓我們擁抱受傷地球搏動的心。」安德烈·波切利在社交網絡上說。
35年前,音樂拯救非洲
1984年,非洲因多年乾旱、內戰以及埃塞爾比亞政府在80年代初期對穀物市場的失敗控制,引發一場災難性饑荒。
從非洲北部至南部,20多個國家遭受乾旱與饑荒,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的人數達千萬,上億人口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
那年秋天,英國歌手鮑勃·蓋爾多夫(Bob Geldof)在BBC紀錄片裡看到非洲饑荒,馬上去了一趟衣索比亞,親眼見到黃沙瀰漫、牲畜倒斃的慘烈。那是非洲歷史上最大的災難。回到倫敦,他立刻創作出一首單曲《他們知道聖誕節嗎?》,召集十多位英國新浪潮歌手共同演唱。很快,這首歌成為英國音樂史上最暢銷作品,並以此籌集1000多萬美元。第二年,麥可·傑克遜將這首歌翻唱為《四海一家》(We Are The World),這首聞名世界的歌曲,也為非洲籌集到4400萬美元。
為解決持續不斷的危機,蓋爾多夫倡議音樂人聯合起來,做Live Aid演唱會。這場雄心勃勃的全球慈善演出,旨在籌集更多資金,並提高人們對非洲人困境的認識。短短十個星期,Live Aid快速籌備完成,順利邀請到大衛·鮑伊、鮑勃·迪倫、麥當娜、斯汀、賈格爾、戴維·鮑伊、U2等巨星。
1985年7月13日,容納7萬人的溫布利大球場,群星濟濟。之後,費城的甘迺迪體育館更是匯聚了10萬觀眾,通過13個衛星,全球十幾億觀眾收看了這場盛大的演唱會直播。
最終,Live Aid為非洲國家籌集了1.27億美元,並鼓勵西方國家為非洲提供足夠的剩餘糧食,以結束非洲的饑荒危機。蓋爾多夫因對非洲做出的不懈努力,被英國女王封為爵士。
2005年7月,53歲的蓋爾多夫又在全球四大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一系列Live 8音樂會。他特地將音樂會安排在八國集團峰會舉辦的前幾天,向即將前往蘇格蘭參加八國集團峰會的國家領導人們施壓,以求促進非洲國家貿易平等。
來自全世界的上千名音樂家參與了Live 8。據統計,11場演出在182個電視網絡和2000個廣播電臺播放,全球觀看人群達30億人次。
與Live Aid募集善款的目的不同,蓋爾多夫籌劃Live 8的口號是:「我們不需要您的錢,我們需要您的聲音。」這一次,他希望用音樂告訴人們,全球貧困人口依然需要世界的關注。
之後,八國集團投票決定取消世界上18個最貧窮非洲國家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債務,讓非洲人更容易獲得愛滋病藥物,並將每年援助非洲的費用提升了500億美元,翻了一番。
2006年,當蓋爾多夫獲得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時,這位20多年如一日投身非洲事業的搖滾歌手,已經不再是音樂人那麼簡單。
One World中國接力
4月17日,當劉若英出現在中國臺灣古色古香的木製戲院「內灣大戲院」,開啟一場演唱會直播時,她詫異地發現,這一天來現場的樂手,比去小巨蛋的還要多。因為疫情,太多音樂人無事可做。音樂人馬毓芬也說,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音樂人第一次有機會表演。
劉若英在七個機位的跟蹤下,邊走邊聊邊唱,用熟悉而溫婉的嗓音帶來《Shall We Talk》《親愛的小孩》《媽媽》《後來》等歌曲,她在直播中說,「希望這個世界能夠很美好,然後可以理直氣壯地對孩子說,人生真的沒有那麼難。」
除了劉若英,騰訊音樂在一個月內主辦了五場高品質線上演唱會TME live,也可視為幫助那些在疫情下失去工作機會的幕後從業者,重新獲得展示專業才能的舞臺。
4月17日,當One World成為全球性的焦點,更是將音樂的影響力無限放大,其籌集的1.279億美元善款,也將切實解決疫情下醫護人員和弱勢群體的困難。
很快,中國音樂人的One World也自發行動起來。
4月19日凌晨3點,歌手老狼在朋友圈寫下一句話,「不如大家各自來一段放上來,Come Together」,並放上自己的彈唱視頻。音樂圈迅速響應,一天內,小柯、周雲蓬、欒樹、張瑋瑋等近150位中國音樂人用最快速度,錄製出家中彈唱的視頻片段發到朋友圈。這些音樂接力一般在朋友圈流傳,超越了時間和空間,將所有人連接在一起。
呆若木一寫道:「Live Aid是支援世界的某一個地方,One World面對的是一場全人類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每個人都付出了犧牲,每個人都需要做出行動,每個人都需要撫慰。」
4月20日,高曉松也在微博發布倡議,聯合四大平臺——微博、網易雲音樂、大麥和蝦米音樂,舉辦「相信未來」百位中國音樂人演出。
「懷念逝者,鼓勵生者,尤其是鼓勵千千萬萬努力復工復產、重新出發的普通人,是我們想做的事。」高曉松說。這次義演不要音樂版權,無冠名與廣告,也不需要會員權限,將免費開放給所有有視頻播放資質且承諾無商業條款的平臺同步播出。
(責任編輯:DF318)